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

时间:2020-07-06

格林童话小拇指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0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9 分钟。

07 3REWRITING THE CHINESE FILM HISTORY 重写电影史一、 问题的提出1928 年 12 月 23 日, 民新影片公司出品、 潘垂统编导的无声电影《飞行鞋》 在上海中央大戏院公映。该片讲述了穷苦人家的四个孩子被父母遗弃后, 运用智慧和勇气得到巨人的飞行鞋, 最终全家团圆、 不愁生计的故事。目前所见的有关中国电影历史的著述, 提到影片《飞行鞋》 的不多, 信息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其文学改编原著的认定和电影历史地位的认定两个方面, 相关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于下 : 《飞行鞋》 (1928)。 编导 : 潘垂统。 主要演员 :杨依依、 李青青、 黎曦、 余英英。 (1) ( 《飞行鞋》) 根据德国童话集《罗仑》 中《五月 鸟》改编。 (2) (民新影片公司)还拍摄改编自德国童话集 《罗仑》中《五月 鸟》 的影片《飞行鞋》。 (3) (潘垂统) 最后才从《格林童话》 中选定《五月 花》等两篇作为改编的素材。 (4) 本片根据外国民间故事改编, 是我国第一部童话故事片。 (5) 这部影片是根据格林童话中《罗仑》 和《五月 鸟》两篇改编而成。 (6)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飞行鞋》 探源The Investigation of China Early Fairy Film The Flying Shoes文 郑欢欢 / Text/Zheng Huanhuan提要 : 目前所见的各种电影史著述, 均把民新影片公司 1928 年出品的《飞行鞋》 认定为中国第一部童话片。 关于《飞行鞋》 的文学原著, 学界存在三种不同的说法 : 根据格林童话中《罗仑》 和《五月 鸟》两篇改编而成, 根据德国童话集《罗仑》 中的《五月 鸟》 改编而成, 根据格林童话《五月 花》 等改编。本文对电影学界关于《飞行鞋》 的上述 定论 提出质疑, 通过对史料的考察与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罗仑》 和《五月 鸟》 及 《罗仑》 中的《五月 鸟》 , 为《罗仑及五月 鸟》 之误; 第二, 影片《飞行鞋》 实际改编自茅盾根据贝洛童话《小拇指》 编译的童话《飞行鞋》 ; 第三, 中国首部童话片是《寻父遇仙记》。 在更正以上电影史实的基础上, 本文还从创作过程、 艺术观念、 历史价值等方面对电影《飞行鞋》 展开进一步的历史挖掘。关键词 : 童话片 《飞行鞋》 格林童话 《罗仑及五月 鸟》 潘垂统 考证较单一, 基本是罗列排比, 缺乏变化多样。 微观研究需要不断实践, 也需要发挥想象, 通过观念和方法的创新, 推动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继续向前发展。电影史学研究的转向, 反映史学队伍的变化。 我国早期从事历史研究的, 基本上是电影圈内的人士,记叙中国电影的发生发展 ;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人文学科的学者, 进行电影通史类的研究和教学 ; 到了 80 年代中期, 开始培养出电影学研究生, 增加了新的研究力量。 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硕士、 博士一批批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 开始形成一个学术群体, 逐渐成为电影研究的中坚力量。 他们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 又得到良好的专业深造, 素质高学养好, 理论基础扎实, 研究能力较强, 特别是他们有着广阔的文化背景, 善于思考, 勇于创新, 在学术建树上常有不俗甚至惊人的表现。 就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而言, 有一个时期, 一些青年学者在海外学者启发影响下, 热衷阐释史学, 对一些史实进行文化分析,带来了新的气氛和信息。 近来, 不少青年学者又尝试借鉴微观史学的理念和方法, 把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推向前进, 这是令人感到欣喜的事。 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这个行列, 期待他们做出更多更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来。最后,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对一些近期微观研究的分析和评价, 纯属个人看法, 不一定准确恰当 ; 另外, 个人阅读所限, 涉及的只是部分研究成果, 对遗漏的只能表示歉意。( 郦苏元, 研究 员, 中 国 电 影 艺 术研究 中 心,100082)(1 ) 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一卷),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3 年版,第 555 页。(2)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1905 1930)》,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6 年版, 第 161 页。(3) 陈野《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电影艺术》 1997 年第 4 期, 第 38 页。(4) 张伟《前尘影事 : 中国早期电影的另类扫描》,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 73 74 页。(5) 郭华《老影片》,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20 页。(6) 秦喜清《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 1930)》,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年版, 第 162 页。074《上海电影》 一书以 第一部童话片 为题介绍影片《飞行鞋》, 文中称 (潘垂统) 最后在德国童话作家格林兄弟的作品中发现《五月 花》 (7)可见, 目前学界对电影《飞行鞋》 文学原著的认定是混乱甚至自 相矛盾的。 这些信息来自 哪里? 为什么有人说改编自 《罗仑》 和《五月 鸟》 , 有人却说改编自 《罗仑》 中《五月 鸟》 ? 有人还说改编自 《五月 花》 又是怎么回事? 《飞行鞋》 被认定为 中国第一部童话片 , 这一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的认定是否可靠? 本文通过史料的挖掘和分析, 回到电影历史现场辨析真伪, 并从创作拍摄过程、 电影艺术观念以及上映后的结局命运等方面对《飞行鞋》 展开进一步的历史挖掘。二、《飞行鞋》 文学原著考证 :揭开历史现场背后的真相1. 一个 及 字引发的 定论 经查,目前关于影片 《飞行鞋》文学原著的 定论 ,源自编导潘垂统一篇题为《尝试》 的文章。 该文发表于 《电影月 报》第五期,其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存疑的 罗仑及五月 鸟 , 笔者暂时用引号标注) : 童话大多是简单的。 为了我要一个比较复杂而适当的材料, 去看一位研究文学的朋友, 再由这位朋友介绍一位专研究儿童文学的朋友, 在他指示我的几篇童话中, 我拣定了 罗仑及五月 鸟 , 这是德国儿童文学家 G rim m弟兄两人所作的。 (8)由于文中作品名称未加书名号, 很可能这个 及 字导致后人做出 根据格林童话中《罗仑》 和《五月鸟》 两篇改编而成 的推断(目 前姑且不论此种推断是否正确)。 根据德国童话集《罗仑》 中的《五月 鸟》改编而成 的说法因何而来,目前不得而知。 至于《五月 花》 的出现, 大概是著者错把 五月 鸟 看成 五月 花 了。仅凭原文中 罗仑及五月 鸟 的表述,既可能是 《罗仑》 与《五月 鸟》 两篇童话,也可能是《罗仑及五月 鸟》一篇童话。 既然文中明确提到童话原作为德国的格林兄弟所作, 笔者首先想到格林童话篇目中进行核对。2. 最终版格林童话篇目中, 不存在《罗仑》、《五月 鸟》 或《罗仑及五月 鸟》格林童话是指由 格林兄弟 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1785 1863) 和 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 1786 1859) 于 1806 1807 年间开始搜集整理, 1812 1858 年陆续出版的童话故事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 其中共收录童话故事 210 篇, 至 1858 年共出版了七个全本、 十个选本。 格林童话流传于世界各地, 至今已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 通常被认为是民间童话中的经典。格林童话经历了 一个从 1810 年厄伦堡手稿到1812 年初版, 再到 1857 年最终版的漫长的演变过程。期间, 格林童话从最初的学术研究用途, 通过格林兄弟(主要是威廉??格林) 对篇目 的增删和对文本的精加工, 逐渐成为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儿童读物。 1857年的最终版(即第 7 版) 通常被认为是最标准的版本,由 200 个童话故事和十个宗教故事组成。通过与最终版格林童话比对, 目前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 200 篇最终版格林童话中,不存在《罗仑》、 《五月 鸟》 或《罗仑及五月 鸟》 的对应篇目。(9)需要指出的是, 格林童话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普遍的编译改写现象。 依据最终版格林童话编译改写后的作品, 虽然也泛称为格林童话, 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格林童话。 从格林童话版本学研究的角度来看, 如果最终版格林童话中没有对应的同名篇目, 意味着潘垂统所拿到的 罗仑及五月 鸟 , 是经后人编译改写之后的宽泛意义上的格林童话作品。 至于该作品具体是由外国作者完成改写、 中国译者翻译的, 还是中国译者根据格林童话自 行改写的, 我们只有找到童话原文才能做出判断。因此,接下来笔者需要查阅的是,1928 年电影《飞行鞋》 问世之前格林童话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情况, 据此寻找 罗仑及五月 鸟 的中译原文。3.《罗仑及五月 鸟》 :《东方杂志》 连载的《时谐》系列 童话之一, 译自 牛津大学版 Grimm s Popular Stories研究表明, 格林童话最早的 中译可以追溯到1903 年周桂笙的《新庵谐译》。 在这两卷本的翻译文集中, 第二卷收入了至少六篇格林童话。 1909 1920年孙毓修等编辑出版的《童话》 系列丛书, 翻译了至少八篇格林童话。 1909 1910 年期间,《东方杂志》以《时谐》 为题连载了一批格林童话。 当时其他各种报刊, 如《空中语》、《礼拜六》、《妇女日报》、《民众文学》、《晨报》 副刊等, 也零散刊发了一些格林童话。此外还有一些收录格林童话的童话集出版, 如黄洁如编译的《童话集》 (1922)、 赵景深编译的《格列姆童话集》 (1922)、 王少明编译的《格尔木童话集》 (1925)、刘海蓬编译的 《德国童话集》 (1928)等等。(10)以上这些,构成了格林童话 1928 年及以前在中国翻译、 出版的基本面貌。根据以上线索, 笔者展开逐一查找, 终于在《东方杂志》 1909 年第 6 期《 〈时谐〉 目录》 中发现了《罗仑及五月 鸟》 的篇名。 根据连载特点, 笔者随后顺利地在《东方杂志》 1910 年第 11 期上见到了《罗仑及五月 鸟》 原文。《东方杂志》上刊载的 《时谐》系列作品,总共56 篇,分 19 次连载, 分别是 1909 年的 第 6 13 期和 1910(7) 沈寂编著《上海电影》, 文汇出版社 2008 年版, 第 88 页。(8) 潘垂统《尝试》,《电影月 报》 第 5 期, 1928 年 8 月 10 日。(9) 格林童话 1857 年第七版(最终版) 篇目, 参见彭懿《走进魔法森林 :格林童话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年版, 第 76 95 页。(10) 伍红玉《格林童话的版本演变及其近代中译》,《德国研究》 2006 年第 4 期, 第 67 页。 经笔者核查, 该文所称《童话集》 编译者 黄洁如 应为 黄洁 。07 5REWRITING THE CHINESE FILM HISTORY 重写电影史年的第 1 4、 6 12 期。(11)《时谐》 在 小说 栏目之下发表, 没有注明作者或译者是谁, 也没有注明这些故事的来源, 用的是文言文。 为此, 我们不禁要问,刊登在 小说 栏目之下、 不曾注明故事来源的包括《罗仑及五月 鸟》 在内的 56 篇《时谐》 系列作品, 我们如何能够判定其译自 格林童话呢? 通过大量查阅现代中国童话研究史料, 笔者在赵景深的一篇文章中见到了有关《时谐》 故事来源的确切答案 : 首先我拿《时谐》 (商务《说部丛书》 第九十二篇, 凡两册, 完全据牛津大学本的《格林童话集》 翻译, 共五十六篇, 比原文多一篇, 这是因为《时谐》 的三十六和三十七两篇在原文本是一篇, 现在分作两篇, 所以多出一篇来。 原书名 G rim m s Popular Stories, 附有克路轩克图二十二幅, 极为名贵, 周作人先生在《自己的园地》 内曾影印他的《小妖与鞋匠》一图) 来寻找与雅科布斯相合的型式, (12)这段文字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 除了在《东方杂志》 连载,《时谐》 还出版过合集。 笔者找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时谐》 (上、 下册),(13)确认其内容与《东方杂志》 连载的《时谐》 完全一致, 并且其版权页标明 编译者 为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时谐》 连载时未署名的译者, 至此有了明确答案。 更为重要的是,赵景深的这段文字明确指出,《时谐》 系列故事完全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格林童话集》翻译而来 (原书名 Grimm s Popular Stories), 之所以牛津大学版 55 篇而《时谐》 56 篇, 是由于《时谐》 第 36 篇和第 37 篇(即《少年硕人》 和《纫工》 笔者注) 在原书本是一篇, 中国译者将其分作两篇。 因此, 尽管笔者未能见到牛津大学版的这本 Grimm s Popular Stories,但可以确定的是, 《时谐》(自然包括其中的《罗仑及五月 鸟》) 完全是中国译者据牛津大学版的《格林童话集》 翻译的。 此外, 笔者查到的另一则史料表明,商务印书馆 1913 年出版的《时谐》 (上、 下册) 是格林童话在中国最早的合集。(14)不过, 由于该书书名未标明童话, 加上文言译文晦涩不生动的原因,《时谐》在少儿读者中的传播和阅读受到很大阻碍。(15)至此我们可以判定, 潘垂统从 专门研究儿童文学的朋友 那里获取的《罗仑及五月 鸟》 确有其文, 该文发表于《东方杂志》 1910 年第 11 期、 又见1913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时谐》 (下册), 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根据牛津大学版《格林童话集》 (原书名Grimm s Popular Stories) 中译而来。 笔者的上述考证, 确证了目 前我国电影史著述关于《飞行鞋》 文学原著的三种 定论 ,即根据格林童话中《罗仑》 和《五月 鸟》 两篇改编、 根据德国童话集《罗仑》 中的《五月 鸟》 改编、 根据格林童话《五月 花》 等改编, 都是错误的。找到了潘垂统自 称的童话原著《罗仑及五月 鸟》原文, 我们的考证似乎可以结束了。 然而, 当笔者读完 《罗仑及五月 鸟》全文,一个新的问题产生了 《罗仑及五月 鸟》 与电影《飞行鞋》 的故事可谓大相径庭,电影《飞行鞋》 实际改编所依据的童话原著, 很可能另有他文。4. 编导所称原著《罗仑及五月 鸟》 与电影《飞行鞋》 大相径庭尽管潘垂统自 称 拣定了《罗仑及五月 鸟》 拍成《飞行鞋》, 但在真实的文本面前, 此话的真实性应该受到质疑。 下表, 笔者概括了两个文本的情节要点( 《罗仑及五月 鸟》 转为白话文表述), 为了比较上的方便, 笔者对两个文本进行了分段处理, 并对要进行重点对比的情节段落加上数字序号和小标题, 文本之间的差异用下划线标示。电影《飞行鞋》 与童话《罗仑及五月 鸟》 情节对照表电影《飞行鞋》(16)在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 母童话《罗仑及五月 鸟》(17)亲给不好好吃饭的女儿讲 《飞行鞋》 的故事。(1 ) 人物关系。 工人王林生和妻子生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最小的女儿叫樱儿, 儿子叫柳儿。(2) 两次弃儿。 因为贫穷饥饿,(1 ) 人物关系。 砍柴人在树杈上捡到一个小女孩, 给她取名五月 鸟, 带回家和儿子罗仑一起抚养。 罗仑和五月 鸟都很喜欢对方。(2) 两次弃儿。 因为贫穷饥饿, 妻子林生偷烧饼被捉挨打。 林生提出把孩子们带到林中丢弃。四个孩子被父亲带进山丢弃, 好提出把两个孩子带到林中丢弃, 砍柴人被迫同意。两个孩子被父母带到林中丢弃, 好在樱儿将预先拾取的石子撒在路上做记号, 四人得以顺利返回家中。 林生夫妇正为拿到工钱却丢了孩子而伤心, 看到孩子归来非常高兴。在罗仑将头天晚上拾取的石子撒在路上做记号, 两人得以顺利返回家中。 砍柴人非常高兴, 他的妻子表面高兴心里却很生气。(11 ) 伍红玉在 格林童话中译版本统计表(1903 1937) 中,标明《时谐》在《东方杂志》 上的连载次数仅 9 次 : 1909 年第 7 8, 第 9 12 期, 1910年第 1、3、7 期。 笔者查阅原刊后发现前文统计有误, 《东方杂志》 连载《时谐》系列作品的期数为: 1909 年第 6 13 期, 1910 年第 1 4、 6 12 期, 共 19 次。需要说明的是,1909 年确实出版了第 13 期,该期连载的 《时谐》系列作品为 《韩赛露及葛律德露》 和《金发三茎之硕人》。 格林童话中译版本统计表(1903 1937) 详见伍红玉《格林童话的版本演变及其近代中译》,《德国研究》 2006年第 4 期, 第 67 68 页。(12) 赵景深《评 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 》,《民俗》 1928 年第 21/22 期,第 19 页。(13)《时谐》 (上、 下册), 商务印书馆 1913 年 4 月 初版, 笔者所见为1917 年 4 月 出版的第四版, 由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译。 封面印着 短篇小说《时谐》 , 上、 下册连续编页, 第 193 200 页为第 53 篇《罗仑及五月 鸟》。(14) 赵景深在 1921 年 9 月 写的《 〈格列姆童话集〉 序》 中指出, 当时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本 极少 , 至于专集的译本, 只有《时谐》 。 可见商务印书馆 1913 年初版的《时谐》 (上、 下册) 是格林童话在中国最早的合集。 详见赵景深《 〈格列姆童话集〉 序》, 赵景深编译《格列姆童话集》, 崇文书局1922 年 4 月 10 日版。(15) 赵景深对《时谐》 在少儿读者中的传播受阻问题深表遗憾,他在《 〈格列姆童话集〉 序》 中称 : ( 《时谐》) 书名不标明童话, 又是文义深奥, 因此儿童每每得不着这书刊, 这实在是件憾事! (赵景深编译《格列姆童话集》) 赵景深还在《童话家格林兄弟传略》 中写道 : 但是那本书是用文言写的, 和儿童不很接近,并且没有标明那是儿童用书,实在是一件缺憾。 况且童话的特点,就在于小儿说话一般的文章, 现在他用古文腔调说起来, 弄得一点生趣也没有了。 (赵景深《童话家格林兄弟传略》,《晨报》 副刊, 1922 年 5 月 26 日 )(16) 电影《飞行鞋》 剧情,参见篁《 〈飞行鞋〉 本事》, 《电影月 报》 第 6 期,1928 年 9 月 10 日。(17) 童话《罗仑及五月 鸟》 故事情节, 参见《罗仑及五月 鸟》, 《东方杂志》1910 年第 11 期, 第 85 90 页。076电影使用嵌套结构, 将童话《飞行鞋》 作为现实生活中母亲讲给孩子听的故事内容来呈现, 因此我们重点对母亲所讲的故事内容与《罗仑及五月 鸟》 进行比较。对比标有数字序号的情节段落, 我们可以发现 :(1 ) 人物关系完全不同。 电影中, 林生夫妇和他们亲生的三女一儿生活在一起 ; 童话中, 五月 鸟是砍柴人从树杈上捡回家和儿子罗仑一起抚养的女孩, 作品强调罗仑和五月 鸟很喜欢对方。(2) 两次弃儿过程略有差异。 电影中父亲提出弃儿,父亲带孩子进山林, 童话中母亲提出弃儿, 父母一同带孩子进山林。 这部分最大的差异在于第二次弃儿, 电影中父亲在樱儿捡石子时带走了哥哥和姐姐, 因此樱儿与哥哥和姐姐实际上被分成两组, 童话中罗仑和五月 鸟始终在一起。(3) 迷路后遭遇的险境完全不同。 电影中, 迷路的三个孩子来到巨人家中险被吃掉, 樱儿冒险进山带领他们逃跑, 途中与巨人斗智斗勇, 在偷得巨人的飞行鞋后大家一起飞回家。 童话故事完全朝另一个走向发展, 罗仑和五月 鸟中计来到妖怪的面包房, 后来偷得魔杖逃跑,逃跑途中两次利用魔杖魔法, 最后战死妖怪重获自由。(4) 脱险之后的故事结局完全不同。 电影中, 四个孩子回家与父母团圆, 有飞行鞋可以给人送信从此全家不愁生计。 童话则开始讲述罗仑与五月 鸟的爱情故事,罗仑移情别恋, 五月 鸟一度绝望, 一番曲折过后罗仑与五月 鸟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比较的结果是, 电影《飞行鞋》 与童话《罗仑及五月 鸟》 从故事到主旨可谓大相径庭。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 由于格林童话在传播过程中异文合并现象非常突出,根据牛津大学版 《格林童话集》翻译的 《罗仑及五月 鸟》,实际上是根据最终版格林童话中的三篇作品混合改写而成的。(18)这一分析进一步表明, 电影《飞行鞋》 与《罗仑及五月 鸟》 之间存在难以缝合的巨大裂隙。从《罗仑及五月 鸟》 的爱情主题, 到《飞行鞋》的生计主题, 这中间的改变, 究竟是潘垂统单纯择取 弃儿 情节、 而后重新创作整个电影故事的结果? 还是实际受到了其他作品的影响? 考证还将继续。5. 电影 《飞行鞋》实际改编自茅盾根据贝洛童话 《小拇指》 编译的童话《飞行鞋》关于影片取名《飞行鞋》 的原因, 潘垂统是这样解释的 : 因这童话中的情节, 和商务印书馆所出的《童话》第一集《飞行鞋》 相似, 我就不用那《罗仑及五月 鸟》的名词而用《飞行鞋》, 这是因为剧中巨人有一双奇怪的飞行鞋能使观众感觉到希奇的缘故。 (19)按照潘垂统自 己的解释,《罗仑及五月 鸟》 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飞行鞋》 (茅盾以沈德鸿的原名编译) 在情节上是相似的, 只不过篇名不同而已, 自己出于吸引观众的考虑, 最终选用了《飞行鞋》 作为电影片名。 如果不读原作, 这样的解释或许是可信的, 因为潘垂统向来重视电影片名问题, 他认为 标题是有吸引人们欣赏的力量的, 尤其是有营业性质的电影, 更应有使人一见就注意的必要 。(20)然而, 笔者找到茅盾编译、 商务印书馆 1920 年出版的童话《飞行鞋》, 发现其讲述的正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后, 运用智慧和勇气得到巨人的飞行鞋, 最终全家团圆、 不愁生计的故事。 童话《飞不久, 父亲再次决定将孩子们带到林中丢弃。 当樱儿去拣石子时, 父亲把哥哥和两个姐姐带走了。 被带进山林的路上, 聪明的柳儿撒下碎馒头屑做记号, 但是馒头被小鸟吃光, 他们迷路了。(3) 迷路后遭遇险境。 三个孩子不久, 妻子再次提出将俩孩子带到林中丢弃, 砍柴人被迫同意。 这一次, 由于门被母亲锁住, 罗仑拣小石子的计划落空了。 被带进林中的路上, 罗仑撒下面包屑做记号, 但是面包屑被飞鸟吃光, 他们迷路了。(3) 迷路后遭遇险境。 罗仑和五月 鸟来到巨人家中, 巨人几次要吃他们, 幸好被巨人妻子劝住。 樱儿冒险进山 寻找, 在仙女的帮助下, 屡次克服野兽怪物刁难, 终于在巨人家见到哥哥姐姐。 樱儿带领哥哥姐姐偷偷逃跑, 巨人穿上飞行鞋追了上来。 樱儿和巨人斗智斗勇, 筋疲力尽的巨人躺在大石头上呼呼睡去。 樱儿偷了飞行鞋和哥哥姐姐一起飞回家, 巨人没有了飞行鞋无法继续追赶。(4) 脱险之后的结局。 林生夫被一座面包房吸引, 实际上他们中了一个妖怪的计。 罗仑遭囚禁, 五月 鸟被令干活。 后来他们偷得魔杖逃跑, 妖怪穿上一步可跨数英里的靴子追了上来。 罗仑和五月 鸟先是变成湖和天鹅, 摆脱了妖怪 ; 次日他们又变成玫瑰花和吹笛者, 最终妖怪在笛声中不停地跳舞至死。妇见孩子们归来, 十分高兴。樱儿诘问父母为何要丢弃他们, 父母说因贫穷而养不活孩子。 樱儿说以后生活不用愁了, 有了飞行鞋可以替人送信, 说完穿上飞行鞋飞给父母看。(4) 脱险之后的结局。 罗仑回家寻求帮助, 两人打算不久以后成婚。 五月 鸟变成石块等待罗仑归来。 不料罗仑遇见另一姑娘后变心, 可怜的五月 鸟将自 己变成一朵雏菊。 一位牧羊人将雏菊摘回家, 从此家中出现了神奇的变化。 在邻居妇人的授意之下, 牧羊人破解了魔法, 五月 鸟现身。 五月 鸟拒绝了牧羊人的求婚, 不过答应留下继续照料家务。 罗仑与另一姑娘举办婚礼, 五月 鸟的歌声唤起了罗仑情感的记忆, 最终忠诚的五月 鸟与罗仑结婚,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听完《飞行鞋》 的故事, 那个不好好吃饭的小女孩很受感动, 也要妈妈给她做双飞行鞋, 也要给人去送信。(18)《罗仑及五月 鸟》 中的主要情节段落, 都可以在最终版格林童话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砍柴人在枝头捡到小女孩 的情节段落,来自《鸟弃儿》; 父母两次遗弃孩子 的情节段落, 来自《亨舍尔和格莱特》 ; 罗仑和五月 鸟在妖怪的面包房遭遇险境、 脱险之后经受爱情考验最终成婚 的情节段落, 来自《爱人罗兰》。 我国目前译自《格林童话集》 第七版(即最终版) 并且广泛阅读的格林童话全译本有四种,即魏以新译的 《格林童话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杨武能、 杨悦合译的《格林童话全集》 (译林出版社)、 徐珞等译的《格林童话故事全集》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曹乃云译的《格林童话集》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鸟弃儿》、《亨舍尔和格莱特》、《爱人罗兰》 三篇格林童话, 可以参见魏以新译《格林童话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年版, 三篇作品分别在第 47 52 页、 第 152 153 页、 第 170 173 页。(19) 同(8)。(20) 潘垂统《 〈西厢记〉 英文命名 Way Down West 释义》,《民新特刊》第 7 期( 《西厢记》 号), 1927 年 9 月 1 日。07 7REWRITING THE CHINESE FILM HISTORY 重写电影史行鞋》 与电影《飞行鞋》, 从情节到主旨竟然高度相似。由此, 潘垂统称《罗仑及五月 鸟》 和童话《飞行鞋》 在情节上相似的说法不攻自破。 由于电影《飞行鞋》 与童话《飞行鞋》 情节高度相似, 笔者以下仅列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电影《飞行鞋》 与童话《飞行鞋》 情节差异表我们此前的疑惑是,《罗仑及五月 鸟》 与电影《飞行鞋》 从情节到主旨都如此不同, 有没有可能电影实际改编自另外的作品?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茅盾编译的童话《飞行鞋》 才是电影《飞行鞋》 真正的童话原著。需要指出的是, 茅盾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工作期间, 编译了童话《飞行鞋》 的。(23)那么, 茅盾编译童话《飞行鞋》 的故事来源又是什么呢? 赵景深在《孙毓修〈童话〉 的来源》 一文中, 指出《飞行鞋》根据西洋民间故事编译而来, 但没有具体说明译自哪部作品。(24)不过, 我国当代童话研究专家金燕玉在《中国童话史》 中, 指出茅盾编译《飞行鞋》 的来源为贝洛童话《小拇指》。(25)笔者对两个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确认茅盾的《飞行鞋》 几乎保留了贝洛童话《小拇指》的故事全貌。(26)让我们回到上表, 回到潘垂统编导电影《飞行鞋》的话题上来。 对比分析表明, 潘垂统编导的电影《飞行鞋》, 在茅盾编译童话《飞行鞋》 的基础上有一些自 己的创新。 第一, 电影使用嵌套结构, 将童话《飞行鞋》的故事内容作为母亲讲给女儿听的故事内容来呈现, 这种将童话内容安插在现实情境中展开的做法, 既突出了影片的教育意义(教育孩子珍惜幸福生活), 又能给观众带来 亦真亦幻 的观赏效果。 第二, 对于贫穷的表达,童话仅用 很穷 这样简单抽象的字眼, 电影对贫穷的表达更为具体形象, 增加了父亲偷烧饼的情节。 第三,电影刻意安排双线索叙事, 追求情节叙事的惊险效果。潘垂统有意让樱儿脱离群体, 由此, 电影在父亲带孩子进山的主线之外, 新生了樱儿进山寻找哥哥姐姐的情节线索, 樱儿进山途中与野兽怪物打斗、 获仙女相救等内容既扩充了电影表现空间, 也制造出更为惊险紧张的观影氛围。 此外, 电影对原作的其他一些细微改动, 很可能出于一些特别的考虑。 比如, 孩子数量从七个减为四个、 父母送孩子进山改为父亲独自一人送孩子进山, 或许是出于精简演员数量、 降低电影成本方面的考虑。 原作中哥哥们先走回家、 小王瓜随后飞回家, 电影改为樱儿带着哥哥姐姐一起飞回家, 这样在银幕上可以表现出更为壮观的特技飞行效果。 或许潘垂统不想把巨人简单当坏人看待, 因此电影里没有表现巨人摔死山涧的场面。当笔者见到《罗仑及五月 鸟》 潘垂统自称的电影改编原著时, 一度确信回到了真实的历史现场, 然而直至现在, 我们才最终揭开了历史现场背后的真相 茅盾根据贝洛童话《小拇指》 编译的童话《飞行鞋》,才是电影《飞行鞋》 的实际改编原著。 这个略显复杂的考证过程其实充满了无尽的意味, 潘垂统为什么要掩盖事实真相呢? 这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关涉作者心灵史,答案或许只存在潘垂统自己心中。三、《飞行鞋》 并非中国第一部童话片目前电影学界认定 《飞行鞋》是我国第一部童话片,这一说法是否确切呢? 且看 1928 年 8 月 11 日《申报》刊登的以下这则电影广告 :中央大戏院预告 星期日起开映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童话神怪影片寻父遇仙记特请北平武术会表演惊人武艺(27)对比项 潘垂统编导的电影《飞行鞋》(21) 开头 : 母亲给不好好吃饭茅盾编译的童话《飞行鞋》(22)现实性开头和结尾的女儿讲 《飞行鞋》的故事。结尾 : 听完《飞行鞋》 的故事, 小女孩也要飞行鞋,也要给人送信。三女一儿父亲偷烧饼被捉挨打父亲樱子去拣石头。哥哥姐姐被父亲带进山林,孩子数量表现贫困谁去弃儿七个儿子 很穷 、 一人养活全家九口 父亲和母亲单一叙事or双线索叙事由于门被锁, 小王瓜拣石头的计划落空了, 所以七个孩子一起被带进山林, 迷路后七个孩子一起来到巨人家。随后三人迷路来到巨人家。樱儿冒险进山, 在仙女的帮助下克服野兽怪物的刁难, 找到哥哥姐姐。回家次序樱儿偷得飞行鞋, 带哥哥姐姐一起飞回家。小王瓜让哥哥们先走, 估计他们到家了, 然后偷了飞行鞋飞回家。巨人醒来以为还穿着飞行鞋, 大巨人的下场巨人醒来没有了飞行鞋无法继续追赶。步一迈跌落山涧摔死了。(21 ) 电影《飞行鞋》 剧情,参见篁《 〈飞行鞋〉 本事》, 《电影月 报》 第 6 期,1928 年 9 月 10 日。(22) 茅盾以沈德鸿的原名编译的童话《飞行鞋》,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 第一集第 89 编, 笔者所见为 1924 年 9 月 第四版(初版在 1920 年 10 月 )。(23) 茅盾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不久, 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工作。我国童话的开山祖师孙毓修邀请茅盾和他一起编写《童话》 丛书。 于是茅盾从 1917 年下半年至 1920 年, 以沈德鸿的原名共编写 27 篇童话, 后来又编译了《十二个月 》, 总共 28 篇。 这 28 篇童话从 1918 年 6 月 起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飞行鞋》 就是其中一篇, 1920 年 10 月 初版, 为《童话》 第一集第89 编。(24) 赵景深《孙毓修〈童话〉 的来源》,《大江月 刊》 1928 年 11 月 号。(25) 金燕玉《中国童话史》,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82 页。(26) 贝洛童话《小拇指》, 参见 [ 法 ] 沙尔?? 贝洛《贝洛童话》, 戴望舒译,重庆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54 73 页。 笔者分析表明, 茅盾编译的童话《飞行鞋》, 仅对贝洛童话《小拇指》 做了几处细微的改动 : 第一, 把主人公小拇指改名为小王瓜 ; 第二, 把妖精的七里靴改为巨人的飞行鞋, 篇名改为《飞行鞋》 ; 第三, 原作中妖精有七个女儿, 妖精错以为是小拇指兄弟七人而割断了她们的喉管, 或许由于场面过于血腥, 茅盾删除了这段情节 ; 第四, 原作写了两个故事结局, 一是小拇指穿上七里靴从妖精妻子那里骗得全部财产飞回家, 另一个是小拇指穿上七里靴去拜见国王, 谋得替国王传递命令给军队的美差, 从此全家衣食无忧, 茅盾选择并精简了后一个结局 ; 第五, 巨人醒来摔死山涧的情节是茅盾添加的, 原作无此情节。(27)《寻父遇仙记》 电影广告,《申报》 1928 年 8 月 11 日。07 8这则电影广告, 预告 童话神怪影片 《寻父遇仙记》 将于次日, 即 1928 年 8 月 12 日起在中央大戏院正式公映。 8 月 12 18 日, 《申报》连续七天刊登此片广告,8 月 18 日最后一天广告中还特别刊出 只映今日一天 的字样。《飞行鞋》 公映的日 期是 1928 年 12 月 23 日,《寻父遇仙记》 的公映日期 1928 年 8 月 12 日, 则比它早了整整四个多月 。 后面我们还会谈到,《寻父遇仙记》公映之时,《飞行鞋》 剧组正在庐山拍摄外景。 因此,目前资料表明,《飞行鞋》 是中国首部童话片的 定论 是错误的, 邵醉翁编导、 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的《寻父遇仙记》 才是我国童话片创作的起点。《寻父遇仙记》 讲述了小罗汉在神仙帮助下寻找亲生父亲的曲折经历。 商人罗敏荪和妻子张氏婚后一直没有孩子, 于是又娶了贤惠貌美的何氏为妻。 由于张氏自 私刻薄屡屡凌辱何氏, 罗敏荪不堪忍受家中吵闹离家出走。不久, 何氏生下小罗汉, 小罗汉在得知身世后踏上寻父历程。 寻父途中, 一位老神仙告诉他父亲在银安国, 并且他将被选为银安国太子。 老神仙送给他两件宝物 : 一巾履和一小瓶。 小罗汉坐上巾履来到银安国, 又用小瓶隐身之后进入皇宫, 即被封为太子。 小罗汉提出找到父亲才肯做太子, 在国王的帮助下父子相认。 为庆祝太子登位, 国王宣布大赦。 此时, 小罗汉的生母和养母一同被押解到银安国, 小罗汉指认了生母, 最终得以全家团圆。影片《寻父遇仙记》 采用了 戏中戏 的情节模式,小罗汉寻父的故事, 其实是现实生活中两个小男孩所读童话的内容。 因此电影一开始, 春光明媚的草地上, 两个可爱的小男孩读童话读得入了神 ; 而到影片结尾处,暮云四起、 飞鸟投林的黄昏, 两个小男孩依然沉浸在童话的美好境界中。 影片中无所不知的老神仙、 载人神速的巾履、 以及具有隐形功能的小瓶, 把观众带入奇异的童话境界。《寻父遇仙记》 作为中国首部童话片, 丰富了我国电影创作的类型, 体现了编导邵醉翁以及天一影片公司可贵的艺术探索精神。四、 潘垂统的电影观念和《飞行鞋》 的创作尝试1. 潘垂统的跨界人生潘垂统(1896 1993), 幼名成清, 字继可, 学名垂统, 浙江余姚人。 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潘垂统一生经历数次跨界, 从文学界、 政界、 电影界、 教育界、 保险界一路走过, 体现其勇于尝试的大胆魄力。1919 年, 潘垂统在家乡一所小学任教时, 得到他的中学英文老师 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周作人的关怀。 周作人经常给他寄《小说月 报》 等进步书刊, 还把他的习作推荐给鲁迅先生。 1921 年, 潘垂统的小说习作《风雨之下》 在鲁迅帮助下修改并更名《牺牲》 发表在 9 月 14 19 日 北京《晨报》 副刊上。 在鲁迅先生及周作人教授的鼓励下, 创作热情高涨的潘垂统在《小说月 报》、《新青年》、《新潮》、《妇女杂志》 等杂志上发表作品,期间还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后来,潘垂统感到 文学仅仅是社会科学的一门科学, 对推动整个社会一切事业发展来说,不够全面 ,因而渐渐对文学失去了信心。(28)潘垂统一度涉足政界, 不过只有极短的两个月 时间。 他在 1927 年 9 月 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 最近我在某省省政府里, 做了两个月 的小官。 (29)据此推断, 潘垂统做官的时间应该在 1927 年夏。 1927 年秋, 潘垂统进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 担任 制造部秘书兼剧务主任 。(30)他刚进公司便发挥写作特长, 在第七期《民新特刊》 上一人撰写三篇文章。(31)潘垂统参与制作的电影一共两部,《飞行鞋》 (编剧兼导演) 和《战地情天》 (与黎民伟合作导演), 都是民新影片公司 1928 年出品。 由于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潘垂统离开电影界转而投身教育界。 他曾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注册部主任, 后来又在东南大学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创办中华儿童教育社。(32)民国中期,潘垂统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 解放后他还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副经理。(33)2. 初入民新影片公司 : 踌躇满志却怀才不遇潘垂统, 无论对他同时代的电影界人士、 还是对我们目 前电影学界而言, 都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因为他在电影界的时间不长, 参与制作的两部电影作品影响都不大。 他也极少被纳入电影史论著作的书写范围,即便出现, 也大多被一笔带过。 当然, 如果不是潘垂统编导的《飞行鞋》 被冠以 中国第一部童话片 这样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 如果不是有关该片童话原著的说法如此混乱而矛盾, 恐怕也不会引起笔者的探究, 更不会有这篇小文问世。潘垂统因何原因进入电影界? 这是我们首先关心的问题。 他在《尝试》 一文中写道 : 要使电影同戏剧一样在文学上站到一个地位, 把革命的根苗, 种到民众的心田上去。 这主张, 我已梦想了四年。 去年秋间, 我毅然离开了教育化的政治界而跑到电影公司里去, 想做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工作。 (34)可见, 潘垂统之所以从政界来到电影界, 是为了实现 使电影同戏剧一样在文学上站到一个地位 的主张。 时任民新影片公司制造部秘书兼剧务主任的他, 刚进公司便写了长达八千余字的专文《电影与文学》, 系统阐述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该文开篇即大胆设问 : 电影是否能在文学上占一个位置? 只要一般文学家不武断的认定这是一个荒谬的提议, 我相信这主张要引起他们的注意了。 潘垂统认为电影同舞台剧一样, 是具有(28)(32) 童银舫《鲁迅与潘垂统》,《慈溪日报》 1995 年 9 月 19 日。(29) 潘垂统《电影与文学》,《民新特刊》 第 7 期( 《西厢记》 号), 1927 年 9月 1 日。(30)《民新特刊》 第 7 期( 《西厢记》 号) 刊登潘垂统的一幅照片, 注明 制造部秘书兼剧务主任潘垂统 , 1927 年 9 月 1 日。(31 )潘垂统在 《民新特刊》第 7 期( 《西厢记》号)上,一人撰写 《卷头语》、 《电影与文学》、《 〈西厢记〉 英文命名 Way Down West 释义》 三篇文章, 1927年 9 月 1 日。(33)《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历任主要负责人名录》,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75491/node75505/node75523/node75527/userobject1ai90634.html。(34) 同(8)。07 9REWRITING THE CHINESE FILM HISTORY 重写电影史表演人生、 批评人生、 调和人生、 美化人生, 而使民众有彻底觉悟, 社会能永远不停地在改善的途上前进的东西 , 既然舞台剧已经在文学上占到一个地位了, 那么电影自然也应该在文学上占到一个地位。 这位曾经的文学青年在文中呐喊 : 现在我要大胆地把电影放进文学的范围里面去! 他为中国电影指出一条 光明的路 ,即 先重视文学方面的价值,也顾到营业方面的利益 。(35)这篇《电影与文学》, 不仅是潘垂统对于电影与文学关系的观念阐释, 更是他初入影界的个人宣言。 潘垂统对自己的电影主张充满了自信, 对民新影片公司这一新的事业平台充满了期待。然而, 踌躇满志的潘垂统不曾料到, 进入民新影片公司一年多来, 竟然完全没有发挥自己主张的机会 : 一年以来, 我仅仅做些为那人生要吃饭和穿衣的工作, 丝毫没有发挥我的主张的机会。 虽然公司方面,也常常叫我试一试, 编一本戏来导演, 但是他们先给我一种材料的暗示, 所谓各公司所通行的古装戏也者。 我只有谨谢不敏, 并不是我不重视历史剧, 那种演义式的东西, 我实在不懂。 (36)潘垂统踌躇满志跨入影界, 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既然不肯接受公司 材料暗示 的做法, 电影创作对潘垂统而言, 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要大胆地把电影放进文学的范围里面去 的誓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 怀才不遇, 是潘垂统进入民新影片公司一年来的真实写照。 他甚至把自己形容成一个 颓唐的人 。(37)他渴望着尽快摆脱这一切的束缚, 期待着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这样的机会, 终于还是来了。3. 编导《飞行鞋》 : 一个文学青年的电影梦想正当潘垂统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颇感苦闷时, 公司经理李应生向他提出了拍摄童话片的想法, 用童儿做主体, 以美丽的山林做背景 , 这一想法打动了潘垂统 久久潜伏着的心灵 , 潘垂统表示 愿意来编此剧,且试做导演 。 潘垂统并且认为 : 在懂得戏剧的人, 懂得文学的人, 懂得儿童文学的人, 只要你的成绩不失败, 不用说, 当然能引起他们的心灵上的感动。 否则, 一般欣赏程度较低的观众, 也能从剧情里面的神怪幻术(Trick) 等等上, 得到一种相当的娱乐。 这样, 戏剧本身深刻的意义和维持公司的营业,都能兼顾到。 为了做人要吃饭, 为了吃饭以外还有一种人生的意义, 我且试试我的工作。 (38)只要用心拍出好作品, 不仅能感动心灵, 还能娱乐大众, 电影自身深刻的意义和公司的营业就都能兼顾到, 可见潘垂统对此次童话片创作充满了信心。剧本问题是电影创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潘垂统向来重视剧本的文学价值, 他曾经说过, 无论你是创作的,或从前人的小说戏剧里脱胎出来的, 一定先要审查那故事的本身有无文学的价值 。(39)此次童话片拍摄, 为了找到满意的改编材料, 潘垂统专门通过文学界的朋友找到专门研究儿童文学的朋友, 请他们帮忙推荐适合的童话作品。 据笔者前文考证, 电影《飞行鞋》 实际改编自茅盾编译的童话《飞行鞋》, 此处不再赘述。潘垂统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 至少创作童话片《飞行鞋》是如此。 在剧本创作阶段,他 与童话专家赵景深、顾均正商议多次 。(40)在去庐山拍摄外景行船途中, 潘垂统还在与黎民伟讨论剧本。(41)在潘垂统看来, 剧中人物的服装问题也是 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 西装东装和中装, 似乎都不对 , 为了将来不至于被人讥作戏台装,他专门从一位编辑儿童书报的主笔处借来 35 种儿童画报做参考。(42)对于《飞行鞋》 所表现的社会问题, 潘垂统是这样理解的 : 在这童话里面, 含有社会问题。 世界男女,不负责任的生育子女, 实际上真有私自抛弃的, 至于不负教养的责任的, 我们随处可以见到。 人群里面, 有了许多没有受过相当的教育的人们, 无论你怎样大叫革命,或用暴力革命, 到底还是使你失望的。 所以最后那个小女孩说, 只有去替人送信, 有了相当的职业, 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43)《飞行鞋》 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 与潘垂统 为人生 的艺术主张是一致的。 他曾多次强调文艺要反映现实, 体现社会意义和革命精神 : 文艺是生命受压迫时的一种叫喊, 是反抗精神的表现, 占人间的文化生活的最高地位。 (44) 我是主张 人生的艺术化,艺术的人生化 的! (45)潘垂统之所以选择放弃《罗仑及五月 鸟》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故事, 转而讲述贫苦人家生存困境的故事, 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而生育问题、 教养问题、 职业问题, 正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问题, 也是潘垂统真正关注的焦点。外景拍摄是《飞行鞋》 的一大亮点, 也是民新影片公司 宗旨务求其纯正, 出品务求其优美 的制片方针的体现。(46)一篇题为《庐山摄影记》 的文章详细记录了《飞行鞋》 剧组在庐山拍摄外景的全过程, 作者署名 篁 。 根据文中记载, 除了潘垂统和演职人员, 同行的还有黎民伟和篁(即该文作者)。 根据篁的记载, 剧中樱儿 三次遇仙于飞瀑之间 , 其中两次分别在黄龙寺和天桥这两个景点拍摄完成, 剧组还赴仙人洞、 天池等景点拍摄。 庐山风景虽美, 剧组却既要克服在周围五百里的山中找景的困难, 还要克服在气候多变的山中摄影的困难。 民新影片公司称最终拍摄到的庐山 有雄壮之山岭, 森林有清幽之溪涧, 瀑布有神秘之云雾, 新霞庐山胜景收罗殆遍 。(47) 五、 余论步入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古装片、 武侠片以及武侠神怪片渐次登场并先后成为市场弄潮儿, 形成早期(35)(39)(45) 同(29)。(36)(37)(38)(42)(43) 同(8)。(40)(47)《民新消息》,《电影月 报》 第 6 期, 1928 年 9 月 10 日。(41 ) 篁《庐山摄影记》,《电影月 报》 第 6 期, 1928 年 9 月 10 日。(44)潘垂统 《卷头语》, 《民新特刊》第 7 期( 《西厢记》号),1927 年 9 月 1 日。(46) 予倩《民新影片公司宣言》,《民新特刊》 第 1 期( 《玉洁冰清》 号),1926 年 7 月 1 日。0 8 0(48) 郦苏元、 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09 页。(49) 秦喜清《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 1930)》,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年版, 第 161 页。(50)(53) 同(8)。(51 )《飞行鞋》 电影广告,《申报》 1928 年 12 月 23 日。(52) 在这股武侠神怪片潮流中, 一些拥有童星资源的影片公司开展了儿童题材武侠片的筹划和拍摄。 1928 年 6 月 7 日, 距离《火烧红莲寺》 5 月 13 日上映还不到一个月 时间, 上海影戏公司出品的《小剑客》 (又名《卢鬓花》) 就粉墨登场了, 该片由著名童星但二春主演, 具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 令人惊叹的是, 这部 6 月 7 日中央大戏院首映的《小剑客》,在《飞行鞋》 首映的 12 月 23 日还在明星大戏院上映( 《小剑客》 上映广告见 1928 年 12 月 23 日、 12 月 25 日《大公报》), 可见该片在观众中的影响力。《飞行鞋》 上映期间遭遇但二春主演的《小剑客》, 其结果可想而知。国产电影 以商业片为主体的电影创作 (48)的一条发展主脉。 在此背景之下, 国产童话片《寻父遇仙记》 和《飞行鞋》 在 1928 年的出现, 显然不是一个孤立的电影现象。 1928 年的国产影坛, 古装片竞摄风潮未落,《火烧红莲寺》 肇始的武侠神怪片潮流则开始汹涌肆虐。 秦喜清认为, 当时的童话片正是作为包裹在武侠神怪片潮流中的片种之一出现的。(49)然而,《火烧红莲寺》 可以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粗制滥造的其他大量武侠神怪片还能大行其道, 为何童话片《飞行鞋》 一经出现却...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

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

罗仑,飞行鞋,电影,童话,格林童话,编译,茅盾,笔者,巨人,情节,文学,故事,寻父,赵景深,童话集,童话片,孩子,商务印书馆,原著,父亲,影片,研究,贝洛,民新影片公司,小拇指,最终版,问题,编导,中国,人生

2020-07-06 #故事大全

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

关于中国早期童话片

罗仑,飞行鞋,电影,童话,格林童话,编译,茅盾,笔者,巨人,情节,文学,故事,寻父,赵景深,童话集,童话片,孩子,商务印书馆,原著,父亲,影片,研究,贝洛,民新影片公司,小拇指,最终版,问题,编导,中国,人生

2020-07-06 #故事大全

故宫珍藏宝物 清早期作品 中国早期画珐琅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故宫珍藏宝物 清早期作品 中国早期画珐琅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珐琅,胡人,画珐琅,通体,口径,山水图,康熙,锦纹,仙人,开光,故事,清康熙,特点,蓝色,釉色,龟背,黄色,掐丝珐琅,缠枝莲,勾云纹,双立耳,远山,灯盘,锦地,中置,一侧,人物,扶手,作品,双耳

2018-07-09 #小故事

鲁迅早期中国文学史著述辑论

鲁迅早期中国文学史著述辑论

鲁迅,天子,文王,神话,首领,世袭,文学,传统,祖先,鬼魂,孔子,张飞,小说,德行,精神,刘备,人物,先王,屈原,性格,故事,内容,三国演义,中国,悲剧,政令,方面,王者,礼记,道德

2009-02-21 #经典故事

中国古代故事:诗话的产生与早期诗话

中国古代故事:诗话的产生与早期诗话

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公续,中山,梅尧臣,续诗,笔记,司马光,百家号,后人,作者,内容,方面,诗人,故事,主张,宋人,提要,诗学,见解,刘放,司马,魏野,四库全书总目,佳句,归田录,称引,艺术,被称作

2015-04-10 #故事会

一 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 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北京人,人类,山顶洞人,距今,北京,直立人,现代人,活动,元谋人,时间,水平,考古学,遗址,裴文中,年代测定,考古学者,中发,发现了,上肢,云南,人们,历史,代表,体貌特征,化石,动物,说法,学科,古猿,周口店

2018-10-23 #经典故事

中国华文教育网-早期长篇章回小说

中国华文教育网-早期长篇章回小说

讲史,历史,故事,结构,三国演义,小说,民间故事,日常生活,民间,话本,薄伽丘,三国志通俗演义,传说,全书,宋元,基础,回目,情节,法国,空间,英雄,讲故事,中国最早,很多时候,江湖世界,中曾,乔叟,宋江,张择端,拉伯雷

2020-07-26 #故事会

秦汉雄风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之王枪矛的早期发展

秦汉雄风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之王枪矛的早期发展

骑兵,兵器,武器,战国,铁矛,匈奴,步兵,矛头,马槊,秦陵,铁质,实战,方面,长矛,长度,青铜,威力,装备,骑射,黄祖,最重要,青铜兵器,陵中,主力,优势,典籍,图鉴,地位,形制,战国时期

2008-02-2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