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高僧故事:禅师习定九日不起 宣说因果感化盗贼佛教故事高僧故事

时间:2020-06-20

高僧苦修行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跋陀禅师评价: 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 (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僧稠禅师圆寂,异香满寺,百鸟哀鸣,万民送葬。(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孝昭帝传旨将舍利分供天下,河北响堂山石窟藏舍利。(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僧稠禅师,道房禅师之弟子,少林跋陀三藏之再传弟子。俗姓孙,名溪,祖籍昌黎(今河北),后迁居巨鹿瘿陶(今河北宁晋)。其先人以耕种为生,家境贫寒。僧稠禅师从小就以孝顺和信用闻名于乡里,后来发奋学习传世典籍,全通五经和史书,被征为太学博士。僧稠禅师二十八岁在巨鹿景明寺依僧实法师披剃出家,起初师从跋陀禅师的弟子道房禅师研习行止观禅法,五年后又到赵州(今河北隆尧)漳供山从道明禅师习禅。

僧稠禅师起初修定,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后有游方僧苦心劝导他修习禅法、用心不二,告诉他说,由于一切有情众生皆有初地味禅(《摩诃止观》卷九 上云:《大般涅盘经》言 一切众生皆有初地味禅 ,即一切众生皆有本具佛性宝藏),依此一切众生皆具根本禅之圣训,缘此本有宝藏之胜观而求道,所求皆得称足。于是僧稠禅师听从了他的劝告,刻苦修行。十天后,僧稠禅师果然摄心入定。此后,僧稠禅师常依《涅盘经》所教导的四念处修行,以至于无论行住坐卧、梦寐清醒,全都毫无欲想生起。

僧稠禅师在山中巨石上练习禅坐,废寝忘食,夜不倒单。禅师终日只穿一件粗糙得连布缕都能勒入皮肉的衣裳,长时间不换洗。有时锅里的食物还没煮熟,禅师便已摄心入定。修定之外,禅师时常痛念无常、常修 死想 观。住山修行期间,禅师曾遭遇盗贼恐吓,不但临危不惧,而且还对他们宣说各个业行感果的因缘果报。盗贼们都放下弓箭屠刀,向禅师座下受三皈依而返。禅师痛念生死,而证入甚深禅定,一连九日不起。其后由禅定功夫而获得现证,情想清明,观察世间万事万物皆无可乐之事,便前往嵩山少林寺跋陀禅师处参学,并向大师汇呈自己的修证成果。

跋陀禅师,北魏时期天竺人,其名又译作佛陀、觉者,生卒年不详。禅师历游西域诸国,后至北台恒安(位于山西)。师勤习印度古来之禅观,孝文帝崇仰师德,为师设禅林;帝迁都洛阳后,又为师设静院。太和年间,于少室山创建禅院(今少林寺),并建翻经堂,由师住持,从事译经工作。弟子慧光禅师,为地论宗南道派之祖;另有弟子道房禅师,传法僧稠禅师。

跋陀禅师评价僧稠禅师的成就说: 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 不辞艰苦地修行,僧稠禅师终获成就并得到了跋陀三藏印证。

当时齐文宣帝时常率领禁卫军,前往禅师住持的吕涧山参拜。而禅师往往在禅房中静坐,既不相迎也不相送。禅师的弟子见状,便向禅师谏言说: 皇上御驾前来,如今我们却不欢迎,这样恐怕不合适吧? 僧稠禅师回答说: 往昔宾头卢尊者曾经前往迎接国王七步,导致国王七年丧失王位。我的德行不够,当然不敢自比宾头卢尊者,但也不敢为了邀崇于皇上而妄自失去人格。 时人听闻禅师所言,纷纷嘉美禅师敦厚谨慎的道风,从此禅师得到大家的信服。

根据敦煌文献《南朝齐之僧稠禅师》中,记载了禅师五个精彩的答问:

一、问曰:何云名禅?答曰:禅者定也,由坐得定,故名为禅。(有学僧问曰: 什么是禅? 僧稠禅师回答说: 禅就是定,定由禅坐中来,因此名为禅。 )

二、问曰:禅名定者,心定身定?答曰:结跏身定,摄心心定。(有学僧问曰: 禅名为定,是身定还是心定? 僧稠禅师答言: 结跏趺坐则身定,摄心则心定。 )

三、问曰:心无形状,云何看摄?答曰:如风无形,动物即知。心亦无形,缘物即知。摄心无缘,即名为定。(有学僧问曰: 心无形无状,教人如何收摄呢? 僧稠禅师答道: 风没有形状,物动即知。心也没有形状,缘取外物即知。摄心无缘,就叫做定。 )

四、问曰:五停十八境,见物乃名为定。眼须见色,心须见境,云何名定?答:见境即心生,物动即风起;风息而境安,心息即境灭。若心境俱灭,即自然寂定。(有学僧问曰: 五停心与十八种所缘境的种种境界,唯见物才能叫做定。眼须见色,心须见境,如何叫做定呢? 僧稠禅师答言: 见外境即是心起,物动即是风起。风止息而外境安,心念息而外境灭。若心境俱灭,便是自然寂定。 )

五、问曰:既无心境同虚空,云何修行?答:心虽无形,而有大用,即是圣法。今称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非业非懙,非邪非恧,即断三障,即成三学,即舍凡即圣法。(有学僧问曰: 心境俱灭如同虚空,那为什么还要修行呢? 僧稠禅师答曰: 心虽无形,而有大用,即是圣法。现在所谓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它既非业力也非烦恼,既非邪也非恶,当下断除贪嗔痴、成就戒定慧、舍凡成圣。)

后来,僧稠禅师受到齐文宣帝高洋的极力推崇,大兴禅法。齐文宣帝还随禅师受戒,断用酒肉,各地民众,效仿行持。文宣帝甚至传旨,一年之中六个月禁止屠杀,令行斋戒,斋戒期间,无论官私,禁用一切荤食。受其影响,燕赵各地佛法流行,几乎不再有人食肉。

帝曾迎请禅师入宫居住,禅师执意辞行,帝乃下旨于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为禅师建大石窟寺(即响堂山),传旨由匠人纪佰邕统工开造。缔构伊始,乡邑观瞻问此地名,忽闻空中大声答曰: 山林幽静,此处本号云门。 大众惊异,事报宣帝,帝乃下旨,诏寺名为云门。今邺城地方响堂石窟,即由此而来。

后来,有人进谗言谓僧稠禅师于帝有大不敬,帝大怒,欲趋寺问罪。禅师于头一日安排寺僧次日多备食物,时至,禅师驱一牛车到寺外二十里处。帝至,问其故,师曰: 恐血不净,涂污佛寺净地。 帝乃下马,坚持要躬身背禅师入寺以示忏悔,禅师坚决不受。

天保十年十月,齐文宣帝去世。次年(560)夏,僧稠禅师圆寂,世寿八十一岁,涅盘时异香满寺,百鸟哀鸣,数万民众悲苦送葬,哭泣之声响彻山谷。法体火化后,孝昭帝传旨,将其舍利颁布分供天下,以使德照四海,流润后昆。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高僧故事:禅师习定九日不起 宣说因果感化盗贼佛教故事高僧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一部甚深的经典《百业经》 佛陀宣说因果不虚!

一部甚深的经典《百业经》 佛陀宣说因果不虚!

国王,尊者,太子,大臣,世尊,仙人,王位,宁布,比丘,父王,众生,大地,布德,拉巴,森林中,信心,因缘,施主,时候,牧童,顶礼,欢喜心,佛陀,人民,因果,善恶,军队,授记,果位,生命

2020-03-20 #小故事

天眼看因果:一位高僧的轮回转世

天眼看因果:一位高僧的轮回转世

佛法,中提,时代,福报,大比,地狱,师兄,魔王,高僧,不容易,佛缘,强法,修行人,你现在,有一位,那么多,一世,人们,众生,佛教,极盛,就因为,出离,天道,无漏,法义,障碍,富贵,好的,几乎每

2020-04-11 #故事阅读

高僧传:不是故事的故事——智者大师金陵弘法

高僧传:不是故事的故事——智者大师金陵弘法

禅师,慧荣,法师,金陵,何凯,法济,佛法,德望,徐陵,慧思,一生,合掌,宣说,知识,般若,讲经,说法,大智度论,闻所未闻,严训,严寺,习禅定,伏恶,公宣,周宏,宋熙,宝琼,慧辩,朱云,沈君理

2017-07-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国关羽经两位高僧点化 顿悟因果成为著名的菩萨

三国关羽经两位高僧点化 顿悟因果成为著名的菩萨

关羽,普净,长老,佛教,关公,高僧,菩萨,大师,寺庙,玉泉山,卞喜,汜水关,因果,荆州,神灵,三只眼,汉传佛教,还我头来,侯相会,吕蒙,向晋王,大呼,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杜牧,曾与君,杨广,次舍,索耶,路大

2016-04-06 #故事会在线阅读

因果小故事 杀生竟会影响家庭和谐?高僧的话让人震惊

因果小故事 杀生竟会影响家庭和谐?高僧的话让人震惊

先生,老和尚,孩子,因果,儿子,哥哥,妹妹,妻子,故事,顺口溜,讨债,佛教,业障,业力,人们,寻仇,师父,年轻人,禅师,青年,教育,了一件,告诉我们,不空,习佛,子继,法智,钱才,中外合资企业,现代教育

2019-10-14 #故事会在线阅读

佛教:103岁高僧开示 地震中的因果故事 令人感悟甚多

佛教:103岁高僧开示 地震中的因果故事 令人感悟甚多

因果,人们,老和尚,业力,冷水,热水,邮差,佛教,地震,法源寺,西昌,什么意思,佛菩萨,加持,力量,和尚,结果,文化,时候,柱子,骑着马,没进来,没出去,能不能,观世音菩萨,多大,颜相,不一样,佛学院,建昌道

2013-02-02 #小故事

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102岁高僧讲的这个故事 让人感到意外

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102岁高僧讲的这个故事 让人感到意外

佛陀,因果,释迦族,人们,个人,地震,声音,邮差,城中,灾难,陆地,对话,业力,佛教,别业,小时候,小男孩,故事,才能,族人,村落,灭族,神通,长老,高僧,没进来,目犍连,还没出,不空,以弘

2013-06-03 #故事大全

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102岁高僧讲的这个故事 让人感到意外

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102岁高僧讲的这个故事 让人感到意外

佛陀,因果,释迦族,人们,个人,地震,声音,邮差,高僧,城中,灾难,陆地,对话,业力,佛教,别业,小时候,小男孩,故事,才能,族人,村落,灭族,神通,长老,这个故事,没进来,目犍连,还没出,不空

2020-06-07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