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分清孩子“偷钱”的五种心理 很重要

时间:2020-06-18

一次开家长会,抽不出身来的爸爸委托姑姑去参加

提示:本文共有 26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华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生活。一次开家长会,抽不出身来的爸爸委托姑姑去参加。会后,班主任老师单独把姑姑留了下来,说小华后座的同学最近丢了钱,能有二三十元吧,这位同学反映,丢钱的前两堂课,小华曾坐在她的座位上和同学打闹,她怀疑是小华偷的钱。

因为没有监控,老师也无从查证,由老师直接出面询问又怕伤了孩子自尊心,所以找家长问问,想知道小华在家中表现如何。姑姑马上回答说:“这孩子可能真是偷钱了,因为有一次在他奶奶家,桌子上放的钱也不见了。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啊。”老师听后嘱咐姑姑,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姑姑回去后私下和奶奶反映情况,却遭到小华奶奶的一顿臭骂。奶奶气得捶胸顿足,指责姑姑不负责任,未经查证就给侄子扣上偷盗的罪名,奶奶说:“你知道偷东西的名声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吗?如果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能这样说吗?”奶奶把姑姑说的哑口无言,也意识到自己太过鲁莽了。

提到“偷”字,很多家长都非常的敏感,尤其是自家的娃跟这个字贴边的时候,更是让家长们难以接受,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和三岁看到老差不多,都是在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往往一生都难以逃脱这种命运的烙印。家长对孩子“偷”的行为谨慎些、敏感些是可以理解的,但千年古训也要分情况来对待,特别是对小孩子而言,他们眼里的“偷”,很多时候是和“拿”划等号的,家长妄下断言或许会让孩子一生都笼罩在“小偷”的阴影下。

有的家长疏于管教,认为孩子的“偷”是小事,翻不出大天来,不管不顾。有的家长一味护短,不肯直面孩子的问题和缺陷,这都是不对的。有时候,孩子的偷未必像大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他们可能只是简单的需要,或者认为拿自家钱不算偷,发现孩子“偷”的行为,家长的做法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分清情况,谨慎对待。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行为?

1、 物权意识模糊的“拿”

2岁左右的小孩子,进入物权敏感期,对所有权才刚刚有了点模糊的认识,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都是强盗逻辑,看到的、抢到的都是自己的,你的也是我的,我的更是我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还不存在“偷”这样的概念,而只是小孩子间的抢、给、拿。

美国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歌词正反映幼儿对于物权的认识: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心理分析:幼儿的“强盗逻辑”

因为刚刚具备了所有权意识,又对个人和他人的界限分不清楚,所以就会出现这种“拿”的行为。

家长怎么办: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

家长要帮助孩子区分借与偷、借与还的概念,知道个人、他人、公用的边界,培养孩子对自己的物品进行管理、维护、赠予、使用、支配等,他人物品未经允许,不能擅自使用和获得。鼓励阳光分享,培养物权意识。

2、从自家“拿”钱

有一次,妈妈发现9岁的小强从自家柜子里偷拿钱花,有一次是几元,还有一次是几十。明明每个月都给孩子零用钱,为什么还要“偷”呢?细问之下才知道,拿几元的那次是妈妈忘记了给零用钱,所以先拿点急用,而拿几十元那次,是因为同学给大家分零食吃,小强认为总吃别人的过意不去,自己也想请一回客,无奈囊中羞涩,只好去翻柜子拿钱。

小强一直和妈妈强调:“别说的那么难听,这不是偷,是拿!”看到小强理直气壮,妈妈也感到很气馁,自家娃啥时候变成这样了呢?其实,这是妈妈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忽略了对他的照顾,从而造成了孩子“拿”钱上瘾的行为。

心理分析:自家是“拿”不是偷

因为孩子是从自己家拿的钱花,所以拿的理所当然,即使有些害怕,也用“拿”来壮胆,来怂恿自己。

家长怎么办: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养成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多和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既不主张奢侈、攀比,也要给孩子必要的物质保障。孩子虽小,也有不少用零用钱的地方,这关系到娃的自尊,与其斥责不如合理疏导。

3、 用偷东西来减压

在韩剧《天空之城》中,一群“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群结队地潜入超市,用偷东西的方式来减压,他们将方便面捏碎,感到心里的重压在一点点释放。之所以没被追究,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妈妈买通了超市收银员,采取事后付款、删除监控的方式来协助孩子们“减轻压力”。

大家对于这位妈妈的做法争议很大,一种认为她是在保护孩子,相信随着升学压力的解除,孩子会改掉这个习惯,另一种声音则持坚决的反对态度,认为没有认清自己错误的孩子,只会在犯罪的深渊越走越远。

心理分析:减压、侥幸心理

靠偷东西的方式来减压,心存侥幸。

家长怎么办:并不主张这种减压方式,减压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发现孩子出现了偷东西,或者其他怪异的行为,可能预示着他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家长一定要找到这个压力源,并通过其他积极的、向上的方式来疏导压力,而非纵容和护短。

4、 猎奇心理作祟

如果我偷东西被发现会怎样?没被发现又怎样?越是明令禁止,越是跃跃欲试,特别是对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有时真的会害死猫。探索欲用错了地方,竟成了偷东西的理由。

心理分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猎奇心理是受众心理之一种,即要求获得有关新奇事物或新奇现象的心理状态。

家长怎么办: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充盈孩子的课外时间,让其将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更多有正能量、阳光的事情中去。

5、 偷窃他人财物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发现其在犯罪边缘徘徊,大是大非面前,任何理由都是借口,一定要赶紧管教了。

心理分析:贪婪、不劳而获

合理需求和欲求不满是两回事,贪得无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往往成为犯罪的动机。

家长怎么办:不偏袒,不骄纵,严肃对待,追究责任,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的代价。

总之,孩子有“偷”这样的行为先兆,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但惩戒不是唯一办法,我们首先要去分析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去理解孩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改变,“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其实未必,就看家长怎么做。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分清孩子“偷钱”的五种心理 很重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分清孩子“偷钱”的5种心理 很重要

从小偷针 长大偷金 分清孩子“偷钱”的5种心理 很重要

孩子,小华,姑姑,家长,奶奶,老师,网易,同学,行为,对孩子,一生,作者,采取相应,上和,后座,偷钱,侄子,个人,做法,先兆,办法,原因,古训,名声,命运,奶奶家,大人,小偷,小事,父母

2020-07-10 #短篇故事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 家长发现孩子偷钱 这样做更有教育意义!家长语气金钱观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 家长发现孩子偷钱 这样做更有教育意义!家长语气金钱观

孩子,家长,偷钱,事情,东西,行为,都会,时候,责任,语气,需求,教育,告诉他,干了什么,小礼,都会生,和家,大可以,不合理,中国,从根本上,会理,保险柜,办法,原因,原则,图片,大人,小孩子,小时候

2020-07-11 #小故事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 家长发现孩子偷钱 这样做更有教育意义!家长语气金钱观

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 家长发现孩子偷钱 这样做更有教育意义!家长语气金钱观

孩子,家长,偷钱,事情,东西,行为,都会,时候,责任,语气,需求,教育,告诉他,干了什么,小礼,都会生,和家,大可以,不合理,中国,从根本上,会理,保险柜,办法,原因,原则,图片,大人,小孩子,小时候

2012-04-14 #故事大全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

老师,班里,小时,学校,教室,歪路,道理,老师说,王校,能学,今天天气,下子,东西,事情,偷钱,做好事,值日生,任务,吵闹声,同学们,同学,好奇心,小学生,编辑,来源,昨天晚上,时候,小时候,撬开,本领

2020-07-10 #短篇故事

儿童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偷钱的孩子:我想偷的其实是爱呀!

儿童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偷钱的孩子:我想偷的其实是爱呀!

孩子,父母,问题,行为,偷钱,妈妈,弟弟,故事,来访者,十块钱,姐姐,家庭,方式,他妈妈,本我,都会,东西,品行,同学,哥哥,道理,小时候,折扣,道德,改造,教育,三个故事,他的故事,各种方式,怎么处理

2013-07-15 #故事大全

老话说小时候偷针 长大了偷金

老话说小时候偷针 长大了偷金

父母,婆婆,孩子,小时候,商贩,婆家,小孩,东西,时候,惯偷,结果,钱包,教育,不承认,真的是,还记得,长大了,事情,一毛钱,一家,习惯,姐姐,几毛钱,嘴馋,卖东西,地方,小学,心理,情况,房子

2020-07-10 #故事大全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奶奶的老话遭妈妈驳斥 处置受爸爸夸赞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奶奶的老话遭妈妈驳斥 处置受爸爸夸赞

孩子,东西,意识,小时,奶奶,行为,事情,家长,爸爸,物权,教育,妈妈,婆婆,老话,时候,大人,态度,所有权,罪行,物品,老人,贝贝,儿童心理学家,前几天,教育孩子,过度分享,偷东西,宝妈,金芒,里东

2020-07-1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奶奶的老话遭妈妈驳斥 处置受爸爸夸赞

“小时偷针 长大偷金” 奶奶的老话遭妈妈驳斥 处置受爸爸夸赞

孩子,东西,意识,行为,事情,家长,物权,教育,奶奶,婆婆,小时,时候,大人,罪行,态度,所有权,爸爸,物品,老人,前几天,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孩子,过度分享,偷东西,宝妈,里东,贝贝,个人,专家,严肃处理

2018-05-06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