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池州历史故事与诗词

时间:2020-07-03

描写历史故事的诗歌

提示:本文共有 186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池州历史传说与诗词 1.陶渊明钱溪畅怀................................................................... 2 2.昭明太子赈灾显神灵 ................................................................. 3 3.尉迟公创筑池州城 .................................................................... 4 4.李白酒钱化成金钱树 .................................................................. 5 5.杜牧的诗与池州 .................................................................. 6 6.岳飞登临翠微亭 .................................................................... 8 7.包拯一盆清水明如镜 .............................................................. 9 8.乾隆皇帝游梅龙 .................................................................... 11 9.水打秋浦的传说 ..................................................................... 13 10.太朴山的传说 ............................................................... 13 11.滕子京 ........................................................................... 14 12.黄观 连中三元 者 .......................................................... 15 13.岳飞与池州地名拾趣 ................................................................ 16 14.丹心碧血足千秋 凌霄烈士传略 .............................................. 18 15.包公井的传说 .................................................................. 20 16.池州 神山 飞来山的传说 ....................................................... 21 17.屈原与池州 .............................................................................. 23 18.朱元璋征战与治理池州 .................................................................. 24 19.秋浦河的传说 .......................................................................... 26 20.池州双塔的由来 ..................................................................... 27 1.陶渊明钱溪畅怀 钱溪,即今池洲市贵池区的梅梗,古时又称梅根冶,是长江南岸的一个著名港口,南来北往的各种物资都通过这里向各处转运,长江中航运的船只,夜间也大多在这里的港湾停泊。陶渊明在担任刘敬宣的建威参军时,受刘敬宣派遣,于晋安帝义熙元年三月,送表进京庆贺晋安帝复位时,曾停船钱溪,在江边港口宿了一夜。二十多年前,陶渊明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广陵的途中,也曾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这次船停钱溪时,太阳才刚刚落山,四周是雾蒙蒙的一片,岸边树木葱葱,合抱的江枫翠柳,笔直地向远方伸展而去。渊明信步走上江岸,只见梅梗集上已经升起袅袅炊烟,出现了点点灯光,田野路上牧童们的悠扬歌声也逐渐稀疏下来,到处是一片和谐静谧的气氛。这情这景,撩拨起了陶渊明对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怀念,对勾心斗角、充满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勤劳质朴的上京里的乡邻们的深情记忆,对温柔敦厚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无限眷恋。 回到船舱之后,外面又渐渐沥沥下起了小雨,雨打船蓬,发出轻轻的沙沙声,似催眠曲一样,使渊明很快进入了梦乡。当他一觉醒来,整个江面又沐浴在初升旭日的金色光辉之中,经过夜雨浸润洗涤的江岸上的芳草、野花和高大挺拨的江枫翠柳,越发显得鲜嫩娇艳,东南几十里处的九子山即九华山的群峰一片烟雾缭绕,在熹微的晨光中隐隐约约地显露出神奇色彩,不远处的山道上,出现了倒骑牛背横吹笛的牧童,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激荡着渊明的心,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了《乙己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飘娇云翩。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归舟,谆哉宜霜柏。 诗中描述他在久违的钱溪所见到的熟悉的优美景物和敦厚淳朴的乡风,以及他长期以来所度过的田园生活的美好,而自己现在的形体虽然受到了制约,不能自由,但是归隐园田的本心却难以改变,不会长久逗留官场,最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园田,这个决心就如同经霜不调的松柏一样的坚定,不可改易。 2.昭明太子赈灾显神灵 昭明太子,姓萧名统,字施德,小字维摩,系五代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天监中立为皇太子。其人聪颖过人, 五岁续遍《五经》, 且非常孝顺,其母丁贵嫔患病不起,他 朝夕奉侍,衣不解带 ,原来很强壮的身体也因 居丧哀毁 。他 性宽和,明庶事 , 天下皆称仁 。于天监年间(502 519)来到他的封邑石城县。他居石城,编文选,垂约玉镜潭,放粮救灾,深得百姓爱戴。 昭明太子十分喜爱石城秀丽的风光,青年时代曾在琅山玉镜潭里钓过鱼。一天,他吃了石城水里的鱼,大赞 水好鱼美 ,封其水为贵池。死后还托梦给一个石城人,说 我过去很爱你们这个地方,上皇已将它赏赐给了我,你们祭祀我,我会给你们带来福音的。 人们便请回了他的衣帽,葬在秀山顶上,之后还果真应验了呢! 说是有一年池州大闹饥荒。二月份,除了少数财主外,贫苦人家早就断炊了。春寒未退,野菜没发芽,青蛙没出洞,人们就三三两两地到野地里挖菜根,到河沟里抓小鱼小虾糊口度日子。后来,连地里的老鼠也掘出来吃。不少老人撑不住,饿死了,年轻人眼看着也难支撑多久。 一天,一位富商押送着十几船大米到池州来了。这富商一上岸,就在鱼贵口、西庙、城内等处支了几口大锅,从早到晚烧粥给灾民吃。 开始,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大锅转。你挤我,我挤你,十分混乱。正在这时,只听一声呼唤: 父老乡亲们,请排好队。这粥全日供应,不要恐慌。 又说: 我来迟了,大家饿坏了,对不住大家。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这富商姿容高雅,面貌善良,一付彬彬有礼的样子,不是一般人物。乡亲们非常敬畏,马上自觉排好队,原来想挤在前面的自动退后一步,身体好一点的主动让体弱的站在前面,秩序很快就井井然然了。一连多天,粥锅一天到晚地烧着,离城不远的村民 听到消息,也赶来吃粥;那些讨饭的,干脆就住在离大锅不远的地方,一到开饭时间就伸过碗来讨上一勺。 除了几口大锅供粥外,又规定每人领大米十斤,按户籍领取。这米一律呈淡红色,但又不象当地的小红稻。灾民们捧着救命米,激动得流泪。 几户财主也想出来领米,却又担心将来要付很高的利钱,不敢轻易领。问秋后长利多少?那富商却笑而不答。贫苦人家饥肠咕咕,就没有去多想,只要春上饿不死,哪还管秋后利钱多少呢! 家家有了这点米,饥荒终于熬过去了。人们又象往常一样到昭明庙里祭祀。一日,有人在昭明神台上发现散落的米粒,这米粒泛红,和春上救济米一模一样;再看看昭明神像,又越看越象那位接济穷人不留姓名的富商。消息马上传开,很快,西庙内外人山人海,香火越烧越旺。 秋后,一直没见到富商来池州讨债。人们更加认定那是昭明太子显了灵。后来就决定:每年八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为祭祀昭明太子的日子。从此,每年八月十五太子生辰那天,祭祀活动都达到高潮。 3.尉迟公创筑池州城 池州城创筑于唐朝初年,而且还是唐朝的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创筑的呢。过去池州城通远门外城墙边上曾立有一块大碑,碑上清清楚楚地记述了这件事。 唐朝初年,天下虽然已经平定,但由于北方多年战乱,百姓们十分贫困。官府征不到粮食,京都长安的物资奇缺,不少东西都要靠从江南运去。 池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吴头楚尾,是兵家必争之地。尉迟公受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派遣,到江南征粮。一日,他路过池州,一下子看中了这个地方,就在这里驻扎了一批人马。所征集到的粮草,大都在此集中,然后再护送到长安去。 当时,池州府的治所设在秋浦(今灌口乡长庄一带)。秋浦河由南向北从秋浦城西流过,至池口入长江。池口又称贵口,是江南一个十分重要的水陆码头,北靠长江,东、南两面监湖,西枕秋浦河,天那葫芦里的酒全洒在泉中了。口渴难忍的李白,拿起灌满了这山泉葫芦,就喝起来。这一喝,李白感到,这不是 水 ,这是 酒 ,还是好酒。李白连饮数 葫 ,在山泉旁醉了。 等夏候回及众山僧找到李白时,已是第二天日升三竿了。夏候回怎么也想不通,海量的李白,怎么禁不住这一小葫芦酒呢?待李白醒来,还连呼 好酒,好酒 。夏问其故,李白手指山泉:此泉水, 酒 也。夏取水,全无酒味。连说:这是水,不是 酒 。李白尝尝,也的确是水。这时,一僧人大叫:这儿有 金钱树 。众人回首,只见泉旁突兀长出一珠参天大树,大树的叶子好似 铜钱 一般,一串串树叶,更像一串串 钱串子 。李白闻声望着这高大的 金钱树 ,才想起自己昨夜失落的系在拐杖头上的铜钱八卦结。想起了昨夜醉酒,就高叫一声 金钱树!用钱买酒,天经地义! 说罢,拿起葫芦灌了一葫,说也怪,那金钱树上 哗 一声掉下一串串树叶于泉中,刹时不见了。当李白提出葫芦,那酒香溢满了整个神光岭。为找金钱树叶,僧人掘泉,刚掘地一尺,泉水中就金光闪烁,抓起来一看,都是闪闪发光的金沙。此金沙为树叶所化,金沙泉成了酒泉。僧人感慨不已:李白真诗仙矣!此后,李白就在此结茅棚自居,日出寻仙踪,夜归写诗文: 头陀悬万仞,远眺九华峰。聊借金沙水,洗开九芙蓉。烟风随遍览,踏履走双龙?? 李白借金沙泉水洗砚、洗笔,故后人称此泉为 太白洗砚池 。 李白要离开九华,云游他乡。应山僧之邀,为 金沙泉 题写了泉名 金沙泉 。三字至今仍刻在泉边的山崖上。以李白铜钱八卦结所化的金钱树更显得挺拔高大,被世人称之为九华之宝。今天,在通往神光岭的大道旁, 金钱树 、 金沙泉 、 太白洗砚池 向游人昭示着李白在九华的胜迹传说。 5.杜牧的诗与池州 众所周知,杜枚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作诗无数,其中有许多诗作流传千古,为人们广泛诵读和熟知。 唐武宗会昌四年,也就是公元 844 年,当时已经是名震天下的大 诗人杜牧在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刺史任期已满,调任池州(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原为贵池市)任刺史。在他任池州刺史期间,他的一位诗人朋友张祜经常于杜牧政务闲暇时来访。 张祜与杜牧志趣相投,经常一起饮酒论诗。转眼到了公元 845 年的重阳节,古时的重阳节,人们有登高的习俗,于是杜牧与张祜相约携酒登上了池州的齐山。齐山,在今池州市东南约 2 公里处,山有十余峰,高度相齐,故名齐山。齐山方圆约 5 公里,状如卧虎昂首,山上怪石嶙峋,并有洞窟通幽,山色秀美。齐山脚下有清溪流过,齐山山顶还建有 翠微亭 。现在齐山石壁上所刻 齐山 二字,乃出自宋代名震四方的大清官包公包大人之手。 杜牧与张祜气喘吁吁攀上齐山制高点翠微亭之后,向下极目眺望,只见山脚下的清溪之水在一抹斜照之下如一条玉带蜿蜒流淌,山下的田郭、村落都是那样的苍茫而渺小,令诗人感慨良多,于是杜牧即口吟诵一首《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酒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独沾衣。 不久,张祜别杜牧而去。又一个黄昏时分,杜牧独自登上池州九峰楼,想起宦旅的孤独以及重阳与张祜的聚会,想起张祜虽然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很为他鸣不平。所以写下了下面一首七律:《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中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杜牧的意思是,在这日暮时分,远处吹起孤独的画角,我登上九峰楼,不由自主地百感交集。思念友人的思绪如那青山一样常在,离别的愁情与那芳草一样无涯。睫毛就在眼前,可人们总是看不到它,事物的道理并不像身外之物那样轻易寻求得到,而是要用心去领悟。张公子你呀满腹才学却得不到重用,你也不必过于伤怀,其实,上千首的好诗比那万户侯的官位更珍贵啊! 杜牧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这是他在任池州刺史期间所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清明》诗绝唱使池州杏花村名扬天下 6.岳飞登临翠微亭 杭州西湖岳王坟附近有个翠微亭,金碧辉煌,飞檐翘角,具有神奇的魔力,令人遐思。据传说,这座古亭是宋朝韩世忠为纪念岳飞仿照池州齐山的翠微亭而建成的。 南宋绍兴四年,岳飞奉命出师池州,在城东门外湖心草场安营扎寨。黎民百姓闻知岳飞来到池州的喜讯,无不欢欣雀跃,纷纷打着锣鼓,吹着喇叭,杀鸡宰猪,捧出本地酿制的好酒慰劳将士。 齐山随小,但久负盛名。杜牧曾在此留下了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徽 的名句;诗仙李白游齐山时也发出了 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的感慨。岳飞对齐山一心向往,一天黄昏,他决定忙中偷闲,拜访这座名山。 岳飞头戴钢盔,身披铠甲,骑着白龙马,来到齐山脚下。只见山上古树参天,怪石峥嵘。他勒住缰绳,放慢脚步,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沿途百鸟归林,齐声喧唱。当他到达山顶时,立即被石林如笋、松声 如涛、水涌山岿的奇妙景色所陶醉。 岳飞来到翠微亭。一阵清风轻拂着元帅的战袍;檐角的风铃也在清风中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山花随着清风送来了醉人的清香。飞凤崖好象展开了五彩缤纷的翎翅;骥首石仿佛露出了喜悦的面容;虎啸岩似乎在迎风长鸣?? 岳飞站在翠微亭旁,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好风光。然而当他再把眼光平视,极目北望,只见暮霭层层,如阴霾笼罩;滚滚长江犹如千军万马驰聘疆场。他下意识地紧握住腰间的战刀。岳飞伫立着,凝视远方,静静地默想,思绪万千,汹涌澎湃,人与景渐渐融为一体。他的心中既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又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深感悲愤,作为军人,他更感到自己的责任和荣辱。 不知不觉中,夕阳早已西下,一轮明月从东方脱出,洒下万斛清辉。该回营房了,在下山途中,抗金英雄岳飞带着无限感慨,激情飞扬地吟出了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观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一不朽诗篇。 7.包拯一盆清水明如镜 宋至和年间,包拯任池州知州时,城内街市兴旺,茶馆、酒肆、商铺、肉案象摆龙门阵一样,一个接着一个。做买卖的、玩杂耍的、逛街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里既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也是小偷小摸经常观顾的场所。因此,常常有人被窃,含冤叫屈告到衙门。 有一天,正是清明之际,十里杏花怒放,鸟语花香人稠,细雨蒙蒙,风动树摇。包公披着雨蓬,带着衙役对杏花村和街市进行巡察。当他们一行数人来到街市时,只见一男一女撕扯在一起大吵大闹,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并交头接耳,相互议论,现场一片混乱。 突然,有人发现了包公,便大嚷:包大人到了!围观的人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把眼光投向包公。包公正欲举步上前看个究竟,那撕扯的一男一女抢先一步双双跪在包大人面前,各自都说:请大人替小人作主。 原来,那女的是此处摆肉的屠夫之妻,名叫方桂花。那男的是附近茶馆的佣人,名叫张三。方桂花诉说:刚才卖肉的百文铜钱放在肉 肉之际,顺手牵羊拿了钱。 包公命衙役抓住李四的手重打三十大板才放回酒楼。 8.乾隆皇帝游梅龙 乾隆皇帝是清朝一代明君,纲纪严明,政绩卓著。他和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史称康乾盛世。 某年,乾隆不甘宫廷寂寞,将朝政交付大臣,玉玺寄予国太,决心游览一番向往已久的江南风光。就在游江南期间,乾隆在苏州听说池州府有一梅冶古镇,背倚九华,面向扬子,左接匡庐,右连采石,山清水秀,物阜民丰,更有历代名人留下诸多足迹。于是乾隆安置好随从,只身便服,前往梅冶。 时值阳春三月,杨柳吐絮,桃李飞花。梅冶镇上人来人往,热气腾腾。一天,一位头戴瓜皮帽、身着马褂袍、自称江湖客商的人,满面春风来到镇上。经过一番走访,他首先瞻仰了唐朝大诗人罗隐父子隐居旧址,再访晋朝伏波将军郭璞的憝息庄园,继而想起了三国东吴曾在此冶金铸钱,引出孝娥舍身救父、黄盖亲自吊丧的故事。一连数日,看不完的名胜古迹,赏不尽的好山好水,使商人心旷神怡,如入桃源仙境。又过几日,商人感到精力难支,想到镇上找个旅店安息一时。 梅冶镇上有爿兄妹合开的梅家饭店,兄长人称梅大哥,小妹人称梅小姐。据说他们原是名儒后代,知书识礼,为人厚道,买卖公平,所以生意也较同行兴旺。一天午后,这位洒脱的江湖客商走进店来,敲响木鱼,打算先喝上几杯,再来投宿。此时店里事多人少,尽管木鱼频敲,一时无人接待。忽而屏风内急急匆匆走出一位少女,前来道歉接风。商人抬头一看,半响说不出话来。原来此女子,虽是乡野村姑,却是天生丽质,语言得体,举止非凡,大出所料。一阵清风吹过,他才在失态中清醒过来,忙赔不是,说是过路商人,图个方便,接着要了两个菜、一壶酒,自斟自酌起来。说也奇怪,一贯矜持庄重的梅小姐,一见此人眉目清秀,气宇轩昂,一颗春心不觉为之一动。短暂接触,男女双方情不自禁眉来眼去,攀谈起来。两人从梅冶镇谈起,天南地北,说古论今,越谈越有精味,越谈越相互爱慕,一谈几个时 辰。梅大哥一向疼爱小妹,佩服妹妹的才华人品,只要妹妹爱做的事,他都无条件支持。所以尽管店里生意繁忙,男女长谈他不便去打扰。他们俩也目无旁人,直谈到日落西山,华灯初上。梅大哥见此情景,心想:妹妹已长大成人,尚未婚嫁,这位客商虽觉年长却也相貌堂堂、一身正气。妹妹若与他姻缘有份,日后生计倒也不愁。于是,他招呼妻子,晚上备几个好菜,拿出封缸蜜酒,招待客人。妹妹见哥哥如此盛情,正中下怀,也就从中作兴。晚餐,一家三口陪同客商,在后花园来了个 开琼宴以生花,飞流觞而醉月。 这天晚上,梅小姐与客商继续长谈不舍,进而双双立下山誓海盟,愿意结为夫妻。当夜由哥哥主婚,嫂嫂做媒,拜了花蚀。 商人与梅小姐成婚以后,夫妻如胶似漆,一连数日,厮守家门,继续互诉衷情,编织日后憧憬。婚后第七天早上,梅小姐喜气洋洋,叩见兄嫂,报告特大喜讯,说是妹夫昨夜吐出真情,他并非江湖客商,而是当今万岁乾隆皇帝,并以刻字金扇坠为凭,今年五月初五将全副銮驾,迎亲进宫,立为贵妃。还说他有急事处置,在此不可久留,今天要乘舟南下,直赴姑苏。兄嫂初听将信将疑,当看过金扇坠,再想起近来传说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消息,也就疑团俱释,为之喝采了。 光阴似箭,转眼五月端阳已到,梅小姐梳妆打扮,准备驾迎。谁知五月初五、六月初五直到七月初五,也不见一兵一卒前来迎亲。梅小姐失望了。嫂嫂本来就有些妒嫉之心,这时不免流露出来,说什么凡人只有凡人命,麻雀怎能成凤凰。镇上也不知什么时候传开梅小姐受骗上当,痴心妄想的流言。可怜梅小姐自认命苦,悔恨不已,一气之下,投河自尽了。 乾隆原本圣主,更是人间情种,岂能忘记聪明贤淑、闭花羞月的爱妃。原来乾隆临别前告诉妻子的迎亲日期并非五月初五,而是八月十五,只因梅小组一时高兴,将八月十五误听为五月初五,可叹一时之差,以致遗恨终身。当年八月上旬,乾隆亲自指派钦差大臣,率领全副銮驾,直奔池州府,不数日,迎新队伍由安庆乘水兵战舰来到府城西门外江边驻扎,再由知府陪同前往梅冶。当迎亲銮驾行至江口乡查村畈附近,听当地村民传说,梅小姐已于前不久投江殉情。钦差大臣闻讯,传令兵马就地暂驻,派半副銮驾继续前进,探听虚实。官兵 銮驾来到梅冶镇西畈村,村民告知,梅小姐确于七月七日,认为皇帝忘情负义,投江自尽了。官兵回报钦差,钦差觉得无法交旨,便在江口乡投江殉职。后来,池州乡民为纪念皇梅艳事,将迎亲大队驻扎过的府城西面沿江一带取名为驻驾,将江口乡查村畈附近取名为銮宫畈,将梅冶镇西畈村改名为西銮畈,将梅冶镇改名为梅龙镇。这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9.水打秋浦的传说 一千多年前,贵池始建县于秋浦河畔的石城,隋朝改为秋浦县,县址在今殷汇镇沧埠村以东及长庄、石城村一带。三国东吴名将黄盖还曾做过第一任石城长呢。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罕见的洪涝,将古秋浦县城夷为平地,这就是千百年来,秋浦两岸妇幼皆知的水打秋浦县的故事。 相传,这年秋天,秋浦县城来了一个和尚,一不念经,二不化缘,而是敲着木鱼满城转悠,高声吆喝: 日渐沉西,宰完公鸡,各家各户,切记切记! 喊声震憾县城。人们见这个老僧生得佛骨仙风,气度不凡,不是等闲之辈,这宰杀公鸡之事,怠慢不得。于是,一夜之间,秋浦县城的公鸡被杀了个精光。唯独仰天堂上,一只翻毛秃腚的独脚公鸡,未被人注意,免挨一刀,活了下来。 次日凌晨,大雨滂沱,河水猛涨,声如雷鸣,迅若闪电,势不可挡。忽见一条蜈蚣蛟张牙舞爪,驾着恶浪,沿着龙舒河直扑石城而来。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仰天堂上那只独脚公鸡,突然羽毛倒竖,一声高鸣,振翅一跃,腾空扑向蜈蚣蛟,就势一啄,一口啄瞎了蜈蚣蛟的一只眼睛。顿时,河水血浪翻滚,受了伤的蜈蚣精痛得浑身一颤,尾巴猛力一甩,把城边的鲇鱼山瞬间劈成两截。霎时,昏天暗地,巨浪滔天,吞没了古老的石城。 洪水摧毁了石城,迫使衙门挪位,县名变更。自此,秋浦县便更名为贵池县,衙门也搬到现址。 10.太朴山的传说 很古的时候,有一对好夫妻太公、太婆,先都住在江北。江南自古气候适宜,一到春天就有很鲜嫩的竹笋,大的毛竹笋,小的水竹笋, 满山遍野,出尖拨萃,新鲜笋子吃起来味道格外鲜美可口。太婆喜欢吃笋子,后来要前往江南,但太公喜欢吃藕,江北盛产菱藕,太公不愿离开故土,俩人只好分居两地。那时,长江江面宽阔,池州沿江一带汪洋一片,所以太婆要坐船到江南来。太婆来的那一天,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山洪瀑发,河水猛涨,山顶上的大小石头一齐向山脚下咕噜噜地滚去。当太婆行到江南境内时,大风仍在一个劲地刮,大雨仍在一个劲地下,天地乌黑,万物欲摧。突然,一声巨雷把桅杆折成了几截,船也裂开了缝,洪水从中直涌。太婆本来是想继续南行的,但船开不动了,只好停了下来,从此就形成了太朴山。也许是太公的挽留感动了天公,也许是当地村民的热情感动了太婆,也许这里就是太婆所要寻求的乐土,天意、人意都要太婆在此驻足。太婆来了以后,江水渐渐消退,太朴山便巍峨地突显于群山之间。 金鸡叫,鲤鱼跳,猴子翻身大船到。这大船就是太婆(观音娘娘)从江北到江南来坐的船。金鸡、鲤鱼现落在距离白洋村不远的苦竹坂北面的小山上;猴子落在晓村村西冲胡屋后山上;太婆则在今解放、马牙、里山交界处,太婆坐的石船现仍在太朴山岗上,折断的桅杆紧靠船身。太朴山本名太婆山,因随时间衍化才变成了现在的名字。 太朴山高 720 多米,山脚周围连接几个乡村:东北边山脚连接马牙乡四岭村和岱岭村,南山脚连接解放乡元四村,西北边山脚是里山乡六峰山、石山村。太朴山绵延几十里,山势高峻,耸立于彩云之中,风景优美。凭高远眺,太公山遥相呼应,长江如练,一切尽收眼底。 11.滕子京 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使重修岳阳楼的一个巴陵小州的知府滕子京流芳万代。滕子京死后,既未葬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巴陵,也未葬于他的死地苏州,更未葬于他的出生地河南洛阳,而是葬在池州府的青阳县。原因何在呢? 滕子京,号宗谅,北宋淳化元年990出生于河南洛阳。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举进士,两人一见如故,说身世,谈抱负,十分投机。范仲淹举进士后,偕滕子京来青阳长山和九华山游玩。滕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 。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黄观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连中三元 者。 黄观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 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 ,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 靖难 ,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 文职奸臣 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 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 文贞 。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 黄公祠 ,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 13.岳飞与池州地名拾趣 岳飞公元 1103 1142;河南汤阴人字鹏举,出身清寒,笈志好学,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为家喻户晓的抗金名将。由于历史的恩赐,岳飞与池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岳飞在池州不仅仅是 经过 ,而是长期 驻节 、 屯兵 于池州,池州的许多地名与岳飞的名子紧相联,并寓于美好的传说。 池州市即贵池城周边地方与岳飞相关的地名:东门外湖心草场今兴济桥外,相传当年岳飞奉命出征庐州,在此誓师,池州百姓闻之,杀猪宰羊,捧杏花村香泉慰劳岳家军;贵池清溪故河道城南湖有岳飞 点将台 残台尚存,相传为岳飞清溪水军检阅台;齐山阳 春岭有 翠微寨 、 马军寨 。相传 马军寨 旁现仍有岳飞的战马嘶鸣,原来是阳春岭上那尊巨大的 骧首石 所致。 骧首石 齐山景点活脱脱一匹威武雄壮仰首战马,岳飞被害后,他的战马留恋岳帅 得得寻芳 的齐山,星夜驰回,昂首引颈,长啸悲鸣,呼唤着岳帅的忠魂,日长天久,化成巨岩。 贵池殷汇镇周边与岳飞相关的地名有:相传岳飞追击金兵,途经白面山,回首山崖有 金灯 二字,怒从心起,举剑击之,留有 金灯崖 胜迹;殷汇 马草深 村,因岳家军在此养马而得名。 马草深 村现仍有 马园 、 马岗 、 马岭 、 钱粮墩 等地名。 钱粮墩 是指南宋时,村民以马草顶租粮,马草过秤之处。 马草深 村地处神仙濠中下游,周围群山环绕,方园十几公里,苍山翠绿,芳草丰美,溪水潺潺,真是牧马的好地方;殷汇镇至贵池县城,宋为京道,因岳飞经过,而留下芳名一串: 下马桥 殷汇镇牛车河上游,今桥已毁,相传岳飞下马处。 斤鸡铺 涓桥镇境内相传岳飞在此购千只斤鸡仔公鸡慰劳军队而得名。 洗马铺 涓桥镇境内相传岳飞在此洗马。今村仍有 洗马塘 、 马拐 等自然村名。 涓桥 实为 绢桥 ,相传岳飞夜过此桥以绢朦马眼,用草捆马蹄过桥,以免惊挠百姓。因 绢 同 涓 同音,名为 涓 桥。 贵池铜山、唐田镇周边与岳飞相关地名:铜山镇 宝赛 村,相传岳飞在此 赛宝 而得名。据我实地察看, 宝赛 为秋浦出长江口,应是岳飞雁汊水军要塞之一。 宝赛 应是 宝寨 , 赛 、 寨 形近之误,应予纠正;铜山镇之南有 马料湖 。相传为岳家军军马草料的生产基地。也有人称 马尿湖 ,相传岳飞在此牧马,因马众多,马尿成湖,吓得金兵不敢犯池州;唐田镇蛟口乌山山崖,有古刻一方,其字迹模糊,但右下方 鹏举之印 四字尚可辩识。相传岳飞在此镇妖留下的石刻。唐田外排村蜈蚣山下有 九座营盘 。相传是岳飞雁汊控海水军大本营。岳飞在此训练水师。水师指挥台名 宝墩 今宝墩自然村名,岳飞在此排兵布阵,调度各路水师,百姓认为 赛宝 之墩,故名。 青阳县清泉岭距县城西十里有岳飞饮马泉,相传岳飞在此饮马而得名??。 但这些地名和传说充分说明岳飞与池州之间的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对岳飞在池州的活动不仅仅是 经过 ,而是长期驻守的最好证明。这些地名均因岳飞的英名而留传千古,岳飞的英名在池州人民的心中代代相传。 14.丹心碧血足千秋 凌霄烈士传略 浩气长存输日月,丹心碧血足千秋。 这是后人在悼念凌霄烈士就义时写的诗句。它既是对凌霄烈士光辉、短暂一生的高度颂扬,也是对他英雄业绩和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凌霄,字子昂,1905 年 9 月 18 日出生在贵池城南里山凌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5 年秋,他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为入伍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春,他被编入第二团六连。同年毕业后,先任广州工商缉私队队长,继在广州海员工会从事工人运动,频繁活动于汕头、厦门、广州和香港等地。1927 年,他奉命调往国民革命第十一军教导师二团,参加北伐,因屡建战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副等职。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后,凌霄受党的指示回到广州,打入海关税警队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不久由于身份暴露,受到反动当局通缉,遂于 1928 年 2 月离开羊城,回到故乡贵池。 1928 年冬,凌霄任贵池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贵池特支书记兼组织委员。1929 年春,凌霄领导并开展了 倒胡斗争 ,使县中乃至其它各校的革命活动更加活跃。同时,特支还领导开展了兵运工作。凌霄亲自打入伪县自卫团,1929 年夏,促使其队长钱炳富率众哗变,打死伪自卫团长黄亚庭。在敌人内讧时,特支趁机策动 20 余名士兵起义,投入我武装暴动的行列。后因 左 倾路线错误,导致武装暴动 早产 。 同时,特支派洪久儒和凌霄领导馒头山煤矿工人进行罢工,他们先后深入矿区,进行秘密活动。1930 年 2 月,在特支的发动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馒头山煤矿工人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9 年底,凌霄受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派遣,化名严宽,前往潜山参加 请水寨暴动 。1930 年 2 月暴动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凌霄先后任参谋长、副师长兼第一团团长等职。暴动期间,先后取得水吼岭战斗、攻战英山和霍山县城的胜利,创建了以天 堂镇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30 年 9 月,根据地遭受强敌进攻,凌霄赴皖南各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1930 年 10 月,凌霄受皖北特委指派,前往铜陵丁家洲建党,于 1931 年春建立铜陵党小组,凌霄任组长。同时,凌霄还化名胡新华,以教书为名,深入到溪口一带农村,发展党组织。1932 年上半年,他还在溪口大、小麦坑一带组织了一支 90 多人的游击队,并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这年 10 月,凌霄亲率这支队伍袭击了泾县曹溪的团防局并取得胜利。 1931 年底徽州工委成立后,凌霄奉命和工委书记鲁国储等人一起,在贵池源头帮助成立以李鸿鸣为书记的秋浦县委。1932 年春,凌霄又和芜湖中心县委领导成员、巡视员刘震一道,帮助筹建祁门县临委。特别是 1932 年 6 月徽州工委第二次会议后,为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行动,凌霄常扮成货郎,日夜奔走于宣城、贵池、祁门、秋浦等地开展革命活动,经过凌霄等人的努力,皖南许多地区成立了农民团、互济会和少先队。仅秋浦一县,参加农民即达 2800 多人,新的革命形势已再度形成。 1932 年下半年开始,皖南地区党组织连遭敌人破坏,凌霄失去与徽州工委的联系,但仍千方百计寻找和组织幸免于难的同志转入地下,隐蔽坚持。1933 年 5 月,敌人对凌霄的追捕日益加剧,他化名胡新华,以私塾先生的身份来到泾县翟村。一边教书,一边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4 年秋,由于叛徒出卖,凌霄不幸在泾县被捕,并被押解至贵池。当国民党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向乃褀得知凌霄被捕后,欣喜若狂。企图软化凌霄,凌霄丝毫不为所动,敌人便施用酷刑,对凌霄轮番拷打,而得到的却只是 大丈夫不在枪下死,就在刀下亡 的铮铮铁言。 1935 年 1 月的一天清晨,敌人终于对凌霄下毒手了。临刑前,敌人最后一次劝诱凌霄,面对敌人的无耻嘴脸,凌霄厉声痛斥: 革命不是我的私产,我无权拍卖。要杀就杀!杀了我一个凌霄,千百个凌霄会踏着我的血迹起来斗争。 说罢,慷慨就义。时年 29 岁。 池州人民为怀念他,于 1949 年 8 月为其立碑纪念。碑文写道: 凌霄同志,你生为人民而生,死为人民而死。在你用鲜血灌溉的土 急,百姓吃水不用愁,包公顿时宽慰许多。没想到,池州仅此井有水,其他井几乎都干涸了,城中百姓每天排队到衙门前的井中取水。此井也怪,好比聚宝盆,不论怎么干旱,每天打水的人再多,也吃不干用不完。城中百姓曾因无水为水而斗,现有水也为水而争,包公遂派三个衙役轮流维持秩序。但包公更没有想到,三个衙役竟然打起了各人的小算盘,每日到井边看守时,收取百姓银两,坐收渔利,私下瓜分。 此事不久被人传到包公耳朵里,包公火冒三丈:我挖此井为解百姓之困,没成想三个小吏却坐收得利。遂亲自监守井口,免收银两,把三个衙役收来的钱还给百姓,另罚那三个衙役每人再打一口井。三个衙役知错就改,每天用心挖井,最终四口井中皆见水,四口井连在一起形成方形,俗称 四眼井 。奇怪的是这四口井中,包公所挖的那口井的井水始终比其他三口井要满一些,而且特别清澈爽口,后人为纪念这四口井称为 包公井 。 据说这四口井非常神奇,如果贪官喝了这井中水,立即头痛,终身不愈,因此又被人称作 廉泉井 。后来元朝兵马打进池州,长官饮此甘泉,头痛眼花,一气之下派人填泥塞沙。直到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叶恩任池州太守时,才重新进行疏浚,在井边做成石栏杆护井,并立碑刻赞曰: 井无地不有,而公所凿??数碑而不易者,岂以井哉? 为之铭曰: 泉之清兮公之洁,泉之芳兮公之烈。 清雍正十年(1732)山西人李日章在池州任知州,又浚井,建包公亭,光绪二年(1876)池州知府袭云绮题三个字 包公井 于碑上,一直留传至今,为池州人民所津津乐道。 16.池州 神山 飞来山的传说 神医小地藏,四出巡诊行医,为黎民百姓除疾治病,救死扶伤。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一天,他背着药囊,从大王洞口的福缘庵出门,经穿山畈,沿着大王河来到十里长街百万庄,这是一个姓刁的大财主家的庄园,刁员外家财万贯,良田百顷,有钱有势,号称 刁百万 。古人云: 为富不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统治年代,这话是一针见血的。百万庄上这个刁员外,就是一个贪得无厌、凶残无比的吸血鬼,山民们无不恨 之入骨,但也敢怒而不敢言。刁老财虽有百万家财,势大遮天,无奈他老婆不会生育,膝前没有儿子,现今刁老财己年过花甲,眼看刁家就要绝后。当地山民有民谣为证: 百万庄里有刁狼, 吃人喝血黑心肠。 老天有眼降报应, 狼婆不孕要断香。 小地藏一进百万庄,刁家鹰犬立即向刁老财禀报,说神医小地藏能治不孕之症。刁老财立即派大管家带众家丁把小地藏 请 进刁府。刁员外亲自在大厅迎接。 小地藏步入刁府大厅,只见八仙桌上堆着许多金元宝,桌边红木太师椅上放着皮鞭和钢刀,雪亮的刀刃闪着寒光,小地藏镇定自若,不卑不亢地寒暄入座。佣人敬上香茶,刁老财便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要小地藏为他老夫人治病,让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娘开怀生子。如果治好了老夫人的不孕之病,桌上这千两黄金以作酬谢;如果不治或治不好,这皮鞭钢刀就叫你休想活着走出这刁府大门。 小地藏怎能忍受这般侮辱,当即拂袖而去。刁员外大怒,一声吆喝,如狼似虎的一帮家丁蜂拥而上,把小地藏抓回刁府,吊在大厅高梁上,声言要用牛耳尖刀,一刀一刀零剐了,直到小地藏答应为老夫人医治不孕之症,才肯住手。 花开一枝,话分两头。正当小地藏被囚刁府,危在瞬间关头。大王洞的大王青衣小帽,乔装成一个乞丐,从大王洞府出来,沿大王河一带私访民情。因为,大王生平最恨欺压百姓的人。他决不允许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有逞凶称霸为非作歹的恶徒。当他走到刁府大门口时,正遇小地藏遭难。大王一抬手,从袖笼里放出化龙的白犬,咬断捆绑小地藏的绳索,叼走小地藏的药囊,冲出府门,向庄外飞奔而去。小地藏行医为业免这药囊是他的命根子,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唯独这只药囊是万万丢不得的,当即奋起直追。白犬拼命奔跑,小地藏尾迫不舍,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村头旷野的湖滩地,只见天色一暗,狂风飞旋, 轰 的一声,地动山摇,尘烟腾起,弥漫了半个天空。小地藏见白犬丢下叼走的药囊,跃上半天烟云之中。小地藏慌忙拣起地上的 药囊,回头一看,天还是这么明亮,只是不见了 那个富丽堂皇的百万庄,不见了那座宏伟壮观的刁府大厅,迎面一座高高的石头山矗立眼前,满山巨岩垒垒,怪石峥嵘,山下大王河水潺潺流淌。小地藏方知是神仙显灵,放神犬从仙踩尖的群山中,移来了这座奇岩怪石垒成的石头山,压埋了百万庄,除掉了乡里一霸,救下了他的性命。后人称这座奇怪的石头山为 飞来山 。小地藏再仰头一看,惊诧万状。刚才叼走药囊,引走小地藏的那只神犬,这时化作了一块巨岩,匍伏在石头山南面的山巅上,尖尖的两耳,挺挺竖起,昂首跳望,注视着东南面大王洞的出洞口,为大王站岗放哨,神态逼真,惟妙惟肖,人称 神犬石 。 据说这座从仙踩尖上移来的飞来山,是座石头宝山,又有几分仙气,且极富灵气,奇岩之上,盛长灵芝百草,怪石缝中,常植珍贵仙药。小地藏喜在心中,就从福缘庵搬来,栖居石山神犬洞。他每天清早上山采药,午时下山行医,足迹洒遍石头山的上上下下,救活了无数父老乡亲,人称神仙 小地藏 。后来,山民们为了纪念这位神医,就把这座神奇的 飞来山 ,尊为 神山 。 17.屈原与池州 池州是人文荟萃和千载诗人地,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与池州的青阳、东至有着不解之缘。 屈原(前 340 前 278),名平,楚王同姓贵族,曾做过左徒和三闾大夫,辅佐楚王出使齐国订立齐楚联盟,联合抗秦,同时改革内政、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主持参与楚国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然而当时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由于屈原所推行的政策,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他在与以子兰靳尚为首的贵族保守集团的斗争中,遭谗去职,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江南,在流放途中,创作了《离骚》、《九章》等光芒四射的伟大诗篇。后来他沿沅水而上,怀着未能实现政治理想的无限怨愤和痛苦,抱石投入洞庭湖东南的汩罗江中。据清代纂修的《青阳县志》载,屈原被逐期间曾一度驻足位于青阳城南 60 里的陵阳镇,并作有《哀郢》诗,诗歌以对郢都频频倦顾、留恋不舍为线索,叙述屈原 去故都而就远 , 遵江夏而流亡 的情思,悲切感人地诉说自己虽离去而灵魂欲归,结尾以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作比,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至死不忘郢都的深厚感情,洋溢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在这首诗中还写有 当陵阳之焉至兮 , 至今九年而不复 ,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谣谣其若霰 的句子。据此,清人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中写道:屈原远去陵阳,多年不能回郢都,遥望高大楸树,怀念故国,悲愤叹息,泪如雨下。地属长江南岸的陵阳,战国时,属楚地,屈原所著《楚辞?;九章》里两次出现咏 陵阳河 之句,陵阳镇东山湾石桥上还记有屈原在此行踪的题刻,可作屈原驻足陵阳之证。又据东至县龙泉镇黄荆村《屈氏家谱》记载,宋时屈原家族一支屈千十在青阳为县尹,后来这支屈族部分迁入东至县龙泉镇一带。2001 年 11 月屈氏 93 代孙屈海清老先生,牵头筹资在黄荆村建了池州市第一座民间屈原纪念馆。该馆占地 800 平方米,馆舍面积近百平方米,内分三室,居中一间的正面是屈原的烫烙画像,下面摆放着束束兰草花,象征着屈原的高洁人格,两旁是两幅《天问》、《渔父》的图画和书法条幅,左边是接待室,右边陈列着清帝王敕封的半副銮驾和靖楚江王牌匾。此馆落成时,本地及江西省波阳、湖北等地共 500 多名群众参加了典礼。 由于屈原与池州有着这么一段渊源,池州各地自古都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看成是祭奠屈原的日子。这一天,几乎家家大门上都要插艾条、挂蒲剑,户户都有要吃 五子 (粽子、包子、鸡子、鸭子、蒜子)、点蚊香、饮雄黄酒、烧昌蒲熏烟,以驱疫避邪,水乡百姓还要举行划龙舟竞渡活动,抛投粽子于水中,以隆重热烈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8.朱元璋征战与治理池州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陈友谅部反复争夺池州城,又在鄱阳湖进行了诛死水战,在池州府境内的贵池、青阳、东至活动达四年之久,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珍贵史料。 元朝末年,在含山揭竿而起的巢湖水师赵普胜挥师出击,于元至达 12 年1352)春,破无为,克繁昌,然后溯江而上占领铜陵、贵池,进而乘胜占领湖口、彭泽一带,并夺取安庆。末已,元兵复夺池州城。 造纸于池州灵芝塔 ,明代池州馒头山等地均有煤炭开采。万历 27 年(1599),朝庭曾派南京守备太监刑隆、刘朝国来池州开采矿产。 19.秋浦河的传说 秋浦河流经池州矶滩乡兴隆村的河段,转了一个 2 千米长的龙形大湾,人人称之为 大龙湾 。一年四季,这里的河水深不见底,军鱼、鲛鱼畅游其间,水鸟成群结队在水面嬉戏。百字崖静静地耸立在河边,在向过往的行人述说着藏宝的故事,让大龙湾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民间相传大龙湾藏着一笔巨额宝藏,要想得到此宝,惟一方法是一口气读完湾里仙石岩上刻的 100 个字,河水马上就会干涸,河底将露出把金钥匙,拿着金钥匙就可以打开仙石岩的石门,获得巨宝。不少人曾跃跃欲试,结果都无功而返。一天,沟丁村合龙山下来了一个得道老和尚,架着梯子爬上仙石岩,一口气念了 99 个字,河水顿时干了一半,露出一只硕大的乌龟来。他大吃一惊,歇了一口气没念完最后一个字,结果河水又涨回原样,失去了惟一得宝的良机。 存的仙石岩刻是一个横约 60 厘米坚约 80 厘米的窗式石刻,边框凿进约 3 厘米深,正对西边,石刻表面现已被苔藓沾满。听老人们讲,上世纪 40 年代,人们还看到仙石岩上面刻有这样的字: ??大龙湾,小龙湾,金钮处在正中央,??男的走路靠右边,女的走路扫裙边,何人得此宝,十万零八千?? 而其余的内容则再也无法弄清,成了千古之谜。 1982 年大龙湾公路开通,通车那天有上百人好奇地到大龙湾去看车,下午四点多钟,大龙湾上段小水沟边茶园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白晃晃的晕晕的光球,开始只有筛箩大,然后变成筛子大,接着又变成簸箕大,然后变成团箕大固定下来,40 分钟后变小直至消失。连续 4天下午都是这个情景。当地村民看到这种现象后,给安徽省科委写了封信,省里回信解释为 天火 即天光与地光相合形成的光球。1997 年 7 月份的一天下午三点钟,大龙湾河对岸凹儿滩杂竹林里又出现一个光球,与先前出现的光球演变情景一模一样。2001 年 3 月份的一天上午 10 点多钟,仙石岩旁边出现了 天火 ,与上述情景相同。2002 年, 天火 分别在龙王庙、龙湾亭旧址出现。当地村民称其为 宝贝显灵 。 20.池州双塔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师徒二人,他们都是建筑业界的高手。为了显示谁更高明,他们约定在池州城各建造一座宝塔,然后由大家来进行评比。 徒弟选择了地势高且基础牢固的百牙山,师傅为了发扬为师的风格,而且能让更多来往于长江之上的人们看到他的杰作,便选择了清溪河汇入长江入口处的一块低平地面。 时光如梭,很快就到了他们约定的日子,师徒二人的宝塔也相继建成。 这一天,来了许多的仕宦绅贾、业内同仁,大家都争相对比、积极评论。徒弟的宝塔依山傍水、剔透玲珑,师傅的宝塔却远离城郭、愈显凋零。最后,大家一致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徒弟,徒弟也因此得到了奖励 两块分别刻有 灵 塔 二字的方形石墩。这两块石墩至今还保留在塔基上,字迹清晰可辨。 师傅为此心情非常的郁闷,他在自己的宝塔旁边转来转去,越想越生气,于是奋起一脚向塔身踹去 只见宝塔晃晃悠悠,塔尖也顺势掉到了地上。徒弟惦记着师傅,离开祝贺的人群来到这里,他随即将塔身扶住,可是由于地势松软,塔身还是歪了一点,塔尖也摔断了一节。为了安慰师傅,徒弟将摔断的塔尖重新雕琢,并安装在塔顶,可是比原来的小了一些。 这两座宝塔就是池州的百牙塔和清溪塔,清溪塔又名妙因塔。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清溪塔好像是有点倾斜,塔尖显得小而且不协调。 其实,如今的人们都知道,古代宝塔的建造大多和驱灾镇邪有关系,比如清溪塔就是为了安定水患而建的。至于清溪塔为什么倾斜,那是因为江边地势松软,日积月累就自然形成了。塔尖据说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时被炮弹击落的,后来在人民政府的关注和保护下,得到了重新修葺和完善。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它们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繁荣,留给后人 的是灿烂文化的无限底蕴。 池州翠微亭 (南宋)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游池州清溪 (唐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九日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池州历史故事与诗词”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悠远的祁红 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悠远的祁红 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祁红,池州,文化,老厂,故事,建筑遗产,国润,20世纪,中国,中国建筑,润思祁红,祁红茶,文化遗产,茶厂,安徽,编辑部,茶香,遗产,图书,大历,建设,天津大学出版社,大高,茶业,祁门红茶,之城,价值,历史,建筑,故宫

2020-06-06 #短篇故事

悠远的祁红 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悠远的祁红 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祁红,池州,文化,老厂,故事,建筑遗产,国润,20世纪,中国,中国建筑,润思祁红,祁红茶,文化遗产,茶厂,安徽,编辑部,茶香,遗产,图书,大历,建设,天津大学出版社,大高,茶业,祁门红茶,之城,价值,历史,建筑,故宫

2020-09-29 #小故事

万众一心战疫情 池州青年在担当

万众一心战疫情 池州青年在担当

疫情,防控,团员青年,志愿者,工作,安青,青企协,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会员,一线,公安,全市,力量,团市委,指挥部,池州,青春,值班,储备,应急,行动,青联委员,天之,张仲,曹龙,副部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发展部

2015-10-27 #故事阅读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祁红,单霁翔,中国,20世纪,国润,文化,建筑遗产,项目,遗产,故宫博物院,池州,旧厂,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会长,故事,院长,安徽池州,祁门红茶,化政,红茶园,茶业,世界,主导,价值,代表性,共和,创意,创意设计,国门

2009-06-09 #故事会在线阅读

池州市2020年清明网上祭扫英烈活动

池州市2020年清明网上祭扫英烈活动

英烈,活动,疫情,池州,精神,防控,女生,男子,周杰伦,入口,烈士,习近平,事务局,本地宝,专题,中华,先烈,人员,合肥,员工,大学生,安徽省,池州市,时间,总书记,烈士陵园,白酒,网络,胎儿,资金

2020-05-26 #小故事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祁红,文化,单霁翔,中国,20世纪,国润,池州,建筑遗产,故事,项目,遗产,故宫博物院,客户端,新华网,旧厂,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会长,光明网,故宫,院长,安徽池州,祁门红茶,化政,邓发,中国日报网,红茶园,茶业,世界,主导

2020-06-06 #短篇故事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故宫首发

祁红,文化,单霁翔,中国,20世纪,国润,池州,建筑遗产,故事,项目,遗产,故宫博物院,客户端,新华网,旧厂,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会长,光明网,故宫,院长,安徽池州,祁门红茶,化政,邓发,中国日报网,红茶园,茶业,世界,主导

2020-09-26 #短篇故事

池州八中:传承“三全”管理模式续写“三精”治校美篇

池州八中:传承“三全”管理模式续写“三精”治校美篇

池州,母校,老师,学生,学校,受访人,成绩,校园,三精,同学们,学子,方面,毕业生,记者,王恺,章露,全面发展,我们班,着我们,亮点,主任,信心,初心,厚德,地方,学弟,成就,摇篮,教导有方,梦想

2008-04-03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