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孔子并不主张以德报怨

时间:2020-07-17

孔子以德报怨救人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2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以德报怨这个成语,意思是用恩惠回报与别人的仇恨。如果能做到以德报怨,似乎达到了修养的极高境界。其实,极力倡导修身和仁德的孔子是不赞成以德报怨的。《论语·宪问》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的回答很巧妙,他先问道,如果以德报怨,那拿什么报德呢?所以,应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直的意思是正直,即直道而行。老子也有相同的看法:“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这个问题,在《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里有过充分的讨论。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钟离意七世孙。父绪,楼船都尉。钟离牧曾任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南海太守、中书令、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于任上,“家无余财,士民思之。”

钟离牧早年曾搬到永兴县居住,自己种了二十亩稻。快成熟的时候,来了一个县民说土地是他的。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遂以稻与县人。县长听说这件事以后,即收捕这个县民,欲绳之以法,钟离牧却去讲情。县长说:“君慕承宫,自行义事,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侵公宪而从君邪?”县长说的承宫,琅邪人,曾在蒙阴山中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承宫便推与而去,因此出了名,曾任左中郎将、侍中。钟离牧说,因为这点稻米杀了这个人,我怎么还能留在这里。然后就收拾行装要回山阴。县长亲自追回,并放了那个县民。那县民感到惭愧和惧怕,把六十斛白米送还钟离牧。“牧闭门不受,民输置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发名。”

钟离牧的这件事,是以德报怨,却不是以直报怨。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东晋徐众所著《三国评》的话,是一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答:问者曰:“如牧所行,犯而不校,又从而救之,直而不有,又还而不受,可不谓之仁让乎哉?”答曰:“原宪之问于孔子曰:‘克伐怨欲(好胜、自矜、愤恨、贪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意思是不做这四件事是不容易的,但这还不能达到仁的境界。)‘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今小民不展四体,而认人之稻,不仁甚矣,而牧推而与之,又救其罪,斯为让非其义,所救非人,非所谓恶不仁者。苟不恶不仁,安得为仁哉!”意思是,钟离牧对强认土地这个人的谦让是不合道义的,更不该再去救他,这不是恶不仁者。如果对不仁的人和事,不表示明确的反对,那还怎么能叫做仁呢?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接下来又说了四个典故。“苍梧浇娶妻而美,让于其兄;尾生笃信,水至不去而死;直躬好直,证父攘羊;申鸣奉法,尽忠于君而执其父。忠信直让,此四行者,圣人之所贵也。然不贵苍梧之让,非让道也;不取尾生之信,非信所也;不许直躬之直,非直体也;不嘉申鸣之忠,非忠义也。”苍梧浇这个人,娶个媳妇很美丽,为了表示对他哥哥的尊敬,要把媳妇让给哥哥。子路就此事问孔子,孔子回答说,虽然很忠实,但不合乎礼。尾生的典故出于《庄子·盗跖》,说他与某女子相约于蓝桥之下,女子没来,大水突泻,尾生竟然为了不失信,抱柱而死。直躬的典故出于《淮南子》,说直躬的父亲偷了羊,直躬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直,出面作证。子路问孔子,孔子认为应当“子为父隐”。申鸣的典故出自刘向的《说苑、立节》,说春秋末期楚国人申鸣,曾为大夫。白公胜作乱,申帅军围攻,白劫持申父相威胁,申说:“过去我是父亲的孝子,现在我是国君的忠臣。”遂攻杀白公胜,申父也死了,最后申鸣也自杀。讲完了这四个典故,《三国评》作结论说:“夫圣人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钟离牧欲以德报怨,非也。必不得已,二者何从?吾从孔子也。”

为什么这四个看似超乎寻常的应为典型的事情,儒家都不赞成呢?

第一,过尤不及。孔子是讲究中庸之道的。中庸之妙就在于“执其两端用其中”。这个“执两用中”,难在执两上。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相反的可能性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找到最佳点。卞夫人选首饰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道理。曹操让卞夫人选一件首饰,卞夫人选了中等的,说选好的是贪,选差的是伪,所以曹操很满意。而前面那四个人,都是走了极端,成了愚忠、呆信、憨直、傻让,这怎么能值得提倡呢?

第二,顾此失彼。世事复杂,所以为人处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小失大。尾生为了一件具体事情的恪守信诺,竟连性命也不顾,这是一般人做不出来的。战国初期的吴起,为了避开其妻是齐国人的嫌疑,当上鲁国的大将,竟杀妻求将,遭到鲁国上下的非议,他的老师曾子也和他断绝了关系,最后死在了楚国。吴起把当官看得比妻子的命还大,竟残忍杀妻,违背常理,这是人们不能接受的。

第三,民心难违。道德作为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不是单纯个人的孤立的心理活动,要通过人的言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孔子的道德观很讲社会性,他主张的仁和德,是要大家都能做得到的仁和德,所以并不提倡可望不可即的“高大全”。子贡在国外赎回一个鲁国奴隶,为了表现清廉,拒收国家补偿给他的赎金,孔子对此表示反对。孔子考虑的是此事对别人的影响,认为今后再也不会有人替同胞赎身了。像申鸣这样的事,《三国志·邴原传》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一天,太子曹丕召集众宾百数十人,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众人纷纭,或父或君。当时,名士邴原在坐,不与此论。最后,曹丕问邴原,“原勃然对曰:父也。”邴原不仅反对这种百年难遇的命题,而且也反对君大于父的主张。可见,儒家是不提倡像申鸣那样做的。“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区别,前提在于正确和错误、朋友和敌人的区别。如果不加区别,那就是混淆是非、不分敌我。善恶不分之仁是妇人之仁,敌我不分之仁则是宋襄公的“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孔子并不主张以德报怨”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 别人惹你不要忍 直接怼回去就好了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 别人惹你不要忍 直接怼回去就好了

主张,孔子,你不要,以德报怨,就好了,教育家,思想家,思想,后世,世界各地,仁政,圣人,意思,想法,数人,时代,统治者,老先生,影响,制度等,孔子学院,很不错,提出来,接地气,教育思想,知道吗,真的是,维护等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2020-07-17 #故事阅读

以德报怨?孔子:那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孔子:那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孔子,作用,刘老师,报怨以德,有一句,子曰,王弼,以德报德,主张,儒家思想,原则,具体情况,哲学家,品德,恩德,态度,心地,感触,意思,感情,文化,所欲,才能,政治,道德,时候,老师,理念,海纳百川

2017-10-08 #故事大全

道家老子以德报怨 儒家孔子以直报怨

道家老子以德报怨 儒家孔子以直报怨

老子,孔子,道德经,层次,说法,论语,主张,以德报德,报怨,重点,孔子说,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凡夫俗子,万物,人生,关系,圣人,对方,孩子,差别,方式,方向,生命,民众,白话,行为,规律,道理,道德

2020-07-17 #故事阅读

孔子太冤枉了!“以德报怨”这句话其实不是孔子说的!

孔子太冤枉了!“以德报怨”这句话其实不是孔子说的!

孔子,以德报怨,思想,这句话,以直报怨,恩德,是非,耳光,打一个,有人问,子曰,太熟悉,家和,古人,以德报德,主张,不义,世间,原意,儒家思想,佛家,原文,发自内心,基督教,圣经,因缘,境界,忍辱,思想境界,恩怨分明

2016-09-08 #故事阅读

老子的“报怨以德?”和孔子的“以德报怨”有区别吗?

老子的“报怨以德?”和孔子的“以德报怨”有区别吗?

老子,道德经,契约,孔子,安可,报怨以德,司契,司彻,以德报怨,章里,代表,善人,圣人,暗喻,天道,意思,比喻,特点,道德,来说明,大小多少,意思是,子之意,易知,莫能知,莫能行,上德,乱说,主张,图案

2010-01-03 #故事大全

孔子真让我们“以德报怨”?孔子:我可没这样说过 你看看下一句

孔子真让我们“以德报怨”?孔子:我可没这样说过 你看看下一句

孔子,以德报怨,儒学,思想,圣人,后世,时代,中国人,这样说,很多人,这句话,断章取义,周游列国,少正卯,强弓,象中,导语,三观,事实,主导,主张,书生,仁义,以德报德,原话,内容,和信,哲理,实际,西学

2007-11-20 #经典故事

关于报仇这件事 你听老子 孔子还是孟子的?

关于报仇这件事 你听老子 孔子还是孟子的?

士兵,楚国,梁国,宋就,善行,孔子,范雎,以德报怨,主张,人家,嫌怨,恶行,老子,观点,以直报怨,刘向,子为君,孟子,张复,得多,比丘,梁楚,瓜比,马师,魏人,梁王,一大,一顿饭,丞相,仇敌

2019-10-03 #故事会

有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的回答绝了

有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好不好” 孔子的回答绝了

以德报怨,孔子,孩子,位置,宝马车,时候,遭遇,靠窗,结果,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佛家,同事,哲学,客户,小丽,思想,方式,教养,才能,无语,爸爸,狮子,理念,璎珞,观点,误解,车主,道德,顺民

2009-08-02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