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孔子曰:不读诗 无以言的故事及诗/词/曲的区别

时间:2020-07-15 09:36:01

相关推荐

孔子曰:不读诗 无以言的故事及诗/词/曲的区别

下图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摄影:冯卫国

《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的故事》

作者:冯卫国2009/6/17

本人创作的 十步成诗之神仙脚印 是我发明创新的古体闪散诗的代表作之一(见文末),总共10首诗歌组成,加起来贯连一起就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悠然独立,诗歌应该优美、细腻、清新,意境深远,也是我这几天去广州黄埔区龙头山采风的高潮之作,我创作这首 十步成诗之神仙脚印 的过程中,仔细地推敲了一下,尽量让有缘看我诗歌的朋友有想象的空间,诗歌旁边是我花了心机解读了部分的句子,目的是让朋友们容易看明白,另外说下"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的来由,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说这个来由之前,先说下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他是不是诗人,这一点没有人提出。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孔子没有写过和留下一首完整的诗,算不上诗人,但假若从更高层面上、从更宽泛的角度上看,孔子随口说出的那些经典性话语、那些带有排比式的句子,也可看成是诗句。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虽未应刻意于诗的某一种形式,但读来朗朗上口,又深刻说明了一种道理,所以也可看成是诗句。当然,我这样说,肯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反对,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牵强附会的观点。

说孔子是诗人,多数人会持反对意思,但说他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人,说他是一个与诗歌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人,则绝无一人会反对,理由很简单,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经孔子之手编订而成的。不仅如此,孔子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谈论评说过诗,对于诗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孔子的名言(就是不学或不读诗,就不会说话的意思),此话来自一段经典故事,那是就“庭训”。且看《论语·季氏篇》中的一段话——陈亢(孔子的学生)问于伯鱼(孔鲤)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段著名的对话,译成白话就是——陈亢(孔子的学生)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孔鲤)说:你在老师那里得到过与众不同的教育吗?伯鱼说:没有。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他便道: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而学诗。过了几天,他还是一个人站在庭中,我又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礼了没有?我说没有。他道: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我退回又开始学礼。陈亢回去后非常兴奋地说:我问了一件事,知道了三件。知道了诗,知道了礼,又知道了老师对他儿子的态度。

孔子此处所说的诗,就是指《诗经》。他庭训其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且将“诗”放在“礼”的前面,足见“诗”在孔子眼中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后来,孔子还曾对他儿子说——你研究过周南、召南了吗?假若不研究周南召南,那就会像对着墙壁而站立着。而孔子所说的周南召南就是《诗经》中的一部分。宋朝朱熹解释“正墙而立”——“言即其至近之地,而一物无所见,一步不可行。”也就是说,不研究《诗经》,那就什么也看不见,寸步难行。

《诗经》里面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代表了两千五百多年前约五百多年间中国的诗歌创造的成果。这部诗歌总集大约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左传》所记吴国季札到鲁国观乐时,鲁国为季札所歌各国风诗的次第,和今本《诗经》大致相同,而“诗三百”一语不止一次出于孔子之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道:“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孔子不仅认真研究修订编集了《诗经》中的诗,而且还伴着音乐,“皆弦歌之。”对于《诗经》,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一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诗经》的开篇是《关雎》,对于这首著名的爱情诗篇,尽管后世一些儒腐之徒千方百计地予以别样的解释,但孔子却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将这样一首情诗放在《诗经》的首篇,而且给予这样高的赞语,可见孔圣人绝非是一般人想象那样的酸腐之辈。

为什么要学诗?在“庭训”时,孔子告诉他儿子是——不学诗,无以言。而在另一个场合,他又进一步阐述了学诗的重要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到讽刺的方法。近之,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辅助君上;而且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看看吧,学诗是何等重要,是有多么大的好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篇使我振奋,礼使我能在社会上站得住,音乐则让我的所学得以完成。孔子又一次强调了诗对他的作用,且又一次将诗放在了礼的前面。当子贡与其老师交谈时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孔子高兴地说:“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就可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诗,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一种。只要有人类存在,诗歌永远不会消失。诗,可以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记录生活的原况,可以表达一种心绪,可以歌颂,可以揭露。“不学诗,无以言”太有道理了,不学诗,不读诗,对诗歌漠然、一点诗性没有的人,内心能是个丰沛的人?凡是具有创造精神、勇于进取、奋勇向上、感情丰富的人,我想一定是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哪怕此人从来没写过一首诗。

(完)

备注:“不学诗,无以言”也可以读成:“不读诗,无以言。”

下图孔子画像

下图神仙脚印。摄影:冯卫国

十步成诗之神仙脚印

闪散诗 解读版

作者:冯卫国09/6/17

采诗采景采风人,

幽幽山林幽幽深.

走马观花谁不会?

赋诗一首才为神.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能像走马观花一样,随随便便的,而是有时候面对事情要认真对待,随随便便做事谁不会呢?要把事情做好那才难,就像面对美景能赋诗一样,那才厉害.

神仙脚印神仙脚,神仙脚印就是神仙的脚留下来的,

山河秀丽山河娇. 意会

仙界可有世间美?天堂仙界有没有世间那么美丽?

足印人间复飘飘. 意会

脚印幽山情意长,脚印印在美丽的山上,是对它的情意和赞赏,

一蹬万里到天堂.那神仙一蹬就到天堂,就留下了这个脚印了.

李白已乘仙鹤去,原来这个神仙是李白,他已经乘仙鹤到仙界去了,

唯留小弟醉杜康. 意会

幽径虽小通幽顶,

幽行仙脚印幽林.

吾望脚印思李白,

幽梦如溪伴幽情.思念的梦心啊就如那清清绵长的小溪那样伴我情幽和情长.

冷眼观看世沧桑, 意会

千古悠思亦超然. 意会

美景如今有心看, 意会

脚印伴我作诗章.身旁有美景,还有师傅的脚印,在陪伴我创作诗章,我不感觉孤独了.

骚首弄足亦风骚,也可以在创作的时候搔头思考,也偶尔摸下脚印,也是洒脱风骚的表现,

吾为吾师来洗脚. 意会

遥指仙界白云处, 意会

可知李白作诗劳?仙界的白云深处,师傅可在作诗呢?作诗很辛劳的,多保重啊.

诗情水清印晚霞,优美的诗歌情意印在那清清的水,也印在那美丽的晚霞里,

诗香如花飘万家.诗歌就像那花一样幽香,飘进那人世间的千家万户.

只取一瓢向天洒, 意会

犹看仙女在散花.洒向天边有我情意,就好像看那仙女向世间洒那爱之花一样.

偶吟美诗一两句, 意会

清溪小鱼不为愚. 意会

可笑有鱼不识趣, 意会

诗为何物盲人居. 意会

独钓清湖弄扁舟,

披身蓑笠坐舟头.

鱼儿上钩吾欢笑,

钓走人间万古愁. 意会

惊世之才不足鸣, 意会

唯有好诗澄世清.只想创作好的作品,好的诗篇,来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和去浊扬清.

不屑俗世名利事, 意会

云隐山林伴闲心! 意会

(完)

古诗/词/曲的区别

(收集版)1.古诗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2.古诗的分类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最短的只有十几个字。如《十六字令》,最长的不过240字,如《莺啼序》。一般认为58个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词从片数来分有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如《兰陵王》)。4.曲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古典诗歌体裁,盛行于元代以后。曲有散曲和剧曲之分。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剧曲进入戏剧,成为唱词。曲有曲牌和宫调。曲牌是一支曲子的谱式,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的格式,每一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干个曲牌。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每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联接许多曲牌成为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不仅可用于写景抒情,也可以叙述一个故事片断。如睢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谈谈古代诗歌的分类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诗歌的种类多种多样。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中国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近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近体诗。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分类情况,当我们面对一首具体作品时,就很容易辨识其体裁类型了。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日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有人说是律诗(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第222页),但按律诗特点看,这二首诗无论如何,不能算作律诗。其实,陈诗题目已明示:这是一首歌行体诗;至于白诗,仔细分析,则应是一首三言、七言错杂运用的新乐府诗。

(完)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曰:不读诗 无以言的故事及诗/词/曲的区别”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快速学习国学:儒家着重了解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区别

快速学习国学:儒家着重了解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区别

孔子,孟子,国学,名句,思想,内容,才能,儒家,主张,国人,文言文,标签,著作,指导,儒释道,仁和,周游列国,四德,老吾老,好读书,上都,疫情,中国,一生,三人行,三思而后行,佛家,主流,为政以德,人皆有之

2014-06-25

老子的“报怨以德?”和孔子的“以德报怨”有区别吗?

老子的“报怨以德?”和孔子的“以德报怨”有区别吗?

老子,道德经,契约,孔子,安可,报怨以德,司契,司彻,以德报怨,章里,代表,善人,圣人,暗喻,天道,意思,比喻,特点,道德,来说明,大小多少,意思是,子之意,易知,莫能知,莫能行,上德,乱说,主张,图案

2010-01-03

老子之“德”与孔子之“德”有本质不同 区别是什么?谁的正确

老子之“德”与孔子之“德”有本质不同 区别是什么?谁的正确

老子,尹喜,老师,万物,规律,孔子,万事万物,大道,形态,精华,道德经,阶段,发展,太初,窈兮冥兮,作用,大德,太始,太素,太极,实物,形象,恍恍惚惚,才能,直译,正解,样子,法宝,相貌,草木

2014-03-19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 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区别在哪 他们是怎么解决生存问题的

孔子,弟子,老子,齐景公,丧葬文化,天下,子弟,死地,贤人,学费,君子儒,一生,厚葬,含义,墨子,手艺,贵族,过程,鲁国,晏婴,出生入死,制度,古人,国君,大学,文人,孩子,寿命,平民,成语

201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