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时间:2020-07-01

陶行知的32个经典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十分有教育意义,这个故事都带给了我们启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陶行知(1891 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推行平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中。

格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一次,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

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是呀,教育家陶行知的事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陶行知先生面对学生的错误,既没有批评也没有打骂,而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方法,从错误中发现学生的诚实守信、尊敬师长、为人正直、敢于承认错误这些优点,并及时给予赞扬,从而唤醒学生的良知,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教育,并在深处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现实中,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从错误中发现优点,并用充满的语言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一、德育教育要维护学生自尊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有非常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老师关心他,尊重他,理解他,尤其是犯了错误时。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这是陶行知奖励第二块糖的理由,从赞扬学生尊重老师谈起,第二块糖,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充分理解的一片真情,多么的恰当和艺术,既教育了学生,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有责任帮助他认识错误,但要小心地维护他的自尊。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完全正确的,但一定要严而有理、严中透爱。而我们很多老师当发现学生犯错误时,往往是不管什么地点、什么场合,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便大加训斥,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很失面子”,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干脆和老师顶着干,还老师一个“很失面子”。当你尊重学生后,相信学生会给你十倍的尊重。

二、德育教育要抓住最佳时机

“四块糖”故事中,陶行知先生没有在事发地批评学生,这既是维护其自尊心的表现,也是在教育的最佳时机,给学生一个反思过错的机会。我们相信那孩子在去校长室的路上和等陶校长的时候,头脑中一定会像放电影一样“回放”事件的始末,一定是既紧张又自责,陶校长刻意让学生先到,寻找多奖励一次的理由和让学生多反思的时间,从中我们看出了陶行知先生创设最佳时机的良苦用心。当学生得到第三块糖后哭了,陶先生没有因此而结束奖励教育,而是继续以“认错而奖励第四块糖”。这样的教育,是在学生察觉了自己的过错并有悔改之意、对教师的肯定感到欣喜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把握了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

学生犯错误后,都有一个自醒到自悔的过程,我们在对犯错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给他一个反思的时间,在其自醒、自悟后,我们不歧视,不讽刺,而是凭着一种善意帮助、真诚期待的态度,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和造成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一定会真心接受批评,乐意改正缺点的。

三、德育教育要善于寻找优点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优点,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老师,要仔细观察,善于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四块糖”故事中,陶行知先生为学生“有正义感”而奖励糖果,就是一个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范例。在“以奖代惩”的教育中,他洞察学生的心理感受,抓住学生“将信将疑”的神情,继续给予奖励,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陶先生教育的高明处就在于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抓住学生那转瞬即逝的思想浪花,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自信。我们相信,老师的一句表扬会让学生从此精神振奋,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当然,老师的一次责骂,可能会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的,“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

四、德育教育要注意语言艺术

“四块糖”故事中,陶先生四句简单的话,四颗普通的糖,没有一点指责,只有赞扬与肯定,一改常见的“忠言逆耳”,这种“顺耳忠言”让人如沐浴春风。

批评是门综合艺术,只要批评中含有鼓励、信任、期待,就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达到师生情感的融洽与升华。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造,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同时,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发挥表率作用,言教配合身教,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与学生达到真诚的交流与融洽。

五、德育教育要关注平常生活

学校德育教育重在日常的校园生活教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们不仅要重视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班队课等形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德育教育还应该包含在其它课上和课后的校园生活中。陶行知先生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间就在课后,及时发现并加以及时教育,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的“四块糖”的奖励的层层深入,是一个通过校园生活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性缩影,是值得我们的“关注校园平常生活,时时事事进行德育教育”的典范。

通过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小案例,从“守信、尊重、正义、知错就改”四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守信而懂得自律和他律,学生的人格因为得到尊重而不断完善,学生的正义感因为得到保护和指引而增强,学生的知错就改、自我反省,使得对自身的要求更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学生,陶行知,教育,德育教育,老师,奖励,错误,让学生,王友,对学生,故事,优点,先生,最佳时机,校长室,时间,校园生活,奖给,了学,陶先生,中发,一大,同学,坏人,思想,才能,教育家,教师,时候,校园

2020-07-12 #故事阅读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学生,陶行知,教育,德育教育,老师,奖励,错误,让学生,王友,对学生,故事,优点,先生,最佳时机,校长室,时间,校园生活,奖给,了学,陶先生,中发,一大,同学,坏人,思想,才能,教育家,教师,时候,校园

2020-07-12 #长篇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学生,陶行知,教育,德育教育,老师,奖励,错误,让学生,王友,对学生,故事,优点,先生,最佳时机,校长室,时间,校园生活,奖给,了学,陶先生,中发,一大,同学,坏人,思想,才能,教育家,教师,时候,校园

2015-10-11 #经典故事

著名案例: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著名案例: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学生,先生,内心,同学,行知,过程,错误,个体,事件,孩子,方式,奖给,奖励,认识到,这个事件,教育家,教师,方法,时间,校长室,案例,精神,教育,生活,不良行为,中陶,了学,文浚,曾任南

2013-03-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老师,男生,同学,孩子,师傅,爱迪生,修表,一大,大事,学费,学生,情感,角钱,钟表店,多小时,有一天,新买,陶行,黄潭,源村,中国,上海,教育界,安徽省,享年,事情,夫人,从犯,修理费

2012-10-11 #故事会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老师,男生,同学,孩子,师傅,爱迪生,修表,一大,大事,学费,学生,情感,角钱,钟表店,多小时,有一天,新买,陶行,黄潭,源村,中国,上海,教育界,安徽省,享年,事情,夫人,从犯,修理费

2019-06-12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陶行知,老师,男生,同学,孩子,师傅,爱迪生,修表,一大,大事,学费,学生,情感,角钱,钟表店,多小时,有一天,新买,陶行,黄潭,源村,中国,上海,教育界,安徽省,享年,事情,夫人,从犯,修理费

2010-10-08 #故事会在线阅读

从陶行知“四块糖”故事中学习积极语言 学会正向思考问题

从陶行知“四块糖”故事中学习积极语言 学会正向思考问题

孩子,陶行知,视角,学生,行为,王友,问题,时候,同学,老师,部分,不一样,案例,阶段,黑色,工作,当我们,代表,优点,品质,坏人,挫折,校长,模式,泥巴,结果,解构,语言,错误,奖励

2010-05-14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