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时间:2020-06-24

4月8日至22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赣州,来自中央、省、市近20家主流媒体的30多名编辑记者组成采访团,分组在瑞金和信丰集中蹲点采访

提示:本文共有 33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在赣州市蹲点调研采访活动综述

4月的赣南,杜鹃花艳,群山叠翠。

4月8日至22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赣州,来自中央、省、市近20家主流媒体的30多名编辑记者组成采访团,分组在瑞金和信丰集中蹲点采访。

十几天来,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厂车间、基层一线,蹲点调研采访,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谈变化、话脱贫、晒幸福,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用心用情用功记录赣南这片红土地的新气象、新成就、新希望,讲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故事,展示赣南儿女饮水思源、感恩奋进、人心向党的奋斗激情,书写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沉下心来,汲取前行力量

松柏苍翠,鲜花含情。4月9日上午, 来瑞金蹲点的采访团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红军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瑞金,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叶坪革命旧址群里的古樟树,见证着共和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见证着红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瑞金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在瑞金开展蹲点采访活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朱子荣表示,我们要把主题采访活动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结合起来,讲好赣南老区感恩奋进的生动故事,记录下赣州涌动的振兴发展活力。

走进叶坪、沙洲坝、云石山等地,采访团瞻仰革命旧址,重温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感受革命精神。

《一生守望》《八子参军》《十七棵松》……每一次现场教学,都是一段难忘的苏区历史,让采访团成员热泪盈眶,久不能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云石山乡丰垅村,身着红军衣帽的编辑记者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体验重走长征路。

“今天,我们从春的四月出发,从红军长征出发地出发,去探寻红色故都人民精彩的奋斗故事,感知时代前进的足音,讴歌新中国的光辉历程。我们重托在肩,责任满满,我要用手中的纸、笔和镜头,尤其是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装备、新技术,去唤起那些历史记忆,让历史告诉未来,让记忆链接新时代。”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张雪铿锵有力地说道。

四面环山的信丰县油山镇红米塅村,曾是红军开展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来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江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章勋文说,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淀多少真情。在这次采访当中,我会用一颗真心报道好新中国成立70年来老区人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奋进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中书写。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是新闻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项重点活动,是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载体。法制日报记者曹鑫说,作为一名年轻记者,能够参与如此重要的报道活动,我感觉无比幸运,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将激励我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俯下身子,聆听群众心声

赣闽边际,瑞金境内的古城河流水潺潺,青山环抱下的红军村华屋格外秀丽。4月10日下午,来自中央、省、市媒体的编辑记者们走进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小组,搬进农家旅馆,正式开启蹲点采访。

华屋后山的17棵松树前,年过八旬的华屋村民、烈士后代华崇祁向采访团一行讲述华屋的红色革命故事。“80多年前,我爸华钦材和叔叔华钦梁参加红军,华屋17名男青年在上前线前在后山每人栽下一棵松树。后来,他们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

走进村里特意留下的一排土坯房,斑驳开裂的房屋虽修葺过,依然能看见低矮破旧的老模样。华崇祁领着记者们去参观他家的老房子和新房子。他说,以前家里只有3间房子,在外务工的5个儿子只能轮流回家。现在住上了小洋房,过上了团圆年。

沐浴着振兴发展的东风,如今华屋成为红土地上苏区振兴的样板村、脱贫攻坚的示范村、红色旅游的特色村。多次来过华屋采访的赣州广播电视台记者陈石红表示,村容村貌的新旧对比,令人震撼。华屋的蝶变,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美丽的华屋,从不缺少精彩的故事。

在村里承包种植大棚蔬菜的华水林,从广东嫁入华屋的外地媳妇戚暖云,和全村贫困户一起脱贫的华割禾,3年泡出幸福菜的“华嬷嬷”华小英……蹲点的记者与烈士后人、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促膝长谈,话家常、谈变化、说未来。

“感党恩沐春风华屋处处添锦绣,承国运建新楼农家人人话振兴。”人民日报记者任江华说,通过蹲点调研采访,亲身感受到瑞金农民脱贫后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让大家对瑞金精准脱贫的巨大成就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瑞金真脱贫、脱真贫、脱贫攻坚巨大成就背后的内在动力。

“今天的华屋俨然是世外桃源。华屋人在得到实惠、感受巨变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表达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中国妇女报记者刘旭说,家家户户自发张贴领袖画像,张贴歌颂党和国家惠民好政策的对联,村里祠堂的大门两侧“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文化墙最醒目,也最能表达村民们朴素的心声。

以叶坪乡华屋为中心,瑞金蹲点采访团还深入瑞金市壬田镇、日东乡、泽覃乡、武阳镇、拔英乡、万田乡、云石山乡、沙洲坝镇、黄柏乡、大柏地乡和瑞金经开区采访,聚焦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国企改革等多个方面,讲述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红都故事。

在信丰,蹲点的编辑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以及企业车间,运用无人机、全景相机、摄像机等设备抓拍精彩瞬间,通过消息、通讯、手记等体裁,生动鲜活、直观快捷地展现橙乡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民生民情。

走进红土地,追寻历史印记,感悟群众心声。法制日报记者黄辉说,老区人民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千年难遇的契机,把先烈们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念,朝气蓬勃地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融入真情,书写伟大梦想

从华屋出发,采访团驱车百余公里,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在密林中,经过3个多小时,来到群山环绕的拔英乡邱坑村半岭小组陈运娇家。

“以前山大沟深,交通极其不便,娘家人几乎都不来。”陈运娇说,现在路通了、网通了,自己回村翻修老房子,养牛蛙、卖山货,给在外打拼多年的丈夫留住了“半岭有家”的梦想。

看着朴素勤劳的陈运娇,农民日报记者李鹏深受感动,陷入思考:如何写出红都人民脱贫攻坚后沉甸甸的获得感、幸福感?他说,蹲点采访,就是要走进基层、扎根基层,走进大山深处,才能真切地探寻到瑞金人民一张张笑脸背后的故事。

张马林是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名护林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郑安跟随工作38载的张马林,徒步钻进深山老林,体验巡山之旅,被张马林几十年来的坚守精神所感动。郑安说:“张马林守护大山是为子孙后代守住绿水青山,他只是默默地用行动去守护他身后的这片绿水青山。”

“通过这几天深入的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从老百姓的口中得知了对现在生活的幸福感,我真替他们能有这样的美好生活感到高兴。”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卓琼动情地说。

苦不苦,蹲下去才知道。经济晚报记者杨晓林来到信丰县大塘埠镇新龙村,与贫困户陈丙生一起到脐橙园内除草。他说,经过十几天的调研和劳动,感受了解贫困户艰苦奋斗、自强拼搏的脱贫志向,相信他们的日子会一天天过得更好。

在泽覃乡永红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赣南日报摄影记者陈地长,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赤脚进入田地里,认真拍摄农民工作场景。瑞金市泽覃乡乡长陈荣说,这种“俯下身子,扎根基层”的精神很能感染人。

“他们住在我家,真是缘分。白天他们在外工作,晚上回来写材料到半夜,十分辛苦。”华屋村民华丕有说,全村村民都很高兴,他们能来华屋采访报道,这是我们华屋人民的福气。

“白天泥腿子,晚上笔杆子。”十几天来,蹲点的编辑记者们白天跋山涉水,进农家、下田地,收集第一手新闻素材。晚上,他们打开电脑,整理录音和采访笔记,笔耕不辍,用一篇篇鲜活的报道记录下瑞金儿女感恩奋进的新变化,用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老区人民的新风采,用一帧帧鲜活的画面讲述着他们追赶跨越的新梦想。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满是真情,新闻才有力量。编辑记者们表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蹲点还在持续。身处伟大的时代,要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捕捉鲜活选题,用文字、声音和画面,讲好普通人和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用心用情用功讴歌时代、礼赞人民、献礼新中国。 (崔晓燕 记者 温居林)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扎根生活沃土 书写时代华章”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时光荏苒 初心依旧——藤县法院68年光阴的故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时光荏苒 初心依旧——藤县法院68年光阴的故事

法院,藤县,变迁,初心,交通工具,办公楼,时光荏苒,80年代,办公场所,光阴的故事,历代,办公大楼,制服,干警,岁月如梭,李俊,费文,责任编辑,新时代,使命,两层楼,人民法庭,信念,公正司法,全体,公务用车,冬装,华章,单车,县法院

2020-06-2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唱响英雄故事 谱写时代华章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大型交响组歌《新时代的精神脊梁——辽

唱响英雄故事 谱写时代华章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大型交响组歌《新时代的精神脊梁——辽

精神,辽宁,组歌,雷锋,交响,新时代,效果,脊梁,舞台,创作,丁慧,毛丰美,罗阳,郭明义,英模,共产党员,我校,宣传部,视听,音乐,英雄楷模,于祖,种元素,辽宁人,在校学生,青年教师,中国日报网,家国,文艺精品,时代华章

2007-08-17 #故事阅读

新华社评论员:以平凡坚守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的生命启示

新华社评论员:以平凡坚守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的生命启示

王继才,人生,新时代,奋斗者,生命,经历,黄海,新华社,价值,前哨,华章,国家,常人,小岛,时刻,精神,不平凡,坚如磐石,于非,斯人,有家,北京,义务兵役,中国,丰碑,中都,主角,人民,事业,亲人

2020-07-02 #故事会

新华社评论员:以平凡坚守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的生命启示

新华社评论员:以平凡坚守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的生命启示

王继才,人生,新时代,奋斗者,生命,经历,黄海,新华社,价值,前哨,华章,国家,常人,小岛,时刻,精神,不平凡,坚如磐石,于非,斯人,责任编辑,有家,北京,义务兵役,中国,丰碑,中都,主角,人民,事业

2013-08-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达曼人的幸福新生活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达曼人的幸福新生活

达曼,生活,扎西顿珠,卓玛,普布,合作社,达娃,陈升,拉巴,一家,收入,经济日报,记者,中国经济网,吉隆县,丈夫,吉隆镇,幼儿园,演出队,老师,铃响,吉隆沟,顿珠,孩子们,日喀则市,尼泊尔,年轻人,手艺,技艺,歌舞

2018-10-28 #长篇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西藏民航人的故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西藏民航人的故事

张恺,民航,西藏,工作,全国,事业,被评为,罗来,许雅雯,优秀团员,拉萨机场,安徽,业余时间,义务,共青团员,决心,四川,姑娘,大雪,太太,安全事故,小伙,小辈,拉萨贡嘎国际机场,热爱生活,文体活动,时候,来源,篮球,独生子

2011-01-25 #短篇故事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江西赣州 感恩奋进 振兴发展“红色样板”

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江西赣州 感恩奋进 振兴发展“红色样板”

赣南,苏区,赣州,华屋,发展,蔡启,国家,若干意见,人民,动力,父亲,红军,建设,习近平,革命老区,全国,中央苏区,信念,厂房,口岸,政策,松树,烈士,深情,美好生活,南康家具,国务院关于,国家和地区,江西赣州,老区人民

2018-02-24 #小故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沙洲村:“半条被子”捂热红色旅游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沙洲村:“半条被子”捂热红色旅游

徐解,村里,朱小红,被子,产业,村民,红色旅游,工作队,一家,情谊,导游,故事,老人,发展,生活,红军长征,习近平,山多,下一半,卫生部,区保安,央视网,中央红军,交通,人口,全村,农家乐,厨艺,合作社,名气

2020-07-08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