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忆峥嵘岁月 听雅安两位电力老人讲故事

时间:2020-06-28

听老人讲鬼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1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忆峥嵘岁月 听雅安两位电力老人讲故事忆峥嵘岁月 听雅安两位电力老人讲故事

四川经济网

发布时间:10 0911:11

87岁的刘章松、77岁的戴文成,两位都是国网四川雅电集团的退休老职工,先后于1952年、1965年进入雅安电力行业工作,见证了雅安电力从几乎一片空白到电网规模四川第五、跻身中国十大水电基地那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

2019年国庆前夕,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老人,听他们讲讲自己和雅安电力70年发展的故事。

手抬肩扛 新中国电力建设的开路者

虽然,以前也经常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各种落后面貌,但在刘章松老人的描述中,当年的落后还是多少让记者有些“出乎意料”——

二十多吨重的设备,从当时的雅安城郊运到十多公里外的电站,竟然需要两个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刘章松老人,恰好经历了那段砥砺前行的岁月。

1952年,还不满20岁的刘章松经人介绍,从四川省安岳县老家来到雅安,进入当时的雅安水电厂太平电站工作。此时,他正赶上太平电站扩建。

刘章松老人

1950年2月1日,西康省解放。雅安是西康省会所在地,是西康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原150千瓦的发电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西康省人民政府报请西南工业部批准扩建太平电站。

当时的新中国,发电设备匮乏,购置困难。西康省人民政府经西南工业部报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从重庆调拔一台300千瓦发电机,同时由重庆水轮机厂试制一台300千瓦水轮机与之配套。

或许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鲜,亦或是当时的声势确实非常浩大。87岁的刘章松老人至今都记得当时水电设备运到雅安时的场景。

“当时有四个箱子,每个箱子大概有6顿重,就卸载在现在雨都饭店后面的平坝上,当时那周围都是田。”刘章松记得格外清晰。

老人说,由于当时通往太平发电所都是山路,人走可以,车辆根本就进不去。这么重的设备又不可能靠人背上去,怎么办?最后,大家想到一个办法——用绞车。

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机械绞车,大家只能就地取材,用木头、铁索、绳子制作简易的人力绞车。将装有设备的箱子下面垫上木头,用绞车拉着向前滑动。当箱子滑到绞车的位置后,便将绞车拆下来,再往前在距离箱子一段距离的地方又安装绞车。如此反复。

就这样经过两个月,像蜗牛一样蠕动了10多公里,终于把发电设备运到安装地点。

现在看来,当时办法确实很“笨”、很“原始”,但这也是那时能够想到的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刘章松告诉记者,当年不仅这些大型设备需要人力运输,发电厂工人平时的生活、生产物资也同样要靠手抬肩扛。

“别看我个子不高,但当时扛几百斤的东西都不在话下,没有几个人能抗得赢我,走山路我也从来不比别人慢。”刘章松颇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87岁的他声音洪亮,和记者说了将近一个小时,也没看出有倦意。

从1952年进入发电厂工作,刘章松迅速掌握了发电设备安装运行的相关技术,并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之后参与了周公河电站、建山电站等多个在雅安电力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电力项目的建设、安装和运行。

1980年,刘章松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这个在旧中国连学都没上过几天的贫穷的农家孩子,有幸成为雅安电力发展史的重要见证人。

1993年,刘章松光荣退休。在他退休的前一年,1992年5月1日,正值雅安地区电力公司(1985年雅安地区水电厂更名为:雅安地区电力公司)创建50周年厂庆之时,公司自有发电装机为19200千瓦,是1952年150千瓦的整整128倍。

如今,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最喜欢的仍然是出去喝茶,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到离家几公里以外的茶铺,坐上几个小时才回家。

“以前腿脚好的时候,我走得更远。”这个经过峥嵘岁月的老人,一个为新中国电力建设披襟斩棘的开路者,身上始终透出一股那个年代人特有的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与网结缘 见证电力大发展的“戴线长”

如果说,刘章松代表了新中国雅安发电站建设的开拓者,戴文成则是新中国雅安电网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刘章松那一代电力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到了戴文成这一代,越来越多受过专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技术和高学历人才,进入了电力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中国在教育上取得的初步成绩。

戴文成老人

1965年,从成都水电校农村电气化专业毕业的戴文成来到雅安,刚好赶上雅安电网升级建设启动。1965年底,雅安在进行周公河电站扩建工程的同时,积极筹划建设雅安到名山油墙碥35千伏送变电工程。

该工程于1967年初完成,周公河电站用35千伏电压等级向名山送电。这是雅安地区第一条35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也是第一条跨县高压输电线路,开启了雅安地方电网发展的新纪元。

同时,1966年7月,四川省水电厅批准雅安配电网从6.3千伏级改为10千伏级。之后历经三年建设,雅安电力系统10千伏配电网络建成。

“以前雅安城区找不到一根水泥电杆,1966年之后才逐渐更换。”对于戴文成而言,雅安真正意义上的电网建设给人最直观印象,就是把木质电杆换成水泥电杆。

说起木质电杆,戴文成印象最深的就是“晃”——电工爬到木质电杆顶上,就会感觉电杆在不停的东摇西晃如果没有经验或不适应,就只能抱住电杆不松手——连自身安全都成问题,更别说什么杆上作业了。

正是经历了木质电杆和水泥电杆两个“电力时代”的更替,养成了戴文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技术素质,成为了同事们都非常认可和喜欢的“戴线长”。

“大家喊我‘线长’,是因为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是爬电杆、架电线,一缠就是几十年。”戴文成笑言。

1968年,在国家大力推进“三线”建设的大背景下,川西机器厂、建安机器厂等一批工厂陆续迁入雅安,国家大电网在雅安建成35千伏狗脚湾变电站,以该变电站为枢纽向各用电企业供电,与此同时,雅安的地方电网也在此与国家大电网有了连接,小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客观上大大促进了雅安的电力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雅安地区电力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小水电发展迅速,电网建设加快。1978年至1984年,雅安地区先后建成35千伏芦山沫东、飞仙关、荥经城关、雅安龙岗山等枢纽变电站,配套六条35千伏线路,总长121公里;雅安地区北部的雅安(现雨城)、名山、芦山、宝兴、天全、荥经在1984年全部实现联网。此间,在雅安地区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组织下,雅安南部的石棉和汉源县电网随后也实现了连接。

1985年,为了解决雅安富余小水电外送难题,提高雅安并网小水电的效益,雅安到乐山双福110千伏变电工程进行技术改造,随后,雅安龙岗山变电站升压为110千伏,雅安电网经54公里长的线路通过乐山实现与国家电网联网。这标志着雅安电网建设驶向“110时代”。

1994年3月4日,雅安七盘110千伏枢纽变电站破土动工。随后从1995年至2000年,先后建成110千伏雨七、龙七、七丁、丁花、花九、七金穆、七蒙等线路,建立起110千伏供电系统。

这期间戴文成和同事们一起,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付与雅安电力,与企业共同成长。从勘测、设计再到施工,始终都奔波在电网建设一线的他调侃自己“办公室在山上”。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不爬电杆了,戴文成仍然喜欢到电网建设的一线,哪怕只做地面工。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和我搭班,都喊我‘戴老板’了!”戴文成说,他在地面把准备工作做得很细,送上去的工具、设备用起都很顺手,避免电工在电线杆顶上“耍关刀”。同时,他对年轻人从来都是“不吝赐教”,有些年轻人操作不好的,他还要亲自示范手把手教会。

1998年,戴文成被评为高级工程师,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这是实至名归。

2002年,伴随着雅安电力事业大发展的浪潮,一生与电网结缘的戴文成光荣退休。

2004年4月,四川雅安电力集团成立,实现了对名山、芦山、宝兴、汉源、雨城区等县(区)电力公司的控股管理。

2005年4月,雅电集团建设的首座110千伏变电站——七盘变电站站长戴静,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戴静,是戴文成的大女儿,女承父业并且更上一层楼。

后记:担负新时代使命的新雅电人

时间又回到1950年,刚刚解放的雅安匪患依然严重。当时,土匪纠合四五百人围攻太平水电厂,护厂的人民解放军在工人群众的协助下,打退了土匪的进攻。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守护了当时西康省首府雅安唯一的一座水电站。

雅安送出加强工程建成投运(汤小强摄)

据刘章松老人讲,在这场保卫太平水电厂的战斗中,一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

若不是有人讲述,真没想到雅安电力事业还有着这样惊心动魄的历史,有着这样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传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2008年12月,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对国网雅安电力(集团)公司控股,掀开了雅安电力事业发展黄金期,也开启了新一代雅电人的新征程。

10年来,国家电网的大力支持下,雅安电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4.92亿元,相当于过去几十年投入总和的7.8倍,电网总体规模由全省第14位跃升至第5位,形成了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018年,雅电集团固定资产总额达37.35亿元,较2008年17.68亿元增长111.26%。全口径售电量98.24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是2008年的2.36倍。综合线损率5.44%,较2008年的12.74%下降7.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3.14亿元,是2008年的3.74倍。

在这10年间,新一代雅电人经历了“5·12”和“4·20”两次地震抢险救援,经历了特大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并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做好保电、复电工作;也同样经历了雅安抢抓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飞跃式提升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而今,在四川瞄准发展绿色载能产业,加快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探索中,为雅安量身定制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围绕这一目标,雅安正抓住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重大机遇,打造全省绿色载能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川西大数据中心。

新雅电人将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践行自己的使命,书写新的雅电故事。

(熊德兵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祥贵)

10 0910:3310 0817:2510 0816:32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忆峥嵘岁月 听雅安两位电力老人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三岔湖的故事 忆那段峥嵘岁月!

三岔湖的故事 忆那段峥嵘岁月!

简阳,龙泉山,引水工程,天府,志愿军,雄州,老兵,天府明珠,严老爷,四川省,老人,石工,激情岁月,先行者,两岸,五保户,大众网,大河,大湖,汗水,孤岛,工程,建设者,成都,故事,生命,热血,波浪,精神,英雄

2011-07-04 #小故事

临清老兵申红奇:诉抗战经历 忆峥嵘岁月

临清老兵申红奇:诉抗战经历 忆峥嵘岁月

申红,老人,敌人,部队,大众网,同志,海报,天气,战役,临清,战士,新闻记者,河北,老家,在申,张喜,战士们,一等功,临清市,人民,冰凌,写日记,冻得,刀子,历程,后人,喜报,战争,文化,时代

2008-09-22 #故事阅读

忆峥嵘岁月 湘乡98岁抗战老兵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忆峥嵘岁月 湘乡98岁抗战老兵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周健,部队,军功章,峥嵘岁月,战士,战役,所在,排长,时事,父亲,老人,抗美援朝,吴明,出生于,周筱,宋希,如松,孟婷,责编,中国人民解放军,上甘岭战役,上甘岭,临危受命,信念,儿子,内心,军人,动情处,湖南日报,湖南

2010-03-15 #短篇故事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

出生于,冯志,汪甜甜,责任编辑,任家湾村,党员,先烈,瓦子街镇,场面,瓦子街,老人,群众,见证者,老师,遗志,黄龙县,发展,中共,是当年,宜瓦战役,又一代,学生们,委组织部,是怎样,瓦子街战役,老党员,红色记忆,峥嵘岁月

2012-03-31 #经典故事

忆峥嵘岁月 讲党史故事

忆峥嵘岁月 讲党史故事

长沙县,党史,作品,征集,党史人物,名人,基因,爱党,红色,资源,中共,深度挖掘,李娜,杨开慧,李维汉,柳直荀,缪伯英,田汉,陈盼,许光达,星沙,中国共产党,作家协会,时报讯,实习生,专辑,历史进程,人物,主旨,事件

2011-07-03 #故事大全

走进老兵 倾听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

走进老兵 倾听故事 忆往昔峥嵘岁月

老兵,人民,经历,志愿者们,历史,愿者,片区,战友,耄耋,从丹,石浦,志愿者协会,名志,功臣,东乡,军队,功绩,卫士,劲头,大徐,和记,岁月,志愿者,年龄,心愿,愿望,战火,时间,洗礼,炮火

2014-01-19 #故事会

97岁齐金炳老将军忆峥嵘岁月:14岁从军抗日战功赫赫 赴朝作战护卫巴金战地采访 《英

97岁齐金炳老将军忆峥嵘岁月:14岁从军抗日战功赫赫 赴朝作战护卫巴金战地采访 《英

金炳,巴金,将军,前沿阵地,老人,中国梦,指挥所,战斗,英雄儿女,先生,团长,家族,指战员,永刚,王晓东,宣传,主任,历史,战地,情况,炮弹,许兴,黄谷柳,齐红,副团长,摄影记者,中共中央党校,战地摄影,品牌,两岸三地

2007-12-17 #故事阅读

中外媒体走进延安:看红色经典 忆峥嵘岁月

中外媒体走进延安:看红色经典 忆峥嵘岁月

演艺,延安,文化,圣地,河谷,历史,陕西,唐乐宫,保育院,城市,核心,板块,舞台剧,陕北,活动,中外,红色文化,陕西省委,故事,一带,一行,主题,传统,人物,园区,基地,媒体,年代,理念,秧歌

2020-06-30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