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时间:2020-07-02

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1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中国广州发布

发布时间:03 0900:43广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夜以继日奋战在治病救人最前线。其中,更有不少经历非典战役的白衣战士,再次冲上抗疫战场。

近日,我们走近5位参与这两次战役的白袍勇士,聆听他们的火线故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郭亚兵

面对危险,他先来

今年57岁的郭亚兵,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是首批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也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大的。但不论是进病区、值班,还是取咽拭子、会诊,他总有一句口头禅:我先来!

2003年,郭亚兵北上小汤山抗击非典。今年除夕夜,郭亚兵再次领命,带着首批133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抵达之后,来不及休息,郭亚兵就马上与对口的汉口医院对接。他带头当起了保安、清洁工、运输员。“一个氧气瓶100来斤,只够用1小时,一个病人需要三五个氧气瓶,每天至少要运五六十瓶氧气。”不顾年事已高,郭亚兵推着氧气瓶就跑。

1月26日,医疗队接手病区第一个值班日,郭亚兵先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新入院病人数逐渐下降,病区情况日趋稳定。郭亚兵继续每天坚持督导值班,严格要求进出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一对一互相督促检查。“要像17年前一样,把队伍平安带回广东,这是我的承诺。”郭亚兵说。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宋立强

“众志成城才能打胜仗”

“我是党员,我要去一线!”17年前,33岁的宋立强主动请缨,奔赴小汤山。“危难当头,我不上谁上?”50岁的他再次请战,赶往武汉。

除夕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科医生宋立强,作为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来到江城。

宋立强在重症肺炎及急性肺损伤领域研究攻关,曾专程前往国外学习重症监护医学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牵头成立了西北呼吸危重症联盟及西京医院呼吸机培训学院。一位已入院10多天,既往有高血压、陈旧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78岁重症患者,在宋立强和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彻底脱离呼吸机,转危为安。

除了与同事一道会诊、查房、值班,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他还耐心答复武汉当地一些医生发来的病例疑问。一些患者通过微信、热线联系,向他咨询治疗意见,请他分析胸部CT检查结果,他都毫无保留地答复。

“众志成城才能打胜仗!”这位有着30年党龄、33年军龄的革命军人字字铿锵。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彭志勇

“党龄30年,理应冲在前”

“与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更狡猾、更容易传播,不能有丝毫懈怠。”3月4日,彭志勇告诉记者。

彭志勇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参与过2003年非典和2016年禽流感疫情救治任务。他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原则,在1月初就对中南医院ICU进行了改造,要求所有医护人员严格规范流程,连防护服穿几层、分多少个步骤都有具体规定。

“从1月6日开始,我们ICU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轮班。”彭志勇说。1月28日,中南医院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的第一例重症患者康复出院。迄今为止,医院已使用ECMO进行了15次抢救。

从1月6日起,彭志勇几乎24小时都在科室。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靠一会。除了本单位ICU,他们还要负责雷神山医院两个ICU。“我是科主任,党龄30年,理应冲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李树生

“理性与信心至关重要”

“目前危重症病患在减少,已出现空床情况。”3月5日下午,结束一场会诊后,李树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去年12月底,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急诊科主任李树生承担起发热门诊接诊工作,至今已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两个多月。

2003年非典期间,作为教育部在全国抽调的7名医学专家之一,李树生被派遣到北京给各高校普及防治知识。这一次,面对大量涌入的发热患者,李树生和团队没有害怕犹疑。“在传染病面前,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认识到疾病如何传播、怎样才能做好防护。”李树生说,“理性与信心至关重要。”

17年来,李树生身份变了,不变的是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念。“17年前,我们能战胜非典;在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也一定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贾晓民

“快退休也要竭尽所能”

“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以最快的速度补上呼吸科知识。”年近60岁的贾晓民是江苏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教授。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他就是徐州市非典防治专家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呼吸科传染病防护经验。

得知济和医院急需医护人员支援,贾晓民大年初一就赶到武汉。这家医院,是蔡甸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了200多名确诊患者。

贾晓民的到来,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感染区医护人员大多是从其他科室抽调,缺乏传染病防控经验。刚到医院,贾晓民就提出分隔污染区和清洁区,防止交叉感染。他还迅速组织培训医护人员,现场示范如何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如何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缺氧状况等。

“快退休也要竭尽所能,为抗击疫情出力。”贾晓民说。

人民日报

03 0822:0203 0821:0203 0820:29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郭亚兵,医护人员,李树生,贾晓,疫情,宋立强,彭志勇,患者,医疗队,医院,非典,一线,武汉,值班,党龄,氧气瓶,湖北,病区,肺炎,经验,防控,科主任,中南医院,南方医院,华中科大,呼吸科,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西京医院,挑重担

2020-05-13 #故事阅读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郭亚兵,医护人员,李树生,贾晓,疫情,宋立强,彭志勇,患者,医疗队,医院,非典,一线,武汉,值班,党龄,氧气瓶,湖北,病区,肺炎,经验,防控,科主任,中南医院,南方医院,华中科大,呼吸科,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西京医院,挑重担

2020-07-02 #短篇故事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医护人员,郭亚兵,李树生,贾晓,宋立强,彭志勇,患者,疫情,医疗队,医院,非典,武汉,值班,党龄,氧气瓶,湖北,病区,肺炎,经验,科主任,中南医院,南方医院,华中科大,呼吸科,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西京医院,一线,信心,军队

2018-02-17 #故事大全

战疫一线|平桥区李范君:肩负责任挑重担 牢记使命战疫情

战疫一线|平桥区李范君:肩负责任挑重担 牢记使命战疫情

疫情,防控,人员,全院,李范,工作,干部职工,肺炎,病人,卫生院,医务人员,查山乡,身体健康,值班,查山,发热门诊,第一时间,生命安全,共产党员,务工人员,医院,同志,情况,时刻,病情,精神,转诊,院长,预检,对外

2010-10-31 #故事会在线阅读

贵州石阡:疫情防控志愿者挑重担扛重任

贵州石阡:疫情防控志愿者挑重担扛重任

疫情,石阡县,防控,力量,春晖,志愿者,工作,西部计划志愿者,共青团,口罩,愿者,方式,社区,花桥镇,林管员,使者,都会,团队,实际行动,平阳,无偿献血,知识,积分,群众,活动,进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守卡,朱波

2014-09-23 #故事阅读

科技部: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科技部: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疫情,科研人员,肺炎,第一线,论文,有关,防控,单位,攻关项目,研究成果,科技部,工作,攻关,应用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勇,科技人员,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部,中新社,北京,任务,优良传统,挑重担,成果,数据,来源,病例,科学家,科技

2010-08-06 #故事阅读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又上战场 再挑重担——五位医务工作者的故事

郭亚兵,医护人员,李树生,贾晓,宋立强,彭志勇,患者,医疗队,医院,疫情,非典,武汉,值班,党龄,故事,氧气瓶,湖北,病区,肺炎,经验,科主任,中南医院,南方医院,华中科大,呼吸科,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西京医院,一线,挑重担

2020-08-31 #故事大全

《西游记》沙僧挑重担去西天取经 为何一路总沉默寡言?

《西游记》沙僧挑重担去西天取经 为何一路总沉默寡言?

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戒,时候,师傅,妖怪,性格,西天取经,原因,孙悟,降妖除怪,沉默寡言,西游记,下界,唠唠叨叨,好吃懒做,行李,保护唐僧,二师兄,大师兄,每次都,任劳任怨,六耳猕猴,和二,都会,话题,挑重担,事件,事情

2013-10-10 #长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