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老北京的故事三八三黄米胡同

时间:2020-07-17

了解北京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比起“此巷不通行”来,表述欠通顺

南北的一段

坐西朝东的5号

直接写“半亩园”不行吗?

私搭乱建的半亩园

精美的山墙

石狮子变成了两辆红色的汽车了

不是普通的“旧宅院”啊!至今不能开放?

精美的瓦当

从北拐到西的半截胡同灰墙黄瓦是美术馆的后墙

精美的山墙

也是死胡同,据说这是慈禧的亲人

据说这曾经也和半亩园连在一起

这是曾经的公主府,现在是市安全局办公处

黄米胡同在中国美术馆北侧,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原来在美术馆西还有一条弓弦胡同与黄米胡同相通,1958年修建美术馆时黄米胡同就变成死胡同了。现在黄米胡同北起美术馆后街,向南后又向西拐弯到头就不通行了,东邻美术馆东街,西靠东黄城根北街。全长196米。

原来北京的死胡同都在胡同牌子下但有一块“此巷不通行”的牌子,我记得1965年把蓝色的牌子换成红色的牌子时也有“此巷不通行”的牌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没了。

黄米胡同大概形成于清朝,称为黄米胡同至今。胡同里面的5、7、9号院是清初戏剧家李渔设计修建的京城著名“半亩园”。现在,半亩园被分割成了三个小院,彼此独立。在整个宅园的东墙旁边,有一座非常别致的二层小楼,典型的中式建筑。在胡同的东侧还有一处比较大的院子,那里面现在搭建了很多房屋,院门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墙垣门,不过又和一般的院门不同,很高大。不过5号、7号两个门不是半亩园的正门,最多也就是旁门。名人大宅院的正门哪有坐西朝东开的呀?向西拐过弯来路北的9号才是正门!

一条大约不足400米的胡同,却纳三百多年遗韵风情!走进黄米胡同口,虽不及体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已经能从巷口门楣看到当年“半亩园”闪露出来的笠翁遗韵。

半亩园是过去北京著名的私家园林。最早这里是兵部尚书贾中承名汉复的宅院,由清朝初年的戏剧家李渔别号笠翁修建。李渔在建园时还得到当时有名的叠石专家张琏字南垣父子的帮助。后来,在道光年间,这座宅子北麟庆所得,大加修葺。并称其为“半亩园”。

清道光年间,此宅为麟庆所得。麟庆字见亭,曾任河道总督。麟庆得到此宅后,对住宅特别是花园大加修葺,改名半亩园。民国时,此宅归瞿宣颖,将半亩园改为止园,现花园已拆。

宅院坐北朝南,四进院,西边是花园,正堂题曰云荫堂。有专收古琴的退思斋,专陈怪石的拜石轩,专门藏书的琅环妙境,专存鼎彝的永保尊彝。整个花园富贵而有书卷气。

清朝时半亩园有房舍一百八十余间,为三路五进四合院,北抵亮果厂路南,南抵牛排子胡同路北,西临东黄城根,名为半亩,实际半亩有余。要说半亩园得从它的设计者说起,知道国画的人没有不知道芥子园画谱的,书的作者就是清初著名的戏剧家和造园家李渔,他自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二则置造园亭”。半亩园是清初陕西巡抚贾汉复所居之地,李渔是他的幕僚,李渔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椽,必令出自己裁”。他崇尚新奇大雅,独出一帜,以叠石著名、引水作沼,平台曲室,奥如旷如。道光四十一年(1861)此园为河道总督麟庆所居,并对宅院重新修缮,不仅恢复原貌,更增添许多景观,既简静清新,又铺陈古雅。游之观之使人心旷神怡,是半亩园的鼎盛时期。麟庆为官时,走遍中国,游历颇丰,晚年将自己的经历请画家绘出形成了鸿雪因缘图记共收图二百四十幅,逐图撰写图记、其中记录了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也是现在研究李渔建筑思想的珍贵资料。园内布局曲折回合,山石嶙峋,朴素大方但不乏妙趣。内有正堂名云荫堂,旁边的拜石轩,园中叠石均出自李渔之手,园中尚有退思斋藏书斋“琅寰妙境”、近光阁等园林建筑。

半亩园如意大门雕的是麒麟,寓意就是麟庆的名字,院过厅上雕有马上封侯挂印,二进院正房檐雕有狮子滚绣球、梅花群鹿三羊开泰图案,梅花寓意主人的高洁品格,前程似锦,群鹿寓意百禄,三阳为春天开始,三羊昂首望日,神态生动,令人心动不已,我国古老的砖雕文化,在这里得到李渔的广泛应用,仔细想来这也符合李渔的造园意向:“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也许正是因为年月的沧桑,半亩园如今已再难窥见它的全园风光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今天半亩园的宝贵。即便如此,半亩园的三个门前还都有“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的告示,阻止了人们进去的脚步。

据说半亩园这个名称是在清末才最后确定的,但我仍然愿意把它和李渔联系在一起,我也更希望这园林的命名来源于他。记得李渔曾经写过“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这样的话,这“半亩方塘”自然是来源于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

据载,半亩园中有拜石轩、曝画廊、近光阁、退思斋、赏春亭、凝香室、琅环妙境、海棠吟社、玲珑池馆、潇湘小影、云容石态和罨秀山房等景。其中近光阁建在曝画廊和退思斋顶的平台上。据载,于平台上远可以眺望紫禁城楼、北海白塔、景山五亭,近可俯视园中景致,可小坐玩月,也可欣赏清晓和夕阳美景。亭院有多幅名家楹联,如:“湖上笠翁端推妙手江头米老应是知音”、“逸兴遄飞任他风风雨雨 春光如许招来燕燕莺莺”等。

世事沧桑,麟庆身后,半亩园日渐颓败。上世纪二十年代,麟庆后人将宅园分租数户。而后为瞿宣颖所有,改名“止园”。1947年被天主教怀仁学会购得此园,改名“怀仁会堂”,当时园中尚有假山流水曲径园门等,但已荒芜破败。1951年,半亩园被收归国有,五十年代初期,两边大宅院门前都有上马石石狮子。其中花园部分于1980年被拆除建了大办公楼,其中一块珍贵的砖雕六角园门被移往西山曹雪芹纪念馆。

黄米胡同不太引人注目,虽然地处闹市,但却保持了旧园的深幽。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老北京的故事三八三黄米胡同”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追忆老北京故事 凝练老北京情怀!

追忆老北京故事 凝练老北京情怀!

老师,老北京,作品赏析,笔下,画家,艺术,刘庆峰,马海方,个人,北京,孩子,故事,情怀,深度,画院,笔法,红墙,鸟儿,联盟,青瓦,合作,记忆中,孙振江,师恩钊,杨忠义,郝志国,路达,齐白石,副会长,理事

2015-07-05 #故事阅读

老北京的故事 老北京的情怀

老北京的故事 老北京的情怀

故宫,内珍,宫之首,和西,又名,中国,世界,三宫六院,东西,东六宫,东华门,五大,内廷,从南到北,入口,午门,紫禁城,古建筑群,坤宁宫,后妃,总数,文物,木质,珍贵文物,武门,结构,被誉为,钟表馆,钟表,出口

2020-07-17 #小故事

老北京的故事 老北京的情怀

老北京的故事 老北京的情怀

故宫,内珍,宫之首,和西,又名,中国,世界,三宫六院,东西,东六宫,东华门,五大,内廷,从南到北,入口,午门,紫禁城,古建筑群,坤宁宫,后妃,总数,文物,木质,珍贵文物,武门,结构,被誉为,钟表馆,钟表,出口

2020-07-16 #故事阅读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茶馆影评

老北京的茶馆老北京的故事茶馆影评

茶馆,秦二爷,老北京,人生,世事,情怀,岁月,四爷,掌柜,结尾,纸钱,朝代,皱纹,老人,雍容大度,长者,变迁,最经典,这是一种,物是人非

2017-06-17 #小故事

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通”写的老北京故事老北京的生活书评

这是地地道道的“北京通”写的老北京故事老北京的生活书评

老北京,老北京人,北京人,这本书,北京城,事物,先生,意义,老先生,烟花,藏书票,行当,吃喝,那可是,风土人情,大可,张明,李滨声,那可,金受申,大有,三朝,古都,中医,上个世纪,专栏,丧礼,习俗,人们,做法

2020-07-16 #故事阅读

老北京的老故事

老北京的老故事

弹幕,倍速,高清,循环,全屏,字号,区间,洗脑,播放器,语言,类型,行数,连播,速度,直播,不透明度,自动跳过,默认设置

2020-07-17 #小故事

讲述老北京的故事:话说老北京的传统美食——焦圈儿和萨其马

讲述老北京的故事:话说老北京的传统美食——焦圈儿和萨其马

焦圈儿,点心,萨其马,厨师,将军,北京,妻子,努尔哈赤,道光,故事,光绪,小吃,受欢迎,御膳房,时候,清宫,色泽,行行,说法,顺天,食客,马神庙,最有名,国瑞,孙德山,成玉数,德顺斋,焦香,苏东坡,英俊

2012-05-18 #短篇故事

老北京人规矩 有理有面儿 讲述老北京人故事的前世今生

老北京人规矩 有理有面儿 讲述老北京人故事的前世今生

规矩,老北京人,老北京,客人,长辈,意思,倒满,时候,饭桌,喝汤,北京人,是不能,这是什么,老话,习俗,北漂,声音,大杂院,小辈,岁数,故事,晚辈,点心,筷子,邻居,京八件,是怎么,皇上家,还有就是,就有了

2017-10-16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