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0-06-15

小学语文教师微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78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6 分钟。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痛不痛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搬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唾得香甜。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说说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起了什么作用。(6 分,每小题 3 分)(1)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答:“决然”,写出了女儿危难关头父亲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2)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答: (2)“轻轻”,写出了他担心女儿被弄醒的细心和谨慎。(答出关键词给 1 分,分析鉴赏到位即分别答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细心”“谨慎”意思的给 2 分)2.文章开头说:“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临近结尾又说:“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 分) 答:前一句交代故事背景,并通过描写渲染宁静温馨的气氛。(2 分)后一句在介绍女儿的曲折遭遇和父亲的无私奉献后再写这句话,既渲染了宁静温馨美好的气氛,也表现了这份温馨美好的来之不易,突出了父爱的伟大。(2 分)14.试分析《蜗牛和黄鹂鸟》的童趣特征。(8 分)蜗牛和黄鹂鸟作词:陈弘文啊门 啊前一棵葡萄树啊嫩 啊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地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啊树 啊上两只黄鹂鸟啊嘻 啊嘻哈哈在笑他葡萄成熟还早地很呀现在上来要干什么啊黄啊黄鹂鸟不要笑等我爬上他就成熟了答案:①口语化特征;②情景单纯;③ 夸张手法;④诙谐色彩(答出一点给 2 分,满分 8分,意思对即可)15.试分析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艺术。(10 分)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砂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像它们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是海王宫殿所在的处所。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的,它那些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最亮的琥珀做成的;不过屋顶上却铺着黑色的蚌壳,它们随着水的流动可以自动地开合。这是怪好看的,国为每一颗蚌壳里面含有亮晶晶的珍珠。随便哪一颗珍珠都可以成为皇后帽子上最主要的装饰品。住在那底下的海王已经做了好多年的鳏夫,但是他有老母亲为他管理家务。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可是对于自己高贵的出身总是感到不可一世,因此她的尾巴上老戴着一打的牡蛎——其余的显贵只能每人戴上半打。除此以外,她是值得大大的称赞的,特别是因为她非常爱那些小小的海公主——她的一些孙女。她们是六个美丽的孩子,而她们之中,那个顶小的要算是最美丽的了。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过,跟其他的公主一样,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部是一条鱼尾。答案:1.设置悬念,吸引童心;2.展示了神秘瑰丽的海底景象;3.景物描写形象生动;4.语言规范优美,语气亲切平易。(答出一点给 3 分,答出 3 点给满分 10 分,意思对即可)五、案例分析题(10 分)16.针对下面两位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围绕“古诗教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案例一:有教师上柳宗元的《江雪》这篇课文,将整首诗翻译了一遍:“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了,千万条道路上见不到人影。只有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披蓑衣的老头;尽管天下着大雪,江水冷冷,但他还是一个人在钓着鱼。”然后问学生“懂了吗”。案例二:有位教师这样给学生讲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董大是唐玄宗时候的一位着名的音乐家,叫董庭兰。他要离开朋友们到别的地方去了,诗人高适写了这首 诗送他。曛,是傍晚和昏黑的意思。太阳下山了,天空布满黄云,北风吹着,大雁飞着,白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庭兰啊,别发愁,别担心在前面的旅途上找不到自己的朋友。你的琴弹 得这样好,你的名气这样大,天底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答案:这两位教师在实施古诗教学时,只是着眼于古诗语言“含义”的把握,而未能将着 眼点放在诗歌“含意”(意蕴)的品味上,这样的诗歌作品教学在内容上与语言教学没什么差 别,所谓的“文学欣赏”根本无从说起。(共 10 分,虽非答题要点中的内容,但合情合理, 也酌情给分) 六、技能应用题(19 分)17.下面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拼音教学“b,p,m,f”一课的课文内容(此前一课为 韵母“i,u,ü”),如果你来设计课堂教学,你打算为这堂课设计一则怎样的课堂导入语? (5 分)答案:课堂教学导入语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要求: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⑵能自然地 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做到“承上启下”,注意新旧衔接);⑶用语简洁、亲切,符合小学低年 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8.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四年级学生所写的日记,请仔细阅读这篇习作,然后完成后面 的题目。(14 分)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一天,这一天即将迎来的是期末考试和春节。 昨我们考了科学和英语,今天考语文和数学,其实,只要不紧张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考好 的,你别说我不还真觉得这张试卷和平常做得卷试差不多,也不是很难。还有,自己要给自 己加油,也要自信,如果,你没了自信,就会考不好,如果你有自信,就会考好。如果,你 仔细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两个字“检查”。今天考试,我就用到了这两个字,我细心的检查发 现了许多写错的地方,比如:每年迅期,山洪爆发,溪水猛张。叫我们从这句话里找出三个 错别字,改过来,把正确的写在三个空格里,我写了“讯”“暴”和“涨”,可我在检查时 发现了,不是通讯的讯,于是我就改成了三点水的讯——汛。 ⑴写一篇短文,对这篇习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析。(10 分) ⑵为这篇习作拟写一则简短的作文评语。(4 分) 答案:⑴评析习作时,需要注意对习作内容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组织以及规范(包括语 言与标点)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析。⑵评语必须简洁而又言之有物,而且能恰当处理好指导学 生、指出不足与鼓励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5 分)1.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 字习惯。书写 、 、整洁。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 ”、 “ ”(1~2 年级为“”,3~6 年级为“”)、“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3.课程目标中各 个学段相互联系, 上升,最终全面达成 。答案:1.规范、端正 2.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3.螺旋、总目标 二、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1.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2.语文课程 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3.1~2 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掌握 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能按 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 法。 5.“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 文学科的特点。 答案:1.错〔解析〕应该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2.对。3.错 〔解析〕 1~2 年级将大纲中偏于知识性的表述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4.错〔解析〕应 该是讨论法和研究法。5.对。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10 分)1.在拼音下面写出汉字,注意写得匀称、美观。(4 分) chuǎimópiāofútáozuìshū cài 揣摩 漂浮 陶醉 蔬菜 zhàngdānxiànmùdiāosùyù hán 账单 羡慕 雕塑 御寒 2.照样子,先补充完整下面的词语,然后再写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6 分)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 得意洋洋 再写两个:风尘仆仆 信誓旦旦 (世世)代代 日日夜夜 口口声声 再写两个:清清楚楚 风风雨雨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这句话没有语病。 2.“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的意思是水深千尺的桃花潭,也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 情谊。 3.《穷人》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4.“燕子在屋檐下唱着 歌,告诉人们春天到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5.“古往今来,人们虽然提 到庐山,总是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运用是正确的。 答案:1.错 〔解析〕有语病,应把保持改为维持。 2.对。 3.错〔解析〕应该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 斯泰。 4.错〔解析〕应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错〔解析〕应为“一……就……”。 三、阅读理解(30 分) (一)现代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tāngtǎng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过去,一边 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 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 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揩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luó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 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 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 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 分 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2 分 3.给划线句子加上标点。(2 分) 4.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2 分 5.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出例 子。2 分 答案:1.略 2.tāngtǎng (luóruó) 3.“,!?”,。 4.“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 情,老师不让我做!”“我”觉得在后台工作没有人喝彩。 5.“我”明白了:在后台工作 虽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不能只做有人喝彩的工 作,也要做没有喝彩的幕后工作。)例子略。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 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 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 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 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 “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 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 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 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 得乎?③”(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 殿的台。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高祖责其后服服:降服 B.万夫敛手敛:收 C.陛下废万机废:废除 D.诚非所宜宜:应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 分)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骈死于槽枥之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 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2 分) 答案:1.C〔解析〕“废”是“错过”的意思。 2.BD〔解析〕 B 项的“之”都是助词, 放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 项“于”都是“在”的意思。 3.(1)如果仅从我的 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 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4.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参考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 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 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癫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不要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三)古诗词鉴赏(10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有美堂暴雨①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1.诗中的“谪仙”指的是 朝诗人(人名)。(3 分)2.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3.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 字左右。(4 分)答案:1.唐李白 2.C〔解析〕颈联只是动态描写并非动静结合。 3.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 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 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四、古诗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谁持彩练当空舞? 2. ,不教胡马度阴山。 3.待到山花烂漫时, 。 4.王师北定中原日, 。 5.请写出杜甫《望岳》的颔联: , 。 6.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诚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是: , 。 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答案:1.赤橙黄绿青蓝紫 2.但使龙城飞将在 3.她在丛中笑 4.家祭无忘告乃翁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必邻。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 五、写作(30 分)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 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 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请以“体验”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区域名、校名和人名。 3题目自拟。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5 分)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过程中进行。 2.“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____和课程所具有的___ _的特点。 3.____与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1.平等对话 2.文化功能、人文学科 3.工具性、人文性 二、判断题(5 分) 1.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 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3.口语交际是一个单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答案:1.对。2.对。3.错〔解析〕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4.对。5.错〔解析〕 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填空题(10 分)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李白《梦游天 姥吟留别》)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3)天地也!____,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苏轼《前赤壁赋》) 答案:(1)仙之人兮列如麻(2)名余曰正则兮(3)只合把清浊分辨(4)渺沧海之一粟 羡 长江之无穷 2.判断题(10 分) 1《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初刻拍案惊奇》和《孽海花》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 小说”。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的诗句。 3《牡丹亭》是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明代着名戏剧。 4爱默生、纳撒尼尔·霍桑、杰克·伦敦和丹尼尔·笛福都是美国作家。 5“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特征。 答案:(1)错〔解析〕《初刻拍案惊奇》不是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对。(3)对。 (4)错〔解析〕丹尼尔·笛福不是美国作家。(5)对。 二、科技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 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 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 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 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 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 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 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 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 定。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 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 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 4 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 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 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 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 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 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 91%。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 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是什么?为什么?(4 分) 答案:1.C〔解析〕 A 项“唯一”说法错误;B 项原文并没有说“在阳光照射下”;D 项文 中没有提“运输成本”。2.B〔解析〕由“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 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 70% 的空气 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可知 B 项不符合文 意。3.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第二问:(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 环保成本过高。(2)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 成本较低。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 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 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 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 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 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 期年。公三月不出游。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 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②曰:“从寡人始。”遂不 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 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 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 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 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 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 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 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注〕①胔(zì):腐尸。②矍(jué)然:惊惧貌;惊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游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 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答案:1.B〔解析〕服政:指服役纳税。2.C〔解析〕 A 项第一句说的是景公不体察民情, 第二句说的是晏子对景公失君之道后可能面临的结果的猜测。B 项第二句说的是晏子担心景 公失君之道后可能会面临的不好后果。D 项第一句表现的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 法。3.D〔解析〕从文章的三个典型事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0 分) 1.文言文翻译(4 分)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2 分) 答: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 体到处都是。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2 分) 答: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2.古诗词赏析(4 分)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古诗词赏析: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 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 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 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 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言之成理即可) 3.古诗文默写(2 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谈 静 朱光潜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 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 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 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 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 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 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 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 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 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 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 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 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 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 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 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 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 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 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⑤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 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 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 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 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 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 未见到的。⑥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 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惶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 毫不觉张惶,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 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 静中领略些趣味,不但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 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 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 答:(1)感知到对象。(2)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3)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 中所省略的内容。(2 分) 答:(1)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2)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 物界喧嘈。 3.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4 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3) 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①~③为第一部分,④~⑤为第二部分,⑥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 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 2 个字),概括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2 分) 答:感受 静趣 裨益 六、写作(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 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要求: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 抄袭。例文: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寻;沉溺于咖啡的 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着于泉水的甜淡,那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 而我,正是陷入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蒙蒙烟雨将过客的思念在此刻唤 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 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荡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 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奏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商人的叫卖都无法 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 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几口矿泉水,那种淋漓畅快的 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 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 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中,耳根也领略了 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 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 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 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亦有 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水乡,品江南的同 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江南味道的人。 1、语文课程性质一直是语文界讨论的热点,课程标准对此进行了新的界定。请谈谈您对语文 课程性质的认识和理解。(10 分) 答:(1)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3)定 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5)评价各学段目标 达成情况,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传统评价观念有什么不同?(10 分) 答:(1)命题指导思想将逐步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2)着重考察阅读能力和表 达能力以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3)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将更加注重阅读材 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将逐步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察 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4)作文命题将继续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 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以及有创意 的表达。 3、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10 分) 亲 情 於梨华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 强说愁”。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但是千里 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 远。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妹妹已 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 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我试着走近他们,他 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 他们渴念 10 年。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 10 年前, 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 接未来。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 即是在双亲的身边?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 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 音。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 的落寞。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 10 载 的女儿的梦。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 10 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 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但是在静僻的乡 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 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 10 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 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 10 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 而完全忘却。但也仅是几乎而已。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 的宁静。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 未被携同的情慷。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 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 索。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 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 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 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我对它曾企盼 10 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 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一合下文,分析“巢中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父母把家移到了乡下,且年已老,都充满了寂寞;父亲的事业不再,已无昔日的豪迈(豪 情壮志);姐弟已长大,且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对“我”产生了隔阂。(注意:这里的“物 非”指的应是“人”的变化。)二、分别写出“我”、母亲、父亲落寞的原因。 答:“我”:没法重接 10 年前的情愫,到父母身边仅是暂停行脚,马上又将离去。母亲:子女长大后相继离去。 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曾有过的辉煌事业和豪情壮志都成了过去。 三、“我”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 答: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变得如何物是人非,只要殷殷亲情还在,就是值得欣慰之 事。 四、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B(“寂寞多于喜悦”不当)D) A.本文把人比作“鸟”,把家比作“窝”“巢”,写出了游子和家之间密切相关的关 系。 B.“我”回家以后,寂寞多于喜悦,因为“我”渴望重温父母姐弟的亲情,可是物是人 非,今日的亲情已非 10 年的亲情可比。 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 10 年前后不同的人生体验,在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中,唱出 了亲情的赞歌。D.本文的景物描写非常成功,用“夕阳余辉”衬出父亲悲凉的心境,用“喷池轻溅”、 “秋风到来”、“白云离去”暗示时间的快速流逝。E.本文的观察角度不时发生转换,由“我”照见父母,由父母照见儿女,三番交替,生发 出百般无以言表的滋味。 四、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2、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教学? 4、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 用? 五、案例分析 1、案例的内容:是关于教师利用直观性教学的过程。 分析: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以上教师在直观性教学过程中那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案例的内容:是关于一位教师教学“笔”字的过程。 分析:分析教学过程,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贯彻哪些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运用教育原理和教育事例、分析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 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河北」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河北」

A.,B.,C.,D.,作者,学说,基础,结构,万马齐,刘邦,孙膑,左思,曹操,泰格特,班超,祖逖,茅盾,赵高,项羽,韩信,魏学伊,一职,教师,专业知识,人情事故,中心,主人公,中括号,传说,全文

2020-07-24 #故事大全

平南2017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平南2017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答案,单项选择题,教育,学生,行为,教师,发展,阶段,学校,猪肉,组织者,儿童,经验,课程,问题,鱼类,动作技能,个人,蛋白质,多项选择题,环境文化,皮亚杰,个体,伙食科,关系,判断题,知识,管理者,规定,试题

2020-08-30 #故事会

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资料,招聘考试,语文教师,你可知道,学校,钥匙,铁棒,微信,考试,历年真题,教师招聘,寓言故事,内容,教学楼,编制,发展,知名作家,小林,生和,优秀人才,主持人,个人信息,上下册,事情,任务,作家,全国,再加,写信人,几率

2020-05-17 #经典故事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幼儿,活动,幼儿园,生活,周岁,小学生,意识,计划,规律,无意注意,人数,作息制度,年龄,大班,开端,美国,磨牙,社会,简答题,组织,规定,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主要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目标,身心发展,上公,园一,联邦政府

2018-09-18 #长篇故事

师招聘考试幼儿园试题

师招聘考试幼儿园试题

A.,B.,C.,D.,幼儿,活动,幼小衔接,儿童,幼儿园,选项,幼儿园教育,大班,教师,方面,错误,结构游戏,结构材料,任务,原因,家长,家庭,扁桃体,成人,方法,构造,淋巴管,淋巴结,简答题,身体,发展

2009-02-07 #故事会

五年级:人教版 2020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分析

五年级:人教版 2020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答案分析

下册,人教版,数学,应用题,学生,方法,答案,知识点,语文,教育,五年级数学,让学生,举一反三,六六顺,单元,全套,测试题,好奇心,好时光,小学,数学课,数学试卷,文末,期末考试,步骤,淘宝,老师,语言,试题,题目

2019-02-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考试试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考试试题

组词,小学,下册,反义词,数字,小鱼,语文,鱼儿,出国留学网,小学一年级,考试试题,公园里,做题,亭子,假山,人体器官,内容,儿歌,字组,加点,动物,大树,哎呀呀,句子,女孩儿,新字,成语,山冈,小河,小路

2020-07-28 #故事大全

2020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题二

2020宁夏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题二

b.,d.,a.,c.,父母,宁夏,教师招聘,作者,人们,农民,西瓜,考试,安陵君,学生,孩子,感叹号,画面,老汉,党员,句子,情况,教学,模拟题,笑脸,小学语文,作文,大大的,小偷,小孩,意思

2015-08-13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