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邓稼先简介100字

时间:2020-06-15

相关推荐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墓碑100字左右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

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

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gebi)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qing)氢弹、东方红卫星。

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这些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废寝忘食地工作在第一线。

他们这么刻苦努力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呢?...

关于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100字即可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

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

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

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

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邓稼先杨振宁简介200字

邓稼先(1924.6.25 1986.7.29) 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1、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2、1966 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在周恩来请示毛泽东后,中央决定,国家研制核武器的基地和人员不能受冲击,加上他们所处的是军事管制单位,因此“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邓稼先所在的单位和他个人没有受到冲击。

正是在这种保护下,邓稼先和一批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继续埋头苦干,取得了许多新成就。

3、1972年, 邓稼先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年,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4、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是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

5、1985年,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这时,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进了医院,再也没能走出来。

他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

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

[28] 时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6、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说:“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 7、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8、邓稼先不仅注重科技实验,还格外注重对科学理论的及时梳理和总结。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1、1996年7月29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

这一天,中国政府进行了第45次也是最后一次核试验,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郑重声明:“自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这标志着中国终于和其他核大国一样,跨过了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禁试等四个阶段,进入了实验室模拟的自由天空。

2、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参考资料:百科 邓稼先

邓稼先的生平200字、中国核武器发展史100字,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中国核工业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创建与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全新事业。

从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战略决策,我国开始建立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历史征程。

1954、1955年中国在原有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开始建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机构和筹建综合性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1957年开始踏勘选择核工厂厂址,1958年开始建立核武器研究机构,并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

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从1954年开始铀矿资源勘察算起,只花了10年工夫,便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7月30日我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1971年9月核潜艇全部建成并试航成功,证明核动力装置性能良好。

进入80年代后,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核工业也由以军用为主转向重点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1984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并且先后同10多个国家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

80年代初开始向西方国家出口核电站用的核燃料,1986年12月与阿尔及利亚达成协议,出口一座研究用重水反应堆,现已建成并经最终验收,工程质量合格,技术性能优良,被誉为南南合作的范例。

1991年12月与巴基斯坦签订合同,出口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1993年8月1日浇注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核出口国家。

中国认为,防止核扩散与促进核能和平利用应该相辅相成。

在核出口中,中国一贯坚持用于和平目的、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监督、不转让第三国的原则。

这些原则得到国际的普遍支持和赞赏。

...

邓稼先个人资料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的邓家祖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

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

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扩展资料: 1958年10月,他和一大批科学家被调去研究原子弹。

到了北京郊区一片阳光普照的高粱地后,隐姓埋名,突然从中国的大地上“消失”了。

起初,他们准备接受苏联专家的培训,但不久,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邓稼先只好率领着28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向神秘的原子王国的艰难跋涉。

作为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和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方面办起“原子理论扫盲班”,亲自讲课、辅导并组织翻译、学习外文资料,一方面思考原子弹研制的主攻方向。

他正确地选定了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质性质三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并运用算盘这样简单的工具进行相关的繁重数学计算。

在原子弹总体力学的计算中,有个参数即原子弹爆炸时内部所要达到的大气压的数值对探索原子弹原理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为此,邓稼先带领他领导的一班青年人夜以继日地轮班进行紧张的计算,用特性线法得出了与苏联专家结论完全不同的突破性结论。

该结论最终被从苏联回国的物理学家周光召从物理学的角度科学地加以证实,从而成为指导原子弹研制的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关键性理论成果。

参考资料:百科 邓稼先...

有关于邓稼先发明两弹的++100分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米,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位伟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学大师,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为祖国奉献出一生的前辈,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成功的为中国造出了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枚氢弹.[编辑本段]邓稼先个人概述 1948年至1950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编辑本段]邓稼先 生平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

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

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

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

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

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

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

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

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

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

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

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

就是在这样艰...

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的事迹 1947年,邓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

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读物理系。

他的导师荷兰人德尔〃哈尔是搞核物理研究的,所以邓稼先很自然地也做了核物理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闻知消息,邓稼先激情满怀,当即朗读了别人创作的一首长诗:当一场暴风雨过后/祖国已迎来灿烂的黎明……我们就要回到你身边/祖国啊,母亲……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们称作“娃娃博士”。

同年8月29日,邓稼先与一百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启程奔向新中国的怀抱。

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钱三强把邓稼先叫到办公室,幽默地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大炮仗?”;从事核物理研究的邓稼先稍一沉吟,马上明白——国家要研制原子弹。

”我能行吗?“;邓稼先似乎还没有从吃惊中回过神来。

当钱三强谈了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之后,邓稼先全都懂了。

不过,这项工作之艰巨、自己后半生将为此付出的代价,一切的一切,在当时他都不得而知。

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夜晚,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夜,他一反常态地无法安睡。

到后来,他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

我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说。

后来,我说你给我一个回信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也许这都不行。

”当时我们聊到了十几年前,国家备受侵略者蹂躏、日本的飞机肆无忌惮轰炸的情景。

往日的情景或许触发了他。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第二天,邓稼先像变了一个人,从不喜欢照相的他,带着妻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

这或许是他要留给亲人的纪念吧! 之后,邓稼先走了。

他的妻子许鹿希感到一种莫名的伤害,因为,除了丈夫那些简短的话,没有一个人给她解释什么,丈夫就这样活生生地从身边”消失了“。

其实,她哪里知道,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的无悔选择,不仅对她和家人是一种伤害,即使对邓稼先本人,也是一种伤害啊!他的一切都将不告父母不告妻儿,没有个人的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工作成绩再大、功劳再大都将无人知晓,一辈子都不会看到自己声名的成长,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无闻! 但是,为了自己的祖国,邓稼先认了,宁愿伤害自己和自己的亲人! 1958年,邓稼先从许鹿希身边??消失??的时候,邓稼先34岁,许鹿希只有30岁,幼小的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两岁。

在许鹿希的记忆中,邓稼先几乎从未休过探亲假。

”从1958年他被调去搞原子弹,到1986年他去世,前后28年间我们聚少离多。

他的工作保密性太强了,而且当时纪律十分苛刻、严格,他不能多说,我也不能多问。

甚至我的北京医科大学的同事都不能来家里,免得出事。

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以及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的时候,一个电话,汽车马上就在楼底下等着,警卫员一来就马上走了。

“ 那是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事业,艰难可想而知。

然而,毕竟成功了。

1964年10月6日和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爆炸成功! 详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QO5jdssqSz9LZTRDdpVF0VxBdhTcM2PPHb0zrtwVlCluyc4JfC7L2n0xRMyn OJJXt2Zqk6I2px7edG09Uzf

邓稼先生平经历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

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

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新华社北京8月3 0日电)《人民日报》1999年08月31日第4版张爱萍与邓稼先东方鹤邓稼先病了,要动手术,75岁的张爱萍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张爱萍说:你们科学家都是国家的财富,保证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

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

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

我来给你联系。

”张爱萍说着,就打电话给301医院院长,说明了邓稼先的病情,特别叮嘱给全面检查一下。

对方问什么时间,张爱萍说:“现在,现在就去!”“不,不!”邓稼先连忙推辞,“我还没汇报工作哪!”张爱萍问:“有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吗?”邓稼先说:“没有。

”张爱萍说:“没有现在就去。

我陪你去。

”“不能不能不能!”邓稼先几乎惊慌失措了。

他知道身为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每天都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而且他本人惜时如金,又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将军,怎么可以让他陪着自己去查病呢!于是就再三谢绝。

张爱萍已拿起了手杖:“走吧,坐我的车去。

路上可以谈谈你们的情况。

”邓稼先只好服从了。

邓稼先,这位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曾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由于他的年轻、聪明、正直、纯朴,在科学界有娃娃博士、娃娃科学家之称。

1958年,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究所刚刚筹建时,他就被调入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并开展轰爆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功勋;接着,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和技术难关,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担任第九研究院院长重任后,更致力于核武器的改进、发展工作。

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从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实验测试到定型生产,总是尽力深入到第一线考察了解情况,遇到重大问题,无不亲临现场指挥、处理。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崇高献身精神。

张爱萍两年前到九院视察工作时,曾规定科学家每年坚持查体;坚持休假制度。

可是,邓稼先总安排别人去,而自己总投身到九院的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去。

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

医院领导和医生,见张爱萍亲自陪着一位病人来检查,已经感受到这位病人的分量了。

而张爱萍还是对他们作了郑重的介绍:“这是我们的功勋科学家!”按常规检查,仅做活检,就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看到结果,由于张爱萍站在旁边,20分钟就出来了结果。

结果令人震惊:直肠癌,已属中期偏晚,而且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转移。

张爱萍指示医院领导:马上安排住院,为邓稼先同志专门组织一个医疗小组,尽快研究出治疗方案,我听你们的方案汇报。

怎么没早发现呢?一些不治之症怎么专门祸害我们这些最优秀的同志呢?看来对专家们按时查体的制度还没有很好地落实。

张爱萍自医院出来,一直考虑着这些问题。

返回办公室后,便亲自给科工委、各工业部有关领导打电...

《邓稼先》课文中介绍了,哪七件事

《邓稼先》课文中介绍了: 1、邓稼先的成长环境背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的中国。

2、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 生平。

3、比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性格与品质。

4、我见到了阔别22年的邓稼先。

5、我收到邓稼先的信。

6、在危险面前,邓稼先说:“我不能走” 。

7、赞美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 。

附原文: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

标签: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邓稼先简介100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邓稼先简介资料及照片 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简介资料及照片 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原子弹,中国,工作,理论,美国,氢弹,研究,设计,杨振宁,北京大学,北平,时间,核武器,父亲,资料,崇德中学,中国第一,北京,基础,教授,昆明,知识,试验场,生活,于敏,邓以蛰,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理论部

2011-07-29 #故事阅读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怀宁,考试网,中国安徽,中国科学院院士,说什么,在病房

2020-05-12 #经典故事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怀宁,考试网,中国安徽,中国科学院院士,说什么,在病房

2012-10-04 #短篇故事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怀宁,考试网,中国安徽,中国科学院院士,说什么,在病房

2015-11-1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事迹简介200字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怀宁,考试网,中国安徽,中国科学院院士,说什么,在病房

2013-12-26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