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钢琴百科贝多芬作品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0-07-02

命运交响曲的创作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4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钢琴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月光曲的传说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 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 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 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 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 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 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第九交响曲“合唱” 直到贝多芬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按照合同,这部作品原本应该放到英国的伦敦去首演,但是贝多芬依然觉得音乐之都维也纳才是*好的选择。可是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进行。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贝多芬为此回心转意,开始筹划作品在维也纳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在1824年5月7日,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本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当即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富创造力、*富想象力和*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为艰深的一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钢琴百科贝多芬作品背后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爱乐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三:肖邦第1号钢琴协奏曲的哲思与忧郁

爱乐每部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三:肖邦第1号钢琴协奏曲的哲思与忧郁

肖邦,作品,评论,哲思,爱乐,作曲家,钢琴协奏曲,内心,协奏曲,声音,旋律,巴赫,莫扎特,一个故事,印象,德国,曲子,气质,小m,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拉佐瓦,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沃夫冈,练琴,贝多芬,钢琴诗人,阿玛迪斯,演奏者,夜情

2020-08-24 #故事会

“贝多芬作品演奏试金石”?钢琴家科瓦谢维奇12月1日来汉

“贝多芬作品演奏试金石”?钢琴家科瓦谢维奇12月1日来汉

贝多芬,科瓦,谢维奇,作品,奏鸣曲,唱片,巴赫,精神,勃拉姆斯,专辑,古典音乐,武汉,留声机,音乐厅,音乐会,音乐,飞利浦,合作,钢琴大师,张聪,乔治,伯纳德,出生于,多芬,巴托克,库尔特,帕蒂塔,张为,德奥,格摩尔

2020-07-16 #故事会

贝多芬作品的典范演奏者!钢琴家科瓦谢维奇周日来汉献艺

贝多芬作品的典范演奏者!钢琴家科瓦谢维奇周日来汉献艺

科瓦,谢维奇,贝多芬,斯蒂芬,巴赫,钢琴家,音乐厅,勃拉姆斯,作品,古典音乐,奏鸣曲,琴台,武汉,被誉为,音乐会,伯纳德,乔治,利奥波德,出生于,夫斯基,库尔特,帕蒂塔,德奥,斯托科,格摩尔,格拉夫,朱曦,汉斯,海特,索尔第

2010-08-22 #故事会在线阅读

贝多芬弹钢琴的故事

贝多芬弹钢琴的故事

贝多芬,创作,交响曲,海顿,维也纳,大调,画像,钢琴奏鸣曲,作品,宫廷,波恩,清唱剧,施塔特,费德里奥,弦乐四重奏,英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伯爵,乐队,作曲家,剧院,命运,小提琴,小调,拿破仑,战争,时期,歌剧,海利,父亲

2009-07-22 #小故事

贝多芬 肖邦 李斯特等钢琴家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介绍!

贝多芬 肖邦 李斯特等钢琴家们错综复杂的关系介绍!

贝多芬,肖邦,李斯特,克莱门蒂,车尔尼,巴赫,大师,钢琴家,钢琴,影响,巴黎,徒弟,钢琴演奏,音乐,克拉莫,海顿,作品,后世,时候,发展,他的作品,钢琴练习曲,乐之父,代音,巴普蒂,弗里德里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斯特,李斯,穆齐奥·克...

2013-01-15 #经典故事

“自弹自指”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自弹自指”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

贝多芬,布赫宾德,鲁道夫,管弦乐团,星海音乐厅,作品,国家,德累斯顿,钢琴家,钢琴协奏曲,全集,小时,弹钢琴,手指,极限运动,冥想,如果我,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巴赫,张素,得多,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练琴,舒茨,韦伯,名家,传人,世界,一...

2007-12-25 #故事会

19岁小伙送快餐 在顾客家自如弹奏钢琴曲《贝多芬》 网友:励志

19岁小伙送快餐 在顾客家自如弹奏钢琴曲《贝多芬》 网友:励志

孩子,兴趣爱好,人格魅力,兴趣,环境,小哥,女主人,人生,作用,光环,大人,工作效率,方式,钢琴,工作,培养孩子,孩子们,生活中,让孩子,于平,太励志,贝多芬,和精,好喜欢,第三乐章,有乐,这都,作品,东西,与生俱来

2016-09-01 #长篇故事

世界顶尖钢琴家郎朗 带着全新作品归来 网友:世界名曲不同凡响

世界顶尖钢琴家郎朗 带着全新作品归来 网友:世界名曲不同凡响

郎朗,作品,贝多芬,钢琴,老人,致爱丽丝,曲目,曲子,音乐,这张专辑,世界,专辑,上线,顶尖,钢琴家,厂牌,学生,德意志,时候,新专辑,森林,留声机,创作,独奏,支单曲,最喜爱,这些作品,钢琴小品,代钢,劳伦斯

2014-07-05 #短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