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敦煌为何越来越呈现出“年轻的表情”?

时间:2020-06-29

南起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有叹为观止的彩云充满乐飘空,仙女飞天劲舞丰

提示:本文共有 28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3月初的敦煌,冰雪未融,春寒料峭。南起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连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有令人流连忘返的“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有叹为观止的“彩云充满乐飘空,仙女飞天劲舞丰”。当乐尊和尚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莫高窟凿壁开窟的声响延绵上千年。

这座“文化艺术圣殿”承载了佛教、绘画、塑像、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历史,历经一千余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命运,它的内在魅力为何丝毫未减,越来越呈现出“年轻的表情”?

莫高窟九层楼 敦煌研究院供图

科技创新助力敦煌文化遗产保护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不少游客连连感叹,观看《梦幻佛宫》球幕电影,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精美的塑像似乎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细节纤毫毕现。由单一参观洞窟变成“总量控制+网上预约+数字展示+实体洞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球幕电影达到8K影像技术级别,可投射出8800万像素点,实现对极具艺术价值的文物数字化还原和保存。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就着手将先进科技与文物保护理念对接,搭建了集数字信息采集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一体的系统平台,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汇集成电子档案,构建出多元化、智能化的石窟文物数字资源库。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敦煌研究院完成了敦煌石窟206个洞窟的数据采集和10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40个洞窟的三维扫描和虚拟漫游节目制作,中英文版本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先后面向全球上线,实现敦煌石窟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万人次。

考古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高光谱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离子色谱仪、激光诱导击穿系统……这些价值5000多万元的百余台先进设备使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发展成为一个全国领先的石窟文物保护综合研究的科研实体。

莫高窟第98窟壁画修复工作现场 敦煌研究院供图

二氧化碳动态图、人流量、相对湿度、风蚀数据……在敦煌石窟监测中心,调研组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着20多项不同监测内容,这是敦煌莫高窟监测中心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投放600多个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如果某些指标超标,监控中心的预警系统会自动报警。”敦煌石窟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介绍,“通过游客监测、石窟环境监测、壁画病害监测等方式,可实现对洞窟更全面和更科学的预防性保护。”目前,敦煌研究院正在不断完善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积极推进省级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建设。

敦煌研究院通过科研攻关,成功将仿真与模拟试验技术引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研发出了可同时模拟温湿度、光照、风、雨、雪等多种环境共同作用的多场耦合试验室,该实验室为病害机理研究、保护效果的预测与评估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提升了古遗址的保护水平。

莫高窟第85窟壁画修复现场 敦煌研究院供图

全方位多角度阐释敦煌美学,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研究敦煌石窟的同时,注重挖掘敦煌文化中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文化创意方面的一系列探索,让敦煌石窟里的壁画、塑像都“活”起来。研究院在国内20多个省市及奥地利、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举办了100多场敦煌艺术展览,并组织敦煌文化创意体验活动走进澳大利亚、泰国,展览展示深受欢迎,反响超出预期。

2018年,《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举办 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不仅在展览方面创新创意设计和展示方式,同时基于学术和科研成果,出版有关敦煌文化艺术的图书、电视纪录片和网络多媒体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2018年,敦煌研究院新媒体平台浏览量突破1.2亿人次,同比增长283%,访客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70多个国家;“@莫高窟”获2018年度文博十大最具影响力官微。

敦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资源极为丰润厚重的文化。其中,“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是敦煌文化弘扬体系中的一大亮点。讲座涵盖了莫高窟营建历史、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壁画中的舞蹈、绘画等各个方面,弘扬敦煌文化,拓展传播方式和受众,分享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成果,激发听众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

最让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感动的是,第二期学员左纯溪、左浩骅姐弟俩在研学后拿出积攒的5万元压岁钱捐赠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用于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事业。

丝路·敦煌壁画精品走进联合国 敦煌研究院供图

体制机制精致有效,打造文物领域“敦煌质量”

地处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是静谧的,但走进敦煌研究院,每个人都是忙碌的,他们很多人以院为家,承担着繁重的工作。75年来,一代代人扎根大漠,探索出了符合文物遗产保护规律的“十位一体”的事业发展模式和“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打造出文物领域的“敦煌质量”。遗产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层面、多维度、跨领域的开放式动态科学的管理过程,涉及诸多物理的和人为的要素。保护,研究,弘扬,互相关联,互为表里,是协同发展的整体性系统。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敦煌研究院供图

敦煌研究院协同考古、历史、美术等多学科进行跨领域研究,多年来,先后出版了各类学术专著5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700余篇,整窟临摹复制洞窟15个,单幅壁画临摹2000多幅、彩塑50多身;创办的敦煌学期刊《敦煌研究》,入选第二、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第三任院长樊锦诗历时十年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于2017年获得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敦煌研究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

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在莫高窟第45窟进行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的应用实验 孙志军摄影

莫高窟是中外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敦煌研究院以敦煌石窟和敦煌学为研究核心,以图像、文献、文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广度到深度等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公开学术研究资源,积极搭建敦煌学国际化交流平台,完善访问学者招募机制,鼓励人文科学同自然科学的几十个学科交叉研究和多领域协同研究。通过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形成各方力量参与敦煌文化遗产研究的格局。

除此之外,该院在有效保护好莫高窟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面向公众的更完善的开放服务,充分拓展开放空间,开展游客承载量方法研究,建立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启示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塑像、出土文物,深深烙有多民族文化影响的印记和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痕迹。敦煌艺术是全球交往和东西方文化艺术交融的典范,为今天中国以及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借鉴。敦煌研究院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性做法值得深思。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全景 吴健摄影

(作者:光明日报、上海交通大学联合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宋喜群、赵婧、童清艳、纪博、兰亚妮)

内容来源:4月19日《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子墨

本期编辑:王远方、孙岱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敦煌为何越来越呈现出“年轻的表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向年轻次元破壁!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QQ新推虚拟形象装扮

向年轻次元破壁!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QQ新推虚拟形象装扮

飞天,散花,形象,动作,敦煌研究院,用户,形式,敦煌,敦煌文化,虚拟形象,上线,功能,好友,场景,年轻人,社交,色调,造型,盛唐时,腾讯,团队,女生,感觉,方式,橙色,男生,趣味,语境,创作,祝福

2015-12-08 #小故事

她放弃最年轻造龙师称号 学习岩彩 此后王者荣耀惊现敦煌风!

她放弃最年轻造龙师称号 学习岩彩 此后王者荣耀惊现敦煌风!

吴洋,形象,王者荣耀,笔下,高高在上,小伙伴,人们,作品,古意,敦煌,皮肤,画风,画家,飞天,题材,今天我们,为大家,不可侵犯,有耐心,张画,杨贵妃,发现了,中央美术学院,下吴,不一样,和精,家有,充满了,东西,人物

2012-12-09 #短篇故事

郑义林:我心归处是敦煌

郑义林:我心归处是敦煌

敦煌,樊锦诗,内心,世界,壁画,时间,洞子,禅定,莫高窟,铃铎,董卿,千佛洞,印象,声音,季羡林,鸠摩罗什,人们,人生,秘书长,和尚,尘世间,嘴角,地方,塑像,心灵,洞窟,涅槃,白杨,节目,表情

2008-02-21 #故事大全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线描艺术

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线描艺术

吴道子,壁画,敦煌壁画,人物,维摩诘,敦煌,线条,吴带当风,壁画艺术,维摩诘经变,人们,墨笔,时期,床榻,所作,画中人,画面,线描,艺术,菩萨,衣褶,表情,韵律,创作,画家们,线条流畅,微微,摩诘,画祖,顾恺之

2016-10-02 #短篇故事

打卡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小镇

打卡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小镇

洞窟,老师,月牙,月牙泉,壁画,小镇,文化,敦煌,游客,电影,莫高窟,鸣沙山,都会,二氧化碳,博物馆,地方,城市,时间,沙子,沙漠,灯光,游戏,表情,银河,就这样,有机会,给我们,樊锦诗,李广杏,鸣叫声

2007-07-04 #故事大全

「案例分享」美哭了的“敦煌诗巾”

「案例分享」美哭了的“敦煌诗巾”

敦煌,产品,设计,洛可可,设计中心,设计师,分析,腾讯,品类,市场,丝巾,元素,品牌,数字,莫高窟,飞天,项目,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一带,供养人,动物,壁画,年轻人,文化,时间,景区,西域,淡季,细节

2017-02-25 #故事阅读

敦煌文博会“幕后英雄”的奋战故事

敦煌文博会“幕后英雄”的奋战故事

展览,敦煌,展会,文博会,工作,工作人员,筹备工作,设计,项目经理,文化,施工,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团队,展品,小时,年轻人,情况,文博,楼层,个展,工作任务,文化发展公司,张宁,李振,梁杨,王元,毕晓辉,王莹,米布

2016-10-25 #长篇故事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试首演获好评

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试首演获好评

敦煌,樊锦诗,沪剧,茅善玉,莫高窟,人物,剧中,唱腔,女儿,敦煌人,上海,大漠,故事,旋律,舞台,创作,设计,敦煌研究院,丈夫,先生,传统,年轻人,形体,形式,获得者,灵魂,精神,观众,记者,音乐

2010-02-1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