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统编版三上童话单元文本细读和教学建议

时间:2020-07-05

童话故事主人公经历危险

提示:本文共有 83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7 分钟。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

编者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另一项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是密切合一的——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其实就是“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凭借文字来想象出被人格化故事的主人公所产生的奇妙的人格化表现,被故事中的人物所感染”。“试着编童话”,就是学习童话“把物人格化,想象出物能够像人一样说话、做事、交流感情的故事”。三个要素的核心,是“对物进行人格化的想象”。

二、“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要素解读

关于“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高启山主任在《我对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的教学思考》中这样解释:

“感受”,字典中的解释是:接受、受到影响。

“童话中的想象”,指的是作者通过“比拟、夸张”等方式,把物赋予人的性格、情绪、言语、思维特征,让事物人格化,并通过夸张的方式来构思神奇的故事情节,使物具有超出常人的特殊本领等。 “丰富”指的是想象数量多、种类多,超出了一般人能够想得到的范围。

“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意思是在读童话的时候,能够认识并且受到“童话中丰富的想象”的影响,进而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去想象,认识事物的人格特征和情绪变化,感受故事中“人物”经历和本领的惊险、神奇,从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思想变化中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这里的想象,并不是读者自身的创造想象,而是读者根据作者的想象来产生的再造想象。

三、教材在编排上所提示“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课后学习提示和交流平台的内容,都在提示学生:“读童话的时候,能够认识并且受到“童话中丰富的想象”的影响,进而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去想象,认识事物的人格特征和情绪变化,感受故事中“人物”经历和本领的惊险、神奇,从故事情节的变化和人物的情感思想变化中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两篇精读课文和《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两篇略读课文。4篇课文在课后题或课前学习提示中,都提出了“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具体要求。

教学用书上说:《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提示中: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这个题目在提示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字去想象作者所幻想出来的画面。文中的小女孩每擦燃一次火柴就会产生一次幻景。读童话想象小女孩划火柴出现的“幻境”,在与现实对比,就能体会到小女孩内心的愿望。

教学用书上说:《那一定会很好》课后提示中,“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他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程?”

这个学习提示,是在引导学生要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想象奇妙的情节——种子经历了哪些奇妙的事情,进而体会这旅程的奇妙。

教学用书上说:《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提示中:红头的旅行真是很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这个学习提示,是在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一起去想象,感受所想象出来的情节惊险神奇;这是引导学生去想象到一个又一个“地点”的奇妙经历,从地点的变化的把握,来感受旅行的奇妙。

教学用书上说:《一块奶酪》课后提示中: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这个学习提示,是引导学生随着作者去想象蚂蚁队长被赋予的人的言语和行为所能够体会的出来的。“蚂蚁队长”则具有了人一样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关爱他人的品性”。

教材《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示例,证明了这样的观点:“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棵树也可以有自己的愿望”。“阅读童话,我们能够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还能获得很多启示”。这些要点是对上面要素解释和证明。

四、“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的要素解读

《教学用书》上说:“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了编童话的习作任务,并呈现了“国王、啄木鸟、玫瑰花、黄昏、冬天、星期天、厨房、森林超市、小河边”等词语,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3组词语排列上的特点(这些词语被排成三行,而且,这些词语又被分成了三个色系,形成三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从纵向看:第一列词语是童话故事的角色,第二列词语是故事的时间,第三列词语是故事的地点。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三大要素已经提供。“人、动物、植物,符合童话中万事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的特点”;“时间指向了某一天的某个时段、某一天、某一季节,体现故事发生时间的多样可能”,地点也是开放的。从横向看,每组的3个词语刚好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教师适时点拨:本次习作可以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进行童话故事编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选择三要素的时候,将这些词语自由交叉,形成多样的组合,

教材第二部分三个问题是习作要求。第一个是针对故事的角色选择;第二、三个问题,则要求根据时间和地点来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材和教学用书这样的要求,我想到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时,自然地伴随着作者的笔触,去想象了万事万物都可以具有人的活动和思考的特点,有情绪,有心情变化,有思想,有纪律、爱心等等,去想象他们也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去做事情,发生故事,而且故事情节很神奇、很惊险,这是“感受童话丰富想象”的另外结果。读的过程中,在自然地学习写作。

关于写童话,教材为什么安排9组,这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的。我们读书学习写作,读的要深,写的要浅,重点是习惯和兴趣。因此,只要有一个人物、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发生了一个并不怎么曲折的故事就够了。关键是是否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

五、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实的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

本文是第三单元第一课,原来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今年代替了之前统编教材中的《去年的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是幻想和现实结合的典范。讲述了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品读这篇童话,充满了简略与具体、前后呼应与反复对比。需要学生仔细地品读文本,想象画面,在层层递进的发展中将想象的片断串连起来,这样才能前后贯通起来,感同身受主人公的命运。

1、前四个自然段是对人物、背景的描述,是对人物命运的铺垫。学习的时候,需要运用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练就的语文能力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想象画面。如: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可以看到,在第一自然段前两句话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后。后面段落是具体的展开描写,仿佛一开始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从远边的街角看到的情景,逐步移到了小女孩身边看到的模样,文本描写的越详细,越要引发学生细致的想象。

教师要利用好文中有提示作用的疑问句或是主动置疑,引导学生想象,如: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拖鞋——天冷极了,下着雪,她妈妈穿的)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可以用它当摇篮”,真的有那么大吗?(反衬小女孩的小“小”)

“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那注意到了什么?(灯光、烤鹅、大年夜)

“她不敢回家”为什么?(乖巧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

2、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聚焦第一次幻想部分,随着作者一起想象小女孩一次擦然火柴,看到的内容丰富的幻象,并引导学生将“幻象”与“现实”的内容相对比,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态度和想法,产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引导:

(1)读这一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小女孩此刻看到的是怎样的情形?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的情形,并从看到的情形想象小女孩内心的态度。

(2)在读这段话,思考:哪些句子告诉了我们“小女孩为什么会想象到火炉”?

(3)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回顾如何读这段话的:先看小女孩想象到了什么?然后结合上下文来思考为什么会想象这些;在体会想象小时候小女孩内心的态度变化。

3、让学生自己按照上面的思路6 7自然段,读后,描述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的奇妙景象,并交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象,在每次画火柴的时候内心的态度是怎样的。

4、指导学生阅读8 9段,在交流小女孩幻想出来的情形的基础上,讨论“为什么这次没有写火熄灭了的情形和小女孩的态度?”——读第10 11段,说明理由,并谈自己感受。

5、回顾:我们学习这篇童话,学习要求有一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那么,作者在这里写了小女孩的想象,小女孩在火光中都想象到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那一定会很好》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在任何环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教学《那一定会很好》一课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故事的平和温馨,体会角色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中描写“它”内心独白的语句,让学生自由想象“那一定会很好”是一幅幅怎样美好的画面,教学时,引导学生想一想,种子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一边读一边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自己默读圈画)

每一次它在心里许下愿望时,心里都会想“那一定会很好”。想象一下,“那一定会很好”是一幅幅怎样美好的画面呢?它站起来会发生什么美好的事呢?当它跑起来时,又会有什么美好的事发生呢?那当它停下来的时候,它又能遇见哪些美好的事呢?那躺下来呢?躺下还能有什么美好的事呀?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来想象。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它”在每一段历程中的行为、表现,再次展开想象,体会“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人生态度。

第一次转变,引导学生想象被泥土紧紧包裹着的种子是怎样钻出泥土,努力生长的。

第二次转变,引导学生从“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想象“它”会对农夫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它”的主动。

第三次转变,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手推车迎着风,在山路上跑来跑去时的心理活动,体会“它”实现奔跑愿望时的惬意心情。

第四次转变,引导学生想象,当“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时,挺直腰背的费力与辛苦。

第五次转变,引导学生想象椅子变成木地板后,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享受阳光时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它”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故事中的“它”五种角色、四次变化,类似的结构、反复的语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未来的“它”充满着神秘和情趣。在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无限的延伸,这样集体验、思考、表达为一体的想象教学才是充满智慧的

《在牛肚子里旅行》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作家张之路的一篇科普童话。课文记叙了两只蟋蟀——头和红头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吃到了肚子里,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获救的事。文章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以对话的形式具体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

文中的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红头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生动地刻画出了青头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青头急朋友所急,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

`教师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为了体会人物心情,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拼命”“急忙”“哭起来”“悲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等,同时关注句中的“!”“……”等标点符号,练习朗读。

在练习朗读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来体会人物心情。如抓住“拼命”一词,想象红头当时的惊慌;抓住“大吃一惊”,结合青头的动作“蹦、爬、喊”等,想象青头当时着急的心情。

有了对青头和红头的语言、动作和细节的想象和体会,组织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与情境表演等方式,增加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在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童话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

自然段开始,一直到课文结尾,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细读红头与青头的对话,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它们两个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能了解“反刍”这一科普知识。

这篇课文对红头与青头的对话描写具体,把对话部分罗列出来,仅看前三句,我们就会有不少发现: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这三句话中,作者先后使用了感叹号、问号、省略号,特别是感叹号,短短三句话就用到了处,可见情感表达之迫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发现特别之处,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处境,读好这部分对话。这三句对话中出现了两处提示语,“拼命地叫起来”“急忙问”都告诉大家当时情况的危急。教学时,提出:他想干什么?以此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引导学生将提示语和标点符号结合起来思考,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它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对话,落实了“感受童话丰富想象”这一要素。

在学生反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熟悉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尝试着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嘴里”“肚子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然后让学生画出路线图。当旅行的路线图出现后,学生的讲述就有了依据。有了熟读、有感情地朗读做铺垫,有了旅行路线图为依据,相信这时候再来讲这个故事就不难了。我们也相信,面对一个如此有趣、如此惊险的故事,学生一定是很愿意讲的,完成课后第3题: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复述课文目标自然达成。

《一块奶酪》

《一块奶酪》是一篇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以身作则、爱护弱小的蚂蚁队长形象。

教学之初,可让学生先明确默读要求: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能简单地说出:课文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的事。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对这块奶酪产生了哪些想法?借助新图表中的“想法串”来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如下图:

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想法串”,说说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奶酪刚掉下时,想吃奶酪但内心七上八下;见大家牵挂奶酪迟迟迈不开步时的恼火;从蚂蚁队长“低下头”“嗅嗅”“一跺脚”这一系列动作可以感受到蚂蚁队长独自一人面对奶酪时的犹豫;最后下定决心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

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在前面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加入蚂蚁队长心理变化过程,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书中的插图,对应的是第十二自然段的内容。

站在奶酪右边发号施令的是蚂蚁队长,他正命令爬到奶酪左边的小蚂蚁执行命令,吃掉奶酪渣。而那只接到命令的小蚂蚁仰着头,瞪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奶酪渣,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其他蚂蚁有的惊诧,有的羡慕,有的赞许,有的失落……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中蚂蚁队长的动作,小蚂蚁们各不相同的神态,思考:小蚂蚁们的表情不同,对应的心理活动也各不相同。它们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呢?通过想象小蚂蚁们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出蚂蚁队长令人敬佩的行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重要情节,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精短的提示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求,又涵盖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感受。同时该提示还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这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明确了核心目标,更为其指出了学习策略和方法。紧扣“一块奶酪”,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抓住蚂蚁队长心理变化过程,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讨论交流,发表对童话人物的看法。趣味性很强,贴近小孩的生活。虽然以“蚂蚁”为角色,但是故事的原型就在小孩的生活中。阅读最后一课,导读提示中写到“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明确指示让小孩结合本色,联系自我,自由感受,畅快表达。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激活表达的欲望,再一次为写作做准备。

习作单元教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在习作中提出“编童话,写童话”的要求。在学完本单元4篇童话故事后,安排学生写童话,由阅读到习作,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激发习作兴趣,降低难度。“试着”一词,明确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未对编写作过高要求。

依托教材提供的词语,打开习作思路。

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提供的词语,在这方面作具体指导。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词语,让学生自主发现3组词语(本次单元习作出示了“国王、啄木鸟、玫瑰花、黄昏、冬天、星期天、厨房、森林超市、小河边”等词语)排列上的特点。从纵向看,3组词语分别表示角色、时间、地点。角色的词语有指向人、动物、植物的;时间的词语有指向季节、某一天以及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的;地点的词语有指向家里、公共场所、大自然的。从横向看,每组的3个词语刚好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教师适时点拨:本次习作可以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进行童话故事编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选择三要素的时候,将这些词语自由交叉,形成多样的组合,如“国王、星期天、森林超市”“玫瑰花、冬天、小河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选择多个角色,或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如“国王、啄木鸟、星期天、森林超市”“玫瑰花、魔法师、冬天、小河边”。

指导合理想象,把故事讲清楚。

三年级正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已经选好了故事的角色、时间、地点,要把故事写清楚,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细化指导。具体可以分3步展开。

让学生在选定角色、时间、地点之后,试着问自己3个问题: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间?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地点?学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为接下来编写童话做好铺垫。如,学生选定“国王、玫瑰花、冬天、小河边”这4个词语,可能会有这样的思路:国王是一个善良的人;玫瑰花爱美,多愁善感;冬天,玫瑰花会凋谢,因此害怕;小河边是玫瑰花生长的地方,也是国王与她相遇的地方。

接下来,教师仍然可以用问题提示法,引导学生继续编童话: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如,上面的例子,学生可能会继续创编:有一年冬天,国王正在小河边散步。玫瑰花在哭泣,因为她害怕被冻死。国王帮助玫瑰花,把她移到了自己温暖的王宫里。

在学生初步搭建故事框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把故事情节展开,写得更清楚。可以提示学生试着写一写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活动等。如,上述故事中,国王看见哭泣的玫瑰花会怎么问?玫瑰花会怎么回答?国王为了把玫瑰花搬进王宫,是怎么做的?玫瑰花得到国王的帮助,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故事编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乐于表达。至于故事是否合理、神奇,可以不作要求。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学习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在童话写完之后,需要安排针对童话进行修改的环节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统编版三上童话单元文本细读和教学建议”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系列 杨波:统编本教科书三上《那一定会很好

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系列 杨波:统编本教科书三上《那一定会很好

童话,课文,学生,本课,生字,历程,故事,设计意图,卡片,特点,主要内容,兴趣,全国,文章,教师,问题,大赛,童话故事,目标,木地板,教学,种子,自主学习,吉林省,异同,环节,语言,课程标准,杨波,会很好

2020-06-16 #经典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5-08 #长篇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5-08 #小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7-05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7-30 #经典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8-13 #短篇故事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9-25 #故事阅读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名师导写

国王,啄木鸟,故事,嘟嘟熊,习作,角色,脖子,童话故事,玫瑰花,作者,臭屁王,捉虫,杭州市,浙江省,长颈鹿,黄鼠狼,佳作,桂花树,小土豆,时候,树洞,王国,麻雀,老国王,名师,时间,知更鸟,虫子,魔鬼,小河边

2020-09-2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