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康震解读苏轼:少年成名

时间:2020-06-16 01:36:01

相关推荐

苏东坡雕像

(黄石日报)

[嘉宾简介]

康震,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

[内容提示]

一提起苏轼,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他那脍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和官场上的苏轼,你又了解多少呢?后世的人们为什么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进这位与众不同的文化学者,品尝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

1父亲的教育

苏轼字子儋,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101年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5岁。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苏轼与弟弟苏辙排行老五与老六。 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严格得有证据啊,有诗为证。苏轼六十多岁的时候遭了难,被朝廷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老头晚上做了个梦,你猜他梦见什么了,他梦见自己又变成小孩了,父亲监督自己在那儿读书呢,醒来之后,老苏写了一首诗,记录他这个梦。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 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这个诗什么意思啊,小时候自己太贪玩儿了,不知道读书,父亲监督着自己读书。有一天,父亲出去要办事,给他布置了一家庭作业,今天你必须得把《春秋》这部史书给我读完了,回来我得检查。苏轼看看那钟表,父亲快回来了,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啊,肯定死定了。这个胸口里头好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你想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儿晚上做梦还梦见小时候被父亲严厉监督读书的情景。这个严厉不是表面的严厉,那是严厉到骨头里了。 苏洵不但对苏轼兄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特别重视,也教给他们做人,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名二子说》,从苏轼和苏辙的名字入手来分析,来告诫他们应该将来怎么做人。苏洵在这篇文章里说,一辆车子有轮啊,有用;轮上有车幅,有用;车上有车盖,有用;这都是最有用处的几个部件。有个小部件好像没太大的用处,叫什么呢,叫轼,就是车子前方有一个横木,你要坐在车子里,有时候车子颠簸的比较厉害,抓一把那横木,但大多数情况下那个横木没什么用处,可是你要说少了这个横木,车子的结构就不完整了。苏洵说,知道为什么我给你起苏轼这个轼这个字吗,希望你象这个轼一样不要那么显山露水,不要那么锋芒毕露;为人应该老老实实、安守本分,你有才华,你也给我憋到肚子里,一点一点地渗透出来。辙呢,更有意思了,如果说这轼还有点用处,这辙简直一点用都没有,为什么呢,辙是车轮子的印儿啊,举行汽车拉力赛跑了个第一名跟这辙也没关系,车跑的太快翻到沟里了,也跟辙没关系。 苏轼这辈子吃亏吃大发了,就吃亏在两样事情上,一个是嘴巴一个是手中的这杆笔,说得太多,写得太多,才华太高,得罪人太多,招人嫉恨。可是我们觉得要不是这样,苏轼在我们眼里就没什么魅力了,他就不可爱了。

2母亲的教育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出身官宦人家,她性格中有果敢的一面,也有仁慈的一面。这程夫人对苏轼人格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天,程夫人带着十来岁的小苏轼读《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汉代的一个官员,铁面无私,得罪了很多权贵,他办案子不讲人情,结果被人家诬告了,判了死刑,将要走上刑场。临上刑场的时候跟他的妈妈告别,他说,母亲大人,儿子不能进孝,要追随黄泉下的父亲,希望母亲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怎么回答,他母亲说,一个人既要追求留名千古,又要追求长生富贵,怎么可能呢?你为了理想舍弃自己的性命,我这当妈的支持你。就是这么个故事,讲完了。十来岁的苏轼会有什么反应?他对他妈妈说:母亲,我希望长大以后也做范滂这样的人,您同意吗?您注意这苏轼才十来岁,但他脑瓜子很聪明,他问他母亲你同意吗,这是反过来考他母亲的。可以有好几种回答,第一种,好儿子有志气,妈妈支持你;第二种,儿子你真不错呀,你这范叔叔是好样的,可是有一样,咱能不能不死啊;第三种,别瞎说,什么死啊活啊的,老娘还指着你养老送终呢,在家给我待着。 大家虽然笑了,可是你很难说这三种回答谁对谁错,他都有合理性。关键是这程夫人她怎么回答苏轼的这个问题,程夫人很平静地说:你能做范滂,我为什么不能作范滂的母亲呢?这就是叫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苏轼这一辈子活得是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潇洒自如,眼睛里不揉沙子,为什么,就是因为小时候有他父亲和母亲这样的好家长。

3一路过关斩将

学而优则仕。才华出众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始向仕途进发了。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的带领下,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考试分了三步,其实也是三道关啊。第一道关,先得参加首都开封府组织的举人考试,你得先成为举人,身份变了才能往下接着考。小菜一碟,苏轼、苏辙轻松过关,到达第二关。第二关是什么关,是礼部组织的考试,出了个作文题挺难的,这作文题是什么名字啊,《刑赏忠厚之至论》,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请您论述古代君王在奖惩赏罚的方面都是本着宽大为怀的原则。那苏轼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认可?主考官当朝的翰林学士、文坛领袖欧阳修看到了一份考卷,读到了这篇作文,写得真不错,立论高远、层次清楚、文字老道,颇有些大家风范。给了几个副考官也看了看,意见比较一致,觉得这个人应该拿第一名。欧阳修拿起笔来准备给他点第一名,这笔拿起来还没落下去,老头有点活思想,琢磨这文章写得也太好了,这谁写的,想来想去,老头有点得意,这么好的文章别人写不出来,肯定是我的学生曾巩写的。 曾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老头一想这问题很严重啊,我要给我的学生点个第一名,将来传出去岂不说我们师徒之间互相串通、徇私舞弊?我的名声跟我学生的名声都会受到重大的创伤,不能这么办啊,我得忍痛割爱、大义灭亲。老头给这文章点了个第二名。欧阳修是完成了道德上一个自觉,老头儿觉得办了一件好事,他想曾巩的思想境界应该跟我差不多,很能理解我的做法。其实曾巩根本就不感谢他,因为这跟曾巩八杆子打不着,曾巩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二名。欧阳修虽然是大文豪,可是这个眼界还有点太小,他不知道天下大得很,凭什么第一就是你的弟子,四川眉山有个小伙子那文章是天下第一,姓苏名轼字子瞻,芳龄二十二岁。 苏轼写了个第一名水平的文章得了个第二名,冤死了,但不管怎么说第二关是考过了。还有第三关,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在三关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本来可以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人意料的获得了第二名,这对苏轼来说虽然有些委屈,但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我们不禁要问,苏轼在这篇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文章里头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呢?主考官欧阳修为什么对它那样的青睐? 这欧阳修,这次是认对了文章点错了名次,这第一桩郁闷就不说了,这老头心里还有一个疙瘩没解开,苏轼在这个作文里头用了个典故,把老头给难住了。什么典故啊,典故上说,古代的时候,尧舜禹的那个尧帝手下有个司法官,三次要判一个人死刑,尧本着宽大的原则都赦免了这个死刑犯,欧阳修也是博学多才的人啊,在自己家那书房里找了三天三夜都没找到这个典故。他就纳闷了,难道我读的书还不如一个22岁的孩子?问苏轼,你这典故从哪儿来的?苏轼说,《三国志 孔融传》。老头够辛苦的,晚上回家又翻《孔融传》,翻了一宿没找着,回头见了苏轼又问,没找着啊,你到底是从哪来的那么一个典故啊?苏轼说,哦,您还真翻了啊,我跟您说实话吧,那是我自个儿瞎编的。你看那孔融传里不是有这么一故事吗,曹操灭了袁绍,就把袁绍那挺漂亮的儿媳妇送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孔融听到这个事很不满意,跟曹操说:哼,当年周武王伐纣王的时候就把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了自己的弟弟,曹操说哎哟,我知道你读书多,这典故从哪儿来的?孔融说我瞎编的,你现在当代人能做出这种丑恶的事情,古人想必也能做出。苏轼跟欧阳修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我是觉得凭着尧帝的那种宽厚之心肯定也能做出这样的事来,所以我先编一个。 欧阳修竖大拇哥,逢人就说这件事,说苏轼不得了啊,这样的人真是善于读书,善于灵活的运用知识,这个读书是读到了自己的血肉当中,读到了自己的灵魂当中,外在的知识已经完全的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欧阳修说,我读苏轼的文章,身上直冒汗,后生可畏,我不行了,我这老头还是早早隐退到山林里面,好给这年青人让出一条路来。欧阳修说得很重,说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记得我欧阳修了,苏轼的名字在文坛上将大放光明。欧阳修当时什么官职,翰林学士,政治上地位很高,他是主考官,位置很关键,他是文坛领袖,地位很显赫。苏轼当然才华出众,但是老师对他的奖励,对他的扶持特别重要。我觉得欧阳修这个人真是胸怀坦荡,很值得我们学习。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因为母亲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苏轼只得返回家乡服丧。三年之后,当苏轼兄弟陪父亲再次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次北宋朝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制科考试即将举行,而苏轼兄弟在这场制科考试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少年成名的苏轼还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吗? 这个制科考试,那跟进士科考试不一样。进士科考试基本上是三年举行一次,招收的人数也比较多;制科的考试是不定期的,而且程序特别麻烦:首先,你得有朝中的大臣推荐你,推荐上了以后还得首先参加一个预试,由六位朝廷大臣组成的一个考试委员会测试你;这个考试通过以后才能接着进入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的这个制科考试。因为这个制科考试就是皇帝为了直接选拔那些特别优异的人才设置的考试制度。宋仁宗跟欧阳修可不一样,他非常赏识苏轼的文章,而且非常准确地把他点为最高等。 我们得认真想一想,苏轼一路过关斩将,取得这么好的考试成绩,他的秘诀在什么地方?苏轼是个真正善于读书的人,读书读得很优秀的人。他成才有几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第二,他有非常扎实雄厚的基本功;第三,他善于灵活运用知识;第四,他有一个好的老师欧阳修,在他人生的关键时刻提拔他,夸赞他。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康震解读苏轼:少年成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康震解读苏轼:他是贬谪与流放的达者!康老师讲的太好了!

康震解读苏轼:他是贬谪与流放的达者!康老师讲的太好了!

康震,苏轼,王安石,孔子,李清照,王立群,郦波,人生,后人,手机,情诗,老师,贬谪,扫一扫,曾国藩家训,刘备,崔护,孟子,杨雨,杜甫,柳永,王安,纪连海,老梁,蒋勋,语丽,贾谊,贾生,韩非子,功能

2008-07-27

康震解读苏轼:他是贬谪与流放的达者!康老师讲的太好了!

康震解读苏轼:他是贬谪与流放的达者!康老师讲的太好了!

康震,苏轼,王安石,孔子,李清照,王立群,郦波,人生,后人,手机,情诗,老师,贬谪,扫一扫,曾国藩家训,刘备,崔护,孟子,杨雨,杜甫,柳永,王安,纪连海,老梁,蒋勋,语丽,贾谊,贾生,韩非子,功能

2010-12-26

历史其实很有趣:康震讲述苏轼与红烧肉的故事 他竟有如此雅兴!

历史其实很有趣:康震讲述苏轼与红烧肉的故事 他竟有如此雅兴!

康震,苏轼,历史,郦波,故事,很有趣,人生,红烧肉,手机,雅兴,扫一扫,有如此,曾国藩家训,孔子,宋徽宗,宫斗,易中天,曹军,李世民,柳永,李商隐,王立群,老梁,赵匡胤,功能,先生,井底,个子,做法,典故

2012-07-01

少年国学派:学生用5个词语组成了一个故事 康震称赞非常聪明

少年国学派:学生用5个词语组成了一个故事 康震称赞非常聪明

播放器,下拉,客户端,向右转,炫彩,画面,高清,进行中,向左转,视觉盛宴,画面尺寸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