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

时间:2020-07-17

请讲一个和为贵的历史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93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9 分钟。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 、积累与运用(23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马之.千里者 C.虽.有至道,弗学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 分) A. 策.之不以其道 B.不独子.其子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学学半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 4.与 茅屋为秋风所破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甚矣,汝之不惠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 分)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1)上联: ① ;下联: 。 (2)上联: ;下联: 6.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6 分)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 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 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中的 他 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 指的是什么事件? 7.(核心素养)综合性学习活动。(6 分) 中国文化崇尚 和 ,有关 和 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谐 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请参加关于 和谐 的综合性活动,完成以下题目。 (1)探 和 之义。(2 分) 读下列两则材料,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和 的含义。 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尚书 尧典》 ②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札记 中庸》 (2)写 和 之名言。(2 分) 古人圣贤有很多关于 和 的名言,请你举出两句来。 (3)讲 和 之故事。(2 分) 请讲一个 和为贵 的故事,可以是身边的事情,也可以是历史故事。 二、阅读理解(37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9 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 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句中 飞 渡 洒 挂 罥 飘转 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 。(2 分) 9.白居易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 为时 为事 而写的?(4 分) 为时 (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 (为体现诗人思想): 1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 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 分)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C.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1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15.如果你是一匹 千里马 ,而尚未被 伯乐 发现,你该怎么做? (3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日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鞣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①中(zh 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揉(r u):同 燥 ,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同 曝 ,晒干。④参:同 叁 ,多次。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 (3)学不可以已.( ) (4)故.木受绳则直(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鞣使之.然也 已而之.细柳军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9.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观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 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 分) 20.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 分) 三、写作(40 分) 21.或是因为性格的懦弱,或是因为虚伪的礼貌,或是因为情感的束缚,或是因为巨大的诱惑 我们常常说不出那个 不 字,但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了放飞自由的梦想,为了追求坚定的目标,为了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对一些人、一些事,有时甚至需要对这个世界,大声说: 不!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大声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白选;(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3)不少于 600 字;(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B 解析:B 项中的第一个 之 的用法是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第二个 之 的用法是 定语后置的标志 ;A 项中的两个 是 都解释为 这 ;C 项中的两个 虽 都解释为 即使 ;D 项中的两个 其 都是表推测语气,解释为 大概 。 2.D 解析:A、B、c 三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 用马鞭驱赶 以 为子 出名 ,D 项 犬 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 像狗一样 。 3.A 解析:B 项中,第一个 学 同 数 ,教导;C 项中, 食 同 饲 ,喂;D 项中, 见 同 现 ,表现。 4.D 解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 与 D 项都是被动句,A 项是 主谓倒装 句,B 项是 宾语前置 句,C 项是 定语后置 句。 5.(1)⑤ (2)④ ②(每空 1 分,共 3 分) 解析:(1)先分析上句的结构为名词(松间)动词(鸣)名词(好鸟)的形式,从其他四句中找出与其结构相同的一项,即⑤窗外(名词)见(动词)南山(名词)。 (2)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对联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对联末字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个规则为 仄起平落 。根据 仄起平落 的规则确定④句为上联,再根据词性相对,位置相同的特点选出下联。 6.保尔 柯察金(保尔)(2 分);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答出其中 1 点即得 2 分);保尔 柯察金(保尔)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2 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关键词句来回答问题。如由人名 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 列杰尼奥夫 可判断出选文出自外国作品;根据 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 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等情节,可判断出选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 保尔 柯察金花了六个月写的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手稿被邮局弄丢了 的事。 7.(1)家和万事兴 和睦 中和(2 分)(2)(示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学而》(2 分) (3)(示例)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暗算。为奖励蔺相如的汗马之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而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2 分) 解析:该综合性活动是围绕 和 展开的。(1)题,这两个句子的意思分别是 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 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 中 (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 和 。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由此可以归纳出 家和万事兴 和睦 和 中和 等几个词语。(2)题,所举名言要能体现出 和 的思想。(3)题,所举故事也要以 和 为主题思想。 8. 描写 肆虐(每空 1 分,共 2 分) 解析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是景物描写,通过对茅草在 暴风 中 飞 洒 等描写,突出了 暴风 对茅屋的 肆虐 。 9.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每空 2 分,共 4 分) 解析:结合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诗歌反映的是 民生疾苦 ,表达了诗人 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 10.(示例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示例 2)郑板桥做官期间,把关心民生疾苦作为己任,常常将爱民之心、为民之举和对老百姓的眷顾之情融人题画诗词之中,曾赋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3 分) 解析:所举名言或事例要能体现出 关心民生疾苦 和 忧国忧民 的思想来。 11.韩愈 唐(每空 1 分,共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注意韩愈是唐代文学家。 12.A 解析:A 项,两个 之 都是结构助词,意思是 的 ;B 项,同 饲 ,喂/动词,吃;C 项,所以/原来,旧的;D 项,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 13.(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1 分) (2)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1 分) 解析:(1)句中, 且 解释为 尚且 , 安 解释为 怎么 。(2 洵中, 执 解释为 拿着 , 临 解释为 面对 。落实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子,注意(1)句是反问句,要翻译出反问语气来。 14.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 分) 解析:从文中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等句子,可以体会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15.(示例)(1)毛遂自荐,为自己创造机会。(2)多参与社交活动,创造他人发现自己的机会。(3)向各大著名企业投递简历,扩大被挖掘的范围。(每条 1 分,写对两条且意思对即可,共 2 分) 解析:从 人才 这个角度考虑,要善于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现出来,让 伯乐 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16.(1)味美 (2)勉励 (3)停止 (4)所以,因此(4 分,每小题 1 分) 解析:(1) 旨 的意思有三个:①意旨,意思;②皇帝命令,诏书;③味美。联系前句的 嘉肴 ,可知此处的 旨 是 味美 的意思。(2) 强 在这里解释为 勉励 , 强 多数情况下解释为 强大、强壮 ,但结合句子意思 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应该解释为 勉励 。(3) 已 的解释可联系《愚公移山》中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句中的 已 是 停止 的意思,再联系(3)句意思 学习不可以停止 ,即(3)句中的 已 也是 停止 的意思。(4) 故 的解释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句中的 故 是 所以 的意思,再联系(4)句意思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能取直了 ,即可正确解释其意思。 17.C 解析:A 项的两个 之 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 代词,它,指木材 和 动词,到 ;B项的两个 知 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 动词,知道、懂得 和 名词,同 智 ,智慧 ;D项的两个 而 的意义及用法分别是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 但是,或 却 和 连词,表递进,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只有 C 项的两个 虽 的意义及用法都是 连词,即使 。故正确答案为 C。 18.(1)《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如以下重点词未翻译出来,酌情扣分:第一个 学 其 而 于 。4 分,每小题 2 分) 解析:(1)句中第一个 学 解释为 教导 ,第二个 学 解释为 学习 , 其 表 示推测,解释为 大概 ;(2)句中 而 解释为 却 , 于 解释为 比 。落实这些重点词语的释义,翻译通顺即可。 19.教学相长(也)(1 分)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 分) 解析:甲文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申到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 教学相长 的结论。乙文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20.(示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以停止下来。因为不学,就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法完善自己。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才能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譬如,只有每天不断地写作业,才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掌握,知不足后再改正,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要求:(1)提出观点、看法(1 分);(2)阐述理由(1 分);(3)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 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白甲乙两文揭示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两方面的道理:一方面,入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 教学相长 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乙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然后总括两文揭示道理的相同点,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即可。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蓼蓝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挺直,这是人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能取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对照检查自己,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21.写作指导: 大声说 不 ,说的形式是 大声 ,是发自内心、坚定地说出;说的内容是 不 ,是对一种行为、状态的坚决否定。对一些不该迁就的事情,要勇敢地加以拒绝。就题目而言,适合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但初中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更适宜写成记叙文。文章立意要积极向上,体现一种正能量。 选材可从以下角度人手:1.写克服虚伪的礼貌,学会拒绝。如可以写学校宿舍 我 的上铺比较懒散,老是让 我 替他做一些事,像买饭、打水,甚至洗衣服,经过考虑,与他进行了必要的交流后,拒绝了他的要求。2.写拒绝诱惑。如可以写自己克服看电视剧、打网络游戏的诱惑的事。3.写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说 不 。如可以写自己一改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习惯,对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等,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例文: 大声说 不 也许是因为我太软弱,也许是因为我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所以在面对别人的请求时,我总不忍心说 不 。即使是无理的要求,我也总会一口答应,事后往往又特别后悔,对此,我充满了矛盾。我不止一次下定决心要学会拒绝别人,可每次面对那一双双乞求的目光,我又退缩了。 终于有一天。我做到了,我拒绝了一个无理的请求。虽然它暂时给我带来了烦恼,但我相信自己做对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奋战,我终于完成了那份试卷。刚松了口气,麻烦就来了。 可不可以把你的试卷借给我们看一下? 后桌轻声地问我。我清楚地知道她借卷子的目的,也明白自己已成了她们的依靠。我无奈地叹了口气,本想拒绝,却又说不出来,无奈地把试卷递给她。后面顿时热闹起来,对的对,改的改,抄的抄。听着她们发出的声音,我心里难受极了,我知道自己在帮她们犯错误,帮她们逃避学习。但软弱的我却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难道我明知这么做不对,还要做吗?但如果不这么做 唉!随她们去吧! 我低下头,写作业,但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大,眼前总时不时出现她们现在的笑脸和将来沮丧的哭脸。我无法再置身事外,也无法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这都是我的错。忽然,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我转过身,快速地从那一双双手中抽出自己的试卷。她们愣了一下,看着我严肃的面孔,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但她们仍然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希望我再一次心软,放下试卷。的确,看着她们乞求的目光,我又动摇了,心软了,感觉自己这样做太无情。可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咬了咬牙说: 你们应该独立完成作业。 她们都沉默了,我又笑了笑说: 没关系,其实一点也不难,你们一定能完成,不试一下又怎么会知道呢。 听了我的话,她们失望了,但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有一天,她们都会明白这一切都是为她们好,想到这,我轻松了,心中的包袱终于卸下来了。这种无愧于心的感觉真好! 后来,又有许多人向我提出了无理请求,我都婉言拒绝了。其实这个阶段确实很难熬,因为我的拒绝在别人眼中是无情的,所以朋友渐渐疏远了我,我感觉到有些孤单。但经过这 些,我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有时候,学会拒绝,能够大声说 不 ,也是一个人的风采,因为善意的拒绝也应该是美的。 点评:文章选材虽然并不是特别新颖,但写得非常真实生动,尤其是心理刻画,可谓细致入微。自己开始时的无奈,之后的犹豫、思索,到最后的下定决心作出选择,描写得非常传神。此外,文章开头的铺垫以及结尾的抒怀,前后照应,也是文章的亮点。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含解析”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人教版2020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分析)

人教版2020春季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分析)

朋友,植物,自然段,有关,学生,单元,同学们,寓言故事,知识,记忆,书籍,内容,句子,同学,基础知识,基础,组织,科目,语文,词语,题目,分析,考核,所以是,疫情,学校,人教版,中新,中学,交通规则

2012-07-21 #小故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质量检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时质量检测

同学,下册,单元,传统节日,语文,文化,河流,中华民族,人教版,课时,家长,甲骨文,象形字,重难点,历史文化,张老师,有兴趣,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两岸,全套,先民,内容,内涵,古字,口头语,好处,地方,地势,同学们

2008-11-13 #故事会在线阅读

最新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5套附答案

最新2019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5套附答案

陶罐,老人,示例,铁罐,儿子,大公鸡,词语,单元,句子,果子,南郭先生,白鸟,故事,齐宣,主题,人们,寓言故事,寓言,小女孩,读音,通知,长处,A.,C.,生活,齐宣王,告诉我们,释其耒,一家,个人

2020-07-22 #故事大全

2020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收藏给孩子自我检测

2020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收藏给孩子自我检测

孩子,知识点,单元,成绩,知识,电子版,练习题,检测,期中考试,所学,学期,下册,人教版,指标,数学,期末考试,测试卷,测试题,淘宝,程度,笔记,考试成绩,问题,补漏,资料,语文,语文课堂,反应,在线,考试

2019-03-15 #故事阅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家长们你需要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家长们你需要吗?

学生,检测,下册,人教版,掌握情况,语文,课文,教学视频,姓氏,拼音,词语,小青蛙,加点,儿歌,多音字,含义,句子,单元,复习资料,情况,形声字,数学,程度,知识,猜谜语,测试卷,读音,笔画,笔顺,组词

2019-02-02 #长篇故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7 鹿角和鹿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7 鹿角和鹿腿

鹿角,狮子,课文,猎人,长处,布谷鸟,故事,珊瑚,长腿,短处,检测,四条腿,太细,实用,什么事,我的角,狮口逃生,古希腊,内容,句子,外表,时候,树枝,松枝,松鼠,身段,黑板,挑战,指导,了一件

2020-06-25 #小故事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测评卷 赶紧打印给孩子练习吧

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测评卷 赶紧打印给孩子练习吧

语文,资料,学期,学科,电子版,过程,给孩子,学生时代,下册,单元,初中,做题,回复,大学,头像,学校,家长,形式,科目,知识,测试卷,私信,篇幅,试卷,老师,高中,综合,工作,检测,测试

2013-04-16 #短篇故事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1」(附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1」(附答案)

下册,语文,单元,小学三年级,答案,数学,字帖,课课,单元检测,电子课本,内容,小学,年级,教材,知识点,精编,高清,检测,单元测试,田字格,参考答案,加减乘除,人教版,关键词,原作者,基础,回复,拼音,手抄报,手工

2017-01-23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