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五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0-07-06

金奖章是童话故事吗

提示:本文共有 167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4 分钟。

1.会认“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 14个字,理解“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

3.能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难点:正确认识麻雀母子;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它们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能给我们以启示。谈谈你都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它使你明白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正音。(对于不明白的地方有作标记)

小组合作,采取”当小老师”的方法,检查自学情况,并互相交流好的识记方法.

3.逐段指名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把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

后来( )

最后( )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重点学习的问题。

(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四、通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听读课文录音,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注意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2.指导写好生字。

”摔”字中的”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蹲”字右边的”酋”不要丢掉里面的小横;”蹈”字右下部和”鼠”字上部的”臼”里面是两小横,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认真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过程中,你们的妈妈可以说是对你们关怀备至.在动物界,母爱的力量同样是伟大的.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小麻雀>>的故事.

二. 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品读,体会妈妈对普季克加以规劝的爱.

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同桌分角色读,探究普季克的特点.

画读,想象普季克说话时的语气和心理.

1.画出普季克问问题时的动作的词语,辅助动作练习朗读.

2.画出普季克一系列问题,体会它的心理活动.

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要求声情并茂.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15自然段

A对比读:

出示15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16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朗读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麻雀妈妈看似多余的唠叨实是经验之谈,切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不要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大亏的.

3.孩子的本领不仅需要家长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在生活实际中经受锻炼.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4.总结。

课后反思:

大概刚刚与假期结束回归课堂的学生上的第一篇课文,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应的不太好,特别是一个假期的生活,好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得暂时有些拘紧,放得不够开。如朗读课文时举手展示的不够充分,再如理解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大多学生回答的比较浅显,声音也不够自信。

2 金奖章

教学目标

1.会认“宫、渣、仆、彬、耿、荐、授、蔓”等8个生字;会写“宫、屑、沾、仆、鹊、获、配、彬、忠、耿、荐、盒、授、腐、雅”等16个字。理解“残渣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腐烂”等词语。

2.能抓住课文描写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能赢得荣誉,受人尊敬。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荣誉面前,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见荣誉就争,有的为大家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怎样对待荣誉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金奖章》这篇童话,看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读生字,纠正读音。

3.(出示课件)教师检查读音,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生字。

”配”字左边的部分不要丢掉里面的短横,右边是”已”,不要写成”已”.

”彬”字左宽右窄;

”腐”字的”广”要包住下面的”肉”.

注意:指导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端正.匀称.

4.再次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边读边想,引导学生尝试概括。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整体把握,指名分别读1-14自然段,15-25自然段.思考:老师为什么让同学们这样读?

引导学生认识第1-14自然段写鸟国的鸟儿们听说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派使者来把金奖章颁发给一只对地球有功的鸟时,都抢着要.只有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的残渣碎屑.15-25自然段写使者把金奖章颁布发给了乌鸦,乌鸦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5.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梳理学生问题,提出探究专题:群鸟为什么开始争奖章,最后都十分尊敬乌鸦?

为什么把金奖章颁发给乌鸦?

三、小结课文。

师: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只有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后来使者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重。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奖章》。回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指名读。

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气抢;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

小结: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更有像喜鹊这样借机溜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群鸟争章、争论不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旧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默奉献、辛勤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教师适时总结思考方法:思考问题应从乌鸦和群鸟两个角度谈出在荣誉面前,乌鸦和群鸟的不同。)

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15——25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抓住描写使者准备颁奖时群鸟表现的重点词句,体会鸟儿们激动.急切的心情.

(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群鸟:15——21

A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此时鸟儿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鸟儿们的急切心情。

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乌鸦:

A十分谦虚: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 (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读资料、网上资料。)

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敬?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乌鸦默默奉献,踏实工作,奖章非他莫属.自己争名夺利,太不应该.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如果还有一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你愿意帮他写一段颁奖词吗?

四.总结。

五.板书

2.金奖章

群鸟 争 金奖章

尊敬

乌鸦 让 金奖章(颁给)

(无私奉献)

课后反思:

《金奖章》分角色读是重点,在读中去发现人物们各自是如何对待荣誉的,在争论中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最后回归课文开头,对比读出乌鸦的行为。接着回归第二部分环境大使的颁奖词。乌鸦对待荣誉是怎样的?探讨你喜欢乌鸦吗?你从这件事情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如果还有一枚金奖章你还将颁给谁呢?为它写一段颁奖词,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的空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推荐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2、今天,老师要向你们推荐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可有意思了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

3、出示图片猜一猜哪个是没头脑,哪个是不高兴?你是怎么判断的。

是的,没头脑整天摸着脑袋找不着东西。不高兴整天是的一句话就是不高兴。

(出示幻灯)瞧,他们一下子长大了,都干什么了?看过书的同学讲一讲。

4、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5、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请大家去看这本书吧!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后来他们下定决心要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了。

瞧他们向我们问好呢!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部分?

起因: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 (“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

(文章最后一段:“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是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且忘记设计电梯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着行军袋,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高兴死,就不顾剧情要求,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毛病惹的祸。)

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三.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四.总结。

课后反思:

最后本堂课的快乐来自于一道拓展题,“如果让没头脑来扮作演员,不高兴来扮作建筑师,会有怎样的情形?”同学们的笑声洋溢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一节快乐的语文课堂,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给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启迪,感谢这节略读课文的教学。

4.《大拇指汤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趁、妖、倒、厨、剖、鞠、躬、宠、肿、趟、逗、款、善”16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男孩,他只有他父亲的大拇指那么大,而且他还有几次危险的经历呢!你们相信吗?

2、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自学交流,展示成果

1.依据提纲,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家。

重点:剖(p u):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三.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6—14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国王让汤姆带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四.反馈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姆( ) 褴( ) 踹( ) 宠( )

拇( ) 监( ) 喘( ) 庞(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 ( )眉( )脸

自( )自( ) ( )蹦( )跳

3、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装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喜出望外———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交流新课,理解感悟: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从故事情节奇特、故事含义深刻等几方面说)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历险过程怎样获救

2、相机引导点拨:

(1)从大拇指的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A.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

B.从“默林很同情他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你体会到什么?(默林也是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2)从可怕的历险中体会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A.自由朗读第二部分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B.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写下来。

C.汤姆历险几次危险的经历,但每次都能神奇地化解,由此让你想到哪些四字词语?(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D.你能把这种“险”读出来吗?

E.小组读,代表读

三、复述课文,学生评价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险。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险”,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善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善良是一种美德,并不为了索取;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

朗读。

四、反馈练习(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

板书:农夫和妻子————款待————魔法师“乞丐”

关心 幸福骄傲 送

国王——————宠爱—————大拇指汤姆

教学反思

童话的教学,给了我和孩子亲密交流的机会。教学使我们拉近了距离。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拇指汤姆的世界,和他一起经历危险,一起播撒善良,一起收获幸福。快乐,是童话永远的主题,也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永远的追求。

5 坚定的锡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

2、学生介绍安徒生作品,简介安徒生。

3、过渡:安徙生童话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让人爱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令人敬佩的丑小鸭,有使人发笑的皇帝……今天,我们从《坚定的锡兵》中看到一位怎样的人物呢?

(二)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围绕“坚定”,品读课文。

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

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坚定)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

(三)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

三、围绕“坚定” ,品读课文

1、仔细看题目,这个童话主要为了突出锡兵的什么特点?

2、坚定是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3、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多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失去平衡。

a从这个句子,你读懂了什么?(锡兵同情小姑娘,他要保护她)

过渡:锡兵下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锡兵不小心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6、9、10、12自然段)

b把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注意读出锡兵的“坚定”。

c从锡兵的“坚定”中,我们看到一种怎样的品质?(善良、勇敢、尽职尽责)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2、设想:如果有一天,锡兵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认为他还会保护小姑娘吗?为什么?

3、总结:安徒生的这篇童话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善良、勇敢、尽职尽责的锡兵形象。

(四)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

课后反思:

整个上课的过程是充满爱心与感动的,孩子们在较为深情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到锡兵那种坚强乐观、英勇直前的精神,特别是学习锡兵遇到种种困难与考验他英勇不屈的形象时,我采取了师生合作朗读深入领会其精神的方式,不断加深了学生对于锡兵形象的了解。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教学重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知新”园,快看,“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

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

(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2、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

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我们要挑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

(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课时 自己编童话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减少束缚,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2、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发展学生个性化表达。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说能写。

教学难点:

能将所说、所写的内容的条理地表达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原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童话是通过梦境般的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你们爱听童话,爱读童话吗?(生答)你的心里肯定也装着许多童话故事。你能说说你知道哪些童话?说说它的名字,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话故事多。(指名说)

一、创设情境,走进童话,领悟童话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课前小游戏,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听童话,爱看童话,对吗?(对)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

1、首先让我们走进童话屋,看看里面住着那些童话故事?你能很快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第一单元的童话图片)

2、你们喜欢这些童话故事吗?(生答:喜欢)谁能简单说说理由?

如:人物有意思。如……

如:故事有意思,都是我们身边不可能发生的。如……

如: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

3、总结:

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创作的奥秘都能发现。是啊,这就是童话,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和拟人、夸张等手法使一个个主人公奇特有趣,(板书:人物奇特)情节也很曲折、离奇,(板书:情节离奇)

童话里的事物常常暗示或代表生活中的某种人或某种现象,读完后还能使人从中受到一些教育,得到一些启迪。(板书:教育性情、理)童话多有意思,是吗?(生答)

4、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吗?你们想成为中国的格林兄弟吗?(生答)今天,就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试着自己编一编童话吧。(板书课题:创编童话)

二、提供素材,激发写作欲望。

1、同学们真会学习从一个小小的要求就能懂得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先来看看创编的第1个要求,一齐来读一读(齐读)从创编要求上看我们知道,首先要确定童话中奇特的人物。看,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许多老朋友(出示第一单元的人物)认识吗?在哪里见过啊?是啊,在课文中我们都很熟悉它们。那么你能用一句话来简单地介绍它们吗,谁愿意?(分别出示图片,学生用“这是……的……”的句式说。)

2、你觉得课文中的这些人物怎么样,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生说:奇特)是啊,这些人物真是太奇特了,今天就让它们走进我们的童话王国,请你挑选它们中三个作为你童话王国的主人公,想一想你要挑选谁?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说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件什么离奇的事?想一想,想好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每组推选出最好的准备在全班汇报,可以吗?(学生自主、合作交流。)

3、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指2 3名学生说)我们认真听,看你最喜欢听谁的故事?

4、你喜欢听谁的故事,你觉得他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评,引导学生在评价中紧紧围绕板书中的童话特点进行评价。)

三、指导如何把情节写具体、生动。

1、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有一双慧眼。你们刚刚所发现的就是一篇好童话所应具有的。在描写童话中:人物要奇特、情节要编得离奇和巧妙,同时也能让我们受到一定的教育,学到一些道理和启发。(指板书说)看,一篇好童话就应该具有以上这些特点。可是光有好的创意还是不够的,那我们来看看习作的第3个要求是什么?(再次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

2、你觉得怎样才得把这个故事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呢?(指名说)

3、这是你们独到的建解我们可以保留。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段话(课件出示),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想想你从标色的字中体会到了什么?(指1名学生读)

(1)课件出示: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2)谁来说说从这两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3)那么作者是通过麻雀妈妈的什么描写来表现妈妈伟大、关爱孩子的好品质的,把故事写具体、生动的?(指名联系上两段话的动作,神态,语言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能说一说怎样才能把故事写生动、具体?(生说。)也就是说在描写过程中要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板书: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这们就能写得生动具体了,对吗?

3、(课件返回“主人公”)那,现在请你想一想,怎么才能把你要写的故事写得更生动具体?自己先想一想,想好后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故事更能吸引人。等一下请一个同学上来说一说,好吗?(生同桌讲,师参与指导)

4、刚才我听了一下觉得同学编的故事都很精彩。谁能把你的故事生动、具体地讲给大家听,说不定你还能成为未来的童话大师。(指一名学生上讲台说)请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清楚他说的是否生动具体,哪些地方说得还不够,待会我们来评一评。

5、学生讲故事。(老师要专注地听)

6、一个好作家还应该学会评论别人。谁来评一评,哪说得好?(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方面评价。)

7、你觉得哪些地方说得不够好,需要怎样修改的?(共同合作修改)

小结:(对讲故事的学生说)看,通过对()的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就使我们的故事更具体、生动、形象了,是吗?

四.范文学习。

找学生读好的习作。

五、我手写我心,自主写作文。

1.学生动手写作文。

2.给作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修改自己写的作文,并念给同桌听。

板书设计:

创编童话

人物奇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情节离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有教育性(情、理)

教学反思:教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学生们写的童话多姿多彩,很丰富,也很精彩.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五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课文,生字,自然段,小羊,小鹰,指导,学生,教学,老鹰,乌鸦,狐狸,词语,教师,朗读课文,本课,字形,试读,偏旁,句子,找碴儿,老师,道理,语气,检查,学会,同学,情况,描红,板书,课题

2014-08-03 #经典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文,孔子,学生,赵州桥,传统文化,老子,同学们,生字,盘古,交流,教师,内容,品行,词语,自然段,小组,重点,设计,祖国,专题,清明上河图,人们,句子,综合性,活动,人物,故事,板书,天地,老鼠

2013-04-08 #故事阅读

教学设计: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课文,中国人,学生,设计意图,课件,人物,外国人,外国学生,情感,为国争光,内心,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文本,语言,词句,合作,让学生,句子,同学们,成绩,课题,骏马,勤学苦练,勾画出,决心,天堂,奔马图

2010-01-29 #故事大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童话故事创编》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童话故事创编》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习作,动物,童话,特点,道理,交流,主题,故事,板书,课文,明一,语文,上册,内容,兴趣,学生,拟人化,相机,范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本单元,和兴,郭建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分校,延安,床边,手法

2016-09-20 #长篇故事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树之歌》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树之歌》教学设计

生字,课文,内容,学生,特点,词语,金桂,教学,本课,桦树,笔顺,笔画,银杏,指导,句子,化石,北疆,小组,师生,手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树木,枫树,松柏,梧桐,水杉,背诵课文,难点,重点

2017-04-06 #故事会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同学们,爸爸妈妈,课外阅读,图书,书籍,兴趣,同学,学生,故事,知识,途径,最喜欢,课件,教学,内容,单元,地方,学校,带我去,教师,方式,方法,栏目,舌头,过程,问题,交流,一起读,分享阅读,引导学生

2020-07-21 #经典故事

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九色鹿》

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九色鹿》

九色鹿,课文,九色,背信弃义,国王,情感,词语,自然段,见利忘义,句子,民间故事,见义勇为,恩将仇报,教材,住处,学生,板书,生字,灵魂,目标,道理,道义,上圈,中国,信用,关键,品质,同学们,古人,君子一言

2009-03-24 #故事会在线阅读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缩写故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缩写故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缩写,方法,A.,B.,C.,D.,E.,习作,文章,内容,主题,作业,故事,教案,段落,能力,分析,综合,有哪些,牛郎织女,海力布,发现了,上册,语文,单元,作文,人物,事情,公开课,修饰词

2020-07-0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