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时间:2020-07-01 20:12:01

相关推荐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原标题: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公方权、吕艳夫妇在家中。记者/刘立杉 摄

核心提示

公方权、吕艳夫妇是盘锦市兴隆台区友谊街道景宏社区的居民。他们的家庭是一个很特殊的家庭,老母亲是吕艳的养母,公方权是“倒插门”来到这个家的。无血缘关系的三人,四十年如一日,相处得和谐融洽。在盘锦市妇联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这一家人的事迹引起广泛关注,并被推荐为“全国文明家庭”候选者。他们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

记者在公方权和吕艳夫妇家里采访时,吕艳的养母已于一年前因病辞世。说起老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公方权和吕艳夫妇难抑思念之情,止不住落下泪来。老母亲74岁时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虽经两次手术,终因骨质疏松严重,久治不愈,整整20年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几乎一刻也离不开人。公方权和吕艳夫妇对老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耐心又周到。

公方权是一位健谈的老人。不仅健谈,而且热衷于写作,时常将自己一时的感想以及对往事的追忆记录下来,乐此不疲。

讲一讲你们的故事吧,您这么健谈,那就您先说。公方权在正式讲述之前,先让记者看了他与老伴儿在今年五六月间获得的荣誉,盘锦市兴隆台区“最美兴隆人”奖杯。“全国文明家庭”,咱先争取着,努力着,而这个区里的荣誉,咱确实已经通过努力得到了。

缘分

吕艳的家庭是个很特殊的家庭,母亲是养母,丈夫公方权是“倒插门”来到这个家庭的。三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能够四十年如一日,相处得和谐融洽,委实令人羡慕。

他们在老母亲的传统教育和带动下,无论是承载工作的繁忙,还是生活的重压,都做到了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平稳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而平凡的日子。

公方权的老家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上世纪60年代末,公方权正在部队当兵,被派到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参加“三支两军”工作。“三支两军”指的是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当时,“当权派”被打倒后,生产没人管,成了问题,“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毛主席的指示,这个是大事情。所以我们当时也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具体工作就是白天和农民一起生产劳动,晚上学习当时的有关政策。

这时,吕艳就在东陵区下乡。我看上她了。城里的女孩子,那个时候下乡的,往往不自觉地有些轻狂。吕艳不是这样,这个人文文静静的,特别好。我就悄悄地搞了一点外调。知道她是养父母抱养的,养父母都有正经工作。知道以后,心里也有一点担心。那个时候,有正经工作不容易。我是黑龙江人,家里人口多,兄弟姐妹总共十来个。我当兵,要是复员了没有工作,我们俩好上了怕也没有用。但是我打心里喜欢她。巧了,命运还是比较成全我。我从东陵区回到黑龙江,转业了,被安排到大庆油田工作。我跑到沈阳看吕艳。这个事就有眉目了,要不准得够呛。

吕艳插话,看着老伴儿说,不能够,那时,就是你没工作,我也跟着你。公方权看了吕艳一眼,转过头来对记者说,主要是我岳母,我一直称她老人家母亲,叫妈,我8岁的时候,母亲就没了,我岳母把我当成亲儿子。我是说,当时啊,我岳母对我好,她认可我。说到这里,公方权老人一时忍不住,泣不成声。吕艳拍了拍他的肩膀,哄他。

那个时候,我们结婚,简单,非常简单。我一个月的工资是42元,总共花了70元,就把婚结了。置办的值钱东西,就是一对木头箱子,一对人造革的皮包。没了,就这些东西。

1975年,辽河油田大会战,从大庆油田抽调人马去辽宁。这是我的机会。我当时在一线工作,钻井工。那要是同意去辽宁,做什么工作都行,我不挑,我的家在那里呀。我如愿以偿了。我到了盘锦,吕艳就跟我来到了盘锦。然后,老母亲提前退休,也就来到了盘锦。我们一家子就这样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这是缘分。

吕艳的养父去世得早,在他们成家之前就去世了。养母就一直和他们共同生活。养母原本是沈阳市卫生防疫站的一名职工,为了支持他们夫妻的工作和学习,提前退了休,从沈阳来到辽河油田,帮助他们照顾两个孩子,料理家务。

母亲

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大学毕业后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们爱岗敬业,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吕艳夫妻俩也在工作和学习上不断取得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吕艳在井下公司宣传部工作的时候,连续多年荣获各种先进模范称号。她最得意的成绩,是多年来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辑成了多个剪报本。老人拿出剪报本给记者看,这个,1993年7月19日,发表在《辽宁日报》上的消息,《辽南小洼地区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公方权向记者解释,这个“母亲的大力支持”,是人家妇联的同志为我们总结的材料里面说的,那个支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岳母来到家里,两个孩子就都归她管了,洗衣服、做饭都归她管了。就说洗衣服,你自己洗,她会再洗一遍,嫌你洗得不干净。我们也试着做饭、蒸馒头,母亲说不好吃,不让我们做了。其实她就是想让我们安心工作,才不让我们干家务活儿。

岳母称我为儿子,没叫过方权,对人家说起,也总是爱说,我有一儿一女。

我们这个房子,不到70平方米,两室。大的屋子里放一个大的电视,那是母亲的;我俩在小屋子里,看小电视。

冬去春来,每到春暖花开天气晴好的日子,吕艳就用轮椅把母亲带到楼下晒晒太阳,推到大街或者市场去遛遛弯儿,让老人家与老朋友、老邻居们打打招呼,聊聊家常,放松放松心情,只要母亲开心她什么都愿意去做。虽然自己也是60多岁的人了,但为了母亲却乐此不疲。吕艳照顾老人非常细心,每次推母亲出去活动的时候,都要在母亲的腿上裹上一条特制的小棉被,很怕老人家着凉,体贴入微。20年来,夫妻俩每天坚持给老人泡脚洗脚。如果要是遇上老人有个病有个灾的,更是急坏了夫妻俩,跑前跑后,忘记自己也是老年人了。吕艳怕母亲寂寞,就给老人家购买了笔记本电脑,老人爱听的歌曲、戏剧节目,每每有邻里来家串门看到老人戴着耳麦跟着电脑哼唱着流行歌曲,都说:这哪像90多岁的老人,这不是摩登老太嘛。每当有人问她,“你能活这么大岁数,精神又这么饱满,有什么秘诀呀?”老人就回答:“哪有什么秘诀?就是每天高兴、舒心,我有福气摊上了体贴的姑娘和孝顺的姑爷,女儿侍奉得好,要啥给啥,想吃啥就给做啥。我想不到的儿女们都想到了,好儿女不用多,一个顶十个。”话虽然简短,但却明了。

40多年来,老人家把姑爷叫儿子,把闺女当亲生女儿,本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养女的吕艳,这么多年别说和母亲吵嘴了,连脸都没红过,他们夫妻俩对老人的孝,友谊街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提起这个和睦的家庭都赞不绝口。这个家庭为整个友谊街道的家庭做出了榜样,是居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典型,起到了示范作用,先后被省妇联和盘锦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

俏夕阳艺术团

三年前,吕艳创办了俏夕阳艺术团,由她任团长。有人说风凉话:退休了老老实实在家带孙子得了,跑到广场上扭扭跳跳的不务正业。但吕艳没有退缩,她想的是怎样能把居民调动起来,让大家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她先是找社区里的文艺爱好者和他们商量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在社区小广场展示各自的才艺,吸引居民参与,慢慢的喜欢跳舞的聚到一起,喜欢唱歌的也找到了知音,广场上参加活动的人多了起来。吕艳自己喜欢戏曲,有想唱的,她就一字一句地教,不厌其烦;喜欢大合唱的人比较多,她就找来采油厂具有专业水准的老师教大家唱,还把自家的音响搬到广场上给居民用。在她的带动下,团队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现在景宏社区打麻将的人少了,跳健身舞的人多了;夫妻吵架的少了,爱唱歌的人多了;邻里闹别扭的少了,邻里互助的人多了;整个社区被和谐向上的氛围环绕着,成为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吕艳的艺术团已小有名气,参加过市、区各项比赛,在多次演出中获得过名次,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和赞扬,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做出了贡献。

吕艳还担任社区居民小组组长,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找她帮着解决,居民们信得过她。几年来,她为居民调解矛盾50多起,小到居民楼上跑水、邻居小孩子打架,大到两口子闹离婚、居民对小区改造不满等等,她都热心帮着调解,直到居民满意为止。居民们都说:她是称职的居民组组长。由于吕艳热心助人,在兴隆台区获得了“身边好人”“最美兴隆人”的光荣称号。

吕艳、公方权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做到了夫妻恩爱、互助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他们用真爱诠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补记

人生及其感慨

和谐健康的家庭,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支撑,才能得以和谐健康地发展与延续。

吕艳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不是亲生母亲但胜似亲生母亲,是她养育我成长,是她给了我这个家,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一切,这种情谊如高山流水,源远流长。”他们全家正用加倍的善举报答老人家,让老人享受晚年的幸福,让她感受人间的大爱,这是他们一生无悔的选择和庄严的承诺。

而这些,在男主人公公方权看来,另有深意。因为,关于家庭、爱情以及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方面的问题,公方权认真地思考过,并以多个版本总结出了数十个问题,分门别类地写出问题,并附以深思熟虑的答案。

第八个问题:你想过父母的身体状况如何吗?

答:父母身体状况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以及对各方面的维系与呵护。同时,也会影响儿女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了解与掌握父母的身体状况,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这一情况,也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家庭里应该做啥,不应该做啥,以及如何想办法把父母的身体维护好。

第三十一个问题:你想过“对自己方方面面的负责就是对家人的负责”这句话的含义吗?

答:我想,这个问题不言自明,但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什么叫自己的方方面面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你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没有一个好的体魄,想做的一切都将是空话。而你的差的身体状况,也就成了家人的负担。因此,你就要在平日里多注意饮食冷暖,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嗜好,尽最大努力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这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用你自己的行动,减轻家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负担,不正是对家人负责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而言之一句话,希望你能做一个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而勇于负责的人。

记者问公方权老人,你老伴儿忙于俏夕阳艺术团,那是她的爱好,您的爱好是什么?公方权说,我擅长骑行,有时我老伴儿也和我一块骑自行车。记者看见他们的自行车,很专业的样子。两位老人则自豪地说,孩子们给买的。

所谓身体力行,大略说来,不过如此吧。公方权与吕艳夫妇,可以称得上知行合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吕艳,公方,母亲,家庭,老人,工作,居民,记者,夫妇,老人家,养母,岳母,问题,夫妻俩,家人,父母,社区,艺术团,身体状况,老母亲,一家人,东陵区,俏夕阳,兴隆台区,盘锦市,盘锦,景宏,两个孩子,妇联,那个时候

2020-07-02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吕艳,公方,母亲,家庭,老人,工作,居民,记者,夫妇,老人家,养母,岳母,问题,夫妻俩,家人,父母,社区,艺术团,身体状况,老母亲,一家人,东陵区,俏夕阳,兴隆台区,盘锦市,盘锦,景宏,两个孩子,妇联,那个时候

2020-07-02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吕艳,公方,母亲,家庭,老人,工作,居民,记者,夫妇,老人家,养母,岳母,问题,夫妻俩,家人,父母,社区,艺术团,身体状况,老母亲,一家人,东陵区,俏夕阳,兴隆台区,盘锦市,盘锦,景宏,两个孩子,妇联,那个时候

2020-07-01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上世纪7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吕艳,公方,母亲,家庭,老人,工作,居民,记者,夫妇,老人家,养母,岳母,问题,夫妻俩,家人,父母,社区,艺术团,身体状况,老母亲,一家人,东陵区,俏夕阳,兴隆台区,盘锦市,盘锦,景宏,两个孩子,妇联,那个时候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