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电影推荐《阳光普照》: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司马光

时间:2020-06-22

阳光普照司马光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0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钟孟宏已然是台湾中生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这位拥有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制作硕士学位的导演,以拍广告片起家。

他2006年拍了纪录片《医生》就获得金马奖提名,2008年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停车》就入围戛纳影展一种注目单元,2010年执导的《第四张画》就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

2017年获得5项金马奖的《大佛普拉斯》,钟孟宏虽然不是导演和编剧,但他作为监制和摄影同样功不可没。此片还让钟孟宏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2019年传奇延续,钟孟宏集导演、编剧、摄影于一身的作品《阳光普照》,再获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

《阳光普照》并不像它的名字给人的感觉那样,是一部治愈式影片。相反,它是一部带有些许黑色电影特质和犯罪元素,充满悲剧色彩的家庭伦理剧。

电影讲述了生活在台北的普通一家人,父亲阿文(陈以文 饰),母亲琴姐(柯淑勤 饰),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在疏离冷漠的家庭关系中,做出的不同选择和交织在一起的悲情命运。

电影的主题无疑深刻而沉重,它的电影语言和表现形式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细节。

反高潮的节奏与结构,特色鲜明的镜头语言

本片一开场,就是阿和和菜头(刘冠廷 饰)在雨夜中前去寻人报复,菜头一刀断人手的血腥镜头。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开场,既明确了电影与犯罪有关的题材,也定调了现实主义的故事背景,并直接抛出了悬疑甚至惊悚的氛围。

然而,之后的剧情并没有像传统犯罪片一样去追究犯罪动机,展现罪犯逃亡,渲染犯罪场景,而是从阿和父亲阿文这个人物开始,依次描述一家四口,以及外来人怀有身孕的阿和小女友小玉,将视线落在他们不同的个性命运和他们之间玄妙的关系,故事也由此徐徐展开。

电影的前半段,集中在入狱的阿和,对两个儿子差别对待的阿文,品学兼优却自杀的阿豪身上,以阿和的出狱作为节点。

电影的后半段,则重点围绕晚他三年出狱的菜头对阿和的胁迫,成了阿和新生活的“麻烦”,阿文为儿子阿和扫除“麻烦”的过程展开。

电影由儿子的犯罪开场,由父亲的犯罪收尾,期间每个人的命运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尽管影片以阿和随手撬开一辆自行车的锁,载着他母亲骑行在阳光洒满的街道,重温自己儿时被母亲载着的美好记忆结束,但这“随手一撬”的行为,和对杀人的阿和后续模糊的交待,都意味着这个悲剧的家庭和他们不堪的人生仍然前路未卜,满是阴霾。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处于一种冷静克制之中,有时甚至显得缓慢单调。而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也几乎没什么铺垫,但在带给人错愕之感后,也留下无奈与必然的叹息。

阿豪在家突然的跳楼自杀,阿和在少年管教所突然发狂地在操场狂奔,阿文在山顶突然对妻子敞开的心扉,都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又情理之中。

导演用了两次遮云蔽日的空镜头,暗示了这些剧变的即将到来。一次是阿豪自杀之前,一次是阿文行凶之前。两次阴云遮住太阳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阿文对菜头的行凶,影片并没有直接按时间线从阿文的视角呈现,而是用事后阿文在山顶的主动交待的蒙太奇方式道出真相,这种反套路的高潮处理,既营造了悬疑氛围,也让阿文这个人物的形象有了更深刻复杂的画像。

阿文这样大段的独白全片只有两次,除了山顶对妻子的这次,就是在驾校对席下一众学员被打断的演讲。没有一次是对自己的儿子,两次却都是阿豪自杀之后。

影片另一独特的表现方式,就是这样一个阴郁的故事,却用了饱和度极高的艳丽色调。片名叫《阳光普照》,电影中就的确处处阳光闪耀。

阳光下人物面部的特写镜头,反衬着每个人内心不为人知的阴影。那些剧变则都在黑夜中发生,阿豪跳楼前巨大的身影映在墙壁上,阿文举起石头行凶的一刹那一道闪电映衬出他所背负的内疚与罪恶。

而绿色作为冷暖过渡的中性色调,在影片有大量的呈现。无处不在的绿色植被背景,阿和被关禁闭的房间里的绿墙,这些绿色透出一种诡谲自闭的意味。

尤其,山顶上阿文坦白的那场戏,阳光普照的山顶,郁郁葱葱的连绵山脉,逆光下的阿文娓娓道来,他终于敞开心扉却看不清他的面容。

中国式家庭关系黑暗面的剖解

电影的表现形式必然为主题服务。《阳光普照》的主题之一,就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

电影的英文名为A sun,其发音与A son极为接近。作为两个儿子的父亲阿文,对两个儿子的态度却天差地别,厚此薄彼。

在阿文心里,打架斗殴不学无术的“古惑仔”阿和已算不上自己的儿子。当驾校教练的阿文,每当学员问他有几个孩子时,他都说“一个儿子,要考医学院”。而阿和犯了罪,他希望儿子“关到老,关到死”。他和妻子的对话中,也总是说“你儿子”。

但对大儿子阿豪则是寄予巨大期望,除了逢人便夸暗自得意,还亲自去学校探望阿豪,每年把驾校发的纪念笔记本送给阿豪。

电影并没有描述两个儿子形成不同个性的缘由,但阿文作为父亲的表现则对问题的症结展露无遗。

儒家文化下倡导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造就了独特的东方式家庭关系和氛围。这种亲情关系有亲密无间充满秩序感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也有权力地位不平等和沟通不畅造成的疏离与冷漠。

而父子关系,在全世界的文化中都少不了对抗与矛盾,东方文化下的父与子则更是在父为子纲的家长制权威下,欠缺推心置腹、平等友善的沟通习惯。

阿文在家庭中独断、自负,在社会上又显得卑微、无能,这样的中国式父亲形象司空见惯。

两个儿子面对同样的父亲,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和表现,这决定了父亲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形成了两种极端的父子关系:一种如同水火,一种视若掌上明珠。

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身为人父的他从未真正了解过儿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阿文与自己儿子的关系显然是失败的。他失去了口中得意的“一个儿子”,真的只剩下一个他不喜欢的儿子。

他与小儿子阿和的部分和解,在电影中是靠梦境中阿豪的引领下完成的。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带有一丝无奈的幻想。

即便有了和解的迹象,但他和阿和的沟通通道依然没有建立,父亲的身份意识和抹不开的面子让阿文宁愿如侦探般每日观察和跟踪儿子,也不愿走上前去促膝长谈。

而父子之间的亲情血脉力量,加上对自我的反省和对过去的愧疚,又让阿文暗地里想去帮助儿子摆脱菜头的纠缠,最后终于义无反顾地用最极端的方式解决了菜头这个儿子身边最大的“麻烦”。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关系,平时沟通甚少甚至矛盾重重,儿子有难又能舍得一身剐在所不惜。

父子关系的另一方儿子,也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建立起男人独有的自尊心,再加上青春的逆反心理,要么像阿和一样面对面的反抗父权,要么像阿豪一样表面一团和气却彻底隐藏迷失真实的自我。他们与父亲一样,很难主动向对方袒露心声。

李宗盛在写给自己已故父亲的歌《新写的旧歌》中唱道: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另一方面,家庭关系里的母子就没有如此的对立,在李宗盛的歌中,父亲是“若无其事的旁观者”,而母亲则总是“忧心忡忡”。

电影中的母亲琴姐对两个儿子都充满母性的光辉。然而,两个儿子也同样未将母亲当成知己。母亲探监阿和,阿和没向母亲坦白自己交过女友,母亲也没告知阿和已经做了父亲。

阿豪也从未在母亲面前展现过真实的自己,母亲对阿豪的了解还不如他的暧昧女同学郭晓真。

这还是中国式家庭的沟通障碍,互相隐瞒,难以坦诚。

而母亲对未婚先孕的小玉痛快无私的接纳,很难不让人想到她对家族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私心。

阿豪与阿和两兄弟作为同龄人,同样没能构建成可以互相倾诉的同盟关系。有的只是彼此的嫉妒羡慕:阿和嫉妒哥哥拥有父亲全部的爱和所有优秀的外在,阿豪羡慕弟弟至少可以为所欲为拥有能躲藏起来的阴影。

阿文一家四口的关系当然极端,却把中国式家庭关系的黑暗面展露无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许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人物的悲剧性:失去后的醒悟和残缺的人生

影片中的几乎所有人物,都无法简单的用好坏区分,包括后半段以反派形象出现的菜头。这些人物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人生的转变都源于失去了某样东西。

阿豪是影片中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是人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相貌堂堂,对人友善,前途光明。

可就是这样看似完美的人,内心却住着一个身处黑暗的“本我”。《阳光普照》的片名,也借由阿豪的临终讯息进行了诠释。阿豪也用司马光砸缸的另类演绎,说出了自己在所有人期望的阳光下无所躲藏丧失自我的痛苦。他把死亡当成了可以躲藏的阴影。

阿和先是失去了自由,之后失去哥哥让他陷入不解的痛苦中迎来了某种自省。他黯然地接受了为人父为人夫的角色,出狱后用拼命的工作麻醉和逃避自己。

当他被菜头找上门来,被逼无奈加上当初审判时推卸责任的愧疚,让他屈从于菜头替他做违法之事。

这时的阿和,只是把菜头视为“麻烦”,却忘却了当初菜头对自己的义气和肝胆。就如菜头所说,阿和出来后从未去探视过多关了三年的自己。

菜头对阿和的怨念除了阿和的“不义”,还有他失去的家。出狱后阿和无家可归,奶奶被送去老人院。他当然有理由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平,他对阿和的纠缠是一种报复和利用。

可菜头的死,恰恰是因为他想起阿和说过的话,没有第二次在偷开出来的宾利车内吸烟,选择到了车外再吸。如果菜头没这么做,阿文也就没有杀掉他的机会。

也许菜头真的不会再骚扰阿和了,结果阿文让这样的可能性变得没了悬念。

作为父亲的阿文,经常拿驾校的广告语“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作为人生格言,可他既没有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更没能挽救儿子们的人生。

阿文对人刻薄,菜头的父亲找他索要赔偿他一毛不拔。对两个儿子厚此薄彼,却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

直到阿文失去了大儿子阿豪,精神上也失去了小儿子阿和,失去了妻子的信任。他人生的这些剧变让他终于有所醒悟,可仍无法彻底改变命运。

他跑去给菜头送钱想让菜头远离阿和,却被菜头奚落的灰头土脸。

他跟踪阿和,是对唯一儿子的默默关切。他撞向菜头,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决绝反抗。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也都曾是加害者。每个人都失去了很多,但也要去偿还对别人的亏欠。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司马光。阳光普照之下,总有阴影。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摘自网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电影推荐《阳光普照》: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司马光”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电影推荐《阳光普照》: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司马光

电影推荐《阳光普照》:每个人的心中 都有一个司马光

阿文,阿豪,菜头,父亲,儿子,母亲,电影,两个儿子,阳光普照,钟孟宏,家庭关系,中国式,人物,人生,关系,导演,影片,父子关系,命运,山顶,金马奖,驾校,小儿子,犯罪,内心,大儿子,妻子,无奈,极端,氛围

2020-06-22 #故事会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4-14 #小故事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4-28 #经典故事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5-11 #故事阅读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6-21 #短篇故事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6-22 #故事大全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20-06-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阳光普照 无处可躲分析哥哥与司马光的故事阳光普照影评

阴影,哥哥,暴露在,司马光,阳光里,人生,东西,一面,内心,所有人,情绪,故事,阳光,砸开,他没有,它自己,寻找自己,有一片,没有人,那一晚,都不知道,阳光下,靠一靠

2009-03-07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