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时间:2020-07-12

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使用启发式教学,我浅谈如下: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二、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发现新问题。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 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学生,启发式教学,教师,思维,教学,分数,规律,长方形,分母,让学生,能化成,新旧,有限小数,面积公式,乘数,图形,思路,特征,知识,孔子,引导学生,乘法,位数,启发式,素质教育,相结合,质因数,提问,点拨,学生学习

2020-09-24 #经典故事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学生,启发式教学,教师,分数,分母,规律,能化成,让学生,思维,教学,有限小数,计算方法,乘数,位数,方法,教学中,调动学生,乘法,积极性,特征,质因数,点拨,式教学,作用,兴趣,同类,才能,教学方法,特点,知识

2020-09-25 #故事阅读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略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小故事

学生,启发式教学,教师,分数,分母,规律,能化成,让学生,思维,教学,有限小数,计算方法,乘数,位数,方法,教学中,调动学生,乘法,积极性,特征,质因数,点拨,式教学,作用,兴趣,同类,才能,教学方法,特点,知识

2010-11-02 #短篇故事

启发式教学成功的例子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成功的例子浅谈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学生,教师,问题,启发式教学,思维,提问,教学中,课堂,好的,方法,智慧,能力,课堂教学,课文,点拨,孔乙己,蒲松龄,培养学生,思维活动,把握好,是怎样,给学生,让学生,主旋律,价值,启发式,学习成绩,封建制度,教学,情境

2020-07-12 #小故事

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启发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幼儿,教师,静物,活动,创作,小动物,啦啦队员,故事,游戏,美术,线条,能力,同伴,大班,方法,纸片,经验,脚印,过程,音乐,小狗,水滴,知识,绘画,找朋友,美术创作,中班,作品,事物,儿歌

2020-07-12 #短篇故事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例子 浅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教师,过程,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教学,知识,概念,原型,教学中,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定理,问题,认知结构,因素,数学,材料,特点,结果,孔子,分析,认识过程,力度,客观规律,实际,思路,时间,方法,时机

2012-01-18 #小故事

启发式教学的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

启发式教学的常用的启发引导方式

学生,笔者,问题,区别,启发式,广告,思维,提问,答案,语言,教育,让学生,习惯用语,教师,冠词,教程,文章,注意力,分析,你认为,教学中,类比法,颜色词,紫竹,欲扬先抑,关键问题,主体性,个性,一环扣一环,不定冠词

2019-08-31 #经典故事

从孔子“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产婆术”给我们启发式教学的启示

从孔子“愤悱启发”到苏格拉底“产婆术”给我们启发式教学的启示

学生,孔子,苏格拉底,老师,时候,引导学生,知识,答案,统计表,教学,问题,子夏,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思想,才能,过程,教学中,子曰,产婆术,事物,善行,积极性,教育,学生学习,共性,教育家,对方,小组

2008-05-09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