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0-07-16

洛阳的故事50字

提示:本文共有 19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

伊阙,是伊河流域的最后一段峡谷,由熊耳山东端悬崖和嵩山西端峭壁夹峙而成。它南临伊川盆地,北系洛阳盆地,为两个盆地间之咽喉。因其两山对峙,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被称为“伊阙”。

与其它峡谷不同,伊阙所系的两个盆地几乎处在一个地平面上,因而这个峡谷几乎不见落差。

伊水从上游山区泻出,进入低平的伊川盆地,形成几度弯曲,经过狭窄的伊阙水道缓缓北流,至洛阳盆地腹部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流,至盆地边缘的神堤穿过黄土丘陵沟谷,注入黄河干流。

伊水、洛水滋润的两个盆地,土质肥沃,自流灌溉便利,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是著名的两大粮仓。散居在嵩山周围的崇部落是开发这两个粮仓的主人。以两个粮仓为经济支柱,崇部落是当时“万国”之中经济实力最强者。

距今约4000多年,由于气候变热,西部高山冰雪融化,黄河流域大小河流暴涨,发生了上古史上史无前例的洪水大灾难。黄河中游南岸的伊川盆地、洛阳盆地成了重灾区。伊河在伊阙之南的伊川聚成湖海,洛河在伊阙以北、神堤之南的洛阳盆地汇成汪洋。

湖海汪洋淹没了崇民的家园、良田,阻绝了崇民的交通,威胁着崇民的安全:为了生存,崇部落在首领鲧领导下,与洪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鲧治水失当,处处防堵,治水九年不成,还造成重大损失。部落联盟首领舜按律行事,将鲧处死。

鲧的儿子禹,处事谨慎有谋略,悉心为公不辞劳苦,在崇民中享有厚望;为发挥崇部落治水的骨干作用,帝舜令禹继承父职,为崇部落首领。

禹继首领之位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威胁祟部落生存的伊洛水患问题。他登上高山,举目望去:伊河受阻于伊阙,洛河受阻于神堤,两个咽喉造成了两个陆中海洋;欲使两处湖水消退,必先疏通两个咽喉部位。鉴于伊阙是石质峡谷,神堤是土质沟谷,禹决定先易后难——先治洛后治伊。

他率众北赴神堤,掘沟挖谷,拓宽疏通神堤水道,十日之后,洛川之水泻人黄河,洛阳平原重见天日。此后,禹挥师伊阙。由于伊阙水道太狭,即使洛阳盆地湖水泻去,伊水出伊阙的流量仍然不大。而要疏通拓宽这岩石峡谷,仅凭他们的石制、铜质工具谈何容易!

禹愁眉不展,在伊阙山上转来转去,蓦然间,一颗斗大的石头被蹬动,那石头向山下滚去,接着发出一声巨响!禹十分惊讶,寻声赶到崖底,只见一个山洞被砸毁。原来,这伊阙山下有许多溶洞,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峡谷底部。由于长气水浸和风蚀,这些溶洞质地松脆,一经重击,便成碎石。

这一发现,使禹感奋不已,他立即调动人马,一部分持石锤、铜钎打击溶洞;一部分搬运碎石,清理谷底。他身先士卒,挥动大锤,砸击之声震撼峡谷。

这是华夏先民力战洪水的英雄史诗中扣人心弦的一幕:

一个个溶洞被销毁,一筏筏碎石被运出,一月之后,奇迹出现,湖水从峡谷中呼啸而出!急流搬走了峡谷中淤积的泥沙,急流动摇着失去溶洞根基的悬崖峭壁,破裂后的岩石不断落人急流被卷走,狭窄的伊阙逐渐开阔,久积的湖水迅速消退,伊川终于亮出了肥壤沃土。

伊河象一条玉带从伊川盆地伸向洛阳盆地,在伊洛平原上静静地流淌。

久困于嵩山的崇民们终于重返伊洛平原,恢复了他们的自流灌溉农业,一年后,伊洛平原上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呈献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扩展资料:

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

洛阳从史前时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到夏、商、周三代,从氏族社会到3000年间迭相更替的封建王朝,文化渊源一脉相承。源于洛阳的河洛文化体系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文化脉络。

自夏朝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历时三四千年,积淀了以五大都城为代表的古城遗址,以龙门、白马为代表的佛教胜迹,以北邙山为核心的贵族墓地,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名人故里等。它们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透过风霜雪雨熠熠闪耀着华夏历史文明的光辉。

截止到1996年,洛阳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8项,省级54项,市县级1074项,一般文物不计其数。仅洛阳出土的文物数量就占河南省的1/3,约占全国的1/13,堪称“地下文物宝库”。

其龙门石窟、五大都城城址(夏、商、周、汉魏、隋唐)、白马寺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另外洛阳自然资源也别具特色,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水库区、黄河湿地水禽自然保护区、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生态旅游中的精品。

汉魏洛阳城位于洛阳市与偃师县、孟津县的相邻处。早在东汉以前,西周成周城曾修建于此。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又一次将都城建立在此。东汉以后,曹魏、西晋也曾建都于此,“永嘉之乱”洛阳城毁于战火,北魏孝文帝再次将都城迁至这里。

汉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以汉魏洛阳城为背景,既有中原汉臣的雄才大略,也有草莽英雄的赫赫神威;既有文坛俊秀的不朽篇章,也有影响世界的科技发明。

这一切不但使汉魏洛阳城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而且使留在这里的不仅限于城市遗址,还有许多文化、科技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关于洛阳的历史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洛阳地名网洛阳地名网地名网洛阳地名故事洛阳牡丹地名网洛阳地名网洛阳地名文化洛阳历

洛阳地名网洛阳地名网地名网洛阳地名故事洛阳牡丹地名网洛阳地名网洛阳地名文化洛阳历

洛阳,地名,洛阳市,版权所有,民政局,南路,名胜古迹,地址,故事,火炬,运营权,行政区划,研究会,历史地名,地名文化,河南洛阳,洛阳牡丹

2020-07-16 #故事大全

2017年洛阳历史人物大全 洛阳历史名人故事

2017年洛阳历史人物大全 洛阳历史名人故事

洛阳,洛阳人,历史,杜甫,颜真卿,中国,军事家,名人,政治家,老子,刘邦,司马懿,司马师,张衡,张旭,李存勖,狄仁杰,白居易,秦始皇,苏秦,历史人物,名的,书法,伊川县,北魏,大全,合纵,史称,后人,战国时期

2020-07-16 #故事大全

洛阳故事洛阳八关指哪里?有哪些关于这里有趣的历史故事?

洛阳故事洛阳八关指哪里?有哪些关于这里有趣的历史故事?

洛阳,孟津关,大谷,八关,关隘,遗址,虎牢关,小平,黄河,关就,汉函谷关,洛阳八关,而得名,故事,历史,一带,东汉时期,会盟镇,会盟,偃师市,函谷关,关口,公元,军事,内关,南大门,别名,太谷,外关,孟津

2020-07-16 #长篇故事

洛阳故事洛阳十个印记千年历史的地名

洛阳故事洛阳十个印记千年历史的地名

洛阳,陆浑,地名,首阳山,三府,伊王,伯夷,叔齐,洛阳城,四眼井,八里堂,七里河,偃师,十字街,曹操,洛阳老城,七里河村,历史,会盟,位置,区域,南大街,原名,年历,大街,居民,暴君,时期,文庙,武王

2020-07-16 #小故事

洛阳故事洛阳十个印记千年历史的地名

洛阳故事洛阳十个印记千年历史的地名

洛阳,陆浑,地名,首阳山,三府,伊王,伯夷,叔齐,洛阳城,四眼井,八里堂,七里河,偃师,十字街,曹操,洛阳老城,七里河村,历史,会盟,位置,区域,南大街,原名,年历,大街,居民,暴君,时期,文庙,武王

2020-07-16 #故事大全

洛阳民间故事 洛阳民间传说大全

洛阳民间故事 洛阳民间传说大全

洛阳,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大全,龙池,水库,深潭,延秋,李芬芳,母寺,谷深,谷流,龙池沟,小鲫鱼,满沟,人称,九龙,乡民,乡里,历史,又名,古寺,围墙,小景,宏丽,幽谷,山谷,日寇,手榴弹,无辜

2020-05-23 #故事会

洛阳民间故事 洛阳民间传说大全

洛阳民间故事 洛阳民间传说大全

洛阳,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大全,龙池,水库,深潭,延秋,李芬芳,母寺,谷深,谷流,龙池沟,小鲫鱼,满沟,人称,九龙,乡民,乡里,历史,又名,古寺,围墙,小景,宏丽,幽谷,山谷,日寇,手榴弹,无辜

2020-07-16 #小故事

唐克扬:洛阳Circa 2000——透过洛阳懂得“历史”

唐克扬:洛阳Circa 2000——透过洛阳懂得“历史”

洛阳,历史,城市,生活,公元,故事,A.D.,世界,中国,时候,现实,有关,佛塔,图书,废墟,时间,美国,过去完成时,这样一个,事实,大学,报告,老师,空间,艺术,发展,多大,金铃,洛阳伽蓝记,不可思议

2010-04-23 #故事大全

洛阳城东名镇 有小洛阳之称 几千年历史故事延绵不绝

洛阳城东名镇 有小洛阳之称 几千年历史故事延绵不绝

石象,平乐村,大象,关爷,古寨,邙山,青龙观,洛阳城,公元,平乐镇,平乐,洛阳,寨中,南门,年间,老君殿,金平,关帝阁,古寨南,庄古,飞廉,铜马,东都,东汉时期,东西,先生,历史,历史文物,围墙,大殿

2020-07-15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