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成都龙泉驿刘氏家族:二十字字辈包含家训家风

时间:2020-07-04

家风故事20字

提示:本文共有 39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刘德忠凭借儿时记忆,手绘的祠堂平面图。

刘家祠堂正门。

刘家祠堂的天井。

刘家祠堂中的匾额。

《刘氏族谱》中对先祖及前夕情况的相关记载。

宅院宗祠系列报道

3月7日上午,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20组的刘家祠堂(刘氏宗元祠)热闹非凡,来自成都、双流、郫都、金堂、青白江、新都、宜宾、绵阳以及龙泉驿洪安镇、柏合镇、洛带镇宝胜村等地的近300名刘氏族人聚集一堂,举行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祖扫墓会。300多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已繁衍近万人。

52岁的刘德忠,是今年刘家祠堂清明会的主持人。刘德忠介绍说,1938年,刘氏族人确定了每年春分日为家族扫墓祭祀拜祖联谊日,风雨无阻,并启用清朝时扫墓祭祀拜祖的传统风俗文化礼仪。1950年代后中止。1981年,恢复扫墓祭祀拜祖活动,时间定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十,至今已持续36年。

目前破败不堪的刘家祠堂让刘德忠很着急。他至今还记得,在他小时候,刘家祠堂还是一个前有水塘、花园,有200多个房间的大院子,如今只剩下祠堂上、中、下厅堂及左边部分房屋相对较好。“每一座祠堂,都是一部浓缩的家族史。”刘德忠说,从去年开始,刘家祠堂启动了部分维修工程。

这支刘氏家族沿用至今的字辈有20字,刘德忠解读说,字辈中包含了“崇文重教、重德树志”的家训、家风和家规。

三百多年前

刘氏先祖入川

这支刘氏家族的老族谱表明,他们的先祖与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三河村萧家碾刘氏,都属于广东刘开七的后裔。

据相关刘氏族谱记载,刘开七的先祖可追溯到汉高祖刘邦、三国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4年封第八子刘胜为中山靖王。广东兴宁县《刘氏族谱》中说,刘备是刘胜的后裔。

唐僖宗乾符年间,刘备的二儿子刘永的后裔刘天锡,带着父亲刘祥避乱到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今福建宁化县)石壁村。

到南宋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因出任广东潮州府都统制(潮州总镇),把家人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到潮州,后落业在梅州程乡县(今广东梅县)。刘开七被后世尊奉为由闽入粤始祖。

刘开七只有一个儿子刘广传,刘广传有马氏、杨氏两个夫人,马氏生了9个儿子、杨氏生了5个儿子,14个儿子繁衍出14房人,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分派在各府州县,成为各支刘姓始祖。这支刘氏,成为如今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庞大的宗族。

时间进入清朝康熙帝当政时期。康熙33年(1694),康熙帝在召集相关部门听取有关汇报后,正式颁布“招民填川”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

15年后的康熙48年(1709),住在梅州的刘开七后裔刘运先、刘运开、刘运昌三兄弟响应朝廷号召,举家入川。刘运先落业在简州义七甲火烧桥附近(今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化工新村),刘运开落业在金堂县,刘运昌待了一年后,返回广东老家。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刘运先的后裔都联系不上刘运开、刘运昌的后裔。

刘运先的家境应该是比较殷实的,入川的当年,他就修建了刘氏宗祠。刘氏宗祠的建立,表明了刘运先立志扎根四川、开创新家园的决心,同时也是开宗立派的一大标志。

“川二代”刘宗元

修建宗祠

刘运先入川后6年的康熙54年(1715),儿子刘忠元出生了。刘忠元,又名刘宗元(其后裔习称为宗元公。以下以刘宗元行文),属于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谓是“川二代”。

刘宗元是刘运先唯一的儿子,天资聪颖,加上家境不错,在“耕读传家”的古训下,自幼受到诗书的熏陶。

刘氏老族谱记载,刘宗元读书勤奋,以刘澜的名字参加乡试。发榜那天,刘澜的名字出现在榜上——他考中了举人。有了举人身份,意味着可以做官了。

乾隆25年(1760),刘宗元被派到内江府(今内江市)做官。刘氏族谱中说“官授内江府文林郎”,这种说法是比较模糊的。

文林郎不是掌握实权的官职,而是散官。散官是用来核定行政级别的,类似现在的处级、厅级。清朝时的文林郎,是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称。明清时的知县均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

所以,刘宗元在内江府做的什么官,已经无从考证,但他做官的级别相当于正处级。乾隆46年(1781),刘宗元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刘宗元在到内江府做官5年后的乾隆30年(1765),对父亲修建的刘氏宗祠进行了重建。这次重建,规模宏大,手笔不凡,共有上、中、下3个厅堂,大小天井40多个,大小房屋200多间。

刘德忠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见过的刘氏宗祠的全貌,并根据记忆,绘出了刘氏宗祠的简要格局图。

从刘德忠绘出的格局图和讲述中,我们可以大致还原出近50年前刘氏宗祠的全貌:祠堂前面是两个防火水池、十亩荷塘和花园,后面是山丘,旁边有果林,祠堂四周树木繁茂。荷塘的水是活水,水从右边流进塘里,又从左边流出。小溪环绕祠堂,也是活水,有鱼儿遨游。

刘宗元的子孙繁多,许多人外迁各地,部分人历代住在祠堂里,曾多次维护修缮,使得祠堂能够保存到现在。不过,如今祠堂已基本上没人居住了。

因年久失修,导致房前屋后排水沟堵塞,下雨天时雨水漫延,许多房屋相继倒塌。如今,只有祠堂上、中、下厅堂及左边部分房屋相对较好。

成当地望族

留下诸多地名

刘宗元与夫人罗氏生有刘文铨、刘文钦、刘文锦、刘文铎4个儿子,4个儿子一共又有14个儿子,分别繁衍成14房人。

因为刘宗元在外做官的缘故,凭借他的声名,刘家人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财富迅速增加。当时刘家的土地东到石庙子、南到火烧桥、西到谢家桥、北到三教仕,总面积上千亩。

刘氏族谱记载,刘宗元在重建祠堂时,还修了另一个建筑格局相同的庭院,送给刘家的长年帮办(俗称长工)林某。正是林某,让退休回家才3年的刘宗元意外受伤去世。

林某曾经受刘宗元委托,返回广东老家把曾祖父刘铭鼎、祖父刘益的骨骸背到四川,刘宗元对他非常感激,所以非常大方地送给他一座庭院。

没想到,林某染上了好逸恶劳的习气,手头拮据时,瞒着刘宗元将庭院卖给了当地的黄氏家族(如今的黄家老房子,位于化工新村21组)。林某败家后,没有地方居住,把当地一座石木结构的拱桥桥洞作为栖身地。

乾隆49年(1784)五月的一天早晨,林某在桥洞里生火做饭,不小心把桥引燃。林某吓得赶紧从桥洞里跑出来。

正巧刘宗元当天要到洛带镇去,赶着马车从桥上路过。林某突然跑出来,惊吓了拉车的马,刘宗元从马车上摔了下来。

已经69岁的刘宗元受伤不轻,一个多月后的六月二十五日去世。临终前,刘宗元告诫子孙,要以林某的经历为反面教材,一定要谨慎维持家业。

由于那桥被火烧过,大家称之为火烧桥。直到现在,火烧桥这个地名仍在当地存在。

刘氏家族在刘宗元的孙子刘金章时,发展到了极盛。当时刘家有一个80多亩的大堰塘,每年春节前放水捕鱼,刘家都要在周边10里外及石板滩等地张贴“刘家大堰捕鱼告示”,邀请大家去免费捕捞。

刘金章乐善好施,经常捐资修桥补路。当地地名一度被称为刘金章坝子,后来改称刘家大堰。

如今,在卫星地图上,还有火烧桥、黄家老房子、刘家大堰等与刘氏家族有关的地名。

二十字字辈

包含家训家风

这支刘氏族人的字辈为:“文章传世业,道德起(启)家珍。先志宜光振,汝才百发兴。”

刘德忠解读说,先祖刘运先、刘宗元拟定的这20字字辈中,包含了“崇文重教、重德树志”的家训、家风和家规。

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能做到讲文明、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道、有德、有志向。做好“文章”,学好先辈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世”于后代,以孝为先,廉洁自律,坚持平等和谐,事业、家业才能发展传承并走向辉煌。

其次,做人必须先有“道德”行为规范。坚持以道德树立好人格,规范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德树人、以德树志,厚德载物才能“起家”。道德是人生起家的根本,是先辈传下来的优良家风,应当珍惜。

第三,做人要有成就,必须先有志向,讲究舍得与奉献精神。有了志向,才适宜社会发展,才有人生光明的道路,才会有每个阶段的人生事业发展规划,才会调整不足、学会取长补短,更好地补

充各方面知识修正自己,才能振兴事业、家业。

第四,先祖殷切希望,家族后世子孙只要认真学习领悟,并尊崇先祖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和家规,才能百事发达、兴旺幸福。华西都市报 封面记者 黄勇

读者互动/

栏目设置更多 请关注公众号

为更好服务读者,丰富内容,“四川百家姓”在过去的基础上,调整设置了多个栏目:

“我的姓氏”,延续以往单个姓氏的报道形式;“名门望族”,报道四川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族等;“郡望堂号”,报道各大姓氏著名的郡望堂号来历及故事;“宅院宗祠”,报道四川各地现存的老宅院、宗祠,探秘背后的家族兴衰故事;“蜀中人物”,报道古代四川各地的名人故事;“寻根者”,报道四川各大姓氏中寻根问祖的突出人物;“百姓摆谱”,讲述家谱中的故事;“姓氏文化讲堂”,讲解姓氏文化知识;“移民故事”,讲述四川移民在迁徙中发生的故事;“寻根问祖”,刊登读者寻根问祖的相关信息等。

欢迎读者为以上栏目提供线索或投稿,请拨打华西都市报热线028 96111,或发送邮件到huaxifukan@qq.com。

截至目前,我们已详细报道王、(铁改)余、萧、潘、傅、刘、孔、廖、邓、李、易、冯、白、罗、贺、谢、滕、方、吴、汪、杨、郑、唐、周、曾、巫、蒋、岳、张、徐、文、颜、许、赵、秦、黄、彭、蒲、梁、向、陈、万、牟、先、袁姓等,正在报道高姓。

读者如想查看此前的报道,可订阅微信公众号“四川百家姓”(scbaijiaxing)。因报纸版面容量有限,微信上推送的文章比报纸文章更详尽、更丰富。读者要想获取某个姓氏的文章,只需发送姓氏即可。如想查看“王姓”的相关文章,只需向公众号发送“王”(不含引号)即可。

如果您有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成都龙泉驿刘氏家族:二十字字辈包含家训家风”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家校互动共建和谐家庭 成都龙泉驿中小学生讲述家风好故事

家校互动共建和谐家庭 成都龙泉驿中小学生讲述家风好故事

龙泉驿区,比赛,一等奖,中小学生,三等奖,中学组,二等奖,学生,小学组,教育局,科科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李小,刘奕,卢实,叶珂,周菲菲,和政,彭杰,居洋,钟传,武文,林慧,立德,谭丽,薛雅,谢黎,郭敏,陈虹

2010-09-01 #故事会

承文明 启新篇 成都龙泉驿十陵小学诵中华经典 传家国情怀

承文明 启新篇 成都龙泉驿十陵小学诵中华经典 传家国情怀

经典,十陵,小学,孩子们,中华,学生,活动,作品,四川省,文化,夏文明,学生组,中共四川省委,历史,国学,精神风貌,节目,观众,负责人,音韵,指导,一首词,一首诗,是一次,朝气蓬勃,高远,启时,千年文化,和家,职业大学

2014-12-21 #经典故事

东风吹梦落东安——成都龙泉东安湖的故事

东风吹梦落东安——成都龙泉东安湖的故事

东安,高克明,龙泉山,龙泉驿,溪山,仁宗,宋仁宗,历史,墓葬,龙泉驿区,东安乡,东京,高氏,成都,交子,地图,来历,皇室,画家,皇帝,宋仁宗赵祯,高克,都会,东风,公园,乡名,全国,华阳,名称,合葬墓

2009-10-02 #故事阅读

成都东安湖东西城市轴线故事:驿骑流星

成都东安湖东西城市轴线故事:驿骑流星

彭涛,成都,驿道,龙泉驿,轴线,文书,马匹,龙泉山,朱椿,官差,官府,简阳,驿站,洪武,八百里加急,南京,东西,后人,成都市,时间,西城,马厩,都江堰,中心城区,山下,东进,成渝,明太祖朱元璋,曾明伟,简州

2011-12-21 #故事会

成都新津“家风银行”储蓄好家规

成都新津“家风银行”储蓄好家规

家风,家训,家规,银行,家庭,新津县,业务,存款,存折,积分,贷款,活动,既可以,好家风,封面,分期分批,儿孙,五星,依据,凭证,公婆,党员,动态,制度,在实践中,子女,家人,家庭成员,新闻,居民

2013-01-02 #经典故事

成都2号线地铁运营时间及时刻表一览

成都2号线地铁运营时间及时刻表一览

成都市,时间,末班车,班车,线路,首班车,龙泉驿,2号线,地铁2号线,换乘点,成都地铁,全长,主干道,交通,人们,交通工具,列车,商业,市民,文化,指示牌,生活区,时间段,民和,游客,站点,车站,路线,间隔,高峰

2024-01-26 #综合

成都市武侯区:开设“家风学堂”弘扬清廉家风

成都市武侯区:开设“家风学堂”弘扬清廉家风

家风,武侯区,学堂,家庭,武汉,四川省肿瘤医院,家训,干部群众,监委,社区,纪委,成都,代表,修身齐家,作风,党风,政风,玉林街道,民风,理念,负责人,传播,妇联,大爱,家庭和睦,王波,好家庭,玉林北路,人民网,丈夫

2013-07-10 #故事大全

董朗 王叔岷 晋希天 段文昌……你心中的龙泉驿历史名人还有谁?

董朗 王叔岷 晋希天 段文昌……你心中的龙泉驿历史名人还有谁?

龙泉驿,四川,刘子华,董朗,龙泉驿区,颜朝,历史,张雅,冯元,成都,石经寺,组织,王叔岷,名人,四川省,川军,贡献,庄子,段文昌,灵池,黄隐,发展,先生,水蜜桃,简阳县,龙泉镇,工作,出生于,孙中山,巫作江

2020-05-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