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客家人的家族往事|百家故事

时间:2020-07-17 05:00:01

相关推荐

客家人的家族往事|百家故事客家人的家族往事|百家故事

清凉山房

发布时间:03 0817:38

两年前,我在一茶坊与老友李樵声相聚。听了一段客家人讲述的家族往事,我感觉颇有意思,遂整理成文。

农历乙卯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一个凌晨,李樵声出生于成都北郊的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曾以家族酿酒而盛名。居住者多以李姓为主,因此这片村庄得名“李家烧坊”。樵声祖上是客家人。家谱记载,他们这一脉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李渊。后经唐末战乱,辗转迁徙至广东梅州。明末清初,再遇战乱。张献忠攻占蜀地,蜀人惨遭屠杀,人口锐减。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湖广填川”,李姓族人随大迁徙人流入川。长达三个多世纪,李氏家族秉承客家人耕读传家,诗书育人的遗训。世代相传,薪火不断。战乱年代举家迁徙,颠沛流离,仍不忘本。(公元1901年)樵声曾祖父带领本族人酿酒创业,家道中兴,建祠办学,教化一方。祠堂有对联:上联“系出理官绵世泽”, 下联“ 派承柱石振家声”。中横一匾,肃穆巍然。上有“道德遗风”四个大字,见证了族人薪火相传的文化轨迹。自梅州入川的李氏家族在新的土地上演绎着一段传奇往事。

故事之一 : 兴学办校 教化一方

作为客家人,老辈们对家规教训、家谱修订、家风秉持的家族文化非常看重。在耕作酿造,兴办实业之时仍然不忘对家族子弟的教育培养。当时兴办的实业多为家族作坊的形式,远远不能与规模化的现代企业相比,充其量算是雏形。产值和效益也相距甚远。尽管樵声曾祖父百般筹措,所建学堂仍然不能满足周边李氏子弟的入学需要。

1921年家族酿酒烧坊通过不断积累,生意逐渐有起色。在各地置办田产,兴建祠堂……。这时突然又赶上辛亥革命,时局动荡。成都,也逐渐沦为军阀混战的必争之地。烧坊生意也在动荡中起起落落。家族中有人提议李氏曾祖将田产变卖换钱粮度过危机。老太爷应和着,但迟迟不见行动。

于是,族人李保才焦急的劝道;“老太爷,现在时局艰难,你还不赶紧处理田产,晚了就怕来不及了吧?”

老人捋着胡须点头微笑道:“我也正有此意,不过嘛!”

保才不解:“太爷有什么疑虑么?”

老人又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何以为乐?”

保才思索片刻道:“仓中余粮,罐里有钱!”

老人摇摇头道:“只说对其一”

保才又道:“儿孙满堂,家族兴旺!”

老人道 : “这是其二”

保才百思不得其解:“难不成还有其三呐?”

老人说:“对啊,子孙有教,胜过大孝嘛。”

见保才似懂非懂老人又说“人丁兴而不教,不能称其旺啊”

保才道“如何才能称其旺呢?”

老人道:“教化端方,后继有人;有子不教,其子非才啊

非才之人,何以为继哉?”

保才吞吞吐吐道:“可眼下,这局面……可怎么收拾呐?”

老人叹道:“命运多舛,由天定。仗义行船,不由他!”

说完笑而不语。族人似乎隐约闻到了老人葫芦里的药味,也不便多问。过了几天,老太爷将田产变卖一大半,又将祠堂改建成学堂。另外,又在保留的田产中择址兴建了一部分学堂。基本满足周边子弟读书需求。

故事之二: 拾麦受过 克己端方

李氏家族对教育历来非常重视,家教尤为严厉,概不通融。樵声曾祖父兴业初期,历经波折,遇到生意萧条时连资金周转都困难。家里节衣缩食,眼看孩子们的学费都成问题。但李老太爷宁可借贷也要拿出资金培养读书人。就算经济不宽裕,家规也甚严。记得有一年樵生的祖父读私塾,年龄尚小。途中见遗落一袋麦子,无人问津。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物资普遍匮乏。一年下来,家家户户很少有余粮。这一袋麦子在当年可是好宝贝。可以补充一家人紧张的口粮,或者拿去换钱缴学费也是不错的。他祖父思考良久,还是决定悄悄拖回家。以为这事神不知鬼不觉就过去了。可是,后来不知怎就被曾祖父知道了。让其面壁思过,背家训,狠狠教训一番。老太爷说:“家道兴亡,皆由勤俭;贪图小利,便失根本,哪会长久?人若不知,焉知神明不察……良心何安啊?”后来,恁是访得邻村失主,将麦子归还。这还不算完,罚了祖父抄写家训500遍。

樵声说:“要是现在的人,哪受得了?”

我问:“是啊,太严厉了,是不是有点过了?”。

樵声抿了一口茶摇摇头:“我爷爷恁是把他抄完了,手都麻了。”

我追问:“为啥?”

他瞪了我一眼,道:“为啥,我太爷的脾气,任何人犯事,绝不通融!”

那时候可全是用毛笔写字,他祖父麻纸都用了一筐。据说老人每每与晚辈提及此事时,神情中没有半点气恼懊丧。反而对严秉家规的长辈充满无限的崇敬。

故事之三 : 书道人品 耄耋楷模

客家人的祠堂,房屋朝向,很讲究风水。更讲究文化。客厅,回廊,凉亭,照壁,屏风、书架、对联无不浸润着这个家族的文化血脉。客家人的笔墨书风多以苍劲挺拔,力道雄浑见长。

这与客家人不屈不挠的文化性格有关。所以厚重的颜书比较常见,哪怕是行书也很少见到飘逸的风格。多以笔势流畅,绵里裹铁,气势磅礴见长。本族人中不乏佼佼者。如龙潭老街李家纸铺的李登经老先生,一手颜字,如蛟龙出海。浑厚饱满,丰腴遒劲,雄浑开张,气度不凡,深得颜鲁公笔意。乡里人趋之若鹜,奉若佳品。所撰春联更是必备年货,深得客家人喜欢。

老先生的字状若其人,气如其格,声如洪钟。

据樵声叔父讲,有一年冬天,纸铺前面来了两个卖艺的外乡人。这对父女因患病将钱粮耗尽,回家的盘缠也花光了。先是跪在茶馆门口乞讨。讨了半天,连一天的饭钱都没有凑足。于是就转到纸铺前跪地乞讨,路人皆是掩目而过。有好事者悄然对李先生说,那两个外乡人可能是骗子。且在铺前乞讨会影响生意,驱之便好。老先生不为所动。时至下午,父女一无所得。女孩饿的奄奄一息,老者面黄肌瘦。登经先生看不下去了,命家人带进后堂用餐,并拿出钱来资助两人买火车票返乡。善事虽然做了,但一时之间并不为他人所理解。还被“不明就里”的邻人笑话,说中了骗子的招。登经老先生用大笔蘸墨写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对联贴于门口,有个药铺的掌柜看了说:“这不是同仁堂的那副对联吗?你不是卖药的写这干嘛?”知道邻人打趣,老先生也不恼怒,笑呵呵的说:“我不开药铺,但心药还是有的!”说着,挥笔又写下“道德遗风”四个大字。一时,四邻豁然,传为佳话。

故事之四:宗祠祭祖 幼承庭训

樵声读小学的时候,政策开放不久,民间祭祖活动开始兴起。他是被父亲拉着进祠堂的。

到了他这一辈,曾祖父兴建的祠堂早在破四旧的时候就毁掉了。现在的祠堂是李氏大家族另一支系保留下来的。族人每年会聚于此进行祭祀活动。位于成都北郊新都县紧邻狮子村水库的一处偏僻村落。村外有一石桥。从桥下穿过一条大河,环绕村落,沿河两岸翠竹葱茏。

竹林掩映处,飞出一檐。外面人头攒动,接踵摩肩,一直通向一所大院。樵声人小,父亲把他举过头顶方才看到,四合院的大门上有个匾额。“李氏祠堂”四个大字,斑驳陈旧,但残留的金粉仍然熠熠生辉。随着人流往里走,偌大的堂厅上,祖先的牌位,赫然在目。尤其是“道德遗风”榜书,遒劲有力,俨然高堂祖先高坐。左联“系出理官绵世泽”据史载李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

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野果”为食才得以活命。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这便是系出理官的来历,上联将李姓历史渊源做了说明同时也希望后辈效仿先人,薪火相传,造福百姓。右联“ 派承柱石振家声”,何为柱石,国之栋梁也,这是李氏家族对后世子孙读书及第报效国家的希望。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近年来各地又兴起了祭祀文化。因此传统的祭祀活动已经不能简单的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因为,这在精神的更高层面包含了对后人的教育。面对先祖、先烈们的牌位,陵冢,以及他们的人生往事,应该比空洞的黑板更有心灵的震撼。

我与樵声的一番交流,刷新了我对传统家族教育的认知。虽然并不完美,但不再是影视剧中陈腐守旧,冷酷说教的印象。这或许与一个家族文化的传承乃至于族长本人的思想境界及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吧!

03 0907:5403 0817:3903 0515:06相关文章??Baidu京ICP证030173号返回顶部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客家人的家族往事|百家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广东梅州客家姓氏渊源及堂号

广东梅州客家姓氏渊源及堂号

客家,堂号,姓氏,梅州,族谱,客家人,家训,家族,家风,迁徙,客家文化,族人,河南,家族文化,古氏,家声,姓氏文化,肖文,历史,祖先,过程,颍川,发展,先民,刘氏,子孙,文化,南阳,叶氏,文教

2020-07-17

客家鸡公碗

客家鸡公碗

鸡公,罗小龙,客家人,寓意,客家,祠堂,家族,男丁,老者,主人,记者,习俗,父母,男性,老人,器物,地方,家鸡,家人,标记,生产,正中央,顾名思,不一样,发现了,民俗博物馆,老祠堂,一头雾水,东西,不变

2020-07-16

这些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吗?

这些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你都知道吗?

客家人,年夜饭,祖祠,习俗,客家,长辈,这两天,由家,都会,午饭,家人,家族,节日,磨豆腐,男丁,饭桌,鞭炮,倒垃圾,必定是,才可以,最年长,酿豆腐,家家户户,戴新,敬祖,一环,一碗饭,和喜,好好吃,将家

2015-12-29

真实故事发生在广东兴宁一个香港客家人的客家泪转转载

真实故事发生在广东兴宁一个香港客家人的客家泪转转载

二叔,祖宗,客家话,客家,香港,和二,叔公,大叔,语言,子弟,乡亲,乡亲们,亲朋,公心,客家人,家族,心情,意念,支开,时候,眼光,罪人,观念,遗训,飞机,不能够,对唔住,并不欢迎,有的还,绝对不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