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

时间:2020-07-17

客家母亲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320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走进“客家首府”长汀县,伫立在一尊高达20.35米的花岗岩塑像前,将客家母亲深情地凝望。

她头戴凉笠,手握船桨,赤着双脚,宽绰的裤裾迎风飘起,给人前行的动感;她身体健硕,仪态端庄,神情安详,客家服饰的元素透着客家女的勤劳与善良;她背负着孩子,一只手臂弯曲将一朵小花摆弄在孩子的眼前,侧过头去含情地打量,母性之光、慈祥之光在这一瞬间定格绽放······她让每个路过的人或停下脚步,或抬头仰望,在注目中浮想联翩,在盘桓中心潮荡漾!

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将我的思绪拉回了十几年前。

准确地说,是1999年11月下旬,为了迎接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龙岩市举行,我有机会参加了福建省政协闽西客家文化视察团,平生第一次走进长汀。视察结束后,我写了一篇随访记《百川归海与海纳百川》,发表在2000年第8期的《中国政协》杂志上。我在文章里写道:“当我伫立于汀江岸边的客家母亲园,端详着由姚美良先生发起倡议捐资雕塑的‘客家母亲’像,她显得那么端正、秀丽。一条源于龙门洞的汀江呵,千百年来,曾是客家人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它曾是闽粤赣边界的主要航道,也是沟通汀州客家文化与潮汕海洋文化的重要渠道。”

14年后,当采风团走进长汀,有机会再次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我发现客家母亲长高了、长壮了,得到了更多人的依恋和爱戴。

众所周知,长汀从1995年起每年都举行一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这是由时任全国政协委员、马来西亚太平绅士、香港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提议发起的。而这次采风,我采访了长汀县第15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汀州客家联谊会会长、汀州客家研究中心主任李文生先生。不仅让我对公祭客家母亲河的来龙去脉了解了更多的细节和故事,而且使我对客家母亲的塑像也有了更深的解读与感悟。

李文生先生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不仅对客家文化渊源、现状、走向了然于胸,而且这些年在组织、传播、弘扬公祭客家母亲河的活动更是倾注心力。他如数家珍地自豪地说,截至2012年,长汀共举办公祭客家母亲河18次,共吸引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31.5万人前来参与。“百川归海,不背其源”。如果说汀江作为“天下客家第一江”已成共识,那么,公祭客家母亲河的活动影响如此之大、传播如此之远,最应当铭记的是已故的姚美良先生。

1995年5月,海外游子姚美良作为顾问带领150多人的寻根谒祖团来到长汀。不来则已,一来就难以割舍。姚先生掩饰不住动情地说,我一直在寻找客家先祖的足迹,到过世界许多地方。长汀之行,姚美良日后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梦里寻她千》,称长汀就是他多年来寻访的梦中之地。

客家人重视“崇先报本,启裕后昆”,这与客家人历史上“处处无家处处家”的生存状况不无关系。客家先祖们衣冠南渡,万里迁徙,筚路蓝缕,经过千余年的播迁繁衍,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明。我们知道,姚美良是广东大浦人。在海外出生,为了从小汲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父亲把幼年的他送回了故乡。爱国爱乡的情怀从小就在心中植入,寻根谒祖的意识长年在外漂泊日渐强烈。遗憾的是,时隔多年之后,我没有找到姚美良的那篇散文,不了解他的心之何依、情之所系,他为什么就认定长汀是客家人的祖地、梦中家园?

是因为汀江吗?是,又不尽然。但凡文明发源地大多与水有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发源是如此,客家文化发育亦如此。汀江,发源于长汀与宁化两县交界处的上坪山,汇众山之水于一溪,“天下水皆东,唯汀独南。”按八卦所示,南方属丁,故名“丁水”,后丁水合“汀”字,故名“汀江”。汀江之所以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是因为汀江孕育了客家人,繁衍了客家民系,饮水思源,长汀至今还保留了独具魅力富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

是因为古城吗?是,又不尽然。长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悠久的历史给长汀这块神奇的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长汀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巍峨耸立的唐代城楼三元阁,唐代大历四年(769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墙,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119米,城墙像一串璀璨的宝珠,从卧龙山顶分东西蜿蜒而下,合抱于汀江之滨,素有“观音挂珠”之称,把长汀城点缀得独具一格,分外美丽,现保存下来的古城墙将古城门及其古城楼——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古城墙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还有风格独特的城隍庙、云骧阁、南禅寺、刘氏家庙、李氏家庙等众多古迹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客家铸就了历史文化名城之魂,是客家孕育了汀州文明。

是因为风情吗?是,又不尽然。“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路易??艾黎当年的一句评价如今已是闻名遐迩。长汀民风纯朴、山清水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城内卧龙山,一峰突起,不与群峰相连。构成了挂壁城池、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山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要我言及最感念的还是汀州河畔,绿树倒影,古墙流水,客家姐妹提桶挎篮三五成群聚在河边,挽腿卷袖挥舞着不知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洗衣棒,有节奏地拍打着要洗的衣物,那才是汀州最有情调的地方。

也许是综合因素触动了姚美良的内心吧,他决定在长汀这块圣地上祭祖,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之所以会萌生这样的动议,是因为在来长汀之前,当年的4月5日清明节,姚美良先生应邀参加了黄帝陵祭祀大典,心灵受到了圣洁的洗礼、强烈的震撼!与其说是长汀之行的萌发奇想,不如说是黄帝陵的祭祖让他更加坚定了客家人的认祖归宗、慎终追远的决心。他希望通过祭祖活动把世界上的客家人团结起来,把长汀与世界连接起来!

公祭客家母亲河,要有载体。母亲河让人想到了女性的形象,想到了黄河岸边那尊硕大的黄河母亲的塑像。汀江即为天下客家第一江,应当也必须塑造一尊客家母亲的塑像。

时任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文生想到了长汀籍画家谢成水。他们是中学同学,谢成水七十年代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1984年应敦煌研究院之聘到莫高窟研习敦煌绘画艺术,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敦煌研究中心副主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

谢成水的老家南山镇谢屋村历史上有绘画的渊源,一则轶事颇为有趣。清代画师谢观仙有一次给汀州知府画相,知府是个歪嘴巴五官不正的人,请过许多画师给他画的像,把嘴巴画正,他都感到不满意。谢观仙给他画时,请他坐在太师椅上翘起二郎腿,用耳扒扒耳朵,把这形态画下来,知府歪嘴巴形态变成了扒耳朵动作形态,知府非常满意,赐了他“半个秀才”的学位。客家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谢氏后裔谢成水接受任务后,专心致志构思了三幅设计画稿:或坐、或立、或行,但主体都是客家平民。李文生将设计画稿传给了在国外的姚美良先生。家乡和海外各位同仁所见略同,一致选择了这幅行进中的劳动母亲的形象。她似乎正要登船远航,又似乎是在江边等待丈夫的归来。寓意深刻,富含韵味,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她把客家人的精神内涵展示无遗。

雕塑创作延请厦门大学艺术系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担纲。怎样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雕塑,李教授来到了长汀寻求灵感。谢成水先生在构思客家母亲时,在脑海里浮现的是家乡妇女的形象。为了给李教授一个直观的视觉,谢成水从老家南山镇谢屋村的邻家妇女挑选了一位,让她背着孩子当回模特。从心有灵犀到创作构思,从抽象感悟到具象升华,这一细节足以见证艺术家创作的认真和严谨。

姚美良先生捐资15万元,长汀县政府投资80万元,在长汀县城南五通桥边,在三面环水的半片街头,修建一个客家母亲园,整个园占地1500平方米,母亲园因势造形改造成一艘木船的形状。以此象征客家人从闽西客家祖地出发,乘木船南下广东再飘洋过海到南洋以及世界各地艰苦创业的历史。而矗立船头的正是这尊高达5米(含基座)端庄、质朴和娟秀的客家母亲的塑像。

[1]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凝望客家母亲的塑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揭西县客家民间传说拾遗新.pdf

揭西县客家民间传说拾遗新.pdf

揭西县,客家,民间传说,广东省,东溪,三山国王,县太爷,黄商,何婆,人们,传说,善德,商人,独山,狗腿子,财主,大庙,河婆镇,北坑,明山,天竺,塑像,官兵,托梦,番薯,老伯,南关,妈祖,玉峰,神人

2020-07-17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客家母亲系列:默默付出数十载 任劳任怨养育客家儿

客家母亲系列:默默付出数十载 任劳任怨养育客家儿

母亲,父亲,时候,妹妹,女人,山姑,我和姐姐,作品,伯母,小说,姐姐,孩子,村里,村庄,稻子,秧苗,黑子,生活,天岩,叶晓,从来没有,别人家,没有谁,中国校园文学,乡书,市第三中学,个人,一行,人家,刊物

2020-07-16 #经典故事

长汀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故事

长汀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故事

汀江,大山,杨文广,和尚,德道,帽盒,福建,人们,传说,农历,寺庙,巨龙,师傅,故事,江水,龙门,发源于,于岩壁,如来佛祖,小和,应让,有诗云,林一,杨文,石乳,田村,石钟,空之声,但德,向南

2020-07-17 #故事大全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 客家 大埔 卢夫人 梅菜干 艾草 传说 蓼花 儿子 母亲 薄饼 酿豆腐 梅菜扣肉 陈师傅 由来 油饼 等郎妹 中原 厨师 夫妇 寓意 肉丸 饺子 梅仙姑 祝枝山 制作方法 包子 商人 味道 夫妇俩

2020-05-01 #经典故事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 客家 大埔 卢夫人 梅菜干 艾草 传说 蓼花 儿子 母亲 薄饼 酿豆腐 梅菜扣肉 陈师傅 由来 油饼 等郎妹 中原 厨师 夫妇 寓意 肉丸 饺子 梅仙姑 祝枝山 制作方法 包子 商人 味道 夫妇俩

2020-04-30 #长篇故事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客家,大埔,卢夫人,梅菜干,艾草,传说,蓼花,儿子,母亲,薄饼,酿豆腐,梅菜扣肉,陈师傅,由来,油饼,等郎妹,中原,厨师,夫妇,寓意,肉丸,饺子,梅仙姑,祝枝山,制作方法,包子,商人,味道,夫妇俩

2020-07-17 #小故事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客家,大埔,卢夫人,梅菜干,艾草,传说,蓼花,儿子,母亲,薄饼,酿豆腐,梅菜扣肉,陈师傅,由来,油饼,等郎妹,中原,厨师,夫妇,寓意,肉丸,饺子,梅仙姑,祝枝山,制作方法,包子,商人,味道,夫妇俩

2020-07-17 #故事会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故事|14种客家美食的前世今生

客家人,客家,大埔,卢夫人,梅菜干,艾草,传说,蓼花,儿子,母亲,薄饼,酿豆腐,梅菜扣肉,陈师傅,由来,油饼,等郎妹,中原,厨师,夫妇,寓意,肉丸,饺子,梅仙姑,祝枝山,制作方法,包子,商人,味道,夫妇俩

2020-07-17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