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传统美德故事一——诚实守信

时间:2020-06-18 09:00:02

相关推荐

传统美德故事一——诚实守信

传统美德故事(一) 诚实守信 浏览次数:64

内容提示:传统美德故事( 一) ——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 使儿子不惹麻烦, 所以她对儿子说: “儿子, 你不跟我卖布, 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 儿子一听有肉吃, 就不闹着去了 。 妻子回来后, 发现曾子正要杀猪, 妻子很舍不得, 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 子却坚定地说: “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 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 就不应该后悔, 我不希望自 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 所以我今天要为 儿子做个榜样。 ” 于是曾 子把猪杀了 。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 二) ——大公无私 春秋时, 晋平公有一...

文档格式:DOC 2000 上传日期:2014 09 22 05:34:51 文档星级: 传统美德故事( 一) 诚实守信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 使儿子不惹麻烦, 所以她对儿子说: 儿子, 你不跟我卖布, 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 儿子一听有肉吃, 就不闹着去了 。 妻子回来后, 发现曾子正要杀猪, 妻子很舍不得, 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 而曾 子却坚定地说: 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 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 就不应该后悔, 我不希望自 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 所以我今天要为 儿子做个榜样。 于是曾 子把猪杀了 。 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传统美德故事( 二) 大公无私 春秋时, 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 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 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 叫 解狐去, 最合适了 。 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 你只 问我什么 人能够胜任, 谁最合适; 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 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 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 不少好事, 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 一些日 子, 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 你看, 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 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 , 问道: 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 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 你只 问我谁可以胜任, 所以我推荐了 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 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当上了 法官, 替人们办了 许多好事, 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 十分称赞祁黄羊。 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 ! 他推荐人, 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 不因为他是自 己的仇人, 存心偏见, 便不推荐他; 也不因为他是自 己的儿子, 怕人议论, 便不推荐。 像黄祁羊这样的人, 才够得上说 大公无私 啦! 传统美德故事( 三)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 有七个大国, 它们是齐、 楚、 燕、 韩、 赵、魏. 秦, 历史上称为 战国七雄 。 这七国当中, 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 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 秦王, 凭着机智和勇敢, 给赵国争得了 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 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先封他为 大夫 , 后封为上卿( 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 可气坏了 赵国的大将军廉颇。 他想: 我为赵国拚命打仗, 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 蔺相如光凭一张嘴, 有什么了 不起的本领, 地位倒比我还高! 他越想越不服气, 怒气冲冲地说: 我要是碰着蔺相如, 要当 面给他点儿难堪, 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 蔺相如耳朵里。 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 叫 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 千万要让着点儿, 不要和他们争吵。 以后, 他自 己坐车出 门, 只 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 , 就叫 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 等廉颇过去了 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 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 己的主人, 更加得意忘形了 , 见了 蔺相如手下的人, 就嘲笑他们。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 这个气, 就跟蔺相如说: 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 您反而躲着他, 让着他, 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 我们可受不了 。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 廉将军跟秦王相比, 哪一个厉害呢? 大伙儿说: 那当 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对呀! 我见了 秦王都不怕, 难道还怕廉将军吗? 要知道, 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 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 老虎, 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 不免有一只 要受伤, 甚至死掉, 这就给秦国造成了 进攻赵国的好机会。 你们想想, 国家的事儿要紧, 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 这一番话, 非常感动, 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 都小心谨慎, 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 后来传到了 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惭愧极了 。 他脱掉一只 袖子, 露着肩 膀, 背了 一根荆条, 直奔蔺相如家。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 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 下来, 双手捧着荆条, 请蔺相如鞭打自 己。 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 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 给他穿好衣服, 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 很要好的朋友。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 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 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 负荆请罪 也就成了 一句成语, 表示向别人道歉、 承认错误的意思 传统美德故事( 四)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 的民族英雄。 他任湖广总督期间, 由于清政府腐败, 英国强盗把一种叫 鸦片的毒品, 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 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 十分焦急。 他多次向皇帝上书, 陈述鸦片的危害。 道光皇帝接受了 林则徐的建议, 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负责禁烟。 1839 年 3 月 , 林则徐来到广州, 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6月 3 日 , 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 顷刻间, 鸦片全部销毁。 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 一件大好事。 虎门硝烟的壮举, 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揭开了 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传统美德故事( 五) 毛泽东尊师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 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 做出榜样。 我们应该用自 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 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 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 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却始终尊敬自 己的老师。 1959 年, 毛泽东回到了 阔别 32 年的故乡 韶山, 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 毛泽东亲自 把老师让在首席, 向他敬酒,表达自 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 60 寿辰时, 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 信中说: 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 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 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传统美德故事( 六) 七岁 之师 春秋时期,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 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 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 挡住了 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 你不该在路当中玩, 挡住我们的车! 。 孩子指着地上说: 老人家, 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 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 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 。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 便问: 你叫 什么 ? 几岁 啦? 孩子说: 我叫 项橐, 7 岁 ! 孔子对学生们说: 项橐 7 岁懂礼, 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传统美德故事( 七) 苏武牧羊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 公元前8 1 年) 春天, 一位汉使在经历了 1 9 个不平凡的年头后, 又重新站在了 大汉的大殿之上, 他悲喜交加。 这位就是 留胡节不辱 的苏武。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吧。 汉武帝晚年, 汉和匈奴间在经历多年战争后, 正在酝酿重归和好。 汉武帝天汉元年 公元前1 0 0 年 , 苏武奉命出使匈奴。 但就在完成任务准备回国之际, 因为意外受到了一次刺杀单于行动的牵连, 苏武一行被扣留了 。 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 苏武始终保持汉使的尊严, 不辱使命。 最后单于无可奈何, 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 今苏联贝加尔湖 , 给了一群公羊, 说什么要等公羊生下羊羔, 才放苏武回去。 北海, 人迹罕至, 荒原千里。 为了 要生存下去, 回汉朝复命, 苏武经常从野鼠穴内掘取 草实 充饥。 汉武帝赐予的杖子, 代表汉民族身份, 是他唯一的伙伴。 白天, 苏武依它为杖, 屹立在风雪中牧羊; 晚上, 又与它同床而卧, 度过了 一个个漫漫长夜。 经年累月 , 汉节上的毛全都脱落了 。 一天, 他在长安的一位老朋友李陵, 突然来到北海。 原来, 李陵在苏武出使的第二年因兵败投降了 匈奴。 这次奉了 单于的命令来劝苏武投降。 他对苏武说: 自 打你出 使以后, 你的母亲和一兄一弟都已相继死去。 后来听说你妻子也改嫁了 。两个妹妹和三个孩子又不知存亡。 你还留恋什么。 人生短促,你何必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罪, 愿你听我的话, 不要再固执了 。 李陵的投降, 使苏武非常气愤, 他说: 我早已把自 己当作死在这里了 , 如果你一定要我投降, 我今天就死在你面前。 李陵只 好叹息而去。 在北海, 苏武度过了 十九个年头。 风沙撕破了 他的衣服, 岁月 染白了 他的须发, 冻饿练就了 他一副硬骨头。 苏武崇高的气节, 受到了 匈奴族广大人民的尊敬。 昭帝初年, 汉朝与匈奴和亲, 汉朝遣使要求接回苏武,单于诈言苏武已死。 后来, 汉使按苏武随员 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 汉天子在皇帝射猎的宫苑, 射下一只 雁, 雁足系 有帛书, 说苏武现在北海。 单于大惊, 才不得不允许苏武等九人随汉使一道归来。 苏武保持汉节, 不屈服于匈奴贵族的任何威胁与利诱,代表了 汉族和匈奴族人民要求平等联合, 反对民族压迫的共同愿望。 因此, 苏武牧羊北海的事迹被人们编成歌、 剧、 故事, 广为流传。 传统美德故事( 八)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 小时候不喜欢读书。 一天, 乘老师不在屋, 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 见一位老婆婆, 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很纳闷, 上前问: 老婆婆, 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 我在磨针。 李白吃惊地问: 哎呀! 铁杵这么 粗大, 怎么 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 只 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 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 听后, 想到自 己, 心中惭愧, 转身跑回了书屋。 从此, 他牢记 只 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的道理,发奋读书, 终于成为有名 的大诗人。 传统美德故事( 九) 完璧归赵 战国时, 赵惠文王得到了 世间罕见的美玉 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 想把美玉占为己有, 便派人送信给赵王, 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 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 想不给, 又怕得罪秦国。 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 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出使秦国, 一时又找不到。 这时, 一个叫 缪贤的大臣推荐自 己的门客, 说他可以担当出使秦国的任务。 这个门客就是蔺相如。 他见到赵王后, 主动提出拿着宝玉出使秦国, 并表示: 秦国把城池割让给赵国, 我就把玉留在秦国;秦若不给城, 我一定把宝玉完整无缺地带回赵国。 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点头同意了 。 蔺相如来到秦国谒见了 秦王, 并献上和氏璧。 秦王手捧美玉, 满心欢喜, 爱不释手, 传给大臣和妃嫔们观看, 压根儿不提划给赵国十五座城池的事。 蔺相如等了 很久, 看出秦王并无诚意, 便心生一计, 上前说道: 这块美玉有点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 便命侍臣将璧传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和氏璧, 后退几步, 背靠柱子, 愤怒使得他的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 他说: 大王只 顾观赏宝玉, 根本不提交城之事, 可见您并无诚意,所以我将璧收回。 大王要是逼迫我, 我就撞死在这根柱子上,这块宝玉也一块儿撞碎。 秦王怕宝玉真的撞碎, 赶紧道歉,并派人将地图拿来, 装模作样地将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 还答应过几日 举行盛典, 正式迎接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 秦王又在设骗局了 。 当天夜里, 便叫 手下人穿着破衣服, 将和氏璧送回了 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 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 蔺相如。 蔺相如对秦王说: 我看大王并无诚意, 因此早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 我并不是想违约, 秦国比赵国强大, 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态, 先交出十五座城池, 赵国一定不敢不将宝玉拱手相送。 我知道这样做是欺骗了 您, 请您把我煮死吧! 不过, 也请您先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做。 秦王恼怒万分, 但又无可奈何, 心想, 杀了 他不但得不到宝玉, 还把秦、 赵的关系弄僵了 。 只得放他回去了 。 完璧归赵 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传统美德故事( 十) 子路借米 子路, 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 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 有一次, 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 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 怎么办? 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 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 吗? 于是, 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 十几里路, 从亲戚家背回了 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了 香喷喷的米饭, 子路忘记了 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统美德故事( 十一)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 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 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 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 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 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 心里很高兴, 就不再搬家了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 孟母三迁 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 孟母更是重视。 除了 送他上学外, 还督促他学习。 有一天, 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 孟母正在织布, 看见孟子逃学, 非常生气, 拿起一把剪刀, 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 孟子看了 很惶恐, 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 再连成一尺, 再连成一丈、 一匹, 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 积月 累, 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 不好好读书, 半途而废, 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 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 母亲的教诲, 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 身体力行、 实践圣人的教诲, 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 亚圣 。 传统美德故事( 十二) 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 方圆七百里, 高达几万尺, 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 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 叫 做愚公, 年纪快九十了 。 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 他苦于大山阻隔, 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 就召 集全家人商议说: 我想和你们一起, 用 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 开出一条大路, 直通冀州的南部, 到达汉水的南面, 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 说: 就凭你这点力气, 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 恐怕都搬不掉, 又能把太行、 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再说, 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 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 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 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凿石头, 挖土块, 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 就这样从冬到夏, 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 惊动了 邻居。 邻居家的一位寡妇, 有个遗腹子, 才刚七八岁, 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 人称智叟。 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 你怎么 傻到这种地步呀! 就凭你这把年纪, 这点儿力气, 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 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 一口 气, 说: 我看你太顽固了 , 简直不明事理, 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 虽然我会死的, 可是我还有儿子呢! 儿子又生孙子, 孙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生儿子, 儿子又生孙子, 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 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 , 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 , 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 愚公的这些话, 担心他挖山不止, 就去禀告了 天帝。 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 就派了 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 那两座大山, 一座山放在朔东, 一座山放到雍南。 从此以后, 从冀州的南部, 直到汉水的南面, 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 传统美德故事( 十三) 三顾茅庐 汉末, 黄巾事起, 天下大乱, 曹操坐据朝廷, 孙权拥兵东吴, 汉宗室豫州 牧刘 备听徐庶和司 马 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 又有才能, 就和关羽、 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 现今湖北襄樊市. 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 卧龙岗 去请诸葛亮出 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 , 刘备只 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 刘备又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 见诸葛亮不在家, 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 表达自 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 来帮助自 己挽救国家危险局 面的意思。 过了 一些时候, 刘备吃了 三天素, 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 , 未必有真此才实学, 不用去了 。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 , 如他不来, 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 一顿, 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 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 一直站到诸葛亮自 己醒来, 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 备有志替国家做事, 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 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 把刘备三次亲自 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 叫做 三顾茅庐 。 诸葛亮在著名 的 出 师表 中, 也有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 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 己做事, 而一连几次亲自 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 就引 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 虚心求才的意思。 传统美德故事( 十四) 木兰从军 北魏末年, 柔然、 契丹等少数民族日 渐强大, 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 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 对付他们, 常常大量征兵, 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木兰据说姓花, 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 人, 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 平日 料理家务。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 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 征兵的通知, 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但父亲年纪老迈, 又怎能参军打仗呢? 木兰没有哥哥, 弟弟又太小, 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 于是决定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 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 但又无他法, 只 好同意她去了 。 木兰随着队伍, 到了 北方边境。 她担心自 己女扮男 装的秘密被人发现, 故此处处加倍小心。 白天行军, 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 从不敢掉队。 夜晚宿营, 她从来不敢脱衣服。 作战的时候, 她凭着一身好武艺, 总是冲杀在前。 从军十二年,木兰屡建奇功, 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 赞扬她是个勇敢的好男 儿。 战争结束了 , 皇帝召见有功的将士, 论功行赏。 但木兰既不想做官, 也不想要财物, 她只 希望得到一匹快马, 好让她立刻回家。 皇帝欣然答应, 并派使者护送木兰回去。 木兰的父母听说木兰回来, 非常欢喜, 立刻赶到城外去迎接。 弟弟在家里也杀猪宰羊, 以慰劳为国立功的姐姐。 木兰回家后, 脱下战袍, 换上女装, 梳好头发, 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同伴们道谢。 同伴们见木兰原是女儿身, 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战友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 。 后人更将此编成歌谣广泛流传。 这些歌谣最后更成为 一部长篇叙事诗〈 木兰诗〉, 并流传至今。 传统美德故事( 十五) 蔡顺拾椹 西汉末年, 有个孝子叫 蔡顺。 从小就没有了 父亲。 他服侍母亲。 非常孝顺。 那时候正逢着王莽的变乱。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 年岁饥荒, 老百姓没有吃的东西。 蔡顺拿了 两个篮子去采桑椹。 他拿着两个篮子是为了 把比较熟的桑椹留给母亲吃, 比较酸的留给自 己吃。 蔡顺就这样去采, 不巧回家的路上遇到了 盗贼。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 刚好盗贼看到他手上拿着二个篮子, 觉得很好奇, 就问: 你采桑椹为什么 要拿两个篮子? 蔡顺告诉他: 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 所以甜的留给我母亲吃, 酸的留给我自 己吃。 盗贼听了 之后很感动, 就送给蔡顺牛、 羊各一头, 谷米一担, 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可以回去奉养母亲。 蔡顺不肯接受。 他的至诚孝行感化了 赤眉军, 赤眉军当下该过, 洗清赤眉。 此后为纪念蔡顺的德行, 这条河改为 洗眉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传统美德故事一——诚实守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诚实守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诚实守信

晏殊,商鞅,韩信,曾子,信誉,妈妈,孩子,木头,真宗,秦国,结果,老婆婆,于朋,宋真宗,诚实守信,东宫,妻子,北门,哥哥,声誉,市场,嫂嫂,小孩子,文档,父母,皇帝,群臣,老人,赏金,饮宴

2020-06-17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晏殊,商鞅,韩信,曾子,信誉,妈妈,孩子,木头,真宗,秦国,结果,老婆婆,老人,于朋,宋真宗,妻子,东宫,北门,哥哥,声誉,市场,嫂嫂,小孩子,父母,皇帝,群臣,赏金,饮宴,不相信,树立起

2020-06-1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晏殊,商鞅,韩信,曾子,信誉,妈妈,孩子,木头,真宗,秦国,结果,老婆婆,老人,于朋,宋真宗,妻子,东宫,北门,哥哥,声誉,市场,嫂嫂,小孩子,父母,皇帝,群臣,赏金,饮宴,不相信,树立起

2015-06-24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选:诚实守信

晏殊,商鞅,韩信,曾子,信誉,妈妈,孩子,木头,真宗,秦国,结果,老婆婆,老人,于朋,宋真宗,妻子,东宫,北门,哥哥,声誉,市场,嫂嫂,小孩子,父母,皇帝,群臣,赏金,饮宴,不相信,树立起

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