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用心留住客家文化的根

时间:2020-07-16

客家人流传最广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3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听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畅聊“应人石传说”

叶恩麟。

叶恩麟走进课堂讲述“应人石传说”。

一方民俗代表着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在宝安,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应人石传说”演绎着客家人与广府人混居的传奇。“传承非遗也好,写书法也罢,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做好。”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应人石传说”代表性传承人叶恩麟家中,听他讲述了关于应人石的故事。临别前,叶老的一席话,成为一碗让本报记者回味无穷的“心灵鸡汤”。

边喝茶边讲故事的“老者”风范

消暑纳凉,用客家话口口相传,讲述“应人石传说”,如今已成宝安区石岩街道持续多年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个地道的北方人,本报记者也想听听这是怎样一个故事,这个传说为何能够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本报记者敲响了“应人石传说”代表性传承人、80多岁的叶恩麟家的门。刚进门的一瞬间,记者就被叶老身上的“老者”风范感染,温文尔雅,装扮考究。“自娱自乐,颐养天年。”客厅里那幅醒目的书法作品,最先吸引了记者。眼神在那副作品上停留了几秒钟后,记者向叶老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先不急,我先给你冲杯茶吧!”叶老慈祥地说,“边喝茶,边听故事才有感觉嘛。”受祖母何九妹(“应人石传说”第一代传承人)影响,叶恩麟十几岁便会讲这个故事。年轻时的叶恩麟在学校担任教师,常常在课余或作文课堂给学生们讲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大激发了写作兴趣。中年的叶恩麟转入行政工作,也常利用工作之余给年轻后生讲故事,谈笑间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1996年退休后,叶恩麟着手收集、整理客家人口述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地方掌故等本土文化,成文后编辑成书,出版有《闲雅集》《乡韵》《沧桑碎影》等书,书中辑录有客家山歌、客家方言(歇后语)、民风民俗等,这些内容为研究深圳本土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也使“应人石传说”等口头文学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据了解,近年来,叶恩麟老人经常受邀到当地中小学校学生中传讲乡土文化,讲得最多的就是民间故事“应人石传说”。

据了解,叶恩麟先后荣获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人石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声情并茂地讲述“应人石传说”

当天讲故事时,叶老表情丰富、声情并茂、语言诙谐。“你猜,接下来怎样了?”每每讲到关键处,叶老就故意停顿下来卖关子,“先喝口茶吧!”然后再接着讲。据叶老介绍,石岩原名乌石岩,与“石”字有关的地名有很多,其中“应人石传说”在当地民间传承最广泛,影响也最大,流传于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七个社区,用客家话口口相传。主要内容讲的是,在很久以前,位于石岩境内羊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妻,丈夫为了一家人的安宁生活,被迫为贪婪的财主冒险去常有毒蛇猛兽伤人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长生不老药。妻子按照与丈夫的约定,每天下午在山下呼喊三遍丈夫的名字。然而,除了深山里隐约的呼应外,日复一日,丈夫始终未归。妻子忍不住思念和期盼之情,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羊台山顶寻找丈夫,一边喊一边朝着应声的方向爬去,待爬到近前,发现每天回应她的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睹物思人,妻子伤心欲绝,哭天喊地……也许天遂人意,妻子死后也变成了一尊石头,与附近的应人石遥遥相望,远远望去,这两尊石头仿如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的夫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恩爱的夫妻,把山下的村子叫做应人石村。

上百年来,该村命名了应人石村、应人石路、应人石学校……这个故事孕育了如今的应人石社区,那里由最初十几户人家发展到几百户,由改革开放前只有几百居民的村庄演变成如今拥有近10万名外来建设者的现代化繁华社区。而且,这个故事还将随着这些地名永远传承下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价值。故事凄美、动人,主要体现了男女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死相随的精神,象征自由美好、忠贞不渝的爱情最终能够成为永恒,对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产生了很多正面引导的作用,对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安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文化价值。

以高度的自觉守护本土文化

为了传承发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下半年,当地政府组织文化部门,将这段传奇故事打造成一台具有石岩特色的客家山歌剧并搬上舞台,随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叶老介绍,2009年,由广东省省级非遗民间音乐“石岩客家山歌”和民间文学“应人石传说”完美结合而成的客家音乐小戏《应人石的传说》,以石岩本土语言“石岩客家山歌”的形式演绎“应人石”的故事,荣获广东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也使得石岩山歌走出深圳,唱响广东歌坛。

“应人石传说”在当地民间多以石岩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流传,涉及客家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人们只要高兴,随时随地可以讲述,或以石岩客家山歌的方式演唱。上百年来,这个故事孕育了如今拥有近10万名外来建设者的应人石社区,而且也将随着应人石的地名永远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发展本地客家文化的同时,叶老笔耕不辍,几十载以书法作为养生之道。自2004年起,叶老的书法作品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多次夺得大奖。“自娱自乐,颐养天年。”这幅悬挂在客厅里的书法作品,便出自叶老之手。在拜访叶老当天,他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集赠送给了本报记者。在记者打开作品集,正对里面的书法赞不绝口时,叶老的一席话仿佛让本报记者喝下了好大一碗“心灵鸡汤”。“传承非遗也好,写书法也罢,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做好。”叶老笑着并谦虚地说,“我年纪大了,你们年轻人得接好‘接力棒’啊,尤其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年轻人才是主力!”

宝安日报记者 赵盼盼 通讯员 左汀汀 刘红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上一篇 下一篇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用心留住客家文化的根”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听客家故事 看客家样貌 品客家美食……50余件精品力作展示客家文化魅力

听客家故事 看客家样貌 品客家美食……50余件精品力作展示客家文化魅力

客家,客家文化,深圳,客家人,展览,美术馆,观众,题材,大芬美术馆,广东,全国,作品,凉帽,方式,相结合,美术作品,视觉,研究,于斯,义工,一直以来,中国日报社,中国日报网,和发,容大,客家美食,手工坊,生活方式,记者站,代表性

2007-06-30 #经典故事

回望客家历史讲好客家故事弘扬客家文化

回望客家历史讲好客家故事弘扬客家文化

客家,历史,培训班,联会,会长,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批示,通史,开班式,省委,研究院,领导,发展,林开钦,中国梦,省文化厅,专题讲座,办公厅,福州,建馆,播迁,福建,负责人,问题,院长,龙岩,伟大复兴,副书记,省领导

2020-07-17 #小故事

广东梅州客家博物馆 配套完善的客家文化展览馆

广东梅州客家博物馆 配套完善的客家文化展览馆

客家人,客家文化,客家,展览馆,生活,博物馆,广东,文化馆,梅州,语言,梅州客家,习俗,实物,建筑,广西,文化,民众,生活习惯,广东梅州,主展馆,是我国,博大精深,区的,责任编辑,东山大道,不一样,发现了,广东客家,排楼,专题

2020-07-17 #故事大全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老虎 故事 评论 外婆 阿姐 这个故事 小孩 小时候 老弟 两姊妹 大人 姐姐 妈妈 客家人 姐弟俩 情节 弟弟 头发 嘴角 石灰水 客家文化 头颅 客家 孩子 客家话 小时 幼儿 水蛭 时候 老伯伯

2020-04-30 #短篇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老虎,故事,评论,外婆,阿姐,这个故事,小孩,小时候,老弟,两姊妹,大人,姐姐,妈妈,客家人,姐弟俩,情节,弟弟,头发,嘴角,石灰水,客家文化,头颅,客家,孩子,客家话,小时,幼儿,水蛭,时候,老伯伯

2020-07-16 #短篇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老虎,故事,评论,外婆,阿姐,这个故事,小孩,小时候,老弟,两姊妹,大人,姐姐,妈妈,客家人,姐弟俩,情节,弟弟,头发,嘴角,石灰水,客家文化,头颅,客家,孩子,客家话,小时,幼儿,水蛭,时候,老伯伯

2020-07-17 #长篇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老虎,故事,评论,外婆,阿姐,这个故事,小孩,小时候,老弟,两姊妹,大人,姐姐,妈妈,客家人,姐弟俩,情节,弟弟,头发,嘴角,石灰水,客家文化,头颅,客家,孩子,客家话,小时,幼儿,水蛭,时候,老伯伯

2020-07-17 #故事大全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如何评价客家文化的「容鸡麻」故事?

故事,小孩,评论,大人,客家,客家文化,这个故事,情节,幼儿,客家地区,光景,口耳相传,孩子,客家话,小时候,小时,小朋友,广告,怪兽,问题,版本,老虎,90后,农业社会,流行于,张文远,应是,金贵,要你,上有老

2020-07-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