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图片《论语》里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 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得很简

时间:2020-06-13

简短的孝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论语》里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说了两个字———色难。 就是说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感到愉悦。就像《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给父母一个好脸色都做不到,其他的所谓“孝行”,又有多少是发自内心呢? “婉容”也是修行,连面对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气和,谁会相信你有干大事业的格局和心胸呢? 每临大事有静气,其实就是从面对父母保持“婉容”来修炼的。 而且真正的孝,要有实实在在的心,来不得半点虚假。 你的孝心在哪里,你的孝行就在哪里,这些都会反映在你的脸色上。 即便工作有再多的不如意,每天回家的时候,也要给父母笑脸。让老人的心能够安定的,可能就是子女开心的笑容。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在不由自主地抱怨自己的父母,养成了习惯,自己还察觉不到。 比如,妈妈你送我的文具盒一点儿都不好看,不如我同桌的;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买白球鞋,其他同学都有;妈妈你今天做的鱼汤太淡了,没放盐似的;妈妈你就别罗哩叭嗦了,我的事情以后你别管;爸爸你别跟着瞎搅和行嘛,年轻人的事你又不懂;妈妈我叫您注意身体您又不听,这下生病了住院了,我们还得伺候您;…… 我们之所以总是这样肆无忌惮口无遮拦地抱怨父母,是因为我们知道父母不会怪我们。 有了孩子之后,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一片爱心。也许有时候,这种“爱”对孩子来讲,不是那么恰如其分,不是那么投其所好,不是那么称心如意,所以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一些障碍和困扰。 但是,父母总是为孩子着想的,总是希望孩子过得好的,即便某些地方考虑不周,也绝不是罪过,没有理由抱怨。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不仅赋予了我宝贵的生命,带我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费大量心血把我抚养成人,供我吃穿供我读书,为**劳为我担心,让我感受无尽的爱。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所给予的,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偿还不了的。孝敬父母请不要再等待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性永恒的光芒。 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生养我们的不易,或许只有在我们也身为父母之后才可深彻体悟。 有道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孝敬父母不仅是感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然而,社会上不好好赡养父母的人也不少,不时曝光的此类令人心生寒意。 人之情感中,父母于子女之爱,最朴素、无私。天下父母有一个共同特点,从不苛求子女予己之爱。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会令父母倍感欣慰、满足。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每个人也都应该做到。歌德说:“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人老了,就难免唠叨、啰嗦,说话、做事有时会像小孩子一样缺乏考虑,而显得幼稚、好笑;对此,不要厌烦,要给予理解。 殊不知,老人叫我们回去是想和我们谈谈心、唠唠嗑,以弥补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更是想“看看”我们,因为我们是他们内心永远的牵挂。我们能找到许多理由或借口为自己开脱,但每个理由和借口都显得那么牵强附会。 电影和小说中,常常看到有子女在父母死后深深忏悔,没能在父母生前多尽孝心的情节。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节”也屡屡上演,甚至有人在父母生前不尽孝道,却在父母死后大办丧事,以示脸面和风光。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可悲! “子欲孝而亲不待”,我们为何总是要等到那时再流泪忏悔? 要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当父母闭上双眼那一刻,所有的后悔都迟了。可以孝顺父母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情难道你没看到父母已头发花白、皱纹纵横、腰弯背驼、步履蹒跚了吗? 孝敬父母,请不要再等待。 读《弟子规》谈感恩父母 《弟子规》是立德处世的圣贤教育经典范本,教化世间芸芸众生。 来自1楼2020 03 24 10:21 登录帐号扫二维码贴吧客户端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0回复贴,共1页

图片《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 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得很简单 只说了两个字———色难修善立命吧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图片《论语》里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 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得很简”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论语》:孔子与学生的经典对话

《论语》:孔子与学生的经典对话

子曰,孔子说,孔子,君子,樊迟,司马牛,问如何,文采,礼制,道德,兄弟,崇德,有名气,朋友,子夏,颜回,子路,文章,浸润之谮,法庭,诉讼,伊尹,冉雍,斯语,季康子,皋陶,颜渊曰,子夏曰,仁者,国家

2010-05-30 #故事阅读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

孔子,译文,意思,君子,子曰,原文,注释,论语,孔子说,夫子,有若,人们,学生,父母,儒家,子贡,社会,曾子,国家,孝弟,百姓,修养,老师,知识,统治者,子夏,朱熹,个人,信用,君主

2020-05-25 #故事会

李零读《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门人

李零读《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门人

孔子,弟子,学生,曾参,老师,子贡,论语,有若,颜回,科有,关系,墨家,子路,政事,仲弓,冉氏,单父宰,十哲,卜商,司马桓,子夏,孔门,宰予,漆雕,端木赐,言偃,颛孙师,孔门弟子,见不到,这些人

2010-09-18 #故事会在线阅读

拙读《论语》第二百六十九篇:看看孔子三千弟子中排名前十的学生

拙读《论语》第二百六十九篇:看看孔子三千弟子中排名前十的学生

孔子,子贡,冉有,子夏,学生,颜渊,子游,子路,弟子,冉伯牛,仲弓,宰我,闵子骞,鲁国,周游列国,不幸,先祖,关系,德行,后世,守孝,学说,政事,此君,老大,老三,译文,在南方,其父亲,非常多

2016-11-11 #长篇故事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孔子与他的学生们

孔子,老师,颜回,学生,子路,子贡,时候,冉有,宰我,学生们,论语,君子,精神,宰予,中国,同学们,学说,小人,师生,鲁国,百姓,冉伯牛,子夏,厚葬,学问,思想,父母,社会,错误,于心

2007-02-23 #经典故事

美妙中华智慧:学生问什么是孝道 孔子的回答很简单 只有两个字

美妙中华智慧:学生问什么是孝道 孔子的回答很简单 只有两个字

态度,孔子,子夏,上级,弟子,唐太宗,魏徵,什么是,能力,领导,吴起,李悝,子夏问孝,人生,上辈子,事儿,圣人,单位,精神,论语,孔子说,卜商,卜子,子曰,硬角色,一生,世人,一票否决,不孝之子,世界

2007-04-14 #经典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子贡,鲁国,颜回,颜氏女,春秋,野合,叔梁纥,孔子的故事,学生,论语,冉有,三月不知肉味,创始人,后人,后世,弟子,母亲,老师,仲尼,仲弓,冉求,华督,夏生,姬叔,子夏,孔防叔,宋襄公,宋大夫,颜渊

2020-06-22 #长篇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子贡,鲁国,颜回,颜氏女,春秋,野合,叔梁纥,孔子的故事,学生,论语,冉有,三月不知肉味,创始人,后人,后世,弟子,母亲,老师,仲尼,仲弓,冉求,华督,夏生,姬叔,子夏,孔防叔,宋襄公,宋大夫,颜渊

2020-07-21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