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考古人的西游记·唐蕃古道篇——读《从长安到拉萨:2014唐蕃古道考察纪行》

时间:2020-07-09

儿童故事古道西游记

提示:本文共有 35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故事,也忍不住手舞足蹈,无比兴奋。但《西游记》毕竟是神话故事,除了懵懂的幼儿,人人都知道当不得真。而今天,却有一帮考古人,真真正正地西游了。

古之唐僧师徒与今之考古人

古之西游,唐僧、悟空、沙僧、八戒,领如来法旨,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经重重困阻,历九九八十一难,终至西天。然而,西游故事多含杜撰、夸张成分,描述的九九八十一难多为“妖难”(或称“妖祸”更宜),白骨精、玉兔精、蜘蛛精、牛魔王、红孩儿更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妖怪代表。但迢迢旅途中,风餐露宿、饥餐渴饮,路途之艰辛不难想象,这更是隐藏在“妖难”之后,唐僧师徒日常所必须经历和承受的。

今之西游,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联动,接考古大任,察唐蕃古道,一路跋山涉水,历种种考验,经三八二十四天,终达拉萨。此西游,不再是小说臆想的情节,而是实实在在的西行考察。今之考古人,参考《释迦方志》《往五天竺国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新唐书·地理志》有关唐蕃古道的记载线索,沿着道宣、慧超、义净当年走过的路,用翔实的记载,配以丰富的图片,忆古道旧貌,展古道新颜。野外之艰险,虽没有遇到也不会遇到《西游记》之“妖祸”,但“抬头望不尽群山,低头看不清深沟”的情境贯穿全程,草丛、林间、深沟、悬崖,路途之艰巨,唯有《从长安到拉萨》一书中的图片能说明一二。所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高大伦院长才会在此书后记中感慨:“……也是借助他多年在西藏野外工作的经验……在野外多次逢凶化吉,整个队伍基本安全到达目的地。”

古道·遗风·观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说起古道,脑海中会情不自禁地浮现马致远的这首小令。不过古道不止枯藤、老树、昏鸦,也可以没有小桥、流水、人家。从长安到逻些,遥远达万里长途,戈壁、高原阻开了两个城市,但千年古道又将两个城市维系在一起。这条千年古道名唐蕃古道,由风景截然不同的多段古道组成:关山古驿道两侧茂密丛林、古柏参天;小积石山古道两边峰峦叠嶂、峭壁屏连;热水河谷至花石峡之间的古道则现茫茫草原;洛须河谷古道和尼洋河河谷古道两岸沟谷纵横。壮丽山河之景,仅观图片,就令人惊叹不绝!

古道·遗风·探史

虽先秦两汉间,已有羌人在河湟地区经营;南北朝时期,即有吐谷浑在青海一带发展;但唐蕃古道“金玉绮绣,问遣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全唐文·敕与吐蕃赞普书》) 的局面,则自贞观八年 (634 年) 松赞干布遣使长安之后,才为诸多文献如 《两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 记载。唐蕃古道的千年历史,说是始于大唐与吐蕃交往之初,并不为过。有唐一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下嫁吐蕃赞普,可谓唐蕃古道上的重大事件和热议话题,为史料重点记录并传抄摘引;有记载的多达 200 余次的唐蕃使者往来,则为古道历史的普通题材和日常主题,也见诸各种文献;但更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宗教传播、军事冲突,以及古道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因其过于“民生”,过于“家常”,多不见文献记录。

不过,“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法证之父艾德蒙·罗卡),“凡寻找的必能找到”(《圣经》)。古道沿线留下了不少遗迹,诸多集市、驿站、故城如繁星点点散落。以唐鄯州鄯城(西宁市) 为界,唐蕃古道东段 (唐域内道程)就有广为人知的大唐西市遗址、大明宫遗址,传说葬有杨贵妃的马嵬驿,关中西部重要驿站亭子头、重要关隘大震关,麦积山石窟、伏羲庙、鸟鼠山分水岭、哥舒翰纪功碑、凤林关、炳灵寺石窟等,这些遗址遗迹在历史文献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了痕迹,大部分人不会陌生;而唐蕃古道西段 (蕃域内道程) 所见遗址、遗迹,除唐蕃分界碑、唐蕃会盟碑外,则罕见或不见史料记载,如喇家遗址、龙支故城遗址、柳湾墓地、热水墓地、松格嘛呢石经城、须巴神山摩崖造像、照阿拉姆摩崖造像等等,有些更是第一次为人所知,如阿日扎吐蕃墓葬、雅砻江吐蕃墓葬、旺布洞吐蕃墓葬、孜莫拉扎遗址等等,他们表现的更多是不见于文献记载的古道沿线居民的日常。

“别着急,时间终会给你回报。”今天,考古人西游探史,又一次揭开了古道等待千年的神秘面纱。

古道·遗风·问俗

“花木还依旧径栽,春园不惜为谁开。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和范公希文怀庆朔堂》) 唐蕃古道沿线,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多民风、民俗。沿途所见,千头万绪而又丰富多彩。不同的民风、民俗,均承载着传承时空的使命,它们通过人人、代代相传。它们既来自于人民,又深藏于人民。不仅人民的行为、语言、心理时时反映着民风、民俗,迄今留存的建筑、崖刻更是民风、民俗的物化表现。人民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受其规范又受其保护。

此次考古人西游一大收获,即为问俗。途中,伫立于石渠草原中的松格嘛呢石经城,整个石头城用千万块石片堆砌而成,建筑构筑无任何框架,石片间未用任何粘结材料,却历经数百年而不倒,至今仍在继续堆砌中,这种特殊的建筑方式堪称一个奇迹。而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雪山下的宝库”之称的德格印经院,传承着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雕版印刷技艺。作为印版史籍的积累保存者,院内藏版库储存了数量超过20万块的用于雕版印刷的书版。经架上重重叠叠摆放的木刻印版,在传统的藏式建筑和精美的壁画、雕塑外,更提升了德格印经院不同于其他的独特魅力。在追求高效率、高利润,现代化、机械化的时代大潮中,如德格印经院,几百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传承,秉持本心,使雕版印刷技艺一代代薪火相承,显得难能可贵。迄今,德格印经院仍按照传统的十余道工序,从原材料加工、书写、刻制、制版、造纸、印刷、装订,进行着雕版印刷的工作。连通川、滇、藏地区的“茶马古道”上唯一还在继续生产盐的西藏昌都芒康井盐田,“从择地凿井,到搭建土木结构的盐田、晒盐、贩运,均保留原有技术和形式”“发展至今,盐井盐田的建构、生产方式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原始盐业生产活化石之一”。除此之外,西藏江达埃拉山口的美女与美酒、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虔诚而愉快的转经老奶奶,均给考古人留下了极深的当地民风、民俗印象。

古道·遗风·求佛

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最广泛的说法是,早在汉明帝时,中国使者就西行至西域广求佛法与佛典。文献记载,北魏僧人宋云、惠生即沿着长安至鄯州路线,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鄯善和于阗,再去往中亚、印度。所行路线,与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大体上重合。也就是说,文献记载的僧人西行路线,与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基本一致。而此次考古人西游发现,“从青海玉树至四川石渠,再至西藏江达、昌都、察雅、芒康,南北贯通,更有林芝第穆萨摩崖碑铭、工布江达洛哇旁卡摩崖造像,东西呼应,似乎形成了一条同唐蕃古道并存的佛教文化传播路线。它以青海玉树为节点,南连南诏,西通吐蕃腹地,北接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上,贝纳沟摩崖造像、勒巴沟摩崖造像、须巴神山摩崖造像、俄热寺、照阿拉姆摩崖造像、烟角村摩崖造像、西邓柯摩崖造像、德格印经院、瓦拉寺、强巴林寺、查果西沟摩崖造像、洛哇旁卡摩崖造像、大昭寺、查拉鲁普石窟等遗址、遗迹,用一个个点,勾勒出一条可实地踏查的佛教文化传播路线。

考古人的2014唐蕃古道考察,其所行所历,一一记录在《从长安到拉萨》一书中。借用书封上的话以结尾:“而今重走,虽山河依旧、史迹历历,却已地名数易、物是人非。遂特书此纪,展古道新颜,忆古道春秋。”

基本信息: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3月

印次:1

ISBN:9787532583614

内容简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五家单位在2014年以“从长安到拉萨”为主题,策划了唐蕃古道考察。本书稿是对这次考察的记录。

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唐蕃古道概说

第二部分 开始篇

一、 活动缘起及前期准备工作

二、 参与人员与学科构成

三、 考察路线与日程

第三部分 陕西段

一、 西安发布会与出发仪式

二、 路线特点与考察纪要

三、 主要考察点图文介绍

第四部分 甘肃段

一、 路线特点与考察纪要

二、 主要考察点图文介绍

第五部分 青海段

一、 路线特点与考察纪要

二、 主要考察点图文介绍

第六部分 四川段

一、 路线特点与考察纪要

二、 主要考察点图文介绍

第七部分 西藏段

一、 路线特点与考察纪要

二、 主要考察点图文介绍

三、 拉萨总结会

第八部分 考察风采

参考文献

后 记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2017年10月3日第6版

责任编辑: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考古人的西游记·唐蕃古道篇——读《从长安到拉萨:2014唐蕃古道考察纪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唐蕃古道游:倒淌河的传说 文成公主的泪汇成了倒淌的河

唐蕃古道游:倒淌河的传说 文成公主的泪汇成了倒淌的河

倒淌河,日月山,塔尔寺,经院,传说,倒淌,东流,青海湖,向西,历史,四大,弥勒,建筑,文成公主,汉藏,莲花,藏传佛教,说法,黄教,黄河,一条河,文成公,万佛,区的,唐皇帝,喀巴,宗喀巴,李世民,松赞干布,海心山

2016-11-15 #长篇故事

从敦煌到珠峰—甘青藏八月纪行

从敦煌到珠峰—甘青藏八月纪行

日喀则,拉萨,时候,大哥,珠峰,个人,汉人,寺庙,感觉,敦煌,时间,民族,茶馆,藏民,城市,大昭寺,藏族,西宁,见识,司机,地方,小伙,游客,高原,生活,事情,八廓街,大部分,定日,朋友

2016-01-07 #故事会

上饶纪行(新时代之光)

上饶纪行(新时代之光)

方志敏,上饶,上饶人,三清山,上饶市,产业,农村,城市,小村,代替了,信州区,地方,婺源,故事,精神,群众,项目,发展,改革,到处都是,片土地,新时代,中心,企业,代表,作风,朋友,区政府,医院,原生态

2017-10-04 #故事阅读

吴玉君白山采风纪行之七

吴玉君白山采风纪行之七

佛库伦,布库里雍顺,樊察,满族,长白山,古伦,布库,爱新觉罗,传说,喜鹊,姐姐,天宫,男孩,三姓,仙果,圣人,朱果,一个男孩,乌鸦,白山,地方,天女,小船,故事,生下,百姓,老汉,里湖,首领,山下

2020-08-17 #短篇故事

长征出发地——红色于都纪行

长征出发地——红色于都纪行

长征,中央红军,于都,中央苏区,出发地,开国元勋,赣南,长征精神,余人,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政府,主题,丰碑,时期,所在地,今昔,促进会,代表,先辈,块根,发源地,后代,坐标,基因,将军,壮举,建站,文化,新镇,省委

2009-07-10 #故事阅读

文遗故事 1930年川边康定纪行

文遗故事 1930年川边康定纪行

康定,区的,牦牛,藏族,民国,藏传佛教,康建省,护卫队,茶马古道,全身,人们,中心,全县,农耕,帐篷,历史,喇嘛,咽喉,周边,寺庙,年轻人,康定县,建筑,政教合一,教派,民居,省会,藏区,衣服,藏民

2019-01-28 #经典故事

南国纪行——中山大学与鲁迅的故事

南国纪行——中山大学与鲁迅的故事

钟楼,鲁迅,中山大学,白云楼,学堂,建筑,贡院,广东,师范,鲁迅在广州,一大会址,办公楼,国民党,时间,砖木结构,租住,邮政部门,列中,得采,方都,许广,许寿裳,许广平,和礼,广东大学,明远楼,有品,白云路,鲁迅纪念馆,介绍了

2015-01-16 #经典故事

会讲故事的关渡湿地(宝岛纪行)

会讲故事的关渡湿地(宝岛纪行)

湿地,公园,小屋,台湾,水鸟,游戏,候鸟,中心,孩子,水资源,教育基地,图片,土地,大自然,塑料,家族,探险家,木屋,核心区,游客,绘制地图,角色,鸟类,污染,关渡自然公园,孩子们,让孩子,可欣,布雷克,陆化

2018-12-22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