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砥砺奋进的五年·先进人物篇|韩江舟:“拼命韩郎”的万里长征

时间:2020-06-25

砥砺奋进的名人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57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先进人物篇|韩江舟:“拼命韩郎”的万里长征

“拼命韩郎”的万里长征

——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干部 韩江舟

中国电力报·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电视台记者

朱怡 彭源长 杨洪亮

理解韩江舟,

要从他脚下走过的路开始。

每天早上6点,他准时骑共享单车上班。晚上早则8、9点,晚则凌晨从单位出发快走回家。北京的夜色很美,但他总是步履匆匆。

他骑车和步行上下班,是为了走好另一条路做体能储备。异于他人,他的办公桌下摆放着哑铃,那是他工作间隙的健身工具。他有一副壮实的身板。

他必须有副铁身板。11年4000多个日夜,从大漠戈壁到南海之滨,从雪域之巅的边陲哨所到大山最深处的偏远山村,韩江舟的足迹遍及农村电力发展所触及的角角落落,行程数十万公里。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在身后留下一路闪光的脚印:为贫困乡亲和边防战士送电,为藏族女子学校盖新楼、送图书,给病残弃婴孤儿院放电影、过节日……他深藏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把最多的柔情留给祖国最偏远的土地和人民。就在本文采写的短短时间中,他先是冒着四川地震和当地泥石流的危险,第三次前往地处小凉山金口河大峡谷腹地的“悬崖村”——四川昭觉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调研用电情况;截稿时,他又已然身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之上,为祖国最南端的边防哨所解决用电问题。

初心不变,

步履不停。

甘肃

西藏和四川凉山“悬崖村”

作为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农村能源处处长,韩江舟的工作,就是从一段路到另一段路。他的工作原本可以在机关主要通过电话和文件来解决,可他硬是把这项电话机旁的活,做成了万里长征。正如父亲给他取的名字,舟行江上。他以最贴近基层的航向一路行进。一个信念,一生执着,把党和政府的能源电力事业推向祖国最偏远最艰苦的地方,把党和政府的爱传递到很多人的心头。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就怕再也没有机会了。”韩江舟说。

传承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眼前的韩江舟,紫赯色的皮肤,脸上也是跟铁矿石一样的灰褐色。矮墩墩的身材,结实的四肢,身上仿佛还带着几日前在高原调研的烈风残雪。身着一件简朴的白衬衫,镜片之后的眼神敦厚而警醒。

这是国家能源局里充满清新的一处地方。走进农村能源处的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摆满了各种绿植,窄窄的走道还有攀藤植物做成门廊,满墙满屋挂满了各式锦旗,文件图纸资料则堆满桌柜,红绿相映好不热闹。

韩江舟坐在办公室一角,被记者所“逼”,讲述着他平日的生活、过往的回忆、走过的路途,语调平缓而低沉。谈到工作,他的话明显多起来,言语流畅而有力。那些思想,那些原则,那些他必须坚持和倡导的,必须反对和无视的,从他的口中流动出来:这个时刻,他的脸上满是光辉,他的眼睛生动,表情生动。

1

1973年

韩江舟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父亲是老县长。家庭务实为民的“基因”,从小就在他心中播下了种子。韩江舟至今记得,“儿时的父亲经常忙得不着家,他特别重视教育工作,冲在一线指挥抗洪救灾,还带领全县植树造林。”

1

1995年

年仅50多岁的父亲因工作劳累病逝,他把一根无形的接力棒交到了尚在大学校园里的儿子手上。那一刻,韩江舟觉得自己长大了。

1

大学毕业后

韩江舟在江苏大学任教。两年后,他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自2006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任职至今,他已坚守农村电力建设工作11年。

是农村能源处最大的特色。这是国家能源局唯一一个面向所有省份、面向全国所有2800多个县(县级行政区域)的部门。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宣布用电全覆盖的国家;造福1.2亿农民的全国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工程;惠及6亿亩粮食耕地的农村机井通电工程;为24个省(区、市)830个贫困县5.4万个贫困自然村通动力电;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及武警边防部队数百个边防部队通电……从省到市到县,一直到乡到村到户,韩江舟的工作直接服务于我国近十亿农民。让每个角落都能共享绿色低碳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他自始至终的目标宗旨。

把工作,忙成了事业,填满了全部。因此人送绰号“拼命韩郎”。

经年累月,韩江舟陀螺一样转着:

藏区150多个县,跑了一半,每年合计至少有两个月在藏区高原调研;

多次深入喀什、克州等新疆南疆地区,与维族老乡面对面交流;

深入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甘肃陕甘边区等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在田间地头和农牧民家中了解用电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深入粮食主产区的20多个县的30多个乡镇,协调解决机井通电问题。

在韩江舟的日历里,工作与假期没有界限。今年农历春节假期,他全程在高原调研,除夕夜在海拔4900米的昆木加哨所与边防战士们同吃同住,直到大年初六才返回北京,初七即正常上班。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这样评价这位“下属”——注重调研,深入一线;协调统筹,办事踏实;说话不多,为人谦和。“韩江舟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国家能源局工作人员默居平凡岗位,饱具家国情怀,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勤恳努力做出不凡实绩。”

流泪

计利当计天不利

韩江舟指着调研照片跟记者介绍说,“这是查果拉、这是乃堆拉和红其拉甫,詹娘舍的照片找不到了。”记者知道,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高原边防哨所,以其重要著名,也以其艰苦著名。

照片中的韩江舟永远是一身冲锋衣,头顶黑色渔夫帽。这顶帽子在藏区陪他经受了日晒、风吹、雨淋、雪打、雹砸。“以我的经验,只要头部不湿不着凉,人在藏区就没事。”韩江舟语气平淡的一句话,似乎想略过行走高原调研的所有不易。

事实上,在西藏,高原反应会让你无处可逃。“高原的每一厘米海拔都有自己的威力。在那里,路疼、地疼、草疼、雪疼,甚至连空气也疼,当然最疼的还是人的头。韩处嘴唇干裂、脸色苍白、流鼻血、呕吐,晚上更是难以入眠。”西藏军区保障部物资供应处李水记告诉记者,韩江舟每次都是是手揣着丹参滴丸和安定片在高海拔藏区坚持下来的。

他把风沙嚼碎了,咽下;

把寒冷嚼碎了,咽下;

把海拔嚼碎了,咽下;

把一切艰难嚼碎了,咽下

……

韩江舟的足迹甚至到过全军最高的哨所,海拔5370米的查果拉。查果拉高高矗立在喜马拉雅山第七峰的冰封雪岭之间,含氧量只有内地的35%,是“伸手可摸天”的地方,是永冻城,是生命禁区……“

走到岗巴大家就开始反对,走到塔克逊反对声更强烈了。为了让他放弃念头,大家不惜动用了夸张和‘恐吓’。”李水记回忆,韩江舟想走到那个刻有“查果拉主峰”的石碑前,但风把他一次次拉开。雪如箭、风如刀。顶风而行,睁不开眼睛。拿出相机拍照,但多坚持几秒,手就被冻得麻木。

韩江舟告诉记者,每一个上去的人,都会心疼那些战士。看他们简陋单调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黑得发紫的脸、一开口就皲裂出血丝的嘴唇、粗糙的皮肤和凹陷的指甲、有些拘谨和木讷的笑容。“所谓镇守边关,在那里是非常具体、感性的。体现在每一天、每一晚,体现在有没有电有没有水,365天过什么样的日子……战士们甚至无法在那里种活一棵树。”

位于海拔4655米雪山之巅的詹娘舍哨所无水无动力电。就是因为取雪化水,曾经3名士兵被两次雪崩侵袭,献出了宝贵生命。柴火不够时,战士们就到雪里刨牛粪、把连队原已掩埋的烂胶鞋挖出来烧火取暖。

“韩处听后眼含泪花,嘴角颤动,除了呢喃着‘战士们辛苦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深深低下头、弯下腰,鞠躬、道歉、握手。”多次陪同调研的西藏军区保障部物资供应处李刚林边说边哽咽。

“我去调研,去看他们,心里怀着歉意。那些哨所还没有用上动力电,电取暖、电动抽水等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么匆忙就要走,不能跟他们好好地谈谈。临走时,战士们纷纷来送我,养的小狗也跟着送。”韩江舟说起这些,甚至激动到有些结巴。

一颗金子的心,换来的是金子的情。“韩处是西藏电网发展的恩人。他一个点一个点实地调研,比我们当地人了解情况还细致,统筹协调部队和电网公司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国网西藏电力公司电力处处长益西措姆对韩江舟的评价直接坦率。

中央军委给国家能源局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韩江舟处长不惧高原反应、不畏路途险峻、不辞劳累辛苦,勘察线路力求科学准确,研究方案力求细致严谨,展示出国家能源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深情厚谊,边防官兵深受感动。

拼命

击鼓之时则忘其身

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是生命的风景线。雄鹰平视着山脊,将湖色和雪光映照在翅膀上。仅仅是缺氧和寒冷倒罢了,怕的是灾,是意外,雪崩、泥石流、地震,那是对生命的杀戮。

韩江舟曾多次站在危险的边缘,因而也就习惯了死亡的威胁。

2013年,他去四川阿坝调研当地用电情况。蜀道之难,集惊险之大成,巨石悬顶,一侧凌空,巨石似可弹之滚落,路面上散乱着石块说明刚刚滚下来过。路窄到车只能一辆一辆通过,不容会车。山路盘旋无尽,心儿总被一根细发从空中悬着,一步一担惊,一颠一受怕。

“许多地方几乎就是擦悬崖边行进。当我们的车辆开过一段最险的山道时,我向车窗外望去,身下的车轮已完全悬空,车辆只靠三个轮子在山路上行驶,而陡崖之下便是滔滔金沙江。”韩江舟回忆道。

两周前,韩江舟第3次前往地处小凉山金口河大峡谷腹地的“悬崖村”———四川昭觉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虽然曾经的藤梯目前已经被钢管组成的新天梯替代,但攀爬近乎垂直、落差近千米的钢管梯依然惊险异常。他手脚并用爬上去花了3个半小时,下来还用了3小时。

腾空的钢管,笔直的峭壁像刀劈一样,半脚之外便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悬崖,无遮无拦。“我大气不敢出,脑子里不断闪现着一个念头:万一脚下滑了怎么办?万一……会死吗?会的……”

庆幸没有“万一”,调研完返程的那一刻,他无声地流泪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当地的村民们。“在这样一条生死路上,村民们行走了一辈子,而且还在继续走着。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我是为他们解决用电问题、改善生活条件去的。他们如何能确保我的调研路上万无一失?我又怎么去追问每一个调研点都没有任何危险隐患?”

于是,韩江舟选择适应它,把自己变成那些地方的土著。他觉得自己有时候更多不像个城市人了。他有了边疆高原、贫困地区的肤色、疾患、生活习惯和看待事物的方式。

调研

“他能沉下心来深入群众,切实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轻车简从,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青海省能源局副处长杨炯学说,青海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方案确定后,韩江舟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大了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韩江舟在工作上的“严、细、实”是出了名的。碰到原则问题,他的确是一把铁锁,任何人过不了他这道关。国家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农水处副处长姚宛艳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实施机井通电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在开协调会时,韩江舟甚至拍桌子厉声提出要求,主导协调推进工作。

韩江舟把物质生活标准设置得很低很低,更“抠”的是,他绝不允许自己占公家一丁点儿便宜。云南省能源局电力处田宏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调研过程中,韩江舟吃完饭都会默默找后勤部门交餐费。“他说,我们去的地方都是贫困艰难地区,不能给当地增加负担。”

他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大家有口皆碑。

“这棵‘老山参’到底是被‘挖’出来了!”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同志纷纷感叹。

笑靥

爱人者人恒爱之

是一封信,让韩江舟走入记者的视野。今年3月的一天,一封来自青海果洛高原牧区的信件直接投递到了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努尔·白克力的桌上。这封8页纸的信件让局长深为感动。

“我叫优拉,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县女子学校的校长,很抱歉打扰您……现在我要调到县上工作去了,临走前有个心事,就是想感谢一下韩江舟老师,感谢他这么多年为我们学校、为500多个藏族女娃娃、为40多个老师做那么多的事情。”诚挚的话语,道出一段鲜为人知的深情故事。

2015年之前,这所海拔3600多米,建于阿尼格托山脚下的学校尚没有通电,500多个师生靠酥油灯学习教学。韩江舟多次前往学校了解情况,协调电力公司加快进度,还推进优化了校内线路。

通电后,韩江舟依然牵挂着那里。他发动周围朋友搞了“一月收入捐助”活动,共捐助了25万元,自己更是带头捐了几个月工资。为学校购置了急需的全套配电设备、食堂电气设备、高低床、课桌椅和餐桌餐盘等,购买了大型开水机,结束了学生们喝冷水、洗冷水澡的历史。

他的心容得了人生之路的艰难险阻,唯独盛不下他人的辛酸。“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记者翻阅韩江舟的微信,经常被这样的语句所触动。

对自己随意粗糙的大男人,关爱起孩子却是心细如发。他还联系基金会,购买了全套的屋顶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淋雨设备,为女学生们建了一个集中浴室。“女娃娃的教育是母亲的教育。”他说,定期让孩子们洗洗澡,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去年与韩江舟一道前往学校,为学生们送去图书玩具的狮子会服务队队长张育馨告诉记者,韩江舟每年都利用假期前往学校做义工和校外辅导员,一身运动衣啥活都干,他和师生们住一样简陋的宿舍,吃一样的馍馍咸菜,临走时还留下住宿费和伙食费。

恒爱人者,人恒爱。“有一天晚饭后,我走出食堂,看见韩江舟正蹲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跟几个学生聊着学习和生活的近况,孩子们都把他当成亲人。远处,大片红火的云霞洒满了整个山头。”那个画面太美,张育馨用手机拍了下来。

周末不出差的日子,他还给病残弃婴孤儿院放电影,跟留守儿童一起过节日。他在朋友圈写道:大人的沧桑终究抵不过,生长的力量。而孩子们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新的世界。我想为他们创造清风未来。

韩江舟不抽烟、不喝酒。业余时间,他喜欢写写诗歌,写得却依然是他日夜面对的工作,只有一首写给父亲的祭词似乎道出了他绝不能述诸于口的内心世界:“父亲,我是你的传奇/我血液里流淌着你的热血/我倔强地昂着不屈的头颅/我满眼流着你一样的泪水/传承你的善良正直、宽容、慈悲/像你一样深爱这片土地/吾土吾民、吾手吾足、吾血吾肉、吾灵吾魂/父亲,我只是你的传奇。”

他已不止是父亲的传奇,他活成了一群人心中的传奇。

作者:朱怡 彭源长 杨洪亮

编辑:王萍

校对:李梁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砥砺奋进的五年·先进人物篇|韩江舟:“拼命韩郎”的万里长征”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最美泰州人—青年人物篇先进典型姚舜禹

最美泰州人—青年人物篇先进典型姚舜禹

...,造血干细胞,个人,先进典型,公安局,公安工作,青年,工作,人物篇,泰州人,白血病患者,禹先,泰州市委,江苏省红十字会,泰州市人民医院,宣传部,团市委,三等功,事业,同志,共青团员,公安系统,博爱,奖章,外省,嫌疑人,泰州,家庭,政法系...

2008-06-28 #长篇故事

新时代先进人物篇‖致敬最美逆行者

新时代先进人物篇‖致敬最美逆行者

钟南山,疫情,肺炎,武汉,李兰娟,一线,院士,若兰,中国,故事,生命,病毒,白衣天使,科研,精神,脊梁,返岗,集团,行动,千里走单骑,数字出版,济苍生,秦学,码头村,第一现场,第一时间,肆虐横行,人们,专家,专业

2011-10-29 #经典故事

万里长征感人故事的

万里长征感人故事的

活动,人员,万里长城,全体师生,时间,教室,甲乙,过程,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活动地点

2011-04-29 #经典故事

长征的故事 徒步红军万里长征路线后的感悟

长征的故事 徒步红军万里长征路线后的感悟

长征,历史,红军,钱壮飞,陈树湘,瑞金,长征路,孩子,杨成武,大礼堂,故事,时候,红四团,胜利,左力,董振堂,中国人民解放军,人们,共和国,哽住,头发,家属,战役,担架,敌人,湘江,气息,老爷子,血战,遭遇

2020-09-03 #故事会在线阅读

长征的故事 徒步红军万里长征路线后的感悟

长征的故事 徒步红军万里长征路线后的感悟

长征,历史,红军,钱壮飞,陈树湘,瑞金,长征路,孩子,杨成武,大礼堂,故事,时候,红四团,胜利,左力,董振堂,中国人民解放军,人们,共和国,哽住,头发,家属,战役,担架,敌人,湘江,气息,老爷子,血战,遭遇

2010-09-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于都 万里长征由此始——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探“源”

于都 万里长征由此始——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探“源”

红军,于都,中央红军,长征,李观,人民,丈夫,出发地,记者,群众,老人,贡江,架设浮桥,红三军团,战略转移,木料,母亲,浮桥,渡口,源头,队伍,余人,彭德怀,招娣,贡江河,将家,中央,于都县,县城,父亲

2008-10-06 #故事大全

山城堡战役 万里长征最后一战!看看这里的今天怎么样?

山城堡战役 万里长征最后一战!看看这里的今天怎么样?

山城堡,红军,国道,环县,宁夏,沟壑纵横,高铁,山城堡战役,千沟万壑,大战,梯田,战壕,百姓,金色,黄土,最后一战,力一,米左右,胡宗南,马鸿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感觉,碗水,军命,内蒙,一带,东山,下子,井水,人民

2011-04-02 #经典故事

一年级 孩子“万里长征”学业的开始:请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

一年级 孩子“万里长征”学业的开始:请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

孩子,老师,妈妈,游戏,右脑,家长,儿子,给孩子,让孩子,父母,玩具,音乐,开发右脑,学业,想法,想象力,故事,过程,好的,事情,价格,代表,创造力,古典音乐,思维,小学,方面,数学,时候,玩游戏

2017-03-30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