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

时间:2020-07-02

上海虹桥站设计师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图说:曹嘉明为延安中学学生讲座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你知道吗,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的设计方案也经过“淘汰晋级赛”,九选三、三选一才最终确定了“城”的设计理念。2010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航站楼的启用与沪宁高铁的开通标志着交通史上最大规模,集“轨、路、空”交通枢纽的成功运行。从打下第一根桩到如今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是如何发展成长?昨天,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做客上海延安中学,为300多名高中生带来了一堂建筑的科普讲座。

作为“探索邬达克”建筑学科普系列活动,本次讲座旨在让青少年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解国内外建筑与城市科学的联系,领略最新建筑学前沿,激发青少年对科技与建筑的兴趣,激励、孕育“未来邬达克”。

图说:学生积极提问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摄

建筑体现人文关怀

在这里,动车呼啸而过,飞机起降穿梭,人们聚散依依,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每天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这座主体建筑总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辅助设施超过140万平方米的宏伟建筑,包括了航站楼、高铁、磁悬浮及数条轨交线。在这里,虹桥枢纽以64种联接的方式,56种可能的换乘模式欢迎和欢送着每一位旅客。“这也是我的建筑生涯里设计面积最大的。” 曹嘉明说。

图说:2009年12月7日,上海,建设中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来源/东方IC

“在设计原则上,强调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旨在方便旅客,体现人性化关怀。”曹嘉明介绍,“其次,造型既协调统一,又反映交通建筑个性。还要体现绿色环保、节能高效设计。强化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设备能耗。”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就经过了无数次的挑选,“城”“穹”“翼”成为“三强”,又经过多次论证,“城”脱颖而出。“造型是内部功能的真实写照,最终确定的方案以直线条为主,虚实对比、简洁大气,表达了交通建筑的性格。”曹嘉明如是说。

从机场到火车站只需步行数分钟,这并不是天方夜谭,当立体交通融入一栋建筑,步行换乘成为现实。12.15米的出发层、6.6米的到达换乘廊道、0米到达层、 9.5米地下大通道层和 16.5米的地铁轨道及站台层构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五大功能层面。

绿色策划是虹桥枢纽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再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跑道间距由原规划的700米调整为365米,是我国最近距离的近距飞行跑道。就此一项,节省了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曹嘉明说。“虹桥枢纽还是被动式设计。通风采光良好,空间尺度适宜。色彩上强调与主体建筑相协调,以浅色、中性灰为主,突出标识系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虹桥枢纽采用玻璃幕墙和天窗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自然采光。同时在天窗下面设置半透明膜内遮阳,来折射、散射太阳光,达到良好的照度均匀度。在虹桥枢纽的高铁站屋,自然光直接引入,节省了白天的照明耗能,又有效解决了夏季阳光辐射热的问题。

“枢纽工程建设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以建设成为最具人性化机场为目标,在整体流线的布局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方便旅客进出,线路做到最直接。在修机楼正面屋面上设立露天观景平台,可以直观看到飞机起降迎送客,这一设计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以至于机场启用仅两天就挤满了‘观景’的人群。”曹嘉明很是自豪。

来源/视觉中国

近代建筑保护转换思路

在曹嘉明看来,建筑是文化领域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元素,整体而又集中地体现了时代精神、社会生产力、民族传统、地域特征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筑所反映出来的空间与时间关系,其广度和深度是其他文化载体所无法比拟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历史文化的载体,维系着城市的群体记忆。”

据介绍,自1841年开埠以来,经过170多年的建设,今天还留存了大约二千万平方米的近代建筑,是上海的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见证。对近代建筑的保护也成为这座城市面临的一个课题。

城市发展使得城市中心区的可利用土地日趋紧张,同时拆迁费用的高涨使得粗放的大拆大建越发地难以为继。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近代历史建筑遗产面临时代发展的机遇和刻不容缓的功能转换的挑战。过去,人们仅仅看重建筑历史价值,而忽视了历史建筑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潜在价值,被保留下来能记录历史风貌的“真古董”,必定是提升地段“身价”的独一的文化筹码。曹嘉明认为,近代建筑的保护更需要保育性功能转换。“今天的外滩与浦东陆家嘴CBD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历史和未来在这里相聚,向全世界展示着上海城市建设辉煌灿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曹嘉明介绍,“外滩19幢大楼的置换是上海在保护工作方面所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现已有三分之二完成了功能转换,成为金融业办公以及高档休闲场所;同时,通过保护性修缮,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而外滩18号等一系列时尚地标的诞生,都是在尊重历史价值的前提下,遵循原设计精髓,更新功能和加固结构,使原来定位于金融性质的外滩成为了申城的时尚走廊。

建筑可以阅读

曹嘉明特别认同余秋雨对建筑的看法,“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其他艺术形式我不喜欢,可以不去展览馆美术馆参观,而建筑每天当我出门时要强迫我接受,我就不得不对它有所评价。”

曹嘉明说,“城市更新”并非新的概念,城市总是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而今天我们要强调的是“城市有机更新”,即把城市或区域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历史继承、持续改善;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共生共荣;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城市的发展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她的功能、能力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但也会‘衰弱’。我们不能‘拦腰一刀’颠覆性地‘革命’,因为她仍然是这座城市,仍然是这个名字,绝不能是‘张冠李戴’式的面目全非,否则就失去了她的根基和生命。”曹嘉明说。

在他看来,我们已经迎来了立体化城市的技术创新。“多元复合的社会形态、公共与私密空间的混合、景观与观景的营造、新型交通组织的规划、人类活动空间的多维拓展都是立体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新民晚报见习记者 郜阳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

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

曹嘉,建筑,功能,城市,上海,枢纽,虹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历史,航站楼,设计,更加注重,近代建筑,图说,外滩,新民晚报,旅客,讲座,机场,观景,建设,明介,邬达克,见习记者,延安中学,交通,交通枢纽,人们,前提,区域

2020-07-02 #故事会在线阅读

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

想听听虹桥交通枢纽的设计故事吗?建筑大咖带你打开石头的史书

曹嘉,建筑,功能,城市,上海,枢纽,虹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历史,航站楼,设计,更加注重,近代建筑,图说,外滩,新民晚报,旅客,讲座,机场,观景,建设,明介,邬达克,见习记者,延安中学,交通,交通枢纽,人们,前提,区域

2014-10-18 #小故事

BCC2020重磅归来|20余位国际建筑设计大咖齐聚北京

BCC2020重磅归来|20余位国际建筑设计大咖齐聚北京

建筑,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嘉宾,挑战,教授,城市发展,建筑事务所,全球,主题,创始人,内容,城市,部分,建筑设计事务所,建筑设计,规划,变化,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工智能,亚洲,北京,大会,城市规划,工作室,新馆,韧性,需求

2019-12-09 #短篇故事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公共

设计,同类,作品,竞争性,物业,建筑,柔性,氛围,建筑风格,形态,环境,风格,工作,办公空间,益彰,室内设计,德式建筑,业主,功能化,功能,办公建筑,使用者,学术,周边环境,大气,室内空间,气息,感官,开敞,手段

2013-06-14 #长篇故事

世界中央枢纽站巡礼—英国国王十字车站丨百家故事

世界中央枢纽站巡礼—英国国王十字车站丨百家故事

国王,十字,车站,伦敦,区域,改造,国王十字车站,建筑,欧洲,英国,区的,交通枢纽,城市,气息,火车站,跨度,雕像,建设,设计,老建筑,米德兰,维多利亚女王,魔法师,新设,欧洲之星,最核心,管弦乐团,西大厅,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普通人

2018-09-06 #短篇故事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设计,郭建祥,团队,乘客,郭建,客户,航站楼,建筑,浦东机场,交通枢纽,中国,枢纽,行业,项目,上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功能,申城,瓷器活,虹桥,空间,科研,能感,角度,造型,领域,建设,服务,一句话,不断地

2020-07-01 #故事会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设计,郭建祥,团队,乘客,郭建,客户,航站楼,建筑,浦东机场,交通枢纽,中国,枢纽,行业,项目,上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功能,申城,瓷器活,虹桥,空间,科研,能感,角度,造型,领域,建设,服务,一句话,不断地

2020-07-02 #故事阅读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虹桥枢纽总设计师:工期短要求高 曾一一研究56种换乘方式

设计,郭建祥,团队,乘客,郭建,客户,航站楼,建筑,浦东机场,交通枢纽,中国,枢纽,行业,项目,上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功能,申城,瓷器活,虹桥,空间,科研,能感,角度,造型,领域,建设,服务,一句话,不断地

2012-07-02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