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0-06-13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启发

提示:本文共有 25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 11 15

一、教材简析

第六单元是以“脚踏实地”作为主题的一个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无论学习或从事一切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刻苦努力。而《王献之练字》一课正是讲述了王献之改变自我,脚踏实地、刻苦练字、获取成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懂得只有通过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才的道理。课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故事内容简洁,蕴含深刻的道理,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课应在学生丰富的感受和体验中,与文中人物心理进行交汇,在比、说、议中内化语言,在看、听、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认识3个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 等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五、重难点的突破

由“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这个问题找到成功的秘诀;再由从父亲的言行中,感受到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王献之练字》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几张兰亭的图片

1、你见过这几张图片吗?

这就是著名的书法圣地 兰亭,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它是一处风景优美,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这是临池十八缸,池旁还有一石碑,名为太字碑。正是这个景点,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传颂至今的书法故事,故事的名字叫……

板书:王献之练字

2、你对王羲之和王献之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出示:

晋代 夸奖 自满 模仿 称赞

抚摩 石凳 水缸 顿时 秘诀

聚精会神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1)和学习伙伴合作读一读,看你认识哪几个。

(2)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 ?

(3)开火车领读。

3.我们把词放回课文中,看你能否读得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个故事的?

4.同学们看课题,你认为应该强调哪个字?(练)

三、顺学而到,细读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一段重点写王献之练字的?

2、出示第6段指名读。

3、哪几个词重点写出了王献之是怎样练字的?(出示: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4、你是怎样理解的?

5、出示句子:

春天,(外面春暖花开),小朋友们(都去放风筝了),而献之却( )。

夏天,(外面花红柳绿),小朋友们( ),而献之却( )。

秋天,( ),小朋友们( ),而献之却( )。

冬天,( ),小朋友们( ),而献之却( )。

6、这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7、同学们真了不起,竟然看到了这么多的情景,然而课文中却只用了4个词,16个字,就把这些情景都概括出来了,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那你们说这几个词应该怎样来读呢?先自己读一读。

8、那这一段该怎样读?(指名读)

9、你认为王献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一开始就知道“勤学苦练”吗?

10、“自满”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

11、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满的时候,谁愿意说说

12、大家的“自满”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在自己取得一些成绩之后才自满的,在文中画出王献之自满的原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

13、大家默读2、3自然段,从哪句话或哪个词能够感受到王献之的自满。

14、父亲的一个“点”并没有马上让王献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母亲却一语惊醒梦中人。谁来读读母亲的话?

15、听了母亲的话,聪明的小献之顿时 (满脸通红,十分惭愧)

16、你是怎样理解“惭愧”的,请你做一个“惭愧”的表情。

17、年幼的献之觉得父亲的那一点十分神奇,竟然天真的认为父亲是有“秘诀”的,你们觉得父亲真的有什么秘诀吗?

18.真正的秘诀就是“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王献之和你们一样聪明,明白了父亲的真正用以,出示第6段。

19、后来,献之也成了大书法家。我们来欣赏王献之的作品。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听到或看到哪些人是通过“坚持不懈、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

2.你有什么收获?

《王献之练字》课后反思:

我从4个方面对《王献之练字》一课进行反思:

1、教学目标的落实。本课我确定的3个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二是认识3个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 等词语,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三是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 ,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本节课上,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2.学段目标的体现。我们中段的特色目标是“会学”。本课我首先由课文的结尾入手,让学生找到王献之是这怎样练字的。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王献之练字的情景,用“春天,(外面春暖花开),小朋友们(都去放风筝了 ),而献之却( )。”这样的句式启发学生的想象,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等方法,使学生会理解、会读、会悟、会表达。

3.不足:第一,本节课在朗读上所给予的指导不够充分,另外在读得时间上显得仓促,没有给孩子足够朗读体会的时间。第二,班级有53名学生,在回答想象理解的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孩子不是很多,局限于10几个孩子中,可能和平时的训练、引导不够充分有关,这也是今后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4.困惑:每篇课文中有许多训练点,大多数老师担心遗漏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因此课堂上就出现了过多过杂的现象,我觉得自己在尺度的把握上能力不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指导。

[教学反思]相关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及反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

王献之,父亲,课文,秘诀,故事,同学们,学生,坚持不懈,道理,勤学苦练,大书法家,我认识,书法家,交流,王献,是怎么,教材,人们,大水缸,态度,成功者,才能,本意,板书,母亲,老师,自然段,集体,不是说,什么事

2020-06-14 #小故事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

《王献之练字》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

王献之,课文,父亲,秘诀,故事,道理,勤学苦练,书法家,才能,母亲,大书法家,坚持不懈,教材,同学们,同学,小结,意思,板书,自然段,些什么,引导学生,是怎样,用自己,王羲,王羲之,六单,下册,上下文,主体,之和

2009-09-10 #小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4-22 #短篇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4-27 #故事阅读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6-13 #故事会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20-06-13 #经典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11-09-06 #故事阅读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父亲,故事,王羲之,儿子,写字,书案,母亲,干别,王献,王羲,果然不同,还可以,书房,上帝,书法艺术,伸过,倒像,大水缸,大缸,宠儿,差距,手下,情绪,攀登上,样子,点点,笔端,疏漏,长进

2019-05-26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