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时间:2020-06-15

二年级甲骨文汉字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6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3 “贝”的故事 文本分析 本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全文共有2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引出“贝”字。第2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被人们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做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做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教学中,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目标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 2.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贝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导语同学们,这一个个小小的、五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贝”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多元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圈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翘舌音珍、饰、赚 平舌音随、损、财 前鼻音贫、品 边音类 (1)正音。“珍、贫”是前鼻音,“珍”可与同音字“真、针”联系起来,“贫”可与“平、萍”2个后鼻音的字对比读;“珍、饰、赚”是翘舌音,“随、损、财”是平舌音,可分组出示,对比认读;“甲骨”一词中,“甲、骨”均读第三声,注意在语流中“甲”的变调。 (2)学习多音字“漂”在“漂亮”一词中读第四声;读第一声时,指一个物体浮在水面上。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文 贝 亮 贵 身 容 坏 币 钱 钱 偿 买 穷 (1)借助图片和了解字义识字甲、骨。 ①理解“甲骨”的意思出示“龟甲”和“兽骨”图片,这就是“甲骨”。 ②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出示“甲骨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古人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2)借助图片,联系生活识字币、饰、品。 币 (课件出示“贝壳、钱币”的图片)通过看图,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做简单介绍,加深印象,从而知道这些都是货币来识记。 饰、品 (课件出示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饰品”,给学生讲解“饰品”的意思。 (3)编字谜识字。 ●一家三口人,家有二层楼。老大住楼上,老二老三挤下头。 品 (4)偏旁归类识字“财、赚、赔、购、贫”的偏旁都是贝字旁。(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读一读,再继续扩词。还可以联系生活说一说,如房子、汽车都是家里的“财”产;做生意可以“赚”钱,也可能“赔”钱;“购”买东西要花钱。 (5)利用熟字识记。 ①加一笔日甲;巾币。②相同结构归类品晶、森、众。 ③找近义词识记容易简单;损坏破坏、破损。 3.把生字和词语带进文中,再读读课文。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读对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两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 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上边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下面“月”的第一笔变成竖,两短横不与右侧相连。 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先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6.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影呈现,集体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本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搜集汉字的故事。(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2.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意思。 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捡贝壳”游戏。 教师将15个会认字分别写在15枚贝壳上,将贝壳任意放在课桌上。学生上台,每捡起一枚贝壳,便读出该贝壳上的字,并用该汉字组词,组得越多越好。 2.听写词语。(生字加熟字组成常用的词) 宝贝 贝壳 甲虫 甲骨文 骨头 钱币 钱财 有关 与其 关于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继续来读“贝”的故事,了解“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指导朗读。 (1)读好难读的词。如“甲骨文、漂亮、饰品、随身、携带、损坏”,注意示范引导。 (2)读好恰当的停顿。本课出现了较多的顿号,如,“所以,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一句,要注意顿号与逗号停顿的区别,即顿号停顿时间较逗号略短。 (3)注意语速。本文名为“‘贝’的故事”,却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读文章要像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 3.学习第1自然段,借助文中图片,了解“贝”字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1)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反馈,相机品读。 ①指名读第一句话。 预设看,这就是美丽的贝壳。(出示贝壳图片)它不仅外表美丽,还能保护壳内柔软的身体。(指名读)当外面风平浪静的时候,贝壳怡然自得地在水中游动;而当外面发生危险的时候,壳就是贝类保护自己身体的最好武器。(全班齐读) ②你从这一自然段里还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我还知道了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指名读第二句话) 看,这就是甲骨文中的“贝”字(出示文中的图片)。对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甲骨文“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扇壳张开的样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贝”字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由甲骨文到小篆,再到现在的楷书“贝”字)齐读第二句话。 4.学习第2自然段,知晓“贝壳”的作用,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贝壳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出示第2自然段的句子,重点探究。 (3)品读第一句了解贝壳的第一个作用有价值。 (课件出示)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①“漂亮”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美丽。) ②“珍贵”一词又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宝贵。) ③谁知道“饰品”是什么人们为什么把贝壳当作饰品 古时候,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所以)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④(课件出示图片)借助图片练习讲述贝壳的第一个作用。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也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 (4)品读第二句了解贝壳的第二个作用,易于流通。 (课件出示)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①除了能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外,贝壳还有什么作用指名读贝壳第二个作用的句子。 ②(课件出示“贝壳币”图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钱币、纸币”。 指导从最早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到把黄金、白银当作钱币,直至现在的纸币,钱币和中国汉字一样,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就像我们现在使用人民币一样,用贝壳来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和生活必需品。 ③贝壳有哪些特点(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④贝壳为什么被古人当作钱币 明确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 (5)品读第三句了解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课件出示)所以,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赎、赔、购、贫、货”。 ①学生自由读,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②为什么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指名说,可以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③出示“赚、赔、购、贫、货”6个字,学生齐读,感受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④这些带有“贝”的字可神通广大了(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后四组词语)指名读后请小老师领读。 财富 财产 赔本 赔礼 购买 采购 贫苦 贫穷 ⑤引导学生交流,进一步体会用“贝”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指导前两个是由“财”字组成的词语。现在,不少同学的家里都有小汽车,这可是家里的“财产”哦不仅有小汽车,还有房子、存款,老百姓的财富逐年增加。第三、四个是由“赔”字组成的词语。做生意可以“赚钱”,也可能“赔钱”,甚至“赔本”。第五、六个是由“购”字组成的词语。购买东西要花钱,采购物品要花钱,网购也要花钱。现在网购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最后两个是由“贫”字组成的词语。一分钱都没有,生活贫穷。改变贫穷的唯一出路就是用双手奋斗。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带有“贝”的字大都和钱财有关。 5.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贝”的故事。 古时候,因为人们觉得贝壳很( ),很( ),所以喜欢把它们当作( )戴在身上。而且还因为贝壳可以( ),不( ),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 )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6.学生试着完整讲述“贝”的故事。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顿号之间的停顿。 三、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课后第三题“铜镜和珠宝”图片及词语)指导认识金字旁和王字旁。 (1)看图,猜一猜“镜”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指名说。 小结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做的,与金属有关,所以“镜”是金字旁。“铜镜”的“铜”也是金字旁。 (2)你还知道哪些金字旁的字学生自由交流。 (3)看图,猜一猜“珠”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指名说。 小结通过看图,大家猜得很对。古时候“王”字和“玉”字是通用的,三横表示天、地、人,中间的一竖表示融会贯通。“王”表示王者,“点”表示王者腰间佩戴的玉,所以王字旁也被称为“斜玉旁”,与珍贵的玉石有关,所以“珠”是王字旁。正因为这样,“珍贵、珍惜、珍珠”的“珍”字也是王字旁。 (4)拓展其他带有王字旁的字。(“珏、珮、玛、瑙、琉、璃”这些字带有王字旁,也与玉石有关。) 2.拓展含有下列偏旁边的字还有哪些 氵江 河 湖 海 木梅 村 树 桩 小结看,不论是贝字旁,还是王字旁、金字旁,大多数形旁都能表达汉字的大致意思。中国汉字可真神奇,咱们中国人可真有智慧 四、实践延伸,作业设计 1.以“汉字故事”为主题开展活动 给家人讲汉字故事;课外阅读其他的汉字故事。 2.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图片导入,识字学词(教学重点)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图片(出示“贝”的字理图中的前三幅),猜猜看,这是哪个字 生是“贝”字。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因为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贝壳, 展开阅读全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教科书,寓言,下册,统编,人教版,课文,寓意,单元,体裁,教材,上册,学生,寓言故事,整体,年级,板块,内容,学习材料,过程,语文,生活,调整,中国古代,单元学习,整体学习,看成是,守株待兔,读书吧,一体,之比

2020-05-16 #长篇故事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教科书,寓言,下册,统编,人教版,课文,寓意,单元,体裁,教材,上册,学生,寓言故事,整体,年级,板块,内容,学习材料,过程,语文,生活,调整,中国古代,单元学习,整体学习,看成是,守株待兔,读书吧,一体,之比

2020-08-03 #小故事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我读统编三下教科书探寻统编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寓言单元”

教科书,寓言,下册,统编,人教版,课文,寓意,单元,体裁,教材,上册,学生,寓言故事,整体,年级,板块,内容,学习材料,过程,语文,生活,调整,中国古代,单元学习,整体学习,看成是,守株待兔,读书吧,一体,之比

2020-09-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37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37页

寓言故事,寓言,课时,班干部,告诉我们,守株待兔,单元,学生,故事,朗读课文,池子,河流,轮流制,通知,重点,言文,口语交际,本单元,读书吧,习作,主题,园地,图画,学会,意见,意思,成语,格式,生字,课文

2020-07-2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及部分内容解读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及部分内容解读

单元,景物,习作,语文,课文,下册,内容,方法,路线,初试身手,本单元,顺序写,交流平台,统编,顺序,例文,同学,文言文,编者,词语,部分,变化,学语文,希望大家,按一定,课文原文,进行学,主题,人文,习语

2018-01-15 #故事阅读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过程,探险故事,方法,困境,心情,才能,变化等,知识,内容,价值,情感,环节,教学,教师,用词,能力,语句,课时,指导学生,写下来,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010-03-03 #经典故事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及部分内容解读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及部分内容解读

小标题,部分,语文,单元,内容,文章,同学们,方法,文言文,统编,过程,主要内容,学语文,长文章,六单,下册,事情,习作,交流平台,关键词,园地,敬亭山,编者,词语,长文,顺序,飘来飘去,希望大家,按一定,本单元

2017-12-25 #短篇故事

立足寓言故事特点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思考

立足寓言故事特点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思考

特点 中理 寓言故事 寓言 内化 教学 才能 文体 教学方法 活力 策略 语用 语文 要素 中提升 实践中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 在课堂

2020-05-01 #短篇故事

立足寓言故事特点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思考

立足寓言故事特点 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教学思考

特点,中理,寓言故事,寓言,内化,教学,才能,文体,教学方法,活力,策略,语用,语文,要素,中提升,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课堂

2020-08-0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