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毛蕾:讲好强军故事 点亮双拥文化

时间:2020-06-27

强军故事分享

提示:本文共有 24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还记得今年10月1日,那场全面展现新时代强军风采的盛大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军人风采也让更多人“入坑”迷彩绿。而在战线,一个没当过兵却钟情于铁血军营的女记者,一个没经历过战争却努力追寻红军足迹、保存红色记忆的传承者,一个致力于讲好强军故事的书写者,一个见证新时代双拥工作发展的亲历者——《金陵晚报·双拥周刊》主编毛蕾,正和她的团队努力将《金陵晚报·双拥周刊》打造成南京的双拥文化品牌,受到驻宁部队官兵和受众的青睐。

敢为人先

7年“磨”出特色品牌

与《双拥周刊》的结缘,对毛蕾来说偶然又必然。2012年年初,作为“兵城”的江苏省南京市,需要拓展双拥创建媒体平台,南京警备区政治部、南京市双拥办和南京报业集团旗下金陵晚报社决定联合创办《双拥周刊》,主编的担子落到了已任部副主任的毛蕾身上。万事开头难,但她迎难而上,功夫不负有心人,7年风雨兼程,她从门外汉变成双拥工作的行家里手。

《双拥周刊》涉及军地,一开始就定下了不出政治问题、不能涉密、不出文字错误的“三不”规矩。为此,作为主编的毛蕾和责编团队,反复校改每一篇稿件、每一期版面,精益求精。望着一期期带着墨香的报纸,毛蕾再苦也欣慰,全年无休、周末加班、熬夜赶稿……让她有了“劳模”的标签。为了确保版面正确和完美,她周日不值班也要守到半夜确保无误才回家,因为平常值班审版审稿等任务很重,不少采访写稿只能在下半夜两三点进行,写完稿才骑着自行车回家。

2012年5月7日,《双拥周刊》面世,开创了“全国首个都市报办双拥周刊”的先河,让毛蕾难忘的是老将军们的无私鼓励和支持:

时年96岁的老红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上将欣然命笔题写了刊名和贺词,时年97岁的“慈善将军”张玉华和彭勃等老将军都题字鼓励,体现出老前辈对《双拥周刊》的关怀和厚望。采访南京军区原司令员朱文泉上将时,首长围绕海洋战略一谈就是3个小时,稿子写成后,朱将军亲自修改稿件、还多次就一些细节和观点进行阐述……将军们的鼓励让毛蕾信心满怀,“为做好《双拥周刊》、传播双拥正能量,豁出去也值”。

通过采访老将军,毛蕾不仅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双拥文化,更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这些都激励着毛蕾不知疲倦地耕耘着,讴歌人民军队,讴歌鱼水深情。《双拥周刊》逐渐叫响,获得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省市双拥示范基地等殊荣,毛蕾本人也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

坚持创新

“军功榜”彰显军人荣耀

崇尚军人需要媒体助力,《双拥周刊》因应时代成了增强军人荣誉感的独特阵地。善于创新的毛蕾抓住时机紧扣主题,一波波舆论沸点点燃并铭刻了双拥文化的烙印。

今年初有两件事让毛蕾特别兴奋。一件事是1月28日一大早,鼓楼区江东街道银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梁英就把刊有《2018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的《双拥周刊》送到立功军人陈德恒的家中。陈家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陈筱萱看到爸爸荣立二等功的军装照登在了报纸上,高兴地拿着报纸与爷爷和社区阿姨一起合影,说将来也像爸爸一样当一名优秀的军人;另一件事是“南京媒体连续6年刊登《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立功军人成为家乡明星”的消息得到了《解放军报》等央媒及各大门户网站的宣传和鼓励,荣登《中国国防报》的头版头条。这个光荣榜能产生如此好的传播效应,让人感受到贵在坚持的力量。毛蕾忘不了,6年来《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累计772人上榜,其中包括“八一勋章”获得者、南京籍战斗英雄韦昌进及二等功30人、三等功741人。“光荣榜不大,但影响力感染力大,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需要这样的具体举措和精神激励。”雷锋战友、八旬老兵赵明才的评价更让毛蕾心里暖暖的。如今,不仅“军功榜”成了《双拥周刊》的“年度大戏”,而且,每年“南京军中好人榜”“年度双拥工作大事记”“回顾与展望”等都成为亮点,彰显着军人军属的荣耀,传播着双拥正能量。

追寻红军足迹

讲好新长征故事

奋进新时代,走好新长征。

今年国庆长假最后一天,看到老红军女儿秦志红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老爸在小区里自驾兜风”的短视频,毛蕾立刻点赞分享。视频中,107岁老红军秦华礼正“自驾”电动轮椅在小区道路上行驶,并举起左手面带微笑作出一个胜利的手势。自2016年6月采访时第一次相见,这位百岁红军鹤发松姿、记忆惊人、乐观豁达、信念坚定,让毛蕾难以忘怀。

当时,《双拥周刊》策划了《追寻红军足迹》大型采访行动,毛蕾带队采访了10多位在宁的百岁老红军,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他跟随徐向前、刘伯承等走完漫漫长征路……秦老十分健谈,思路清晰,记忆超群,甚至能背下自己写的长诗《过草地》,坚持每天用冷水洗头等等,让人一生都受到教育。”毛蕾的采访也让她文如泉涌,一气呵成,《长征,坚定百岁红军的人生信仰》刊出后,好评如潮,秦华礼也受到广泛关注。秦华礼不仅出版了回忆录《百年风雨路》,而且,当年还3次应邀赴京参加央视《开学第一课》《榜样》等录制,10多次在央视各类节目中出镜,《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都做了专访报道,成为当年媒体最关注的老红军之一。

“宣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传播正能量、引导价值观”一直是毛蕾和她团队坚持的主题。《追寻红军足迹》《留住红色记忆》《长征精神·传承》等系列报道反响热烈,让老红军口述历史,留下珍贵的史料,有两位老红军接受采访后不久便“走了”,这种抢救性采访让毛蕾深感付出的意义。

双拥的故事感人肺腑,强军的故事振奋人心。王玉军是南京扬子石化物流公司汽运分公司的一名老驾驶员。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牺牲战友父母的义举让毛蕾写出了《信义老兵守约25载替烈士尽孝》。7年来,一个个闪光的典型和英雄群体在毛蕾笔下跃然而出,很多文章被各大平台转载。

《双拥周刊》所追求的不仅是在书写,更是在书写历史;而支撑这种追求的,无疑是办刊者可贵的文化自觉、敢当精神和责任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也将激励着毛蕾和《双拥周刊》砥砺前行,见证强军兴军的新时代。(钱德胜 练红宁)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毛蕾:讲好强军故事 点亮双拥文化”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故事,强军,革命军人,官兵,精气神,血性,有品,习近平,传播,有灵魂,有本事,作用,同志,受众,媒体,实际,思想,才能,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军队,国情,引导人,文化,影响力,精神,标的,新一代,格局,部队

2020-05-17 #故事会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故事,强军,革命军人,官兵,精气神,血性,有品,习近平,传播,有灵魂,有本事,作用,同志,受众,媒体,实际,思想,才能,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军队,国情,引导人,文化,影响力,精神,标的,新一代,格局,部队

2020-06-27 #故事阅读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打造强军文化需讲好强军故事

故事,强军,革命军人,官兵,精气神,血性,有品,习近平,传播,有灵魂,有本事,作用,同志,受众,媒体,实际,思想,才能,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军队,国情,引导人,文化,影响力,精神,标的,新一代,格局,部队

2015-08-03 #长篇故事

讲述三水双拥故事 讴歌拥军爱民情怀

讲述三水双拥故事 讴歌拥军爱民情怀

双拥,三水区,事务局,展览,书法展览,双拥工作,佛山市,主席,文化,廖沙,书协,三江,书法,军民,广州日报,王志敏,杨波,陈维,全媒体,副司令员,副局长,广东省军区,服务中心,三军,党群,分管领导,初心,北江,少将,局长

2009-05-29 #故事会在线阅读

分享 媒体融合网络时代如何创新军事表达?她将文学与结合 讲好强军故事张绪空军官兵

分享 媒体融合网络时代如何创新军事表达?她将文学与结合 讲好强军故事张绪空军官兵

故事,作品,思想,才能,细节,官兵,格言,通讯,张绪,事实,文学,稿件,读者,打动人,军事,基层,手法,强军,文字,宣传,事迹,信念,典型,军营,军人,受众,可读性,大队,形象,文化

2020-06-28 #小故事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谱写国防教育新篇章」李恩魁:从退伍老兵到“红色收藏家”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谱写国防教育新篇章」李恩魁:从退伍老兵到“红色收藏家”

李恩,红色,藏品,红色文化,基因,全国,老兵,部队,一张照片,义务,党史,军史,内容,塑像,参观者,孝义市,李家,机会,梦想,生命,胸章,驿马乡,记忆,魅力,宣传,收集邮票,红色收藏家,刘子璇,张画,李恩奎

2007-11-15 #小故事

讲好强军故事

讲好强军故事

情况,将心,连贯,当夜幕,官兵,嗓子眼,全程,大部分,昼夜,时间,战术,沿途,集团军,状态,部队,险情,高强度,高难度,考验,漠北草原,战场机动,步步惊心,迎接他

2020-06-27 #长篇故事

讲好强军故事

讲好强军故事

情况,将心,连贯,当夜幕,官兵,嗓子眼,全程,大部分,昼夜,时间,战术,沿途,集团军,状态,部队,险情,高强度,高难度,考验,漠北草原,战场机动,步步惊心,迎接他

2020-06-27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