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走出3个翰林 17个进士 110名举人 梅州这个古村不简单

时间:2020-07-17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9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018年12月,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入选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侯南村是广东千年古村落之一,其悠久历史可从地名的演变中反映出来。历史上的侯南在文教方面领风气之先,作为科甲重地闻名于粤东。如今,漫步在侯南村的古居古祠间,还能见到旧时的学塾,听到侯南人的科举故事。村落厚重的文化底蕴,还在滋养着新一代侯南人。侯南之“侯”的最早由来侯南村隶属百侯镇,因地处梅潭河之南,侯南在历史上又曾被称为“溪南”。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百侯人在今天的侯北村开凿了蔡仙人古圳,石壁上的摩崖石刻记载着当地开山人钱公超的诗句:“白侯洞里号神仙,一带江山几百年。”这是侯南之“侯”的最早由来。后来,明代《永乐大典》中的“潮州府总图”也用“白侯”这一地名。明嘉靖五年(1526年)设置大埔县时,白侯被称为白堠。明代白堠地区下辖三社,包括白堠社、溪南社、溪北社。其中“溪南”,就是侯南村的旧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当地进士杨之徐,倡议将“白堠”改成“百侯”。“百侯”的新地名提出以后,在清代中后期逐渐被采用,历史上的溪南地区也随之变成侯南村,流传至今。“百侯”寓意“白堠辖地,出百位封侯”,这份对百侯英才的期许并未落空。文教之风上可溯至明代侯南的崛起、发展,离不开“文教”二字。侯南的文教之风,上可追溯至明代。明代的粤东民间曾发生“飞龙国”起义,朝廷强力镇压,侯南在此之后亦元气大伤。侯南杨氏八世祖杨淮经历动乱后,意识到文化教育对维系地方安定的重要性。嘉靖年间,杨淮斥巨资在村中修建学塾“大书斋”,为宗族子弟提供教育机会。而后,作为村内大姓,侯南杨氏陆续修建起兰台书室、延庆堂义学、见南轩、芝兰室等30余座大小学塾,侯南文教阵地逐渐形成。自清康熙年代始,侯南各姓氏定期举办文会。文会让学子命题作文,评定优劣,以选拔出族内的优秀子弟,增加科举高中的概率。对科举学子来说,文会作为“试场之雏形”,提供了试场练兵的宝贵机会。科举时代落幕后,侯南依旧延续了重视文教的传统。清末,侯南杨氏以松台书室为校舍,创办高等小学和初等小学,定名为“杨氏家族两等小学堂”,学堂后来发展为百侯中心小学。民国年间,侯南人发展出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一套教育体系。“一腹三翰林”世代延续的文教之风促成了侯南在科举时代的兴盛。从侯南村走出了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3位翰林,杨之徐、杨成梧等17名进士,举人110名,秀才则不计其数。 最让侯南人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一腹三翰林”的故事。清康熙年间进士杨之徐与妻饶氏婚配后,生下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三子,三人分别于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并入翰林院点为翰林。其中,兄长杨缵绪对侯南影响深远。延续至今的侯南小吃百侯薄饼、民间艺术鲤鱼灯舞,都是杨缵绪在陕西为官期间从西安带回侯南的。杨缵绪还在其故居通议大夫第左侧修建了兰台书室,供宗内子孙读书。杨缵绪对文教的重视,离不开父亲杨之徐的影响。杨之徐的功绩远不止于培养出三个翰林,他还继承了侯南助学兴教的优良传统。在他的号召下,侯南杨氏每年都将部分祖产用于资助和奖励族中的科考子弟。杨之徐还亲自主持宗族文会,曾作《会文引》,表达对与会学子的厚望。△杨之徐榖诒堂匾额得益于乡贤和宗族的推动,侯南文教蒸蒸日上,“同堂七魁”“一榜三进士”“六代举人”等非凡佳绩还在今天的侯南流传着。中西合璧建筑别有风采走进今日的侯南村,沿着蜿蜒曲折的巷道,静观遍布全村的民居古建,仿佛能感受到村落的历史文化流淌于其间。行走在侯南街巷,一抬头便能望见嵌于民居门楣上方的各式门额。彰显家风的“耕读传家”、追溯先辈的“关西世胄”、表明官宦身份的“州司马第”、还有雅趣非常的“景足东南”“文明毓秀”……各种门额人文味浓、书法精彩,彰显着侯南“文化之乡”的风采。除了精美雅致的中式客家建筑,带有异域风格的中西合璧建筑同样吸引眼球。这些建筑缘于闯出侯南的客家华侨,他们带着别样的阅历与审美,给耸立于侯南田野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海源楼肇庆堂是侯南村最为精美的中西合璧建筑,由杨氏兄弟为纪念父亲杨敬修而修建,故又称“敬修衍庆”。中式堂屋为建筑主体,内部随处可见木雕、彩绘、灰塑、书法等精致装饰;紧邻的西式洋楼也不逊色,楼柱灰塑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珍禽瑞兽,充满异域风情。侯南的巷道系统也值得一提,有“十字巷”“人字巷”等独特巷道,还有形成于清朝的“三十六巷”格局。巷道形似迷宫,因此有“侯南三十六条巷,巷巷都一样”的说法。作为粤东地区的“文化之乡”,今天的侯南村依然延续着数百年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并逐渐走出粤东,以古村落的面貌重新面向世人。原标题:《走出3个翰林、17个进士、110名举人,梅州这个古村不简单》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走出3个翰林 17个进士 110名举人 梅州这个古村不简单”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全州故事之五:千年古村话风流

全州故事之五:千年古村话风流

邓家村,邓震,邓家,邓氏,大泉,族人,皇帝,功名,后人,新村,村人,举人,井水,奸臣,易经,村民,注释,得中,维修,书法,先人,县内,家谱,秀才,进剿,文桥镇,宋庆历,明钦,白竹,马政

2016-07-17 #短篇故事

全州古村落精选 II 声名远扬的歌陂

全州古村落精选 II 声名远扬的歌陂

密石,龙尾,进士,举人,大坝,铁链,诰封,壁画,大明,建筑,文桥,木桩,正堂,河水,浮雕,牌坊,祠堂,云谷,文氏,梅潭,布政使,四水归堂,三脚架,世纪,为官者,全州,古壁,吏部,湖南,大西

2016-08-31 #小故事

你听说过没?济南章丘这个千年古村里 有个流传了百年的传说故事

你听说过没?济南章丘这个千年古村里 有个流传了百年的传说故事

于老三,临济村,明灯,和堂,临济,县官,天明,夜空,朋友,民国,章丘,济水,鸡叫,东埠村,娓娓,张家林,房殿,甘为,刁家,南房村,街北,图文,东临,丈夫,中药,古河,传说,会点,举人,人们

2018-06-14 #短篇故事

中国最具唐朝模样的古村 风光堪比宏村 入选5A旅游景区却少有人知

中国最具唐朝模样的古村 风光堪比宏村 入选5A旅游景区却少有人知

唐模,唐模村,水口,徽州,许氏,园林,水街,翰林,干溪,汪华,高阳桥,游客,年间,廊桥,村庄,模样,清康熙,电影,历史画卷,风土人情,七仙女,于村东,恩荣,徐徐,汪思立,汪氏子,董永,香樟树,保持了,公元

2020-07-15 #故事大全

刘伯温设计的浙江古村 藏众多未解之谜 竟吸引13国专家慕名探访!

刘伯温设计的浙江古村 藏众多未解之谜 竟吸引13国专家慕名探访!

俞源村,木雕,刘伯温,俞源,古建筑,浙江,天人合一,布局,建筑,村庄,雕刻,颜色,口水井,未解之谜,于明洪武,余人,寻古探,金华,专家学者,七星塘,源村,群和,举人,七星井,上数,之灾,全村,北斗,北斗七星,匾额

2017-08-17 #小故事

科考中“贡士”在秀才举人之上 为何知道的人不多?

科考中“贡士”在秀才举人之上 为何知道的人不多?

贡士,会试,考生,举人,进士,全国,状元,翰林院,乡试,录取人数,探花,省份,身份,武则天,考试,一甲,科考,京城,内阁,文章,榜眼,秀才,乾隆,李元昊,修撰,篇文章,全体,啰嗦,含金量,教育资源

2011-05-23 #经典故事

李白取名

李白取名

李谟,李白,外孙,烟霏,日中,许云封,小外,不语,住处,名字,翰林,这个名字,李翰林,多可爱,喝醉了,天宝,京城,事情,举人,年间,学士,孩子,学识渊博,家人,诗仙,政治,施展才能,机会,日夜,真吾

2020-05-26 #经典故事

李白取名

李白取名

李谟,李白,外孙,烟霏,日中,许云封,小外,不语,住处,名字,翰林,这个名字,多可,李太白,李翰林,喝醉了,京城,事情,举人,政治,学士,孩子,学识渊博,家人,施展才能,机会,日夜,真吾,诗谜,天宝年

2020-08-1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