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200字左右

时间:2020-06-14

六年级数学趣味故事200字

提示:本文共有 4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第一篇:有趣的测量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我还知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校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第二篇:巧解几何难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第三篇:有趣的二十四点

星期天,我和扬文一起玩了24点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每人分别抽四张牌,然后用“+ 、 、×、÷”这几种计算方法最后得数一定要得24,就行了。游戏开始了,我们各抽了四张牌。唉!我的牌怎么这么糟呀!你看,四张都是A。这时,只听扬文说:“我可以了,你看,5+5=10,10×2=20,20+4=24。”第一轮,我输了。但我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后面还有机会,我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赢一把。我又抽了四张牌“6、5、8、3”。我激动得马上脱口而出:“6 5=1,8×3=24,24÷1=24。现在是1比1平了。”扬文说:“有什么的,我一定会在下一回合胜过你的。”第三回合到了,我又抽了四张牌“10、9、6、10”。我一看傻眼了。突然,只听扬文大声地喊道:“6×4=24,24+1 1=24。2 比1我赢了。”我看着他那得意的样子,无计可施。虽然这次游戏我输了,但是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 、×、÷”的混合运算,在下一次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得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第四篇:地瓜用处多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 “现在是地瓜收获的季节” ,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地瓜又丰富了” ,我说: “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 ,妈妈说: “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可以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妈妈知道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 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 我算了算:5/50×100%=0.1×100%=10%500×10%=50(千克)我算完了,对妈妈说: “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 我算了算:10÷0.4=25(次)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 。 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 ,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可以加餐一次。 ”妈妈说: “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可以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第五篇:大树有多高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和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第六篇: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 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 11111/1111。解完之后,我高兴极了,自夸道:“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听了我的话,看了看题目,大声笑道:“哟,我还以为有多难题来,不就是简单的比较分数大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生气起来,说:“什么呀 ,这题就是难。”说完我又讽刺起妈妈来:“你多高啊,就这题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啊!”妈妈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不过你要能用两种方法解这题,那就算高水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这道题,还不禁愣了一下“还有一种解法。”我惊讶地说道。“当然了”妈妈说道,“怎么样,不会做了吧,看来你还是低水平。”我扣了妈妈的话生气极了,为了证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来。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种方法出来了,那就是用除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你看,一个数如果小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是真分数,同理,一个数如果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大于1。利用这个规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这些数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这个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设有8个1,让你组成两个数,两个数乘积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说,一定是两个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

第七篇:难题

今天晚自习的时候,我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出一本课外书做起来,没想到上面的一道题却难住了我。 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牧场长满青草,每天青草都均匀的生长,这片牧场可供八头牛吃10天,可供6头牛吃20天,可供多少头牛吃5天?我左思右想,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于是我就胡乱的翻弄着桌上的一本数学课外书,让我感到高兴的是这本书上居然有一道题和这道题类似,下面还有关于这道题的解析。于是,我就对照着解析仔细思考起来。 原来这个问题叫:“牛顿问题”,这道题最初是牛顿提出来的,因此而得名。根据这道题的解析,我做出了那道题。下面我在此讲解一下:由于这片草地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变化,关键应找不变量——原有的草的数量,总的草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原有的草与新长得草,新长的草虽然在变,但由于是均匀生长,因儿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是不变的。假设一头牛一天吃一份草,那么8头牛10天就吃8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和原来的草全吃光,6头牛20天就吃120份草,此时新长的草与原来的草也全部吃光。而80份是原有的草的数量与10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和,120份是原来的草的数量和6天新长的草的数量的总合,因此每天新长的草的份数是:(120—80)÷(20—10)=4份,所以,原有的草的数量为80—4×10=40份,这片草地每天新长草的4份相当于可安排4头牛专吃新长的草。设可供X头牛吃5天,于是可以列式为:40÷(X 4)=5。解得X=12,当我写完这道题的解法的时候,交给老师看了看,老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天,我真很高兴,虽然这道题不是自己做的,但我为自己的探索精神而感到高兴。

第八篇:奇妙的数学

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对小区感兴趣,有四个问题困扰着我。小区有多大?一栋楼有多少户?总共有多少户?除楼以外占地多少?为了解决问题,我进行了调查和测量,发现小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80米,200*80=16000(米)这样一算,小区占地面积就解决了,大约是16000平方米。第二个问题每栋楼的户数,就拿我家住的6号楼来说吧!楼高25层,两个单元,两户一个单元,户数是25*2*2=100(户)。7号楼和6号楼一样也是100户,4、5号楼是17层的,每栋楼应有17*2*2=64户;1、2、3号楼是小区最矮的楼了,每栋楼只有11*2*2=44户。第三个问题把刚才算的数加起来就行了;100+100+64+64+44+44+44=460(户)。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小区绿化、停车场、健身器材、道路一样不少,小区绿化高达30%,平均楼间距40米,银杏树20颗,梧桐树15颗——小区中间还有一个鱼池,每天都有鱼儿在里面游动,可以让人放松身心。说了那么多,回到正题上来,我计算过了,平均每栋楼占地570米,七栋楼加起来570*7=3990(平方米)。除楼以外面积应是16000 3990=12013(平方米)。

转自网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200字左右”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数学日记2——3篇 每篇4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

数学日记2——3篇 每篇4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

数学,分数,分母,分子,梨树,苹果树,日记,这道题,体积,妈妈,同学,棒棒糖,题目,鸡腿,一次性筷子,个数,两棵树,分数线,小船,小鸟,师傅,方法,正面,爸爸,筷子,老师,老王,质数,零食,还剩下

2019-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数学六年级上册200字日记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的相关文章推荐

数学六年级上册200字日记 数学日记六年级上册的相关文章推荐

大船,妈妈,小船,鸵鸟,数学,日记,分数,分母,晴天,栅栏,爸爸,六年级上册,水上乐园,上个星期,人数,考大学,基础,内容,分子,分数线,天天向上,游船,鸵鸟园,观点,从小学,为以后,小朋友们,外出旅游,好友们,我和爸爸

2020-06-14 #故事大全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20-06-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20-07-09 #经典故事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20-08-11 #故事大全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11-05-31 #经典故事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12-09-30 #故事会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小论文数学童话故事500字左右

内角,地面,铺满,三角形,中点,外角,度数,答案,变量,数量,正三角形,王星,它可以,东西,列式,四边形,方形,有许多,两城,六边形,八边形,固态,图案,墙面,小学,条件,极限,正数,正五边形,正多边形

2015-05-19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