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时间:2020-07-17

智慧幽默故事300篇读后感

提示:本文共有 38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便是 围城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一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伟大的人为什么伟大?因为,你是跪着看他们的,你跪着,别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为你只想当一个汲取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着人生,毫不掩饰地揭露出人性的弱点、生活的真实性,并入木三分地撕开来并加以展示,给人以思想深层次的震撼与启迪。

作为学生,婚姻并不是我应当去讨论的话题。《围城》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开始追逐自己认为理想的爱情,当追到的时候又在为爱情寻找一个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其实生活已经教给我们一个规律:婚姻是随机的!结婚就像围城,有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当爱情被岁月侵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时的爱情已经升华为亲情了。

当然,你可以说,我说的这些少儿不宜,我说了,我也只是一个学生,我只是在说这部书,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围城》做书名,也许想告诉我们:不仅婚姻像围城,人生、生活、职业等等更像围城。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兜圈子,重复的做同一件事情:找个笼子把自己关起来,过了不久却发现那边的风景比这边更好,于是出了这个笼子进了那个笼子。就这样不断的重复并乐此不疲。

围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围城太多了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嗯,钱钟书先生不愧为大师。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二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进来,这便是 围城 。这是《围城》中关于人生的论述,《围城》没有哲学上生硬的说教,而是将哲理还原为生活。小说导读部分有这样的话: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郑重点说,是本睿智的书,因为它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侃。 在哈哈大笑或含笑、哂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者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作者对人世和人性的洞察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人心已经窥探得一览无余。读着《围城》,既能刺着痛处又能挠着痒处,于是我在麻痹中被吸引了。

本书主人公方鸿渐是个留学生,家境中等偏好,于是便有了些公子哥儿脾气。那时候,出国留学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留学生太多。物以稀为贵,留学生这样多已经不值钱,似乎连质量也大打折扣,远不如詹天佑们。方鸿渐虽无蛮横无理的脾性,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但他却是个平庸的人。他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也爱自吹自擂。这样的人经历了求学的艰难,婚姻的困惑,终于明白了: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来。这就是人生的特点。

一本优秀的小说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谁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就在方鸿渐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也似乎是志大才疏,放假时总是无所事事,爱好太多但都不精深,我就是生活中的方鸿渐。我想生活中的方鸿渐还不止我一人。《围城》中有这样一段话: 有九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立墓。 我也要让现在的自己死掉,让方鸿渐的灵魂从我身上撤走,把死掉的自己埋葬,立碑立墓,不用来悼念,而用来警示,让活着的自己活得更好。我会放弃自己的懒惰和自卑,重拾勤奋与自信。

《围城》中阐述的论点,不得不让人深思,人们一开始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然而当努力争取到了以后却已厌倦,不能适应它。所以除了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外,还要坚持下去,适应下去,包容下去。

《围城》就像一位智者,我们能从他那儿学到很多很多。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三

这是一本睿智的书,因为他的有趣源自一位智者对人性的洞察与调。人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生处境实质上的尴尬与窘迫,人对此的浑然不知、洋洋自得,或者者虽有所知却也无奈,偶尔也被它深深刺痛,作家于此有深刻的洞察,调即触到痛处又有某中宽容理解,如果读进去的话 这太容易了,在哈哈大笑或含笑、讪笑之时,你会叹为观止,会惊异于作家何以竟能做到这一步。

小说中三闾大学的学生不好对付,方鸿渐省悟天下古往今来的这个瞧不起那个, 没有学生要瞧不起想生时那样利害 , 眼光准确的可怕 ,赞美未必尽然,但毁骂 简直至公至确,等于世界末日的 最后审判 ,毫无上诉重审的余地 。

《围城》给我们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是怎样看人生,又怎样用所有作家都必得使用的文字来表述自己的 观 和 感 的。《围城》的魅力是双重的;一是生活本身被作家展现出来的,一是作家展现出自身的。

小说的魅力就在于这种既睿智超拔又亲切入人性洞察,在于对此富有个性的智慧传达。小说中的嘲弄与幽默,写人的心态与外貌,语言简洁明快,决不滥情。

围在城中的人想突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说到幽默,自然是这部小说的显着特色和最迷人之处。它来自洞见、智慧、学识、才华,以及一种观赏的情趣,处处禁不住那自己洞若观火的人性中的确存在的可笑之处开开玩笑。

小说前半部分的那些吃饭斗嘴、争风吃醋,调意味是最浓了;而当我们看到三闾大学,辛辣的讽刺味则突出些;小说后半,芳鸿渐回到上海,往日的朋友或冤家都以星散,他的才气也就减了,更多的是谋生艰难。

读了钱着,包括那些学术着作,尤其是读了这本《围城》,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添了不小的戏剧色彩。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四

整本书里,钱钟书先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是什么使《围城》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一批又一批的学者们为之倾倒呢?我想这部小说的真正魅力似乎主要不在阅读过程,而在读完整本之后才产生。读完全书,再将主人公方鸿渐所有的经历简化一下,那就是,他不断地渴求冲出 围城 ,然而冲出之后又总是落入另一座 围城 ,就这样,出城,等于又行城,再出城,又再进城 永无止境。

回国的邮船与世隔绝,百无聊赖,自然如同 围城 ,对方鸿渐来说,到了上海就应该是走出邮船这个 围城 ,可是战时的上海实际上是另一座 围城 ,方鸿渐到上海之后失业,爱情又碰壁,这境况更如同 围城 ,因此他才不惜历尽艰辛到内地,希望走出 围城 ,内地 三间大学 并不如他所设想的那样好,那里的勾心斗角的环境又使他重陷 围城 ,于是他又渴求回到海,以摆脱 三间大学 这座 围城 ,重回上海后生活愈是困顿,方鸿渐又打算再次冲出上海这座 围城 去重庆。

小说结束了,读者并不知道方鸿渐后来的情形,但依其生活的逻辑可以推见,他又进入另一座 围城 ,而且他可能永远也摆脱不了 城 之困。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个留学生归国带来的不是满腹的知识;不是新思想;不是能报效祖国的本领?而是使自己陷入一个又一个围城,不能自拔。显而易见是因为他软弱无能,因为他处处为他人左右。回国后工作是三闾大学施舍的;自己的爱情是在孙小姐千方百计的设计下,方鸿渐下圈套的;自己的婚姻是所谓好友赵辛楣一句话促成的。在每一个人生重要选择里方鸿渐都没有找到自己。所以他注定会不幸福、会被视为可有可无。

钱钟书先生笔下的方鸿渐是悲哀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由自己主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去拼一把。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努力,遇到挫折,想办法解决,再努力,就这样!不要像方鸿渐一样在选择的漩涡中迷失了自己,成为社会的附庸。

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 围城读书心得五

志大才疏的方鸿渐,温柔伶俐的唐晓芙,冷若冰霜的苏文风,暗藏心机的孙柔嘉 脑海中久久无法平静,他们用自己的精神浇铸了一座又一座围城,却又不断渴望跳出围城,这颇显矛盾的举动,不禁令人啼笑皆非。

杨绛女士曾说过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句话便很好地为世人诠释了 围城 心态。

但转念一想,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在围城中度过?

我们身处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学业是身上不可卸下的沉重包袱。我们不断地抱怨学业重,压力大,却又心甘情愿地奋斗着。这也许可算是典型的围城心态了吧。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虚荣、名利,亦或是有一份好工作,可以在这社会中生存下去,有一片立足之地。纪伯伦曾经说过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便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现状。而在这碌碌的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失去的又是什么呢?失去的,也许就是早已被你忽视的那一颗童心。英国作家赫胥黎说过: 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着名影片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话: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的心上。 这种种的种种,都向世人阐述了童心的重要性。而如今,昔日的童心已被如今的教育,生活所泯灭,所扼杀了。如果让一个人选择童心永恒,或是青春硬化,那个人也许便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更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方式,而前者,却已被 幼稚 二字取代。这何尝又不是座围城。

围城 是人生必经的心理过程,是世俗的压迫,是现代生活的负面影响,我不禁开始为未来担忧起来

相关文章:

1.

2.

3.

4.

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围城高中读后感800字”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围城七年级读后感

围城七年级读后感

围城,方鸿渐,良心,知识分子,作者,爱情,小说,时代,读后感,生活,一生,钱钟书,工作,大人物,婚姻,学位,葡萄,人性,人物,态度,是一部,个人,家庭,文凭,时候,谎话,鸿渐,孙柔嘉,李梅亭,苏文纨

2020-08-24 #短篇故事

初中围城读后感作文三篇

初中围城读后感作文三篇

围城,方鸿渐,事业,苏文纨,生活,思想,婚姻,孙柔嘉,命运,城中,封建思想,心灵,才能,面子,钱钟书,大围,是一部,先生,人生,压力,大学,大学生,语调,翅膀,行为,中才,妙喻,将心,赵新,围城里

2020-08-25 #故事阅读

围城:爱恨情仇的故事与思考

围城:爱恨情仇的故事与思考

围城,小说,作家,三闾大学,人性,人生,读后感,语言,鸿渐,人物,人们,命运,家庭,文凭,生活,钱钟书,婚姻,处境,学生,无奈,文字,时候,智慧,比喻,真实写照,社会,细细品味,幽默风趣,一笑,方鸿渐

2024-02-21 #综合

故事是别人的故事 《围城》是自己的《围城》

故事是别人的故事 《围城》是自己的《围城》

围城,之城,婚姻,香港,方鸿渐,先生,事业,故事,爱情,认同感,归属,生活,到上海,这些人,这本书,新儒林,苏文,赵辛楣,钱钟书,钱老,最核心,修辞,事件,东西,人们,人生,人物性格,人物,做戏,原型

2011-02-18 #故事会

《围城》读书笔记系列——围城真的是无处不在 只因人生太无奈

《围城》读书笔记系列——围城真的是无处不在 只因人生太无奈

方鸿渐,围城,都会,内心,结局,赵辛楣,人生,婚姻,工作,孙柔嘉,钱老,真的是,一生,人性,位置,对方,好友,家庭,年代,普通人,死要面子,现实,老人,视角,公司,失业,几乎是,中年危机,就没有,本来就是

2009-06-28 #长篇故事

迷雾围城续写云啊已是觉的背部微 迷雾围城秦桑孩子续写

迷雾围城续写云啊已是觉的背部微 迷雾围城秦桑孩子续写

秦桑,迷雾围城,易连恺,作者,围城,大全,孩子,晋江文学城,地雷,性命,武侠,白玉兰,页面,兰坡,征服了,朱妈,梁文道,燕云,理本,新一,爱上,个人行为,上香,人文,中国,亲骨肉,主角,人生,倦意,全本

2020-07-29 #经典故事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到《围城》 看男人在婚姻围城的挣扎和突围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到《围城》 看男人在婚姻围城的挣扎和突围

方鸿渐,佟振保,围城,孙柔嘉,内心,婚姻,爱情,父亲,红玫瑰,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钱钟书,苏文纨,母亲,白玫瑰,鸿渐,事业,妻子,婚恋观,性格,玫瑰,状态,知识分子,赵辛楣,生活,人生,世界观,中方,先生

2015-02-22 #经典故事

从围城中赵辛楣和方鸿渐的工作经历 看如何突破“工作”的围城!

从围城中赵辛楣和方鸿渐的工作经历 看如何突破“工作”的围城!

工作,赵辛楣,方鸿渐,三闾大学,围城,个人,好的,能力,换工,国防委员会,阶段,苏小,高松年,个人能力,新闻社,美国,主任,事情,仕途,人际关系,兴趣爱好,心情,时候,混得,舒适度,问题,需求,生活,突破,就需要

2011-05-16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