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658在病房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感人故事

时间:2020-06-25

病房的感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雾岭从广西巴马疗养回到家,想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住进了一家中医院。因为这次住院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检查,所以我经过主管医生和护士长的同意上午去病房,中午回家晚上在家住,第二天再去医院做检查。我住的病房里有三张病床,我在中间床位,右边是位年轻女子小张,左边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孙阿姨。

因为中医院大部分都是慢性病患者,不少老年患者都有家属陪同。我们病房的孙阿姨用的是钟点工,那个年轻的钟点工总是踏着上午8点来,孙阿姨输完液体她不到12点就走啦。其实真正需要钟点工干的活她倒没有赶上点干。病房的开水清晨6点开始烧,因为病人和家属清晨用开水是高峰阶段,等到上午8点有时候等水开比较困难。可是俺也是踏着点8点到医院的,每天到了医院我的开水瓶总是满满的开水,当我好奇的疑问小张,她说是孙阿姨帮助我打的开水。让我好感动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俺还没有帮助她,她竟然帮助俺啊!

一周来我和孙阿姨熟悉以后,我听到钟点工小严讲到了孙阿姨许多故事,昨天晚上我在网上查到了孙阿姨的故事,她今天就要出院了。我回家带了相机与这位可敬的雪域幽兰合了影,把她的故事记载在我的博文中,让我们短暂的不期而遇结下深厚的友谊永远常青!这次我的每次检查单出来,孙阿姨像慈祥的妈妈那样,一张张一项项认真看着,她很耐心告诉我,哪些项目还要进一步询问医生。我的彩超心功能改善,血糖和尿酸控制都很好,进行幽门螺旋菌测试阴性,我也要在下周出院啦!

谢谢朋友们关注、评论雾岭博客,祝福朋友们新的一年康乐!

雪域幽兰——十八军老战士孙昆的西藏情缘

在藏东南,随处都能见到兰草。空谷幽兰,得到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虽处深谷却幽香四溢。而她坚强、谦虚的寓意让许多人不仅爱上她的美,更爱上她的雅。

孙昆就如同雪域高原上生长的兰草一般,有着坚毅的性格。80岁的老人干练、大方。而她坚毅的眼神,与她所经历的种种密不可分,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那隐隐的、坚强的力量。

孙昆的经历比较特殊,她由于身体原因在西藏呆的时间较短。但是她对解放西藏、建设西藏所付出的贡献丝毫不比别人少,因为孙昆不仅深深爱着西藏这片热土,也爱着她的老伴——夏仲远。

生命之屋:

漫天大雪中生的希望

进藏前夕,孙昆怀孕了。往前走的路途有多么艰辛谁都不知道,虽然“喜不逢时”,夫妻俩此时没有个人本身的顾虑,但是他们要为肚子里的孩子着想。因此,孙昆留在了妇校。妇校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机构,是十八军的后方基地。除了无法进藏的家属,这里还有十八军的孩子们,小到刚满月,大到十几岁。

孙昆在参军以前读过开封女子师范学校,高中学历,所以她担负起了给保育员上课的任务。那个时候的孙昆心中满是幸福,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即将出生。但是,待孩子刚满半岁的时候,她接到了通知:即刻进藏。看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眼里噙满了泪水,可她毅然决然地迈出了进藏的步伐。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听着孙昆平静的叙述,我们的心里却五味杂陈,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女人的大爱——为国家、为西藏的解放而无私奉献。“你们这一代人是无法理解我们的做法的。”孙昆说道。

由于大部队早已进藏,所以孙昆随不足10人的小队伍向西藏挺进。一路还算顺利,至少到雀儿山之前是这样的。雀儿山最高处海拔超过5000米,且常年积雪,山上奇冷无比。由于一天爬不过去,必须在山上过一夜,孙昆一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没有同大部队一同进藏,但是孙昆早就听说过这个死亡之山,她心里很清楚,就在这山上的积雪里,掩埋着她的战友——那些中途倒下的英雄们。

所幸天无绝人之路,孙昆一行在山上找到了一户老百姓家。虽然那间小屋在苍莽的雀儿山上显得如此的弱不禁风,但他们至少有了避风之所。两位老人住在这个小屋,由于穷困,加上外面漫天大雪,两位老人已经断粮,他们只好把家里唯一的一头小牛的腿用刀划个小口,以喝牛血来维持生命。看到这一幕,孙昆一行被震惊了,随即一种强大的信念涌上心头:一定要为西藏穷苦、受压迫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儿女情长:

一个不平凡男人的别样“奢侈”

孙昆的爱人夏仲远原是地方干部,张国华在进藏时就考虑到解放西藏后,还要建设西藏,所以在进藏时调了一批专业人才,夏仲远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孙昆的眼里,她的爱人爱工作如命。“他根本不属于家庭,他就是为工作而生的。”听着稍带埋怨的话语,我们在孙昆脸上看到的却是骄傲。她以爱人为国家、为西藏贡献自己的所学,甚至以奉献家人的幸福为代价的精神而感到骄傲。

1952年,孙昆的第二个儿子在拉萨出生。“当时部队上在西藏生孩子的很少,我当时生孩子都相当于是试验性的。”孙昆说。由于部队进藏时间不长,且当时的医疗条件非常不好,所以进藏部队的女人在高原生孩子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孙昆还是坚强地把孩子生了下来,因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若要回内地分娩,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甚至死亡。

孩子还没有满周岁的时候,孙昆就去内地学习了。孙昆在内地学习的那段时间,由于夏仲远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儿童院的王定清每个星期都会去看看孙昆家的老二。有一天,王定清照例去看望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浑身都肿起来了,看到王叔叔来,孩子就拉着叔叔的手哇哇大哭。由于工作太忙,几天没有回家的夏仲远得知情况后,只好派警卫员和保姆把孩子送回内地。直到孩子安全送到内地,孙昆才接到夏仲远的电话,得知孩子因病送回了内地。接完电话后的孙昆沉默了半天后,失声痛哭,她说:“我谁都不怨,只是心疼孩子,觉得自己对不起他。”据说,老二的身体一直都不好,而且身高只有1.6米,比哥哥矮16公分。

夫妻二人聚少离多是家常便饭,但最为令人痛心的是:夏仲远一辈子和大儿子在一起的时间点点滴滴加起来还不足1年!说到这里,孙昆掩盖不住内心的伤痛,在我们面前“呜呜”地哭起来……

夏仲远和大儿子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51年,孩子才一岁,只见了两天,因为她要赶去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民族贸易会议;第二次见面是在1962年,夏仲远去北京参加七千人大会,那时孩子已经12岁了;父子二人在一起最长的时间也不足一个月,1962年,夏仲远借在党校学习的时间跟孙昆和孩子们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那期党校停办了,夏仲远又回西藏继续工作。

“我从来没有怪过他,因为我心里非常清楚,他不是不爱孩子、不爱这个家,只是他太爱西藏、太爱工作了,所以儿女情长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奢侈。”孙昆有些激动。跟建设西藏这件大事比起来,在夏仲远眼里什么事都得靠边,包括他自己的健康。1972年,夏仲远在101指挥部当部长的时候,他的健康就亮起了红灯,身体愈来愈差,并已查出患有冠心病。时任副指挥长的王立仁劝夏仲远回内地看病,但是夏仲远不同意,想把这个难得的休假机会让给王立仁。无论王立仁和孙昆如何做工作,夏仲远都铁了心不愿回去。王立仁只好给区党委写信,区党委了解情况后,专门下文让夏仲远回去养病,“如果区党委不下令,他是打死都不会跟我回去的。”孙昆说道。

我想为老头子“还愿”

1972年回内地后,夏仲远和孙昆再也没能回西藏。

由于长期工作繁忙,加之夏仲远工作起来根本不顾自己的身体,所以他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虽然回内地做了详细检查和治疗,但是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再回西藏工作了。1974年,身体稍有好转后,夏仲远又提出要回西藏继续工作。就在孙昆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区党委下文件让夏仲远在河南郑州和开封筹办干休所。考虑再三,夏仲远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和孙昆一同回到了河南老家。

夏仲远的初衷很简单:他想为西藏的十八军战士们做点好事。“因为十八军战士们太难了,回来都没有家,孩子也到处搬。老夏就想这里有了干休所,等到十八军战士们还乡的时候就有个家了……”孙昆又哭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孙昆三次流泪:第一次是说到孩子因生病被送回内地时,她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第二次是说到夏仲远筹办干休所的原因时,她深有感触;第三次是说到夏仲远的遗愿时,她的情绪彻底失去控制……

夏仲远生前一直负责经济工作,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他先后任过西藏工委财委副书记,西藏筹委财委主任、部长,西藏工委财委书记,经计委副书记、工业地质局局长、书记,101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去羊卓雍湖调查过,也参与过青藏铁路的考察工作,直到临终前,他挂念的就是这两件大事。

2004年,夏仲远带着遗憾“走”了。他遗憾,不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尽到一个父亲、一个丈夫的责任,也不是因为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义务,只因为他没有亲眼见到羊卓雍湖水电站的建成,没有坐着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再回这个让他梦牵魂绕、倾尽他全部精力的西藏……

孙昆流着泪:“我还想回去一次,想给老头子‘还愿’……”

人物小传:

孙昆,1930年生,籍贯河南开封。1948年11月至1948年12月在开封市工作团工作,1949年1月至1951年3月在豫皖苏军区卫生部卫校、十八军卫生部、十八军后勤部文工队、川南行署民政处、十八军妇校工作,1951年4月至1954年1月为西藏财政部、财委机要秘书,1954年1月至1955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计划专修科学习,1955年7月至1957年8月为西藏财经部干事,1957年8月至1959年4月为西藏财委秘书;1959年4月至1960年9月为青藏铁路工程局驻京工作组秘书;1960年9月至1972年8月为西藏自治区驻京办事处秘书,1972年8月至1976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101工程指挥部工作,1976年6月至198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658在病房一位八十多岁老人的感人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老人跟踪“病友” 发现他溜出病房卖茶叶蛋 知道原因后他感动

老人跟踪“病友” 发现他溜出病房卖茶叶蛋 知道原因后他感动

王河,张海,茶叶蛋,病友,医院,乳腺癌,亲戚,病房,身体,儿子,妇女,床上,故事,肿瘤,老婆,在街上,有一天,一平,张叔,张海高,才明,钱时,在医院,和你一起,小了,地拖,我得,都会,溜出,原因

2018-11-28 #小故事

发生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里的感人故事

发生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里的感人故事

护士,医生,监护室,小郭,患者,神经内科,花季少年,病魔,父母,神内,航天中心医院,体温,同学,孩子,家人,病房,睁开眼睛,肢体,训练,如花,郭和,在我们,责任编辑,越来越好,都会,历练,一段时间,不幸,为您服务,亲人

2020-06-25 #故事会

肿瘤科病房医护感人故事

肿瘤科病房医护感人故事

句子,大全,儿童故事,爱情,病房,男人,闭上眼睛,难题,孙悟空,很感人,小故事,好想,人生,地方,妈妈,情话,故事,海报,鬼故事,励志故事,喜欢你,幼儿故事,病房里,七公主,唐僧,吉普赛,多买,杨医生,陈先生,在病房

2009-04-15 #经典故事

10岁小男孩在肿瘤病房收到一大束玫瑰 背后故事温暖感人

10岁小男孩在肿瘤病房收到一大束玫瑰 背后故事温暖感人

小龙,卢主,医生,团队,玫瑰花,束玫瑰,医护人员,一大,小男孩,脸蛋,肿瘤,束红,穿刺活检,超声介入,四川省肿瘤医院,得发,男孩,中心,体位,医院,娃娃,心脏,护士,父母,温情,玫瑰,纵膈,胸部,超声,过程

2015-04-09 #长篇故事

遗愿清单:两个身份差异很大的老人在一起共同完成清单的故事

遗愿清单:两个身份差异很大的老人在一起共同完成清单的故事

老人,辈子,好的,电影,时候,这一个,有的人,虽然说,还是挺,这一部,孩子,感想,话题,日子,时间,过程,他自己,每一个人,看一下,病房里,这两个人,这部电影,不一样,都会,那一天,看完了,同学,关系,医院,原则

2009-05-1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护士,一线,传染病,女护士,技能,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全员,医院,工作,培训,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隔离病房,在日常工作中,变化,祝福

2009-10-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女护士,护士,一线,传染病,北京地坛医院,技能,隔离病房,北京市,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全员,发布会,医院,培训,工作,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变化,在日常工作中

2020-04-26 #故事会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北京地坛医院 隔离病房女护士占94%!来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患者,疫情,地坛医院,女护士,护士,一线,传染病,北京地坛医院,技能,隔离病房,北京市,肺炎,医护人员,防控,全员,发布会,医院,培训,工作,循环,考核,张志云,防护技能,年龄,心理,疑似病例,病房,病情,变化,在日常工作中

2020-05-1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