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江西历史名人典故.doc

时间:2020-07-17

关于江西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88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8 分钟。

江西历史名人 汉代名人 1、 徐 稚: 字孺子, 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 人。 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 经学家, 世人称“南州高士” 。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 淡泊明志”, 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 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 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 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 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 后来黄当了大官, 徐就与之断交, 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 黄琼死后, 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 后人敬佩道: “邀官不肯出门, 奔丧不远千里。 ”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 去则悬之。 于是在王勃的名篇《腾王阁序》 中便有了“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 并且传为千古佳话。 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 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 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2、 许 逊: (239—374), 字敬之, 豫章南昌人, 东晋道士, 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 许逊治水: 许逊在旌阳县任上, 惩治贪鄙吏员, 除去烦苛税役, 解脱久囚不决的犯人, 教民以忠孝仁慈勤俭之道。 后见晋朝统治腐败不堪, 遂弃官东归, 游历江湖, 传播道术。 这时赣江下游及鄱阳湖区连年水灾严重, 他即施展道术, 扫除兴风作浪、 造成洪水泛滥的蛟蜃妖孽。 传说他从修水上游的艾城今修水县境 斩蛟, 追捕至新吴今奉新县 , 又在修水下游的海昏今永修县 诛灭巨蟒, 再至南昌城下斩除蜃精, 铸铁柱镇服蛟龙。 他周行江湖, 在饶河、 信江入湖之处铸铁符堵塞蛟魅出入。 他追斩蛟蜃西至长沙, 南及庐陵今吉安 , 终于消除水患, 使各地“民物安奠” 。 百姓衷心感激, 纷纷建祠崇祀许逊。 从此以后, 赣北诸县, 乃至湖北大冶、 蕲州、 武昌、 崇阳, 湖南岳阳、 醴陵、 酃县, 福建延平、 崇安一带,广泛流传许逊斩蛟治水的故事。(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魏晋南北朝名人 3、 陶渊明: 东晋南朝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 人, 诗人、 文学家、 辞赋家、 散文家。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并且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桃花源记》 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约作于永初二年(421),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自食其力, 自给自足, 和平恬静, 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据常德历史学家、 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 考证: “武陵是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 魏晋以后, 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 ” 陶渊明辞官归里, 过着“躬耕自资” 的生活。 夫人翟氏, 与他志同道合, 安贫乐贱, “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 共同劳动, 维持生活, 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 息息相关。 归田之初, 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 渊明爱菊, 宅边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饮酒》 至今脍炙人口。 他性嗜酒, 饮必醉。 朋友来访, 无论贵贱, 只要家中有酒, 必与同饮。他先醉, 便对客人说: “我醉欲眠卿可去。 ” (拟采取情景圆雕的创作手法) 隋唐五代名人 4、 董 源: 进贤人氏, 江西籍五代南唐画家。 (约 962 年) 事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 故又称“董北苑” , 南唐亡后入宋, 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 画史上把董源、 范宽、 李成, 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宋代沈括称他“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 所画山形, 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 大都为坡陀起伏, 土山戴石, 很少作陡峭崭绝之状。 这与较早于他的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正好成为鲜明的对比。 董源很重视对山水画 中点景人物的刻画, 每每都带有风俗画的情节性, 有时实为全画的题旨所系。 虽形体细小, 简而实精,人物皆设青、 红、 白等重色, 与水墨皴点相衬托, 别饶一种秾古之趣。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 形成了 不同风格, 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 董源的《潇湘图》 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5、 徐 熙: 钟陵(今南昌) 人氏, 南唐画家, 为江南名族。 徐熙的画在南唐甚受重视, 为后主李煜所欣赏。 在宋代也享有很高声誉, 宋太宗见徐熙所画安石榴,以为“花果之妙, 吾独知有熙矣, 其余不足观也” 。 他与黄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鸟画的新水平, 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然宋人评论又说, 黄筌神而不妙, 赵昌妙而不神, 神妙俱完, 舍熙无矣, 被誉为“江南绝笔” 。徐熙作品传世有《雪竹图》 等。(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6、 巨 然: 钟陵(今南昌) 人氏, 五代末宋初杰出山水画家。 擅山水, 师法董源, 专画江南山水, 所画峰峦 , 山顶多作矾头, 林麓间多卵石, 并掩映以疏筠蔓草, 置之细径危桥茅屋, 得野逸清静之趣, 深受文人喜爱。 以长披麻皴画山石, 笔墨秀润, 为董源画风之嫡传, 并称董巨, 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工画山水, 师承董源, 但风格不同于董源秀逸奇伟。 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 淡墨轻岚” 之景。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南宋元朝名人 朱陆之争(朱熹与陆九渊) 7、 朱 熹: 婺源人氏,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乾道三年(1167), 偕学生林用中、 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 与张栻会讲三月, 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 然后同游南岳。 朱张会讲, 盛况空前, 学生多达千人之众, 其声势为全国之最, 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 才去短集长, 臻于成熟。 在石鼓书院复兴后, 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 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 由张栻亲书, 后人镌制成石碑, 置于石鼓书院内, 使“石鼓有声于天下”。 8、 陆九渊: 抚州金溪人, 中国“心学” 创始人,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陆九渊心学是在与朱熹理学的争辩中形成自身特色的。 而朱陆之争显示了陆九渊思想与朱熹理学的同异和分歧, 也昭示了陆九渊心学立学的理论基点。 为了说明问题, 这里还要从人们熟知的鹅湖之会谈起。 陆九渊和朱熹常相辩难。 他们二人有两次会讲颇具影响, 第一次是在淳熙二年1175 “鹅湖之会”鹅湖书院旧地, 在今江西铅山县 , 朱主张先博览而后归之于约, 以陆的教法太简易, 陆主张先发明人的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以朱的教法为支离。 第二次是在淳熙八年1181 , 朱请陆登白鹿洞书院讲堂, 讲“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朱则认为切中学者隐微深固之疾, 当共守勿忘。 朱熹晚年曾劝学者兼取两家之长, 并对陆表示敬意。 有人曾劝陆九渊著书, 他说: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又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 陆学为明代王守仁阳明 所发展, 世称“陆王学派“, 著有《象山全集》 行世。 (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9、 陆九龄: 抚州金溪人, 陆九渊之兄, 南宋知名学者。 与弟九渊相为师友, 学者号“ 二陆” 。 学穷性命之原, 其于字画未必屑屑求工, 所书端稳深润有法度, 临学之士或有所未及。 乃知有德有言者, 于区区字画亦不苟。 卒年四十九。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10、 姜 夔: 鄱阳县人氏, 南宋江湖诗风的开山大师。 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 而姜夔的清空、 骚雅分别源于苏轼、 辛弃疾。 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 他们的清空、 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 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 但他有意为词, 将词的音律、 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 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 骚雅联成一体, 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11、 文天祥: 宋庐陵(属吉安) 人氏,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 受俘期间, 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 从容赴义, 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 与陆秀夫、 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 1283 年 1 月 9 日( 农历十二月 九日 ) 在北京菜市口 慷慨就义, 年仅四十七岁 。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 《过零丁洋》、《正气歌》 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拟采取高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12、 谢枋得: 弋阳人, 南宋文学家、 爱国将领。 其父谢徽明抗元战死, 枋得由母亲桂氏教养, 自 幼颖悟, “ 每观书, 五行俱下, 一览终身 不忘” 。 宝佑四年1256 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 次年复试教官 , 中兼经科。 又应吴潜征辟, 组织民兵抗元。 同年任考官 , 性好直言, 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 咸淳三年1267 赦还。 德佑元年1275 ,以江东提刑、 江西诏谕使知信州。 元兵犯境, 战败城陷, 隐遁于建宁唐石山中, 后流寓建阳, 以卖卜 教书度日 。 宋亡, 寓 居闽中。 元朝屡召出仕, 坚辞不应, 福建参政魏天佑强之北行至大都( 今北京), 在大都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 , 坚贞不屈, 绝食而死。(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13、 杨万里: 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 一生力主抗金, 与尤袤、 范成大、 陆游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诗人” 。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14、 曾 几: 宋代官员、 诗人。 历任江西、 浙西提刑、 秘书少监、 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 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 称他“ 治经学道之余, 发于文章, 雅正纯粹, 而诗尤工。 ”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15、 江万里: 宋代白鹭洲书院创始人。 淳祜元年( 1241 年) 于吉州州治庐陵县城东赣江之心, 创建白鹭州书院, 广泛收藏图书, 收授门徒。 奏闻朝廷, 理宗御书赐匾额“ 白 鹭州书院” 。 当时书院没有另任山长, 他自 主其事, 自为诸生讲授, 忘其为大府。 后人为他立碑, 表彰他的办学功道: 江万里创白 鹭书院, 使“ 缙绅( 即官 宦代称) 德之, 吏民怜之, 悍卒( 勇猛之人) 化之”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洪氏三兄弟 16、 洪 迈: 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兄洪适、 洪遵先后中博学鸿词科, 有 quot;三洪 quot;之称。 17、 洪 遵: 南宋著名钱币学家。 赐进士出身, 擢秘书省正字, 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同枢密院事、 端明殿学士、 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 卒谥文安。 是著名的钱币学家。 宋代特别是南宋出现非常严重的“钱荒”, 即金属货币短缺。洪遵于绍兴十九年(1149 年) 撰成《泉志》 后, 对铸钱事非常留心。 国的钱币学源远流长, 但古代钱币学专著多已亡逸, 幸赖洪遵《泉志》 保留下不少上自南朝、 下到北宋人的钱学论说和见闻记录。《泉志》 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 年), 是年洪遵 30 岁。《泉志》 是一部考疑征信、 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 堪称中国钱币学的经典著作。 该书体例严谨, 文字精练, 考订审慎, 引文均注明详细出处, 论说均经深思熟虑。 其对先秦货币之断代等问题有独到见解, 于后世钱币学之研究影响甚大。 此书收录钱币 348 品。 除洪遵本人所得百余品实物外, 其余则从他人钱谱和史书中抄录而来。 洪遵将这些钱分为正用品、 伪品、不知年代品、 天品、 刀布品、 外国品、 奇品、 神品、 压胜品九类。 如果把九类按顺序加以调整, 严格区分, 不外乎曾经流通过的正用品、 非正用品和外国品三类。 元、 明、 清和民国初年编撰的钱币谱录, 基本上承袭了《泉志》 的分类法, 或只是略作损益而成就。 18、 洪 适: 南宋著名金石学家。 洪适以文著称于时, 好收藏金石拓本, 并据以订正史传讹。 著有《隶释》、《隶续》、《隶韵》、《淳熙隶释》、《隶纂》、《盘洲集》、《五代登科记》、《宋登科记》 等。 洪适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金石学研究, 尤其是其在知绍兴府任内 和家居 16 年期间, 用力尤多。 其金石学著作, 特别是《隶释》、《隶续》, 先依碑释文, 著录全文, 后附跋尾, 具载论证, 开金石学最善之体例, 对后代有重大影响。 与欧阳修、 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学三大家。 洪适也是宋代知名刻书家之一, 乾道初官绍兴知府、 浙东安抚使时刻书颇多。 (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19、 胡 铨: 字邦衡, 号澹庵, 宋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 南宋建炎二年( 1128) 进士, 历任抚州军事判官 、 枢密院编修官 , 因上疏劾秦桧主和议误国,被贬。 天梁山 传说: 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 胡铨做了 个神奇的梦, 只见星光灿烂的天际突然间乌云涌来, 电闪雷鸣, 狂风大作, 有倒海倾江之势, 具天翻地覆之态。 睡梦中胡铨见两路天兵天将为争夺空间势力范围, 在天际间大动干戈, 直打得天昏地暗, 人仰马翻, 还各不相让, 最后把天堂大殿上的一根梁木给掀了 下来, 天堂大厦顷刻坍塌。 过了 很久, 梁木落在河堤上, 顿觉地动山摇,震撼环宇。 又不知过了 多长时间, 河堤变成了 大山, 堤下良田变成了 梯田, 山间水塘变成为山中小湖, 山上林木繁茂, 郁郁葱葱, 山间鸟语花香, 流水潺潺, 好一个世外桃源美景展现在眼前。 胡铨一觉醒来, 甚感奇怪, 便将梦境告诉村民。 大伙结伴赶到河堤边去察看, 果如胡铨所述,哪里有什么河堤, 分明是一座真真实实的大山 , 百姓们便将它 称作“ 天梁山” 。 此名一直留传至今。 天梁山不仅能夏抵涛挡洪, 冬抗滚滚寒流, 还为当地提供了 森林资源。 据说 1945 年已投降的日 本鬼子顺天梁山脚而行, 天梁山像一块天然屏障挡住了 鬼子东进北行之路, 使山北的百姓免遭鬼子的兽行骚扰。 天梁山成了 百姓眼中的宝山。 十年后, 胡铨乡 试中举。 忘年之交的和尚了 解到这一情况后, 更认为胡铨绝非凡人, 并对早年小看河堤之事内 疚不已, 为表愧意而在山上修建了 一座寺庙, 并自 为第一任主持。 诚心的和尚把寺庙操持得有模有样, 远近闻名, 因此四面香客络绎不绝, 八方骚人蜂拥而至, 香火盛极一时。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20、 揭傒斯: 元代文学家。 与虞集、 杨载、 范梈同为“ 元诗四大家” , 又与虞集、 柳贯、 黄溍并称“ 儒林四杰” 。 延佑元年( 1314) 由布衣授为翰林院国史编修。(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21、 虞 集: 元代著名文学家。 与揭傒斯、 杨载、 范梈同为“ 元诗四大家” 。 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 , 虞集至大都, 任大都路儒学教授。 元大德初, 任国子助教。 仁宗时, 为集贤修撰。 泰定帝 时, 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 文宗时, 任奎章阁侍书学士, 参加《经世大典》 的编写工作。(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22、 汪大渊: 南昌人, 元代民间航海家、 旅游家。 至顺元年1330 , 年仅 20 岁 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 历经海南岛、 占城、 马六甲、 爪哇、 苏门答腊、 缅甸、 印度、 波斯、 阿拉伯、 埃及, 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 再回到埃及, 出红海到索马里、 莫桑比克, 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 苏门答腊、 爪哇, 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 前后历时 5 年。 至元三年1337 , 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 历经南洋群岛、 阿拉伯海、 波斯湾、 红海、 地中海、 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 至元五年1339 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 应泉州地方官 之请, 开始整理手记, 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 分为 100条, 其中 99 条为其亲历, 涉及国家和地区达 220 余个, 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引 起世界重视。 1867 年以后, 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 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 公认其对世界历史、 地理的伟大贡献。(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23、 朱思本: 元代地理学家。 祖父以科举仕宋, 故思本自 幼熟读经史。 后因“ 厌世溷浊” , 入龙虎山为道士。 大德年间至大都, 初师事玄教大宗师张留孙, 留孙死后, 助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管理江南道教。 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 1311~1320) 十年间, 利用奉命代天子祀五岳四渎等名 山大川的机会, 周游南北, 足迹遍及今河北、 山西、 山 东、 河南、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湖北、 湖南等地, 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父老, 寻求故迹遗址, 考察郡邑沿革, 核实山河名 称, 验证《要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 等古地图。 历十年, 著《舆地图》 两卷。(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北宋名人 24、 欧阳修: 吉安永丰今属江西 人,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 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 苏轼父子及曾巩、 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诗、 词、 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 抒情委婉, 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诗风与散文近似, 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 其词深婉清丽, 承袭南唐余风。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25、 王安石: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 县),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 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 与“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 并称“唐宋八大家” 。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26、 曾 巩: 南丰人氏, 北宋散文大家。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 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宋嘉祐二年1057 年登进士第, 儿童时代的曾巩, 就与兄长曾晔一道, 勤学苦读, 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 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 中称其“生而警敏, 不类童子”, 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 脱口辄诵”。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 他为人正直宽厚, 襟怀坦荡, 对朋友一贯有啥说啥, 直来直去。 他和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在年青的时候就是好朋友。 有一次神宗皇帝召见曾巩, 并问他, “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 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 ” 曾巩不因为自己与王安石多年的交情而随意抬高他, 而是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 “王安石的文章和行为确实不在汉代著名文学家杨雄之下; 不过, 他为人过吝, 终比不上杨雄。 ”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 感到很惊异, 又问道: “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 为什么这样说他呢? 据我所知, 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 你怎么说是‘吝’ 呢? ” 曾巩回答说: “虽然我们是朋友, 但朋友并不等于没有毛病。 王安石勇于作为, 而‘吝’于改过。 我所说的‘吝’ 乃是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而改正自己的错误, 并不是说他贪惜财富啊! ”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 “此乃公允之论。 ” 也更钦佩曾巩为人正直, 敢于批评。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27、 黄庭坚: 修水人氏, 江西古代书画名人。 擅文章、 诗词, 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 力摈轻俗之习, 开一代风气。 早年受知于苏轼, 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 一石二井的来历。 传说有一天, 许多小孩聚在河边, 连连用石子投井,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有个 小孩连投十几次也没有结果, 气恼异常, 拿起块石头将地下的石子砸得粉碎。 这一砸, 倒触动了他的灵感, 心想: “把一颗石子砸成两颗, 投入两口井中, 不就是一石中双井吗? ” 他高兴地宣布了自己的发现。 许多孩子羡慕他的法子高明, 连声夸奖。 不想七岁的黄庭坚走来, 听说之后, 不以为然, 说“一颗石子砸成两颗, 还不就是两颗吗? 不行, 不行” 那小孩不服气, 学着黄庭坚的口气说: “不行! 不行!只怕你倒更行! ” 黄庭坚起先没有准备投石子, 经他这一激, 倒想试试了。 可石子拿在手中, 又犹豫了: “这么一颗石子, 要投进两口井中明明是不可能的, 自己贸然来试不也是要出丑吗? ” 想到这里, 他举起的手不觉又垂了下来。 那小孩又起哄说: “快看行的人呀! ” 一名话, 引得小孩都笑起来了。 黄庭坚从小就要强好胜, 在学堂里读书不夺得头名是决不罢休的。 听他这一起哄, 一急之下, 又举起了石子。 也是情急智生, 他想起平素跟小孩一起“打水漂” , 一个石子可以在水面上跳十几下, 如果自己象“打水漂” 一样, 让石子先在一口井上跳一下, 再漂到另一口井上沉下去, 不就是一石中双井了吗? 这样一想, 他来劲了, 找来一块扁平的小石, 瞄准目标, 计算好距离, 手一甩, 那石子在后一口井上一沉, 好似投中了, 忽地又窜了上来, 漂落到另一口井上, “刷” 地一声深了下去。 这一来, 围观的孩子们都佩服极了, 连连夸赞黄庭坚。 一个过路的老农也连连称赞: “好聪明的孩子! 好聪明的孩子! 长大了必是高官厚禄, 荣华富贵! ” 黄庭坚长大后虽然不曾高官厚禄, 荣华富贵, 可一石中双井的故事却一直在故乡 流传下来。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晏殊父子 28、 晏 殊: 进贤文港人氏, 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 四旗中号“别恨” 。 29、 晏几道: 进贤文港人氏, 北宋词人, 晏殊第七子。 他的词风浓挚深婉, 工于言情, 与乃父齐名, 世称“ 二晏” 。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 中将晏几道的痴气归结为四个方面: 仕途蹭蹬, 却从来不依傍权贵; 文章水平高, 却从不用做晋身之阶; 饶有资产, 慷慨大方, 家人却过着贫寒的生活; 他人辜负自己, 依然给以充分信任。 其实, 晏几道的痴气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如他收藏了很多书籍, 每次搬家时就颇为麻烦, 所以夫人尤其讨厌这些书籍, 说晏几道搬家时好比乞儿搬漆碗, 总是把废品当作宝贝。 晏几道于是写了一首《戏作示内》, 说这些书籍是他的饭碗, 自当好好爱惜, 应该像爱护自己的头发那样小心翼翼, “生计唯兹碗, 般擎岂惮劳。 ……愿君同此器, 珍重到霜毛。 ” (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30、 张 潜: 北宋湿法炼铜家。 潜为布衣, 博通方技, 谙胆水即硫酸铜溶液浸铁炼铜技术。 胆永浸铜, 即利用硫酸铜溶液浸铁,使其产生化学反应, 将铜析出, 其法堪称我国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张潜根据前人和自己的长期实践经验, 探明德兴兴利场的 32 泉、 138 沟盛产胆水, 可浸铁取铜, 并总结出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胆水浸铜工艺, 于绍圣年间1094—1098写成湿法炼铜专著—《浸铜要略》, 命其子张甲献给朝廷。 朝廷因“用费少而收功博”, 下其法于诸路。 自此, 信州今江西上饶铅山场、 韶州今广东韶关岑水场、 潭州今湖南长沙永兴场和德兴兴利场等矿场, 均全面推行其湿法炼铜技术, 获得很大效益。 北宋时, 全国胆铜产量每年 100 多万斤, 占当时铜总产量近二成。 南宋绍兴年间, 全国胆铜产量增至占铜总产量的八成多。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31、 李 觏: 北宋创立盱江书院之人。 南城在盱江边, 故学者称盱江先生。 北宋儒家学者, 思想家、 经学家。 他家世寒微, 自称 quot;南城小民 quot;。 创建 quot;盱江书院。 李觏趣事。 北宋思想李觏, 幼年就聪明过人, 七岁会写文章, 九岁能吟诗作对, 从小便由父亲带来麻姑山居往。 麻姑山上有座仙坛大庙, 庙里住着两个和尚, 一老一少。 那少和尚年近三十, 极不守佛法, 爱色贪 财, 好吃妄为, 百姓皆骂他为“恶僧” 。 这恶僧平时只惧怕两个人: “一是庙内老和尚, 因是师傅; 二是乡 绅骆司公, 因是他堂叔。 这年七月七日, 是山上朝庙大典, 乡 里士绅, 地方官员, 都上山朝庙。 时年九岁的李觏, 同着几个儿童, 也来赶热闹。 他们清早就来到庙门口, 正欲进内, 却被恶僧拦阻, 喝令他们出去。 李觏带一伙儿童躲到树林里, 只见恶僧将偷来的酒肉装入一竹篮里面, 慌慌张张出庙朝山下走去。 李觏等人在后面暗暗跟踪。 到了龙门桥边, 忽见恶僧与一来人躬身施礼, 李觏一看, 正是恶僧的堂叔骆司公。 只听络司公问道: “一早下山何往? ” 恶僧答道: “眼下正是青黄不接, 师傅叫我下山买点东西。 ” 骆司公见他神色慌张, 揭开他的篮子一看, 见装的正是酒和肉, 便勃然大怒, 骂道: “畜生放肆! ” 随即喝令恶僧将酒肉送回庙中。 李觏等几个儿童见恶僧一副狼狈相, 高兴地躺在山坡上大声唱道: “和尚不怕丑, 受戒又还俗, 落发不守法, 喝酒又吃肉。 ” 恶僧听了, 又气又恨, 不断向山坡扔石头, 骂声: “笞箕鬼! ”快步钻进了山庙。 早饭后, 朝庙人络绎不绝, 庙内红男绿女, 热闹异常。 李觏带几个儿童, 进入大庙, 又遇上恶僧。恶僧手持木棍追打李觏。 李觏往人群中一钻, 潜入禅堂右侧一个小小的空房。 他轻轻地关好房门, 只见房内有一张不方桌, 上面放着一只小杯, 旁边两把小木椅, 南北两边墙上, 各挂一个小葫芦。 他取下葫芦, 揭开一闻, 酒香扑鼻; 倒在杯中, 但见酒色鲜红, 一尝, 甜蜜可口。 他又揭开那边的小葫芦, 一闻,酒气浓烈, 倒在杯内, 则是白色。 红白两色在杯内呈现水红色。 香味更是甜蜜。 李觏知是敬神用的酒,正欲喝下去, 忽然门被推开了, 李觏来不及挂起葫芦即被来人扭住, 一看, 原来是恶僧。 恶僧见李觏偷酒喝, 觉得抓到了把柄, 于是, 将李觏扭到大厅见老和尚, 说他偷吃了神酒, 要老和尚重罚。 老和尚素爱儿童, 听说李觏年幼能吟作对, 早想面试于他, 今日正是个机会。 此时, 适逢骆司公也在座, 就对骆司公说: “听说此儿颇有才干, 今日却如此无礼, 应作何处置? ” 骆司公说? : “我自有道理。 ” 随即叫李觏近前, 说道: “我今天出一上联, 你若能对出下联, 就放你回去, 否则, 按佛规笞罚。 ” 李觏答道: “愿从尊便。 ” 骆司公随即出上联曰: “红白相渗, 入室尝遍南北。 ” 李觏恼恨恶僧, 心想, 有来应有往, 你嘲弄我, 我也嘲弄你。 正好借此出出恶僧的丑, 于是对出下联曰: “青黄不接, 下山买东西。 ” 老和尚听了, 连声叫好, 拍案称奇。 骆司公听毕, 猛想起小和尚清早提竹蓝下山的丑事, 便一一告知了长老。 老和尚勃然大怒, 喝令众人把恶僧按倒在地, 痛打四十棍。 此后, 老和尚常在名门主客面前, 夸赞李觏, 恶僧再也不敢欺侮儿童了。 (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明朝名人 32、 魏良辅: 新建县人, 昆腔(南曲) 的“鼻祖” 。 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 擢山东左布政使, 三年后致仕, 流寓于江苏太仓。 为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 戏曲革新家, 昆曲(南曲) 始祖。 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 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更有“曲圣” 之称。 魏良辅熟悉音律, 初习北曲, 因不及北人王友山, 乃钻研南曲。 他的家乡 盛行弋阳腔而他却厌鄙弋阳, 为改变所处的艺术环境, 于嘉靖年间(1522—1565 年) 来到了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 居住在太仓南码头。 在当地驻军中, 有很多人通晓音律, 魏良辅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和商讨乐理。 这时, 他结识了驻地的一位南曲专家、 太仓卫百户过云适, 常向他请教, 每次度曲都要等到过认为满意了方肯罢休。他还请教从安徽寿州(今寿县) 发配至太仓的善弦索、 北曲的戏剧加张野塘。 以后, 魏良辅在过云适、 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 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 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 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 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 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 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 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 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 唱法细腻、 舒徐委婉的“水墨腔”昆腔) 。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 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 旋律更加优美。 同时, 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 原来南曲伴奏以箫、 管为主要 乐器, 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 他将笛子、 管、 笙、 琴、 琵琶、 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 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 获得成功。 魏良辅从此名声大振, 被誉为“国工”、 “曲圣”, 乃至昆腔(南曲) “鼻祖”。著有《曲律》 (一名《南词引正》 ) 一书, 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33、 喻嘉言(喻昌): 新建县人氏, 明末清初名医。 喻氏自幼天资聪颖, 生性洒脱, 喜好游历。 成年后习儒, 攻举子业, 精力过人, 博览群书, 自命不凡。 虽才高志远, 但仕途不顺。 崇祯年间, 以副榜贡生入京就读, 在京 3 年, 郁郁不得志, 败兴而归,旋即削发遁入空门。 出家期间, 苦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 等医著, 为日后成名, 打下良好基础。 后出禅攻医, 往来于南昌、 靖安一带, 足迹遍历赣、 浙、 苏、 皖。 1644 年, 应钱谦益先生之邀,终结庐定居于江苏常熟城北虞山脚下。 喻氏所到之处, 皆以善医闻名。 其治病不分贫富, 审证用药反复推论, 德高而术精, 深为同道所敬。顺治年间, 朝庭下诏征聘, 奈何其早已绝意于仕途, 力辞不就。 晚年不满足于其赫赫的临证医名, 曰: “吾执方以疗人, 功在一时; 吾著书以教人, 功在万里。 ”因之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 先后撰写和刊出了《寓意草》、《尚论篇》 和《医门法律》 3 种医书, 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 并因之确立其医学史上的地位。此外, 喻氏尚撰有《尚论后篇》、《喻选古文试验》。 在《伤寒论》 研究史上, 喻氏被认为是错简重订派的代表人物。 喻氏认为《伤寒论》 为四时感证诊治全书, 提倡伤寒太阳三纲说, 发展了方有执的认识; 对《伤寒论》 重加编次, 这些皆是喻氏在《伤寒论》 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 其弟子徐彬、 陈骥等, 皆以医知名。 喻氏生平善奕, 据《常熟县志》 记载: 公元 1664 年清康熙甲辰年, 80 岁高龄的喻氏与围棋国手李兆远对奕, 时达 3 昼夜, 局终收子时, 溘然逝世。(拟采取情景组雕的创作手法) 34、 汤显祖: 临川人氏, 明代“东方莎士比亚”。 据说我国明代著名戏剧作家、 文学家汤显祖, 因日夜勤奋于写作剧本, 用脑过度, 经常头痛。 他请了当地一位名医叶半仙诊治。 叶半仙诊断后, 笑日:“汤大人不必服药, 只要常到敝舍的百草园来走走, 不过半年, 自会痊愈。 一日, 汤显祖为构思一个剧本, 感到头痛, 便去叶半仙的百草园散步。 百草园有上千种药草, 花开满园, 四处飘香。 当他踱步走进一个小巧玲珑的牡丹亭, 只见四周正盛开着万紫千红的牡丹花, 那清新的芳香, 使他顿感头脑松弛, 舒适, 一会儿, 便依栏甜睡了, 一个美好的梦幻, 也悄悄进入他的甜睡之中。 他梦见一身穿红衣的美貌女子来到他身旁, 说:“是我治愈了您的脑病, 您为什么不把我写进您的剧本中呢?” 四周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喧嚷说: “治好汤大人的病, 岂止是你一人的功劳?还有我们呢: ”汤显祖大惑不解, 忙问:“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姑娘们都纷纷自报: 我叫芍药, 我叫槟榔, 我叫芙蓉……还有一个挺着大肚皮的姑娘, 低声说: “我名叫大腹皮。” 她的话立即引起众姑娘们的一阵哄笑, 人群中站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 大声说: “诸位有什么好笑!她爱石榴, 已结成夫妻。 为他俩作月老的, 就是我!” 汤显祖醒后, 感到头一点不痛了, 并把梦中的奇遇讲述给叶半仙听。 叶哈哈大笑说: “这是我园中的鲜花药草姑娘们治好了你的头痛病哩!” 汤显祖点头称是, 感触颇深, 想以此题材创作一个剧本。 叶半仙很赞同, 还写了一首诗,“牡丹亭边,槟榔红娘子, 貌若天仙。 芍药丛中两钟情, 白头翁为媒, 金银花牵线, 八月兰开时成佳伴。 芙蓉帐中,结并蒂莲, 合欢十月, 大腹皮便便。 生大力子, 奋远志, 持大戟, 平木贼, 更诛草寇。 当归期, 封大将军于金銮殿。” 这首诗中共写了 18 种中药名。 汤显祖就根据此诗内容, 创作出著名的历史巨著《牡丹亭》。从此, 花香疗疾法也成了我国一种传统疗法, 广泛应用于民间。(拟采取情景圆雕的创作手法) 35、 朱 权: 墓葬于南昌, 明戏曲理论家、 剧作家、 古琴家, 朱元璋第十七子。 据史料记载, 明洪武 24 年, 朱权被册封为宁王, 并且在如今的宁城县大明镇境内辽代中京城遗址的附近兴建了宁王府, 朱权于明洪武 27 年 3 月到任。 在当时的诸多藩王中, 以受封于今北京的燕王朱棣和受封于今宁城县的宁王朱权势力最强。 当时受封的藩王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护卫军, 宁王朱权就有“带甲八万, 革车六千”, 这 8 万精兵包括元朝归顺过来的蒙古兀良哈部泰宁、 福余、 朵颜三卫的骑兵, 这些骑兵英勇善战, 是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武装力量。 此外, 像宁王这样驻守边防重镇的藩王不仅统兵,还掌握着地方行政大权, 必要时还可以节制朝廷派来的地方高级将领, 调动大量的国家正规部队。《明通鉴》 记载,“太祖诸子, 燕王善战, 宁王善谋”。《明史· 诸王列传》 记载, 大宁为“古会州地”、“东连辽左, 西接宣府”, 为军事“巨镇”。 朱元璋令宁王朱权掌握强兵猛将, 镇守北边军事要塞, 为的是防备元朝皇室卷土重来。(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36、 谭 纶: 抚州宜黄人氏, 明代抗倭名臣。 谭纶自幼饱览诗书, 性格沉稳, 有雄才大略。 嘉靖二十二年(1543) 中举, 次年登进士第。 二十七年, 授南京礼部主事。 不久, 补兵部郎中。 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 官员惊慌失措, 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五百, 击退倭贼, 以能用兵闻于朝廷。 二十九年, 浙江倭犯猖獗, 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 严格训练, 成为劲旅。 三十六年五月, 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 三十七年四月, 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 温、 福、 泉、 漳等州, 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 三战三捷, 军威大振。 升浙江按察司副使, 巡视海道, 转右参政使, 兼治兵事。 此时, 他与浙江佥都司、 参将戚继光、 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 转战于浙江沿海, 屡战皆捷, 至嘉靖四十年, 浙江倭患得以平息。 谭纶改任福建参政。(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37、 宋应星: 奉新县人氏, 明著名科学家。 他在田间、 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 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 的“纨绔子弟” 与“经士之家” 。 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 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他在《序》 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 欲购奇考证, 而乞洛下之资, 欲招致同人, 商略赝真, 而缺陈思之馆。 ” (想加以验证而无钱, 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 只得“炊灯具(备) 草” , 日夜写书, 但“大业文人, 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38、 解 缙: 明吉安县人氏, 江南才子, 书法家、 诗人、 政治家。 永乐大典总纂修, 个子矮小。 解缙趣事 其一 明代解缙才调宏达, 尤善诙谐。 据说某道士对解缙十分敬慕, 特意拿了自己的画像来拜见, 恭恭敬敬地请解缙为其题诗。 解缙接过画像, 当即笔走龙蛇般连写了三个“贼”字。 道士一见, 又惊又怒, 正欲发作, 只见解缙含笑从容续写, 连同前面所写的三个“贼”字, 成了一首颇有情趣的题画像诗: 贼、 贼、 贼, 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缘偷却仙丹药, 而今反作蓬莱客。 “蓬莱”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道士作了“蓬莱客”, 就意味着成了仙, 相传八仙过海就是从蓬莱阁起程的。 此诗先说这位道士是贼,接下来遂将“贼”字妙解为对其修行的称赞。 难怪道士读罢, 由惊怒转为惊喜, 千谢万谢而去。 其二 相传, 永乐皇帝有一天突然对解缙说: “你知道昨夜宫中有喜事吗? 你就此吟首诗吧! ” 解缙就“有喜” 二字, 想到可能是皇后生产, 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龙, 把皇子喻为“金龙” , 本是吉语。岂料永乐皇帝却说: “生的是个女孩。 ” 解缙眼珠一转, 马上续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过一个“化”字, 将生男改为生女, 可谓巧妙自然, 天衣无缝。 永乐皇帝本是借此题为难解缙, 于是故意叹口气说:“可惜刚出生便告夭折。 ” 解缙早有准备, 脱口应道: 料是人间留不住, 永乐皇帝又说: “已将尸体扔到池塘里去了。 ” 解缙转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宫。 这场君臣对话, 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 应付自如, 正因为如此, 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39、 况 钟: 明朝著名清官。 在靖安县衙任掾时, 职内事务, 处理快捷, 深得知县俞益的赏识, 称赞他干练通敏, 廉介无私。 被世人评为“清风两袖去朝天, 不带江南一寸绵”。(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清朝名人 40、 朱 耷: 南昌人,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朱耷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 清初画坛“四僧” 之一。 明灭亡后, 国毁家亡, 心情悲愤, 落发为僧,法名传綮, 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 个山、 个山驴、 驴屋、 人屋、 道朗等号, 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 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 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 常把“八大” 和“山人” 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 字, 又似“笑” 字, 而后二字则类似“之” 字, 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 以明朝遗民自居, 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 如画鱼、 鸭、 鸟等, 皆以白眼向天, 充满倔强之气。 这样的形象, 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 多取荒寒萧疏之景, 剩山残水, 仰塞之情溢于纸素, 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为旧山河” ,“想见时人解图画, 一峰还写宋山河” ,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41、 罗 牧: 宁都文化名人, 江西画派开派家。 系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 明天启二年(1622 年) 出生于宁都县钓峰乡 , 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 享年 83 岁。 他不仅是清代著名画家, 还是江西颇有盛誉的画派开派山水画家, 曾被“扬州八怪” 誉为“一代画宗” 、 “江西画派英才” 。 他的画被康熙皇帝鉴赏, 旌为“逸品” 。(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42、 雷发达: 永修人, 皇家建筑设计大师。 雷发达修建皇室宫 殿担任工部样式负责人, 他虚心求教, 融会贯通, 技艺很高。 康熙中期,他修建了 故宫 三大殿( 太和殿、 中 和殿、 保和殿), 其中规模最大的数太和殿也就是人们泛称的金銮宝殿。 他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 勇于创新, 形成自 己独特的风格, 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 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 他在进行清宫 设计时, 不墨守成规, 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 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 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 这样, 不但突出 了 中心又体现了 “ 居中为尊” 的思想, 而且形成了 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从此, 雷发达被人们誉为“ 样式雷”。(拟采取浮雕的创作手法) 珠山八友 43、 王 琦: 祖籍安徽, 后迁居江西信江, 1884—1934 年, 字碧珍, 号陶迷散人。 “珠山八友” 的领军人物。 早年以捏面人为生, 1901 年来景德镇后, 向邓碧珊学习陶瓷绘画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 后又学习钱慧安的绘画艺术, 因扎实的绘画功力和聪颖的绘画悟性, 很快就超过碧珊先生。 1916 年浮梁知事程安赠王琦“神乎技艺”一匾, 从此声名鹊起, 财源滚滚而来。 1916 年王琦、 王大凡赴上海参观海上画派画展, 接触扬州八怪, 尤喜欢黄慎的画风。 黄慎, 号婴瓢子, 专攻人物、 兼画山水、花鸟, 人物画以狂草笔法作画。 王琦因捏过人像、 雕塑、 画过瓷像、 又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 并确定了用西画明暗画人物头像, 以写意笔法画衣纹的画风。 在此之后, 王琦的画风, 始终没有摆脱黄慎画风的影响。 因此, 王琦的绘画风格虽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西洋画技法, 但他狂放崎岖, 典雅飘逸的画风, 仍保留黄慎的画风, 而尚未自成一格。 44、 王大凡: 祖籍陕西台元, 祖上因避战乱, 迁居安徽黟县, 1888——1961 年, 名堃, 号希平居士。 王大凡在浅绛彩的基础上, 独创了“落地粉彩” 技法, 很符合改革了浅降彩的设色, 使浅绛彩法画起死回生。 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 兼工带写, 构思严谨, 用笔流畅, 飘逸, 其代表“布袋罗汉” , 形态逼真, 神情庄重慈祥, 其动感飘逸, 用笔如吴带当风, 行云流水。 把一个放下包袱何等自在逍遥的和尚刻画得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1915 年作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获金质奖章。 45、 汪野亭: 1884 年一 1942 年, 字平, 号传其居士, 江西乐平人。 早年在波阳拜张晓耕、 潘陶宇为师, 绘画艺术来源明朝朝画家沈园和清代画家王石谷的绘画艺术,逐形成清新, 雅丽的绘画风格, 成为名噪一时的青绿山水画家。 46、 毕伯涛, 1886 年一 1962 年, 号黄山樵子, 安徽歙县人, 清末秀才。 在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以金石、 诗、 书、 画傲视瓷坛, 毕伯涛的绘画艺术来源于清代画家新罗山人。 47、 邓碧珊: 1874 年一 1930 年, 字壁寰, 号铁肩子, 清末秀才, 江西余干人。 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 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的。 邓碧珊专功鱼藻兼画花鸟, 邓碧珊的鱼虫,在设色上受东洋画艺术的景响, 他的笔及构图又受宋画的影响较深, 他的早期花鸟又受岭南画派的影响,足见邓碧珊先生孜孜以求,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48、 何许人, 别名花滋, 1882 一 1940 年, 安徽南陵人 。 何许人曾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仿古高手, 自己又开设“红店”自产自销, 设帐授徒, 著名花鸟画家、雪景大王邓肖禹、 余文襄就出自其门下。 曾在北京客居数年, 结识许多前清的八旗子弟, 前朝遗臣贵族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 临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 扩大了自己的绘画视野和审美情趣。 49、 程甫, 名意亭, 字体孚, 斋名佩古, 别号翥山樵子。 江西乐平人, 1911 年入鄱阳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班, 师从张晓耕、 潘陶宇, 后赴上海, 拜上海浙派画家程瑶生门下, 成为程瑶生的入室弟子, 在上海数年, 其花鸟画艺术, 深得南宋画院派的艺术精髓, 画艺日渐成熟和完美。 50、 刘雨岑, 1904 年一 1969 年, 原名玉成, 后改雨岑, 雨诚, 斋名觉庵, 别号澹湖鱼,六十岁后雅称巧翁。 安徽太平人, 客居江西鄱阳, 一九二二年来景, 为当时瓷画肖像名家朱受芝的乘龙快婿, 擅长陶瓷粉彩花鸟。 早年受华喦的绘画艺术影响, 中年深得任伯年、 新罗山人的绘画艺术精髓, 逐形成清新雅丽的绘画风格。 (拟采取群雕的创作手法) 近现代 史学: 51、 陈寅恪: 修水人氏, 历史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 语言学家。 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 湖南巡抚陈宝箴( 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 之孙。 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 古典文学研究家、 语言学家。 陈寅恪在 1920 年代倡导, 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 。(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52、 萧公权: 泰和人, 现代政治学家。(拟采取圆雕的创作手法) 书画: 53、 傅抱石: 江西新余人, 著名画家。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 傅抱石是独特的一分子, 他是个不墨守成规的艺术大师, 对于中国画进行了一种内部的改革, 从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 尽管这种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 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 而画风个性也是独特而自由的。 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 震惊了整个中国画坛。 傅抱石 1904 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市, 父母给他取名傅长生。 12 岁时, 进入瓷器店做学徒。 正是从进入瓷器店开始, 傅抱石开始爱上了画画, 并开始学习篆刻。 高小毕业后, 傅抱石升入了江西省第一师范 学校, 从此开始了美术创作和研究工作。 他 22 岁那年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概述》, 创作了《策杖携琴》、《竹下骑驴》、《秋林水阁》 等作品, 并开始以傅抱石署名。 1931 年, 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学习, 除了攻读东方美术历史以外, 还同时学习工艺、 雕刻等。 “父亲有文房五宝, 第五宝就是酒” 广州日报记者: 傅抱石先生在生活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傅二石: 他一生为国画而生。 他非常勤奋执著, 对中国的艺术非常热爱。 我小时候, 正赶上抗战,当时, 我们住在四川重庆的郊区金刚坡, 以躲避日本人的飞机轰炸, 在那里一住就是 8 年。 金刚坡让我印象深刻。 在那里, 我发现了父亲作为一个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他对大自然不同形态, 不同细节的勤勉观察。 比如, 下雨了, 大家都去躲雨, 他却不然, 他有时候打伞, 有时候甚至不打伞, 到金刚坡附近的高处观察山川烟云的变化, 后来我发现父亲常画出逼真生动的雨景, 父亲的很多名画都是画雨景,如《潇潇暮雨》《万竿烟雨中》 等。 就是因为我们住的重庆郊区雨水多, 不少雨景画...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江西历史名人典故.doc”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2017年江西历史人物大全 江西历史名人故事.doc

2017年江西历史人物大全 江西历史名人故事.doc

进士,江西,主张,朱熹,秦桧,历史人物,绍兴,九江,文学家,宋元时期,研究,历史,赵构,枢密使,典故,后任,学士,所作,新法,道教,其诗,安人,王安石,作品,先生,南昌,天师,庐陵,建炎,病卒

2020-07-17 #长篇故事

2017年江西历史人物大全 江西历史名人故事.doc

2017年江西历史人物大全 江西历史名人故事.doc

进士,江西,主张,朱熹,秦桧,历史人物,绍兴,九江,文学家,宋元时期,研究,历史,赵构,枢密使,典故,后任,学士,所作,新法,道教,其诗,安人,王安石,作品,先生,南昌,天师,庐陵,建炎,病卒

2020-09-04 #长篇故事

河北历史名人典故大全doc

河北历史名人典故大全doc

河北,只是有,全国,保定,邯郸,沧州,八国联军,地方,城市,天下,将军,宰相,日寇,水泥,皇帝,白洋淀,秦皇岛,艺术,铁矿,鬼子,全国最大,最古老,最有名,研究出,刘备,冯巩,初唐四杰,卢俊义,卢照邻,建一

2020-05-23 #故事阅读

关于成语故事的研究报告作文doc

关于成语故事的研究报告作文doc

成语,名人故事,成语中,匡衡,名人,成语故事,研究报告,韩信,曹操,有关,书籍,故事,蜡烛,周瑜,程颐,诸葛亮,作文,主人,向导,报刊,问题,结论,部队,邻居,诸葛,调查方法,调查情况,资料整理,都会,典故

2020-08-05 #小故事

江西卫视历史人文故事节目《经典传奇》::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江西卫视历史人文故事节目《经典传奇》::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节目,故事,经典传奇,传奇故事,观众,热点,选题,角色,造型,升级,金飞,传奇性,内容,收视,电视剧,特工,模式,特色,美国,规模性

2020-04-01 #长篇故事

江西 红色历史名字?

江西 红色历史名字?

江西,瑞金,烈士,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摇篮,安源,据统计,总数,赣南,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余江,就达,中国人民解放军,乐中,新中国,土地,上饶集中营,上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心,共和国,人民共和国,交...

2020-07-17 #长篇故事

关于江西庐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关于江西庐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庐山,匡俗,鄱阳湖,求仙,人们,越庐君,先生,学道,名胜古迹,天下,长江,海拔,匡裕,匡山,匡庐,周瑜,李白,朱熹,又称,名山,传说,千百年来,历史,名篇,成仙,文化,朝廷,苏轼,诗人,是我国

2020-07-16 #短篇故事

归葬于江西九江的那些历史名人

归葬于江西九江的那些历史名人

岳飞,九江,李氏,周敦颐,姚氏,李烈钧,江万里,陶渊明,陈寅恪,黄庭坚,高善继,本地人,衣冠冢,柴桑,吴育仁,夫人,庐山区,庐山,母亲,江西,主薄,知州,古城,四大,故事,江州,浔阳,进士,鄂州,高升号

2020-04-15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