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全国诚实守信好人—于爱梅

时间:2020-07-16

诚实守信的中国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43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山东省沂蒙山区有一位执着的退休教师,十几年如一日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家风,开展爱党拥军活动,先后两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就是67岁的沂南县第四中学退休女教师于爱梅。 于爱梅现任“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孙女、“沂蒙红嫂”张淑贞的女儿,受战争年代爱党拥军红色家庭的长期熏陶和影响,养成了爱党爱军、乐于助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品格。退休以后,她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影响和带动了大批有志之士,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于爱梅把弘扬沂蒙精神当作使命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作为受到总书记接见的4位群众代表之一的于爱梅,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教导后,深感责任重大。把沂蒙精神宣传好、传承好,是每一位沂蒙人的责任。在这方面,于爱梅起到了突出的带头作用。 于爱梅生长生活过的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山东的重要领导指挥中心,许多党政军机关都曾设在这里,许多高级将领都在这里工作、生活过。于爱梅的奶奶、母亲都是当时很有影响的拥军模范。她们的言传身教,使于爱梅对红嫂精神、沂蒙精神的理解更加全面而深刻。她要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把沂蒙精神、红嫂事迹宣传出去,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中去。 2010年,中共沂南县委宣传部成立沂蒙精神宣讲团,于爱梅作为宣讲团成员之一,先后到机关、学校等作报告46场,听报告人数2万余人。2011年,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成立,她作为“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后代,义务到党性教育基地作报告,先后为党员干部、大中小学学生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0多场,听课人数达数80万人次。她还担任马牧池“红军换于小学”、依汶镇“将军小学”等校外辅导员,不但为学生们讲思想政治教育课,还为他们培训讲解老师20余人。她的宣讲报告《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是山东党性教育及沂南政治思想教学点的突出亮点。为达到最佳宣讲效果,她认真撰写讲稿,反复熟悉演讲材料,努力把每次报告都作得十分精彩。由于宣讲任务安排得很紧,于爱梅有时候不得不需要一天宣讲多次。这对于60多岁的她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一次,她正发着高烧,但为了不影响宣讲,她顶烈日,冒酷暑,坚持作报告,接连讲了五场,每场40分钟。汗水湿透了衣衫,高烧模糊了双眼,但是她的报告依然流畅感人,自始至终没有说错一个字。可是,当讲完最后一场、掌声响起的时候,她的双腿再也没有了力气,勉强走下讲台,瘫倒在椅子上。 发起成立“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是于爱梅宣传沂蒙精神的一项重要决策。为了更好地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经过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她于2016年6月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使沂蒙精神的研究、传承、弘扬工作走向了有领导、有组织、有章程、有规划的道路,使沂蒙精神的弘扬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利用宣讲团、编写读本等多种形式,使宣传面更广,宣传内容更深入,宣传效果也更加明显。 为扩大沂蒙精神宣传的覆盖面,于爱梅于2017年5月在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2018年3月,又在德州齐河设立了第二处机构, 使沂蒙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开始走出沂蒙,迈向全国。目前,济南、青岛、潍坊、日照等分支机构也已筹备到位,北京、广州、新疆等地的分支机构也做了一定的筹划工作。她决心今后几年内,要在有条件的各省会驻地成立分会组织,让沂蒙精神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于爱梅把拥军优属工作当作职责 人民军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极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沂蒙人民对子弟兵的感情更是达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境界。热衷于爱党拥军,是于爱梅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于爱梅心中,人民军队驱日寇,抗蒋顽,保家卫国,守护和平,功不可没,伟大无比,老党员、老八路、老红嫂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因而,自2004年她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后,就从微薄的家庭收入中挤出钱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拥军优属活动。 爱慰问各兵种部队,是于爱梅拥军的突出重点。她不但经常慰问本地的县人民武装部、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等武装组织,还经常慰问野战、边防等部队。先后走访慰问的部队,如临沂军分区、济南军区、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兵种训练基地、青岛北海舰队、北京阅兵村、兰洲军区打井队、北京军区打井队、天安门国旗护承促进会的会员们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对救灾一线的消防官兵进行慰问卫队、福州海军、沂蒙旅、上海海军某部、上海武警八中队、四中队、南京路上好八连、新疆某部等几十处。行程数万里,足迹踏遍江南塞北。2018年夏天,潍坊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于爱梅带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的会员们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对战斗在救灾一线的消防官兵进行慰问。 定期看望老英模、老党员、老八路、老红嫂等,是于爱梅拥军的另一个重点。她的的慰问不仅仅限于本县,还到沂水、临沂、蒙阴等周边县区,甚至千里之外的上海、北京,只要打听到哪里有这样的革命老人,她都不计行程多远,花费多大,前往慰问。先后慰问过抗日老人张秀岳、李俊国、盛本林,伤残军人王继印,老红搜李桂芳、李贵兰、张红英、王桂花、范桂君、牛玉梅,沂蒙六姐妹,新红嫂周锡芳、李秀莲,明德英后代李长俊等上百人。2016年,她在上海开会期间,听说附近有位曾在沂蒙山区战斗过的老八路战士任传英,就利用会议间隙,买上礼品到她家里去看望。 扶持转退军人就职就业,也是于爱梅拥军的一个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转退军人找不到理想工作,造成生活困境。于爱梅对于他们,不管亲疏远近,凡能跑腿的跑腿,凡能沟通的沟通,尽力帮助。有位叫苏晓涛的退伍士官,自谋职业,创建了中国儒将青少年拓展训练中心,吸纳了数十名退役军人就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于爱梅就帮他想办法,鼓干劲,寻路子,拓业务,最终使其走出困境,公司越办越大。苏晓涛本人也被评为“山东省退役军人创业标兵”。为使更多军人得以安置,于爱梅还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一年一度的“退役军人创就业论坛”活动,为退役军人解读政策,指导方法,激励意志,铺路搭桥,使不少人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为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拥军队伍中来,于爱梅还于2010年6月发起成立了“沂蒙红嫂拥军协会”, 发动民营企业家和个体老板联合拥军,使沂南县的拥军优属队伍越来越壮大,形成了组织化、规模化、常年化。 于爱梅爱党拥军不图虚名,扎扎实实,立足于为受拥对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年来,她用于拥军的鞋垫累计2万多双,地方特产数万公斤,战士急需用品上百件套,花费达上百万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她先后从家庭收入中捐出了20多万元,向爱心人士、企业筹集钱物1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续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 于爱梅把关爱青少年成长当作责任担当。 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人民“最后一口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作军装、最后一个儿郎送战场”的爱国拥军事迹,传颂全国。于爱梅出生于红色家庭,奶奶王换于、母亲张淑贞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八路军将士孩子的义举,使于爱梅受到深刻的影响。 于爱梅曾深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我奶奶和我母亲创办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40多名八路军子女,使孩子们能够安全健康成长,父母专心打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作为她们的后代,我有责任把这种爱心传承下去,为当今青少年健康成长做些有益的事情”。于爱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她不但教授孩子们文化知识,更向孩子传播理想、信念和做人的道理。 离岗不离职,义务担任校外辅导员。2004年,从教师岗位离岗后,于爱梅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实施对青少年的教育。她经常利用学生们课外活动时间,走进校园,与学生聊天,给学生讲述战斗故事,畅谈人生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她被沂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沂蒙精神宣讲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经常到马牧池红军换于小学、依汶镇镇将军小学、沂南县双语红军小学、孟良崮实验学校等40几处学校,作传统教育报告。她还自告奋勇担任了山东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义务讲解员。 义务辅导帮教,倡导建立“四点半”学校。在担任校外辅导员的过程中,于爱梅发现,有很多学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顾,致使学习受到影响:学业没人辅导,生活缺少照料,安全存在隐患。于是,于爱梅就把从教师岗位退休的姐夫、当教师的女儿、女婿和外甥等召集起来,组成一个家庭义务帮教小组,以帮助学生解决亟需问题。没有辅导场所,她就把家中一套房屋挤让出来;没有桌椅,她就花3000多元去市场买来。几年来,于爱梅的家庭帮教小组共义务辅导学生十几批次,受益学生150多人。2012年,于爱梅又积极向沂南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议,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爱心家园”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四点半学校”,由五老志愿者对学生们进行统一接送、辅导,以解决学生这段时间小学生管理问题。沂南县关工委积极采纳了这一建议,在全县有条件的学校、社区、企业建立了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和“四点半学校”20余处,有效解决了部分学生四点半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 利用红色资源,影响感染青少年学生。课外辅导员的角色,为适时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于爱梅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抓住关键节点,对学生实施引导、教育。每年清明节,她都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唱革命歌曲,陶冶革命情操;到王换于故居、沂蒙红嫂纪念馆进行入队、入团宣誓;讲述革命战斗故事等,使学生思想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周末和假期,她带领学生到老革命、老红嫂家中进行慰问,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英模人物,亲身感受沂蒙精神。活动中,于爱梅启发指导学生帮老人们打水扫地,洗衣摘菜,按摩捶背,赠送生活用品等培养他们的爱心。老人们则为孩子们讲述战斗故事,讲述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孩子们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责任担当,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书记教导记心间,沂蒙精神传承好。于爱梅始终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实践行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诠释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道德情怀和品格,引领着新时代的道德风尚,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于爱梅先后被授予临沂市市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沂蒙新红嫂及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和中国好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等光荣称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全国诚实守信好人—于爱梅”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好人·声音故事诚实守信好人——王建军

中国好人·声音故事诚实守信好人——王建军

王建军,公司,故事,驾驶员,朱娟,颜军,好人,社会,补贴,诚实守信,企业,湖南省,文明,真情,中国好人,回报社会,大地飞鹰,农民工,三爱,天平上,诚信和,小传,一家,下岗职工,临湘市,人性,公益事业,全国十佳,信心,口头禅

2020-07-15 #故事大全

全国模范教师陈新生出席在赣州举行的好人故事分享汇

全国模范教师陈新生出席在赣州举行的好人故事分享汇

好人,陈新生,赣州,故事,全国模范教师,小学校长,事迹,千千结,江西,赣县,赣州市,广教寺,刘秋,徐东华,柏格森,杨盛,李益,王祥,潘光,程明,胡爱民,陈香兰,陈维,广播电视台,对山村,新时代,诚实守信,随潮,丈夫,一分耕耘

2016-07-30 #故事会

分享好人故事 2017让正能量飞

分享好人故事 2017让正能量飞

河南,王梅,好人,刘涛,吴晓东,教师,群众,刘运,邓志,诚实守信,年度,党员,做好事,婆婆,学生,孩子,家乡,河南省,工作,吴晓,朱丽,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好人榜,最喜欢,大河网,名儿,好事,定义,故事

2020-09-19 #故事会在线阅读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武汉专场今日举办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武汉专场今日举办

全国道德模范,模范,故事,武汉,武汉市,专场,儿子,好人,群众,吴天祥,陈春芳,黄大发,道德模范,中国曲协,诚实守信,丈夫,二人转,全国,原型,感人事迹,曲艺,爱心,中国好人,绍兴莲花落,李月,员武,余人,刘兰芳,其道,姜妍

2009-01-04 #小故事

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福建传递道德“正能量”

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福建传递道德“正能量”

道德模范,林榕,宁德,福建省,叶德,周炳,林文芳,好人榜,宁德市委,好人,全国,全市,宁德市,崇德,福建,活动,中国好人,全国文明城市,副书记,年中国,刘灼,徐丽珍,杨春,陈敏,新时代,诚实守信,仪式,中新网,义务,之城

2016-05-27 #短篇故事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 “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守初心担使命”宣讲会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 “身边好人与道德模范·守初心担使命”宣讲会

曾存粮,好人,中心,债务,干部职工,丈夫,精神,宣讲会,弟弟,水厂,衡阳市,道德模范,农民工,全国代表大会,诚实守信,不幸,下岗女工,业绩,力量,使命,代表,事业,事迹,作者,全体,倡议书,全国,全市,初心,压力

2009-05-26 #小故事

聆听道德模范与抗疫英雄故事 争当新时代衡阳好人

聆听道德模范与抗疫英雄故事 争当新时代衡阳好人

好人,道德模范,精神,诚实守信,号外,全国,深度,品德,英雄,活动,中国好人,唐彩,曾存粮,曹亚,谭秀,先进个人,全体,倡议书,个人,专业,丰碑,代表作,事迹报告,事迹,代表,作者,倍受鼓舞,先进典型,公德,典型

2020-05-26 #短篇故事

四川省雅安好人 雅安市新时代好少年齐聚石棉

四川省雅安好人 雅安市新时代好少年齐聚石棉

...,石棉县,中共,仪式,活动,好人榜,县委常委,精神文明建设,诚实守信,雅安市委,先进事迹,代表,全市,全县,村民,榜样,精神,、宣传部部长,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副主席,副主任,四川好人,孝老爱亲

2015-10-0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