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童年记忆成长经历

时间:2020-06-28

关于童年记忆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4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7 分钟。

本人出生于甘肃省泾川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泾汭聚汇,源远流长,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西王母曾在瑶池夜宴周穆王。大云寺地宫出土的佛祖舍利为国宝级文物,为中华之最。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田家沟生态风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泾川温泉常年恒温38.2。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厚,是人文荟萃、休闲养生的风水宝地。

幼年时期,我家住在泾川县城南学院街,后来因城关公社在此改为公社路。听大人们说,在我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忙无人照管,特别是到了冬天,一个人坐在临街的大门槛上,手里抱着唯一的玩具洋娃娃,冻的流鼻涕打喷嚏,北塬上的叔父们每次进城路过时给我馍馍、饼子或玉米棒吃,对我很多关怀。

在我3、4岁时,爸爸妈妈因工作忙,经常把我送到奶奶家。奶奶家在泾川县北塬玉都镇康家村。因我小时候不懂事,给奶奶和叔父、婶婶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听大人们说笑,每到吃饭时我便守在锅台前,压住锅盖不让别人吃。那时候奶奶家中午吃饭就着咸韭菜,吃玉米面发糕或白面和玉米面蒸的“金裹银”,喝一碗玉米碴粥。晚上就着凉拌萝卜菜吃面条,过年时才杀猪,做很多肉菜......有一年我爷爷逝世,大门口挂着很大的高筒花圈,大人们都在操办丧事。到了吃饭时间,叔父婶婶们让我去叫爷爷吃饭,因为平时都是我去叫爷爷吃饭的,我去了后怎么也叫不醒,没办法只能向叔父婶婶们摇摇头就去玩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从我朦胧记事起,印象中爷爷非常疼爱我,经常给我好吃的干果,有杏子、枣子、核桃,还一颗一颗地给我扒瓜籽吃。可爱的爷爷他留着花白的短发,说话时胡子随着嘴巴上下摆动着,可好玩了。爷爷喜欢抽烟袋,手里始终拿着旱烟锅,因为当时没有火柴,爷爷就用火镰打火,在两片火镰中间加上棉花,在上下碰撞中,哪火花一闪一闪地真好看,忽然间就引燃了棉花,通过燃烧的棉花点燃烟锅里的烟丝,看着非常有趣。

我对奶奶的印象特别深,她温暖慈祥,始终面带微笑,时刻关心着我的温饱,有什么好吃的先给我吃,晚上哄我睡觉,始终对我非常呵护和关爱,无微不至,使我幼小的心灵感到奶奶非常温暖可亲。每到八月十五,奶奶用枣泥或豆沙给我烙月饼,端午节给我带荷包,有小白兔、小猴子、小南瓜、荷花等很多很多,平时还用花椒叶给我烙饼、杆长面,奶奶烙的饼、杆的面可好吃啦。记得奶奶气管不好,有支气管炎,每到冬天经常咳嗽,奶奶的咳嗽声好象至今还在耳际回响。

我的姑姑当时大约13岁左右。她天天带着我玩,在乡村、田野里摘杏子、打枣子、拔野菜、掰玉米、拾麦穗等等,使我知道了很多野菜、野花、野草和树木的名称。如荠荠菜、苦苦菜、灰灰菜、苜蓿、地软、野蘑菇,榆钱、槐花、蒲公英、狗尾巴草,杨树、柳树、槐树、榆树、桐树、枣树、杏树、梨树、核桃树、花椒树、石榴树,后来还认识了腊梅、桃花、杏花、牡丹、月季、菊花等。上世纪60年代,正是生活紧张时期,很多人吃不饱肚子,有时趁大人们不在家,我和姑姑经常偷吃生玉米粒。每当榆树开花了,经常看到人们扒榆钱,冬天扒榆树皮。有时姑姑还带我去打秋千,这是村里唯一的体育娱乐项目,小伙姑娘们都很喜欢玩。

因为当时物资十分匮乏,交通不便,经常有货郎手拿卟榔鼓,肩挑货郎担,来村里吆喝卖货。每逢这个时候,我高兴地跟在姑姑后面急急忙忙奔向村头,和姑姑一起看看货郎带来什么好东西......记得有各种各样的日用百货、五颜六色的小花布、针头线脑、各色彩线、小玩具、泥老虎、洋娃娃、铅笔橡皮等,还有老汉们抽的卷烟、烧酒,老太太用的头巾,姑娘们用的雪花膏、红头绳、发卡,小伙子喜爱的写字本、扑克牌、弹子球等等......还有我的四叔父,十八、九岁,他是一个年轻好玩、充满活力的小伙子。每逢过年,四叔父领着我到各个亲戚家拜年,给长辈们磕头。每天晚上拜年回来,我俩坐在热炕上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压岁钱,哪快乐的时光别提有多么高兴。

那时的天真,那时的快乐,终生难忘。奶奶和姑姑是我终生难忘的亲人。

[童年时期]

5 6岁时我上县幼儿园。记得当时幼儿园在泾川县新建街原县公安局旧址。一个很大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四周环境非常安静,大铁门上方有“泾川县幼儿园”六个大红字。每天上午9点小朋友们在家吃饭,10点入院,两节课后,中午爬在小课桌上午休,下午再上两节课,四点就放学回家了。幼儿园分大班小班,小班主要是玩耍,上课时老师教孩子们洗手、做游戏、数数字、识物件名称等;大班孩子除了玩,还要上手工课、算术课、图画课、学拼音。

手工课上老师为我们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四方彩纸,然后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要求我们按照她的方法步骤,学折燕子、鸭子、轮船、飞机、衣裤等;图画课让我们学习画太阳、月亮、星星、房子、花朵、小鸟、小动物等;算术课让我们用一根毛线穿上很多珠子,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特别是拼音课,老师运用非常形象的字母道具,让我们从小就认识了拼音,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每到课间休息,小朋友们就象放飞的小蜜蜂,嗡嗡嗡地一起奔向院子。院子中间矗立着高高的滑滑梯,小朋友们你爬上去、我滑下来,玩的满头大汗,小脸蛋被太阳晒的通红通红。还有儿童骑的小三轮车、踏板车和各种球类,供我们快乐地玩耍。到了春天,老师带领我们到郊外去春游,我和小朋友们一起采花、捉蝴蝶、唱歌,那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使我们感受着春天的美丽和大自然的风光。记得当时幼儿园结业时,为了拍摄集体合影,妈妈特意给我做了一条白底小兰花的连衣裙,非常漂亮。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对我很关心,爸爸晚上加班时带着我,给我削苹果、买烧鸡。妈妈经常给我买水果。当时,父亲在县委工作,母亲在饮食服务公司工作,我家属于小县城平民家庭。

7岁时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记得那年我本应该在县城中街小学上一年级,但报名时因父亲下乡不在县城,也由于母亲的疏忽,等父亲回来时中街小学报名时限已过,名额已满,无奈中父亲只能将我带到离我家很远的南关村小学报名上学。当时我家住在县城北门附近,去南关小学要从城北走到城南,出了南城门走二十分钟才可到达学校。

夏天的清晨,我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天微微亮时头顶月亮、星星,嘴里啃块干馍一路小跑,不知不觉中也就到了南关小学。当时因为我年纪尚小,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可是到了冬天滴水成冰,寒气逼人,每天清晨去南关小学的路上因为没有路灯,漆黑一片,西北风象刀子一样迎面刮来,呼啸而过,路面的冰雪又厚又滑,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不小心就一个“坐蹲”,没有办法只能艰难地顶风前行。有时远远听见野狼嚎叫,心里非常害怕,感到很无助。因为当时县城很小,出了南城门就到了郊外农村。后来父亲专门为我订做了一盏带有玻璃罩的煤油灯,让我凌晨上学时提着照明。

因为南关村小学没有操场,每天早上到了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在校外村庄麦场上跑步、做早操,然后回到教室早自习。因为教室破旧,窗户没有玻璃,用旧报纸挡风,所以感到非常寒冷。过去的冬天,人们只穿棉衣棉裤,里面没有线衣线裤,寒冷的感觉可想而知。同学们的手和脸被冻的通红通红,就象两个小馒头。很多同学因为写字把手冻烂了,我的手上至今还留有疤痕。

教室里只有一架火盆用于取暖,也供同学们烤馍。因为冬天同学们的早餐是用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是一个冻的和石头一样硬的冰疙瘩,必须用火烤热才能吃,否则只能留下几个白牙印。说到教室的火盆,哪可是同学们轮流值日时自己找废纸、干树枝、劈柴等,天不亮就到校为同学们生的火盆。虽然因为年纪小,不会生火,把教室搞的乌烟瘴气,但同学们仍然感到有一丝快乐和温暖。

让同学们感到欣慰的是班主任杨老师,她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头,留着乌黑的短发,脸庞美丽大方,目光炯炯有神。她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利用讲课内容热情地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感到很温暖,为我们带来了学习的乐趣和童年的快乐。还有值得高兴的是,因为我在幼儿园时拼音学的很扎实,在一年级语文课上感到非常轻松,毫不费力,并能很快完成作业。

二年级时父亲将我转到城里中街小学,告别了那条件艰苦、离家很远的南关村小学,学习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记得后半学期,我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但在入队宣誓的前几天,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在入队仪式上穿白衬衣。因为当时我没有白衬衣,回家后赶快把老师的要求告诉母亲。可是等到入队仪式的前一天,母亲没有任何动静,更没有见到白衬衣的影子,这可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和着急,明天入队宣誓要带红领巾,没有白衬衣怎么办呀?在向母亲再三央求无果后,我就坐到地上嚎啕大哭,后来母亲实在没招了,扯了几尺白土布,连夜用手给我缝制了一件白衬衣。第二天我终于戴上了红领巾,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泾川的夏天酷热无风,非常难熬。记得班上有个同学,父母在北京工作,他在泾川奶奶家生活。有一次,他父母从北京给他带回来一双漂亮的塑料凉鞋,同学们非常羡慕。因为我知道自己家里困难,父母不会给我买的,但由于天热,我穿的布鞋实在太闷脚,有一天趁父母上班走了,我用剪刀把自己的布鞋前面剪了几个小洞洞。可是当父母下班回家后,把我狠狠地臭骂了一顿。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县上在离我家不远处的原糖厂旧址新建了一所实验小学。当时我家租住在县城北街一个四合院里。开学第一天,哪新学校、新教室、新操场让同学们耳目一新。教室的窗户玻璃明净透亮,水泥地面平整光滑,崭新的课桌椅整齐划一,黑板宽大美观,体育操场宽阔无比,环境的改善使同学们的心里感到非常快乐和欣喜。当时,同学们除了课堂学习外,校外读物非常少见,唯一让同学们高兴的是学校为大家订了一份《中国少年报》,同学们轮流阅读。其中的“小虎子”是大家心中的偶象,当大家聚在一起谈起“小虎子”时,有声有色,乐此不疲。“小虎子”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很纯真、很快乐,惟独令同学们委屈的是,当时学校有个四川籍语文老师,因为他的方言口音非常重,同学们听不懂,终期语文考试全班99%不及格,最终语文老师被调走了。

由于泾川的夏天酷热,从三年级开始,我喜欢戏水、游泳。当时泾川县城北门偏东有个废弃的大鱼池,大约长30米、宽20米,水深1.2米。每到夏季,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几乎每天下午放学后都泡在鱼池里。特别是阵雨过后,水温升高,哪感觉非常爽快。有时候也去泾河玩水,水深一般只能淹过臀部。但有一次我正在河水中走着,突然掉进深水坑里,那是旱季退潮后挖沙工人留下的大坑,到了雨季涨潮后就看不见了。正当我挣扎呼救时,同院的高年级同学一把将我从深水坑中提了出来,呛得我喝了两口河水。后来我的游泳水平不断提高,再也没有发生过被淹的事情。直到参加工作后,与单位的同事经常到柳湖水塘、柳湖游泳池游泳,不记得是哪一年还曾到省军区游泳馆、崆峒水库游泳。近几年也曾和朋友去广成大酒店、金色海岸游泳馆。总之我在体育锻炼方面,除了喜欢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爬山外,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

上四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寒暑假时受我家同院子高年级同学的影响,在家开始学吹笛子。后来学校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主管的袁老师让我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去宣传队吹笛子。当时我对音乐有着较大的爱好和兴趣,表现的比较刻苦和认真,学校宣传队给了我很多乐趣。

当时,因为大妹妹年幼2岁,每到寒暑假,父母亲每天上班走了,我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外,还要帮母亲照看妹妹,每天哄她睡觉,喂炼乳、奶粉、鸡蛋羹等,中午背着妹妹去母亲单位喂奶,然后再背回家......到了开学的时候,因为我要上学,北塬上奶奶或姑姑便来县城照看妹妹。直到我二妹出生,两个妹妹主要是由奶奶、姑姑轮流照看,但假期则由我负责照顾。有一次,妹妹被同院的小孩欺负,因为我是哥哥,便警告性地把哪个小孩揍了一顿,为妹妹出了气。

五年级第一学期,我除了上课学习外,课余时间还在学校宣传队活动。在吹笛子的同时,又想学习拉二胡,而且兴趣非常浓厚,但当时我没有二胡。后来四叔父来城里办事,在我的央求下,四叔父用杨木、羊皮、竹竿、马尾为我制做了一把二胡,并刷成了大红色,从此拉二胡成为我的最爱。我喜欢四叔父,他有木匠手艺,心灵手巧,聪明能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967年9月至1968年8月,在“文革”最为疯狂的时候,学校决定停课闹革命。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跟着疯子扬土”。其中有几件事记忆尤深:一是学校组织师生早请示、晚汇报、背诵“老三篇”,气氛很严肃、很紧张,还让我们参加“走资派批斗会”。二是当时学校组织我们站在街口,手持“红宝书”,胳膊上带着红袖章,上面印着“红小兵”三个大字,凡路过街口的人都必须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否则不能通过。如果有人不从就是反革命,要扭送到公安局,现在感到非常可笑。三是学工、学农、学解放军。老师时常把我们带到工厂、农村,让我们接受再教育,我只记得农村的新鲜玉米棒和大水梨非常好吃。还有一次参加军训,学校给我们每个同学发了一支日式“三八大盖”老步枪,背到肩上比我个头还高,没办法走路,于是我们两个人一组,将步枪抬在肩上走了十几里路程。最后,老师让我们爬在河滩上,每人打了一发子弹,体验了军训的感觉。四是每天都能听见城外造反派的枪炮声,还有街上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人们站在街上辩论,象吵架一样。五是有一次我家同院的造反派成员,将从县武装部抢来的步枪、机关枪扛回来放在院子,因为尚未开封不能使用,便叫我们几个小孩帮他擦机油。哪黄机油又粘又难闻,我们擦了多半天才擦干净。六是从1968年9月开始,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一边上课一边组织高年级同学进行红卫兵大串联,到北京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吃、住、行都不要钱。当时由于我们年龄小,不符合条件未能去成。后来红卫兵大串联结束,学校逐渐恢复正常并开始补课,将四年级第二学期和五年级第一学期耽误的课程全部补了回来。

“文革”期间,因为我年龄尚小,没有参与什么活动。但由于受大人们的影响,对毛主席像章、草绿色军帽很感兴趣,有时戴着像章、军帽学着大人的样子很神气。

从四、五年级开始,我就是家里的小男子汉。星期日、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游泳、捉泥鳅、到芦苇丛或树林掏鸟蛋,甚至和同学打架。晴朗的傍晚和同学们坐在街上弹弹子、下跳棋、打扑克牌、溜电影、讲故事,仰望夜空看彩云追月,还和同学们一起养兔子。哪雪白的兔毛、鲜红的大眼睛,非常漂亮,我和同学每天为兔子摘树叶、拔野草、打扫兔舍。有一天下午我与五六个同学在“三元宫”池塘围捕草鱼,经过一个多小时,总共围捕了大小十几条鱼,最大的鱼有40厘米长,最小的也有10厘米,大伙把鱼分了。因为捕鱼时我很卖力,给我分得1条30厘米长的大鱼,我非常高兴。于是,我兴冲冲地把鱼抱回家里,但由于父母还没下班,我没钥匙进不了家门,只好借邻居家的脸盆,把鱼放在盆里先养着。好不容易等到父母下班回家,本想父母应该很高兴,而且能为全家做一份鲜美的菜肴,但却遭到父母一顿臭骂,责怪我把邻居家的脸盆弄腥了,并把鱼倒在大门外的臭水沟里,我感到非常委屈。后来才知道,因为鱼有腥味,泾川人从来不吃鱼。同样,也因为羊肉有膻味,很少吃羊肉,过年过节做菜都以猪肉为主。

说到溜电影,那时县城只有一个露天电影院,5分钱一张门票。进了大门,院子里挂着大银幕,人们自带小凳子,或搬一块石头坐在院子里看电影,如果遇到下雨就会停演,第二天晚上继续放映。当时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不可能为我买票看电影,有时趁收票人员不注意,便跟在其他大人后面混进去看了很多电影,其中有《小兵张嘎》《哪吒闹海》《崂山道士》《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地雷战》《三进山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等。多数时间只能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电影声音,直到散场才回家睡觉。

当时,我为家里承担着很多家务劳动。一是当年离县城不远的泾河南岸,有一大片狭长的树林带,南北约0.5公里,东西延绵数公里。为解决家里做饭生火问题,每天下午吃完饭,我背着背篼去泾河边树林里扫树叶,每天扫回满满一背篼树叶。一个秋天下来,我扫的树叶能够堆满多半个房间,足够用上一年时间,每年如此;二是每天下午吃饭前,我要挑着水桶到“三元宫”井边为家里挑水,直到把水缸挑满。由于我年龄小、路途较远约两站路程,挑水途中需要休息2 3次,哪小脸蛋挣的通红通红。特别是冬天,挑水的人很多,井口边洒落的水结成厚厚的冰层,非常光滑,稍不小心就会滑到井里去;三是每个月要为家里买面粉。当时因为我家离粮站很远约四站路程,必须推着大自行车往回驮面。到了粮站柜台很高,好不容易把面粉买好,但因为我个子小,自行车很高,无力将面袋提上自行车,只能央求叔叔阿姨们帮忙,这才歪歪扭扭地把面粉驮回家里。记得有一次走到半路,因为道路坑坑洼洼,我胳膊没劲把不住车头,车子突然倒在地上,我拭了几次,也没能把自行车扶起,此时我感到很无助、很委屈。幸好有个好心的叔叔路过,才帮我把车子扶了起来;四是因为家里烧火做饭要用混煤,所以我每个月要为家里挑煤。当时我家离煤场很远约三站路程,父亲下午上班前带着我去煤场,他开完煤票,把混煤过好秤就去上班了,然后让我一担一担地把混煤挑回家,整整一个下午我挑了四趟才把煤挑完;五是我家房子门前有块3平方米的花园,有一年春天因没花可种,我便种了20棵向日葵。从春天到夏天,我每天下午多挑一担水,为向日葵浇水。在我的精心料理下,向日葵长的又高又大,人见人爱,邻居们都夸奖我是个勤快的好孩子,收获的向日葵为家里增添了无比的欢乐。记得有一天早晨上学前,我穿了一双新运动鞋,由于心情很高兴,不小心把房门碰倒砸坏了椅子扶手,因害怕父亲打骂,中午放学不敢回家吃饭,又因非常饥饿,便偷偷跑回家掰了一头向日葵,拿到学校充饥。虽然如此,但心里还是很快乐。这一年我小学毕业。

在我的童年时期,一是因为家庭贫寒,父母忙于工作,难以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由于父母知识层次有限,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使本人的学习教育受到局限。当时,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实践证明,每个人的前程取决于小时候的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每个人的素养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的关爱和鼓励。

[少年时期]

1969年我在泾川一中上学。当时泾川一中在原拖拉机修配厂,后改作县党校。上初一时同学们来自城乡各个小学,大家对新环境、新同学感到很新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当时由于受“文革”影响,学校对我们的学习不够重视,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教育质量总体不高,同学们难以安心认真学习。很快一学年就结束了。

1970年升入初二。开学不久,除了正常上课,我被编入学校宣传队拉二胡,每星期五下午和每天晚自习为活动时间,内容以样板戏为主,还有唱歌、跳舞和器乐表演等。当时,学校宣传队由尹益庚老师负责,他艺术水平很高,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我们的艺术指导,在音乐艺术方面也是我的启蒙老师。记得尹老师第一次为大家弹奏风琴时,那优美的音色、丰满的和声,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开阔了眼界,这是我过去从未听到过的。于是,我对音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尹老师的指导下,我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

当时,平凉地区文工团为了排演样板戏,派员到各县招收学员,其中到泾川招考的老师有伊安慰、李主任、文成业。他们来到泾川一中,在尹益庚老师的介绍下,所有报考的学生都参加了考试,考试内容有唱歌、朗诵、舞蹈、器乐演奏、简谱常识等,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择优录取。我参加了舞蹈、二胡、识简谱科目的考试,然后等待通知。一直等到次年四月,录取通知终于来了,我心情非常高兴,终于参加工作了。因为父母上班很忙,我自己从家里找到户口本,拿着录取通知急急忙忙跑到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时刻准备着去平凉地区文工团报到。

当时很多企业、单位都在招工。因为同学们都知道如果不参加工作,毕业后唯一的出路是上山下乡,插队劳动锻炼,所以很多同学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找工作,有去石油钻井队的、炼钢厂的,还有去运输公司、安口煤矿、陶瓷厂的。当时,我想尽快参加工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里孩子多、负担重,父亲时常敦促我尽快找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其次是为了逃避上山下乡,又因为我去厂矿工作年龄小,不符合条件,所以就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文艺工作。

1971年8月,记得有一天父亲找了一辆运粮卡车,让我爬上后马槽高高的麻袋上面,连同行李一起前往平凉。虽然当时路况较差,泾川至花所全是沙石路,路面凹凸不平,车辆颠簸,摇摇晃晃,但由于心情高兴,对于自身的安危全然不顾,车辆到了花所乡后才变为柏油路。因为我是第一次去平凉,第一次看见宽阔平直的柏油马路,又逢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心情非常高兴,对平凉有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因为卡车司机是个新手,第一次跑长路车速很慢,一路走了近四个小时,下午五点终于到达平凉。到了地区文工团,老师同学对我非常热情,为我安排宿舍,带领我去食堂吃饭,一切都安排的非常妥当。

插图

当时地区文工团从全区招收了20多名学员,为了搞好教学和管理,团里成立了学员班,半封闭式管理。每天早晨7点起床,早餐后,上午8点半至11点半由舞蹈教练董尚志老师带领大家训练芭蕾功,晚上7点半至9点半由戏曲教练张玉昆老师带领大家训练戏曲功。与此同时,大家进入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紧张排练之中,一边练功,一边演出。我当时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受恶霸地主黄世仁欺压的农户,背着粮袋交租子;二是八路军战士,在大春的带领下解放了杨各庄。

插图

为了排练舞剧《白毛女》,全团上下齐动员,排练工作如火如荼,紧张有序。导演董尚志老师不辞辛苦,手把手地辅导,演员一招一式地“照猫画虎”,乐队指挥伊安慰不分昼夜、废寝忘食,指导乐队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啃骨头”,为一个动作练习上百次,为一个乐句几天晚上不睡觉,有条件没条件都必须上。因为当时排演样板戏是政治任务,是从国家、省、地区一级一级传授下来的,一招一式不能走样,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就是政治问题。哪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那种执着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终生难忘。舞剧《白毛女》的演出激情饱满,艺术精湛,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喜儿、大春、杨白劳、黄世仁等演员个性鲜明、表演精湛,印象非常深刻。记得每当周琴璐老师的“北风哪个吹,雪花哪个飘”歌声响起时,多数观众肃然起立,将目光投向乐池,赞叹不已。

当时,因为我在学校吹过笛子、拉过二胡,每当看到团里西洋管弦乐队的演奏时新鲜好奇,非常羡慕。于是,我在搞好舞台演出的同时又迷上了小提琴。后来我攒了两个月工资买了一把旧小提琴,开始偷偷学习小提琴。

当时,每个学员第一年每月工资只有18.5元,除了伙食费6 8元、日用品4元外,还剩一些零花钱,有时学员们买点水果或零食,大家聚在一起玩。哪时团里有一个汉民食堂,学员们都是集体上灶。记得有一次过节日,灶房为大家做了很多好吃的,有红烧肉、回锅肉、黄闷鸡、蒜苔炒肉等。但有一位回族姑娘白明芳她不能吃怎么办,徐师傅想办法为她煮了一条羊腿,白明芳吃了很高兴,非常感谢徐师傅。后来有人发现灶房里只有一口煮肉的大锅,问羊腿在那里煮的?徐师傅无奈地笑着说:“只能在大肉锅里煮呗,再有啥办法呀。”后来白明芳知道后嘴巴崛的老高老高,感到很委屈。但当时因为学员们年龄尚小,很快就忘记了。

1971年11月随本团《泾河战歌》剧组赴兰参加全省文艺调演。

1972年后半年,因为乐队没有琵琶,团领导发现我爱好音乐,决定让我从演员转入乐队学习琵琶。当时团里因为没有专业老师,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我刻苦努力,昼夜练习,大冬天提着沉重的琵琶到处求学。通过多半年的努力,基本掌握了琵琶的弹奏要领,能够演奏简单乐曲,便进入乐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实践演奏。1972年底,由于工作需要,上级决定将原地区文工团分为秦剧团、文工团两个团,将人员进行了重新划分,我被分到地区文工团。1973年10月,为了排演革命样板戏,又将文工团改为京剧团,并在河北廊坊招收了一批京剧学员。因为京剧乐队必须配备“三大件”,即京胡、京二胡、月琴,所以团里决定让我兼任月琴演奏员,曾排演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

1973年12月,全团人员开往银川京剧团学习京剧《龙江颂》,同时对大家进行了全员培训。当时,由于对小提琴的酷爱,我在弹奏月琴,搞好京剧演出的同时,尽量挤时间学习小提琴。哪些年间,因为国家对国外文化的封锁和禁锢,除了京剧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外,很难欣赏到外国音乐和艺术品。所以我和其他学员的小提琴练习曲都是手抄本,如小提琴教程《霍曼》《沃尔法特》《开塞》《马扎斯》等,抄谱的艰辛可想而知。

为了欣赏外国音乐,曾私下借到一盘外国小提琴录音磁带,为了不被别人听见,每当晚上夜深人静,我们躺在床上,用老式大转盘录音机,以最小的音量偷偷欣赏着世界著名乐曲,其中有《魔鬼的颤音》《引子与幻想回旋曲》《流浪者》吉普赛之歌等等。这也算是我们当年的音乐欣赏课吧。

1974年,三年学员期满后,我们学员们都转正了,成为事业编制的正式演员、演奏员。主要排演革命样板戏,曾上演了《智取威虎山》《海港》等。同年,因政治形势的需要,团里排演了独幕话剧《毕业新歌》,曾两次进京演出,受到中央文化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当时我在演奏月琴的同时,已经成为一名正式的小提琴演奏员,曾参加排演了小歌剧《紫曲河畔》《红松店》,高山戏《高山劲松》、小陇剧《风雪马蹄声》,并赴宝鸡、西安演出。

由于本人参加工作较早,当时地区文工团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南、湖北、东北、兰州、陕西等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情趣高雅,品性豁达,在他们的培养和熏陶下,我与其他学员共同学习、快乐成长,逐渐形成了热情开朗、心底善良、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青年时期]

插图

1975年,在排演舞剧《沂蒙颂》期间,因为演职人员具有舞剧《白毛女》的功底和基础,又因为伴奏音乐是录音,排练进展比较顺利。乐队的年轻人都能上台表演,当时我扮演的是新四军战士,整体演出效果非常好,受到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记得有一次排练,新四军战士排成一行做前弓后箭的动作,其他人的后腿都是直的,唯独赵启禄的后腿是弯的,导演责问怎么回事,赵启禄回答腿是直的,裤子是弯的,惹的大家哄堂大笑,后来被传为笑谈。在这几年里,我们男学员像一伙大孩子,特别是夏秋季节,晚饭后大家成聚集在一起,跟着马富奎老师到柳湖游泳、抓青蛙,或去泾河捞麻胡子鱼,或去柳湖乡田地里偷苹果、拔箩卜,回团后由马老师烹调制作,大家一起喝酒聊天,玩得非常开心。

1976年,地区要求每个行政事业单位,每年必须下农村进行劳动锻炼,增进干群关系,支持农业生产。记得有一次地区文工团到灵台县独店乡劳动锻炼,每村分配4 5人。当时正值麦收季节,我们每天与农民一起收割、碾场、扬麦、上垛、装粮,虽然劳动强度很大,但大家心理非常快乐。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着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感受着农民朋友的憨厚、纯朴。乡亲们对我们非常照顾,无论派到谁家吃饭,他们都能尽最大努力,做最好的饭菜来招待我们。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建立了难忘的情感。为了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意,为了给他们带来精神娱乐,我们在田间地头为他们表演文艺节目。当时我除了为其他节目搞伴奏外,还为乡亲们表演了小提琴独奏,使乡亲们感到非常新鲜和惊讶。

当时我和李树山住在一个农户家里,农户家有个小儿子叫于继学,他比我俩小3、4岁,每天下午收工后,他带着我俩去麦场逮捕野鸽子,回到家里由他父亲烧熟后让我们品尝美味,感到非常快乐。因为灵台塬上吃水困难,为了感谢主人的关照,我和李树山每天早上出工前,挑着两只大木桶,走半个小时路程去沟底为他家挑水。沟底有条小溪流缓缓流入一个小池塘,水深约10厘米,人畜共饮,一边是牛羊在饮水,一边是人们在挑水。我们用木瓢一勺一勺地将木桶灌满,然后我俩轮换着挑上山去,半道上要歇息2、3次才能挑回他们家里。由于参加了强化锻炼,身体更加强壮,感到浑身都是力量。

1976年后季,因为样板戏时代已经结束,地区决定将平凉地区京剧团恢复为平凉地区文工团,演出内容以建国以后的优秀歌剧、话剧和舞蹈、音乐、曲艺为主。当年团里决定派人赴上海歌剧舞剧院学习新编歌剧《白毛女》两个白毛。新编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水准和表演难度与舞剧《白毛女》不差上下,无论是从演员的表演、唱腔,还是乐队的伴奏效果,以至舞美灯光,对文工团是一个考验。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克服困难,就在该剧即将上演前夕,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悼念活动持续一周,然后接着排练。全体演职人员认真排练、一丝不苟,特别是男女主角演员马富奎、祖桂香不负重望,以他们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唱功,将该剧演绎的悲喜交加、气宇昂然、淋漓尽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场演出在人民剧院获得成功,连演数场,一票难求,广大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歌剧《白毛女》剧组赴庆阳西峰演出,观众踊跃,场场爆满,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10月随团赴兰参加甘肃省纪念“文革”10周年文艺调演。

1977年,前半年团里排演了歌剧《洪湖赤卫队》,后来又决定排演歌剧《江姐》。7月7日,团里领导通知我和赵世荣去北京总政歌剧团抄歌剧《江姐》总谱,并索取舞美和服装道具效果图。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虽然天气炎热,但心情非常高兴。为了节约经费,我到北京后住在赵世荣家里,但要在街上吃饭。当时我们首先与总政歌剧团取得联系,然后拜访了剧作者阎肃,作曲家兼指挥杨鸣,又联系舞美和服装道具师。我的主要工作是抄总谱,每晚去剧场观看演出,结束后从指挥杨鸣老师处取回总谱,连夜赶抄,第二天上午又把总谱送回总政歌剧团,因为陕西省歌剧团也派员常住北京同时抄总谱。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我几乎每天往返于总政歌剧团、演出剧场和赵世荣家,三点一线。期间,在总政歌剧团经常见到江姐、双枪老太婆、许云峰、华子良、华为、孙明霞、小萝卜头、甫志高等原创演员,他们的形象气质令人非常敬佩,至今难以忘怀。

北京的夏季异常炎热,每晚彻夜抄谱汗流颊背,加之蚊虫叮咬非常难受,每天晚上要去院子水龙头冲洗三次以上。近700页的总谱,每页24行,哪艰辛的劳动可想而知。幸好因为年轻,这点辛苦不在话下。因为赵世荣不懂五线谱,抄谱任务主要由我完成,他只能给我打下手,所以进度很慢。有一天我去陕西省歌剧团驻京抄谱人员处送总谱,才得知他们来了四个人同时抄谱,每天只抄五个小时。8月初,我们终于完成了抄谱任务,拿到了舞美和服装道具效果图,我长舒一口气,感到那样的轻松惬意。在北京期间,通过观看十几场演出,我对歌剧《江姐》的剧情、人物、表演、道白和唱腔及音乐了如指掌、倒背如流。

这次到北京出差的机会非常难得,在返程之前,我对首都北京进行了全面的观光和游览。第一次来到北京,感到非常神圣、崇敬,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正如我在小学课本上认识的北京。天是那样蓝、水是那样绿,天安门庄严肃穆,长安大街宽阔整洁,华灯闪烁,流光溢彩,公共汽车来往有序,警察叔叔彬彬有礼。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故宫、天坛、动物园、天文台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宏伟博大、辉煌灿烂,景仰之心悠然而生。看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令人肃然起敬,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然后,在赵世荣弟弟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了神秘的颐和园。颐和园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她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园中的长廊蜿蜒精美,将建筑物与青山碧波连在一起。环境清幽,构思巧妙,在世界园林史上堪称罕见,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我和赵世荣弟弟首先围绕颐和园走了一圈,然后在昆明湖一边划船,一边欣赏美景。哪温柔和煦的清风,碧波荡漾的湖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让人沉醉其中。因为天气炎热,年轻爱玩,我俩不约而同地脱掉衣服,跃入昆明湖中畅游,尽享快乐、沐浴阳光......

插图

1977 1978年,当时团里主要以话剧、歌剧为主,曾排演了话剧《甜蜜的事业》《霓虹灯下的哨兵》,我曾扮演八路军战士,在歌剧《刘三姐》中担任乐队伴奏,其他人员开展辅助工作。

记得当时物资非常紧张,很多高档日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幸好父亲是泾川县商业局副局长兼百货公司经理,在我结婚前后,父亲给我买了最为时兴的红箭头上海手表、凤凰牌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蝴蝶牌缝纫机和上海造12寸黑白电视机等,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可是有一次观看香港电影《至爱亲朋》,在人民剧院购票时,由于人多拥挤,我的手表被小偷扒走,让我非常生气。

1979年,团里排演了话剧《西安事变》我扮演张学良卫队、《曙光》。曾记得当年6 9月,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年青人戴着蛤蟆镜,穿着喇叭裤,手提双卡录音机,流行音乐风靡一时。于是我与刘向东共同组建了“平凉青年乐团”,乐团队员近30人,演唱人员10多人,本人担任团长兼乐团指挥,活动场地在地区幼儿园。团员主要来自地区文工团、红峰厂、虹光厂、肉联厂、26分部等单位,大家热情高涨,积极认真,排练节目有合奏、独奏、独唱、重唱等,乐团活动富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精心排练,在平凉城区举办了专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赏。

1980年,前半年排演了话剧《杏子黄了》、《白莲花传奇》。后半年团里决定排演由吴汉杰编剧、叶复兴和我作曲,水天达、袁秀芳执导的八幕歌剧《葫芦信》,为此专门派员赴西双版纳采风。经过多半年努力,几经周折,终于搬上了舞台。这是一部根据西双版纳长篇史诗《葫芦信》改编的大型歌剧,主要情节是很早以前,西双版纳两个村寨部落世代为仇、征战撕杀,但两个部落首领的王子和公主相爱,他们为了避免部落之间互相残杀,两人约定在发兵之前,公主借河水漂浮葫芦向王子传递消息,避免了战事的爆发。最后在王子和公主的调解斡旋下,两个部落首领握手言和,并为他俩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同年本人被共青团平凉地委授予“青年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插图

1976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团里排演了许多建国以来的经典剧目,如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甜蜜的事业》《西安事变》,歌剧《刘三姐》《洪湖赤卫队》及新编歌剧《白毛女》等。由于“文革”期间文化艺术遭到长期禁锢,当广大观众看到经典剧目的演出时耳目一新,欣喜万分,演出效果盛况空前。经典剧目的排演,可以说是对原地区文工团整体水平的又一次提升,进入鼎盛时期。特别是歌剧《刘三姐》,主要演职人员亲赴广西桂林原创地学习,原汁原味搬上平凉舞台,哪清新的音乐,优美的民歌,曲折的情节,异乡的风情,真可谓是中国山歌剧中的精品。男女主角演员马富奎、祖桂香,以他们精湛的演唱及惟妙惟肖的表演,将该剧演绎的风格鲜明、光彩照人,让人难以忘怀。

1981年,本人被借调地区群艺馆,参加“中国文艺十大集成”素材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在与大家一起深入基层采访的基础上编辑完成了《平凉民歌集》。7月,与杨柳、赵世海老师同赴兰州参加了“中国文艺十大集成”《陇东民歌》的编撰工作与庆阳张积林、尚奋斗等人合作,获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音协集体奖。

1982年本人又被调回地区文工团工作。参与了陇剧《蜜月风波》、眉户剧《六斤县长》、《梁秋燕》的排演工作,主要担任乐队伴奏。

1983年,团里决定排演歌剧《八 二六前夜》,剧情是反映兰州解放前夕发生的故事。当时团领导通知我和赫炎祥赴长沙歌剧团抄总谱、索取舞美和服装道具效果图。因为当时出差机会难得,我俩想利用此次机会在沿途逛逛,所以在西安火车站买了两张西安至长沙的直达车票,然后沿途在郑州、武汉分别签字,白天下车游玩,晚上上车继续旅行。在长沙期间,游览了湘江橘子洲头、岳麓山、岳麓书院和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朝,原名红叶亭。这里遍地枫林,每逢深秋,满山红叶,景色迷人。清诗人袁枚根据唐诗人杜牧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现名。现亭为1952年重修,毛泽东亲题“爱晚亭”匾额。然后去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

插图

在10多年的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经过赵世海老师的指导,通过自己努力,先后完成了小提琴教程《霍曼》《沃尔法特》《开塞》《马扎斯》的练习,成为乐队的主力演奏员。期间,曾多次赴省歌舞团、省歌剧团拜师求学,演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曾演奏了《云雀》《D大调波兰舞曲》《叙事曲》《美丽的罗斯玛琳》《查尔达什舞曲》《新疆之春》《苗岭的早晨》《塔什库尔干》《梁祝》等许多中外小提琴名曲。

1984年,除了参与话剧《白莲花传奇》、陇剧《万家春》排演外,曾为参加全省戏剧调演的大型话剧《暖泉》作曲配乐,在西安导演的精心排导下,赴兰演出获省文化厅奖励。该剧主要反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的情节。

1985年9月,在十多年音乐实践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音乐理论水平,本人报考了中国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制4年。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全民教育的新模式,也是对原有教育体制的有力补充。按照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设置,共开设12门课程,其中有基础乐理、和声学、复调、作曲法、配器法、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即兴伴奏写作、中国古典音乐、西方现代音乐、音乐赏析、音乐文学等。每年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试,于1989年6月通过毕业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实现了我在音乐专业方面的又一次飞跃。

1986年9月,排演了歌剧《冬雪春花》,这是团里最后一次排演的歌剧,后来逐渐以流行歌舞、小品演出为主。为了开阔眼界,更新演出内容,团里决定派我和谢良赴上海、杭州观摩学习,曾观看了评弹、滑稽剧、荒诞剧等。随后经杭州、南昌来到九江,沿鄱阳湖前行,游览了庐山,返程时从九江乘船,经武汉、三峡到达重庆,后又乘车经成都、宝鸡回到平凉。开拓了眼界,感受了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发展的最新动态。

[中年时期]

1987年,为了开阔眼界、更新演出内容,团里决定派我和杜林宏赴北京、天津观摩学习,并购置服装、道具。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从西安飞往北京,我俩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因为我俩级别不够,机票只能按照火车票报销,其余部分自费。我俩在北京办完公事,顺便游览了北京各个旅游景点和天津的海河风光、水上公园和劝业场商业区,品尝了狗不理包子和天津大麻花。随后去烟台、青岛、崂山、石家庄游览,然后返回平凉。同年,曾特邀西安新蕾乐团男高音高双波、通俗歌手耿子、沈亚琴等一行来平合作演出。

1988年本人被评为中级职称。当时作为业务主管,于9月份与其他负责人员带领全团人员赴天水、武都、广元演出,最后到达九寨沟旅游。

神奇美丽的九寨沟真是名不虚传,是一个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自然造化赐予人类最美丽的乐土,是回归自然的精神家园。那碧蓝的天空,漂柔的彩云,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处处弥漫着油松淡淡的清香,青山、绿水、草地、湖泊、瀑布,使人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好似进入了仙境一般。尤其是这里的水,可谓是九寨沟的灵魂,清纯洁净、晶莹剔透、色彩丰富,飞动的瀑布、静谧的湖水、汩汩的涌泉、奔腾的激流共同构成了水的世界,特别是五彩池,随着时辰和光线的变化,会变换出五种色彩,她们象一个个美丽的蓝宝石和壁画,镶嵌或悬挂在这块神奇的仙境。据说当年的电视剧《西游记》就在此拍摄。

1989年特邀著名演员郭达、王喜梅来平合作演出。同年为华亭、泾川、泾源县,省、市属企业进行文艺辅导工作。

1990年正值流行音乐鼎盛时期。当时,团里主要以小型歌舞演出和舞会为主,我担任本团的作曲、配器、指挥和业务主管工作。曾为小歌剧《荷包情》、舞蹈《有喜了》作曲,在全市文艺调演中获一等奖。同年为华亭县大型眉户剧《麦子黄了》作曲配器合作,参加全省文艺调演获特别奖。

1991年为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平凉舞台艺术,特邀西安新蕾乐团来平演出,其中有团长兼男声独唱邢少华、男高音高双波、通俗歌手耿子崔莉、萨克斯演奏员杜大卫等,他们的演唱演奏水平在平凉引起轰动,特别是通俗歌手耿子以一曲《热情的沙漠》,使年轻观众欢呼雀跃、激动不已,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同年指挥本团乐队排练了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春节序曲》,舞蹈音乐《映山红》等,并举办了演出活动。

1992年赴昆明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昆明艺术节人鼎沸腾,特色鲜明,辉煌灿烂,盛况空前。各个剧场精品荟萃,街区展馆璀璨夺目,外围景区五彩缤纷,民族服饰绚丽斑斓,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服务水平温馨宜人,真可谓人民的节日,艺术的盛会。美丽的昆明,是花的海洋,歌的乐园。

艺术节结束后,我们游览了奇异的石林,这里是阿诗玛的化身。还有翠湖公园,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宝石”。同时游览了热带植物园、茶花公园、昆明金殿、云南植物园等。特别是大观楼,坐落在滇池岸边,人文荟萃、文化灿烂、景色优美,游人如织。滇池碧波荡漾,浩瀚无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天然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每年冬季从西伯利亚飞来数万只红嘴鸥,来到昆明滇池越冬,与人和睦相处,成为滇池一景。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滇池湖畔,著名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茔墓就置于园中。当时还曾想去西双版纳观光,但因为时间紧、交通不便未能如愿,因此决定当晚去衡山。当火车凌晨4点30分路过黄果树大瀑布时,我提议大家下车签字,在车站等一个多小时天亮后,坐一日游大巴车去欣赏黄果树大瀑布,但大家毫无反映,没人响应,我很纳闷。游览亚洲第一大瀑布,一个难得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非常遗憾。后来我问大家为什么?他们说:“不知道,没听说过什么黄瀑布。”上午8点来到五岳之一衡山路口,天气寒冷,阴雨连绵,大家冒雨前往,到了衡山烧香拜佛。下山时买了一节香木,听说把它劈成牙签状,点燃后檀香四溢。

当晚赶到桂林,第二天游览了市内景点,如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等,桂林真可谓“公园般的城市,天上人间的仙境”。第三天上午赶往阳朔,“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神秀天下无。”她象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充满着诗情画意,成全了我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后来又到长沙,游览了韶山、滴水洞,随后到达岳阳,游览了岳阳楼、洞庭湖。最后来到武汉,游览了黄鹤楼、长江大桥、东湖,乘坐了快艇,还没有来得及尝尝武昌鱼就直奔西安,返回了平凉。

同年5月,为首届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助兴,特邀陕西省古典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冯健雪来平演出,她的人格魅力和演唱水平使大家非常敬佩和叹服,赢得广大观众的广泛赞誉。当时人们对于她在电影《人生》中演唱的主题歌给予高度评价,后来她在西北享有很高的声誉。

1993年,此时团里因大部分主要演员相继调离,无法排演大型剧目,只能以舞会和第三产业为生。5月,为配合第二届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演出,特邀甘肃省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吕继宏,省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高咏梅,省秦剧团窦凤琴、谭建勋,省陇剧团雷通霞、兰州市豫剧团周桦及歌舞团舞蹈演员等来平助兴演出。为节会活动增色添彩,丰富了平凉艺术舞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12月26日组织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6月加入甘肃省音乐家协会。当年年底,本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4年4月原地区秦剧团、文工团合并,更名为平凉地区秦腔剧团。两团合并初期,演职队伍庞大,业务实力增强,为大家带来新的希望。5月创作歌曲《崆峒之歌》合作被第三届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定为节歌,大型歌舞《腾飞吧平凉》作曲,获第三届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演出二等奖。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3周年,团里决定组织排练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全本。

其中演唱人员200多名,多声部合唱由祖桂香、党秀英负责指导训练,乐队38人,由本人担任指挥并组织排练。由于参演队伍均为专业人员,阵容庞大,演唱演奏水平较高,所以大家信心百倍,认真排练,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在纪念建党73周年文艺晚会上获得成功,演出效果和艺术水准代表了当时平凉最高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此项活动充分展示了专业团体的优势和自身的才干,实现了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理想。

8月赴兰州参加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因为甘肃省参照和借鉴了云南昆明艺术节的规模和形式,动员全省力量,竭尽全力,特别是在戏剧演出方面获得巨大成功。因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设施条件落后,在氛围营造、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上尚有较大差距,但总体上较为成功。9月,为了配合平凉地区“中秋月夜”秦腔演唱会活动,地区文化处派本人赴西安特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马友先、李东桥、李梅,青年实验团孙存碟等来平助兴演出。

1995年9月被省人事厅、文化厅评为副高级职称,同时被调入地区群艺馆任副馆长。在群艺馆工作期间,结识了平凉文化艺术界很多名人和老前辈,深入学习和了解了平凉书画、文学艺术、民间文化和文物工作,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文化的认知更为全面。同年,创作歌曲《千秋辉煌》合唱获平凉地区文化处特等奖,并被地区文化处授予“优秀作曲家”荣誉称号。

1996年曾组织开展了春节文化和各种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各种节庆书画展,组织开展了文化下乡,参加了省、市各种展演活动,并在部分县区、厂矿企业和部队开展文艺辅导活动。

1997年,地区组织部、文化处通知我赴省党校培训学习,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中青年干部共同学习,课程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历史、社会发展史、发展与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外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文化发展、科学管理、宗教、股市、电子政务、体育健身等13门。期间,聆听着中外教授的精彩演讲,接受着知识的沐浴滋润,享受着校园的快乐时光。

校园生活丰富多采,经常举办文艺、体育、联谊、聚会等活动。我们每天除了上课、讨论、撰写论文外,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兴趣非常浓厚。记得有一次举办校园体育比赛,我报名参加了1500米赛跑,此项目参赛人员160多人。刚开始我速度很快名列前矛,中途绝大多数人力不从心,有慢跑的,有行走的,还有1/3的人退出比赛,我也感到很吃力,勉强坚持。但在最后冲刺阶段,我奋起直追,最终获得第4名。比赛结束后,因为我的心脏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所以在草坪上足足躺了半小时才起身返回宿舍。

插图

在省委党校进修学习即将毕业时,赴沿海考察学习一个月时间。当时我们以苏州为中心,学校为我们安排了食宿,并配有专车和导游。在参加讲座和交流活动的同时,先后到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全国小商品批发市场常熟、全国珍珠批发市场妙桥、“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著名风景旅游胜地舟山市、普陀山考察观光,真实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返回兰州后向党校提交了一万字的毕业论文考察报告。总之,通过在省党校的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信心和理念,收获颇丰。返平后撰写了一篇散文《金色的校园》,抒发了当时的感言,并发表在《平凉时报》。这次有机会在党校进修,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飞跃,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1998年调地区文化处业务科工作,主管基层文化建设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企业、机关、校园、军营文化等、专业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活动、文物保护、电影发行放映等。后来还管理文化产业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同年加入甘肃省舞蹈家协会。

1999年1月,平凉地区舞蹈家协会成立,本人任首届平凉地区舞蹈家协会主席、平凉地区文联委员。7月30日晚组织举办了庆祝建军72周年《长城颂》文艺晚会。同年应邀为华亭县大型眉户剧《矿山情》作曲配器与朱国仁、强华老师合作,参加全省文艺调演获二等奖。

插图

2000年11月赴山东参加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观摩活动。年内组织或协同举办了“零点”乐队、腾格尔、毛阿敏、江涛、刘欢演唱会。同年被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

2001年任平凉市文化出版局业务科负责人。主管“三馆一站”基层文化建设、文化艺术、文物、电影及群众文化工作。组织参加了全国“蒲公英奖”少儿书法比赛、组织吴岳村《中心户长》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演出,获得银奖。组织举办了全区青年歌手大赛,协同举办了田震演唱会。同年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插图

[壮年时期]

2002年9月6日平凉撤地设市。在市委门口举行的盛大庆典活动中,本人登上指挥台,身着运动装,手持双色令旗,吹着口哨,指挥各县区、各部门、各行业表演队伍依次通行,载歌载舞,一片欢腾,保证了庆典文艺表演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特邀甘肃省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吕继宏,省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高咏梅,省秦剧团窦凤琴、谭建勋,省陇剧团雷通霞、兰州市豫剧团周桦及歌舞团舞蹈演员等来平助兴演出。12月6日平凉市文化局更名为平凉市文化出版局,举行了挂牌仪式。

插图

2003年举办夏日之夜广场文化周活动、“中秋月夜”秦腔演唱会、市一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12月26日策划组织并亲自执导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文艺晚会。

自调入市文化出版局起,由于工作岗位和性质的改变,眼界宽了,思路广了,起点高了。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对文化工作更加熟悉、更为全面,同时也增长了才干,这是本人中年时期发挥聪明才干的难得机遇。对此,衷心感谢张清宇局长的关怀和指导。

2004年任平凉市文化出版局业务科科长。同年赴杭州观摩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三届群星艺术节,随后去黄山、上海旅游。10月参加全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演。创作舞蹈《美丽的崆峒》赴北京参加全国石油系统文艺汇演获优秀奖。

2005年4月在兰州参加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期培训班,聆听了国家“民保”委员会冯骥才、乌丙安、柯扬、郝苏民、马自祥等专家教授的讲座;10月20日舞蹈《美丽的崆峒》获国家文明委、国家文化部全国文艺调演铜奖。

2006年举办“和谐平凉”宝塔元宵灯会、平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汇报演出、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暨2006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广场文艺表演、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演唱会、组织参加全省农民文艺调演。6月赴成都、九寨沟、黄龙旅游。10月赴黄山、上海、苏州、杭州、太湖、南京旅游。

2007年赴武汉观摩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四届群星艺术节,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并游览了黄石市。同年,按照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程序,本人由事业编制人员转为国家公务员。年底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插图

2008年任平凉市文化出版局社会文化科科长,主管基层文化建设、社会文化活动和“非遗”保护等工作,并担任平凉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市“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9月12日在平凉市人民广场组织举办了“全国第八届乡洽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活动,表演了锣鼓《鼓舞太平》、歌舞《泾水欢歌》、武术《崆峒雄风》、歌舞《和谐平凉》。当年,按照国家文化部部署,启动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新站建设,每站面积3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同年,应邀参加了平凉人民广播电台“本土作家展播栏目”《民间奇葩·崆峒笑谈》、《含笑的山花·崇信民歌》文化访谈主持人:赵琛。

2009年7月组织举办了第四届甘肃省群星艺术节平凉赛区广场舞比赛和舞台节目、书法绘画摄影作品预选活动。8月被聘请为华煤集团歌咏比赛特邀评委。8 9月编辑出版了《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9月25 27日,在平凉市体育馆组织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颂歌献祖国”市直机关歌咏大赛活动,并担任评委组组长。同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全市首次出版了个人创作歌曲集《西部放歌》,共收集创作歌曲106首,多数作品已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获奖。10月赴银川旅游。11月赴山东文化产业考察,游览了济南、泰山、曲阜、青岛。

同年,应邀参加了平凉人民广播电台“走进直播间”歌曲集《西部放歌出版》访谈主持人:赵思梦、“本土作家展播栏目”《平凉民间音乐访谈》主持人:赵琛。平凉电视台“人物专访”栏目为本人录播了“走不出这片土地”音乐专题。年底被聘请为华亭县2010年电视春晚总导演。

2010年上半年,与其他部门共同组织验收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共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86个,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共投资2064万元。5月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观摩活动,并游览了海南、深圳、珠海及澳门周边。6 9月在组织举办“非遗”展演活动的同时,应邀参加了平凉人民广播电台“本土作家展播栏目”《珍贵的民间艺术·华亭曲子戏》《绝妙的造型艺术·庄浪高抬》《西部女神·西王母》文化访谈主持人:赵琛,并接受平凉电视台音乐创作专题采访。创作歌曲《平凉美》被平凉人民广播电台定为台标音乐,每天早晨5点55分播出。7月赴北京旅游,游览了天安门、故宫、水立方、鸟巢。10月赴北京请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为《平凉民间文化瑰宝》题写书名。11月赴山东济南参加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观摩活动。

2011年5月赴北京旅游,游览了颐和园、八达岭,中国博物馆、北海、什刹海、景山公园、朝阳公园、怀柔。5月被聘请为华煤集团歌咏比赛特邀评委。6月下旬在平凉人民广场组织举办了庆祝建党90周年市直机关歌咏大赛活动,并担任评委组组长。7月赴北京、青岛、崂山、大连、威海、蓬莱旅游。同年被聘任为平凉市总工会文化艺术联合会艺术总监。9月,经过近两年时间,与尹益庚老师共同担纲完成了《平凉民间文化瑰宝》编辑出版工作,共计12大类、65项、440条,100多万字,图片200多张,分上、下两册。

2012年3月下旬赴上海参加了全国文化馆建设与“非遗”保护培训班,聆听了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非遗”中心专家教授的讲座,以及上海国际文化交流演讲。同时游览了苏州、杭州、乌镇、周庄、南京等地。7月赴青海旅游,游览了西宁市、青海湖、塔尔寺,作为我国西部的著名旅游景点,不虚此行,受益匪浅。8月6日原平凉市文化出版局、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更名为平凉市文化广播影视出版局,路畅任党组书记、局长。

9月12 16日在平凉崆峒古镇组织参加了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演出活动,策划并作曲的泾川民间舞蹈《王母赐福》荣获一等奖。12月15日被聘请为华亭县“文教杯”首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特邀评委。12月20日加入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3年1月被聘请为第五届“艺术之旅”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暨“甘肃好才艺”全省青少年才艺选拔赛特邀评委。2013年5月刘万民任市文广局党组书记、局长。6月编著出版了《平凉文化随笔》,其中有论文、报道、报摘、访谈、杂文、散文、游记,共计25万字。10月27日至11月3日,赴青岛参加了全国“春雨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班,参观了青岛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金石博物馆、青岛大剧院、青岛啤酒厂、栈桥、五四广场、中山公园、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基督教堂,最后游览了著名景区 崂山。11月28日,应邀参加了华亭县文广局、文联《华亭曲子戏》出版首发式暨座谈会。12月6日,应邀参加了华亭县文联组织的“莲花台文艺奖”作品评奖活动。12月26日,被平凉市总工会聘请为“中国梦.劳动美”文艺晚会艺术总监兼评委。

2014年1月12 23日,应邀担任平凉市电视台“甘肃银行杯”播音主持大赛评委。1月21日,被聘请为华亭县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特邀评委。1月25 2月9日赴北京旅游,游览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大剧院、景山公园、朝阳公园及怀柔区。3月20 26日组织开展了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4月27日,被聘请为平凉联通公司“联通杯”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6月14 16日,在崆峒古镇举办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展演示范活动,其中有舞台演出、广场表演、展厅展示活动,全省非遗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7月1 3日,市文广局搬迁至绿地广场西北角“平凉市文广中心大楼”,完成了单位搬迁工作。8月27日应邀参加了泾川县新编,大型戏剧《芮水情思》平凉研讨会。2014年10月在国家级丛书《中国文化发展实务》经济日报出版社发表论文1篇,论题为《夯基础、抓重点、创特色、树品牌,全力推进平凉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1964页。

2015年1月9—11日担任“新阳光杯”平凉城区广场舞大赛评委组长。1月13 30日赴北京欢度春节。2月4 6日应邀参加了平凉电视台举办的平凉首场真人秀《春晚我来演》节目评选和现场点评工作。6月26日应邀担任2015年平凉养生文化旅游节“韵律健身操大赛”评委。

2015年在平凉市文化馆《平凉文苑》第1期刊发“乡村舞台,美丽的家园”,同年在《平凉文苑》第3期刊发“平凉市城乡老人文化活动调研报告”。

2015年7月17日被平凉市人民政府任命为市文广局副县级调研员。11月被市文广局聘任为“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委员会委员”。

2015年8月报考市驾协驾校,10月14日考取驾照,16日购置了小车。同年9月下旬赴南京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秦淮河、玄武湖旅游。

2016年1月3 16日赴北京欢度春节。同年3月21日至5月21日参加平凉市委党校2016年春季县处班培训学习,并观瞻了庆阳南梁革命纪念馆,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

2016年在平凉市文化馆《平凉文化》第1期刊发散文“千年的民谣,万年的歌”。同年5月25日至6月5日,赴云南昆明、大理、丽江和重庆市旅游,先后游览了大观园、滇池、云南民族村、石林、金殿、世博园、苍山、洱海、崇圣三塔、蝴蝶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黑龙潭、重庆解放碑、磁器口、洋人街、渣滓洞、白公馆、朝天门码头等。

2016年7月被甘肃省文化厅聘任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并颁发证书。

2016年8月19 30日赴北京欢度春节。期间先后游览了辽宁秦皇岛,北京颐和园、前门大栅栏、天安门广场、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入住秦皇岛渔家院,品尝了海鲜美味,领略了大海风情。

2016年平凉市文联作家协会杂志《晚晴》第4期刊登了由马元雄为本人撰写的《徜徉歌海的修行者》。

2017年1月6日,应邀担任“平凉市语言类节目创作表演大赛”评委,1月13日在《平凉日报》发表了由本人为小品大赛撰写的述评“讲好平凉故事凝聚发展合力”。

2017年1月17日,参加了平凉十集“非遗”大型专题记录片《一脉心香》终评会,本人在该片中担任统筹工作。

2017年7月13日应市文广局邀请,参加了大型系列画册和纪录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童年记忆成长经历”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童年记忆成长经历

童年记忆成长经历

平凉,活动,老师,同学们,文化,团里,组织,平凉市,工作,北京,歌剧,地区,文工团,父母,全国,学校,小提琴,崆峒,文艺,同学,泾川,音乐,表演,乐队,插图,父亲,评委,全省,甘肃省,奶奶

2017-11-15 #经典故事

超过100+部童年的记忆 快来找回属于你的童年记忆吧!儿童节快乐

超过100+部童年的记忆 快来找回属于你的童年记忆吧!儿童节快乐

路人,动画片,童心,瑶玲,六一儿童节,中华小当家,假面骑士,名侦探柯南,奥特曼,洛洛,秦时明月,童节,美少女战士,花见花,铁臂阿童木,马丁,飞天小女警,黑猫警长,大家好,大力水手,神奇宝贝,人见人爱,人心,五福,儿童,前浪,准备不周,历...

2011-06-03 #经典故事

80后童年的记忆——关于童年的文章

80后童年的记忆——关于童年的文章

泗阳,煤矿,贾汪,八十年代,老师,孩子,人们,时间,蝌蚪,同学,女孩,小学,小时侯,变形金刚,孩子们,西家,九十年代,地方,学校,房子,玩具,男孩,都会,东西,头发,太阳,工人,徐州,总会,感觉

2020-07-28 #故事阅读

80后童年的记忆——关于童年的文章

80后童年的记忆——关于童年的文章

煤矿,女孩,房子,时间,西家,母亲,男孩,鸡圈,小时侯,人们,中山装,东西,八十年代,头发,大部分,姐姐,妈妈,故事,矿井,黑色,去上学,我都会,那个女孩,还记得,充满了,东家,同学,地方,孩子,学校

2020-06-28 #短篇故事

童年记忆里的故事

童年记忆里的故事

好东西,还可以,工具,豆瓣,你自己

2020-06-29 #小故事

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

卖花姑娘,花妮,电影,母亲,宽银幕,家庭,路花雨,影片中,中国,时间,卖花,大海,妈妈,影片,童年记忆,朝鲜电影,来到人间,这部电影,百花争艳,何鸣雁,年年,夏末,洪英姬,地主,电影人,今天晚上,火烧地,一家,下一场,人们

2020-06-29 #小故事

童年记忆里的故事

童年记忆里的故事

好东西,还可以,工具,豆瓣,你自己

2020-07-16 #小故事

童年记忆

童年记忆

同学,一大,大王,高年级,个头,大人,老师,淤泥,贵人,铝锅,世界,儿童,人家,墙角,工读学校,短文,豆腐脑,小学三年级,我的人,站起来,虽然是,飞快地,都不知道,回家途中,新来,比别,路中,包打开,同学会,和家

2020-07-1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