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小故事 > 正文

古代战争故事:赤壁之战

时间:2020-07-18

古代战争的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115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4 分钟。

导语这是中国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的一场,也是中国历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古代战争故事:赤壁之战。欢迎阅读参考!

赤壁之战

曹军南下

官渡之战,曹操歼灭了袁绍的主力部队,扭转了袁强曹弱的局面,从而初步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的实力不断壮大。他雄心勃勃,打算一鼓作气,把盘踞在南方的刘表和孙权两大势力挨个儿消灭,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他和部下研究了向南扩张的战略计划,决定首先攻打刘表。

出师前,曹操高级谋士荀彧建议派大军直出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叶县(今河南叶县南),同时派一支轻骑兵,由水道急行军,乘敌人不备,攻下州治襄阳(荆州首府),说这样方可消灭刘表。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作战方案,于公元208年向南进军,军事进展得很顺利。

事有凑巧,正当曹操的大军行至半路,荆州牧(牧即一州的长官)刘表病死了。小儿子刘琮继承了他的职位。这年9月,曹军越境到达新野。刘琮被曹军的浩大声势吓坏了,连忙暗地里派人带着荆州地图和户口册,到曹营接洽投降。曹军长驱直入,待守将刘备发现,已来不及组织力量抵抗,刘备只得率领部下慌忙向江陵撤退。

刘备本是西汉皇族后代,但枝属关系已非常疏远。他父亲只做过县令和州郡属吏之类的小宫。他小时“与母以贩履(鞋)织席为业”,家境并不富裕,和那些同时崛起的军阀相比,势力单薄,所以,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折,辗转投靠别人。官渡大战中袁绍派他率军扰乱曹军后方,被曹操打败后投靠了刘表,刘表让他带领一部分军队驻扎樊城(今湖北襄阳县北),本想利用他来加强荆州首府外围的防御,不料宝贝儿子不争气,瞒着刘备投降曹操,致使刘备连最后一小块地盘也丢了。

刘备虽然没有固定的地盘,但他“兴复汉室”的野心一直没有死。在荆州时他积极整训军队,网罗人才,以备独创局面时之需。当时,流亡到荆州去的和荆州本地的士大夫归附他的很多,的大政治家诸葛亮,就是在那时候,经刘备再三邀请而出山的。诸葛亮为刘备夺取天下,制定了总策略:

东面联络孙权,西面占据荆州和益州(今四川,陕西南部一带),南面拉拢夷、越等少数民族,北面抗拒曹操。刘备依计而行,将夺取荆州纳入了宏图大略。但是,当他的部队撤退到襄阳的时候,有人拦在马前,劝他乘机袭击刘琮,占领襄阳,他却没有同意。他心里自然明白,此刻攻下襄阳容易,而要守住它可就难了。当时,他显出颇为动情的样子说:“刘荆州(刘表是荆州牧,所以尊他为刘荆州)临终前向我托孤,我决不能贪图地盘,背信弃义啊!如今我不能保护他的儿子,难道还能去害他么?日后我有何面目见世人呐?请大家继续赶路,还是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吧!”说罢,还特意在刘表坟前哭祭了一番,然后快马加鞭地走了。

荆州的官员和百姓,有很多人跟随刘备一起向南逃跑。一路上,刘备又收留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当地百姓,合计十多万人,光是运载行李和辎重的车辆就有几千辆。因军民混杂,行动缓慢,每天只能走十多里路。刘备的部下建议他丢下百姓,轻装赶路,以便抢先占有江陵。刘备假惺惺地说:“要成就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愿意跟随我,我怎忍心丢开他们不管呢?”但军情紧迫,他不得不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派关羽带领水军一万人,乘船退往江陵,以便接应。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要地,又有刘表贮存的大量军用物资。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他怕刘备抢先占据江陵,就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里,紧紧追赶刘备。当刘备率领军民退到当阳(今湖北当阳东)东北的长坂的时候,曹操的骑兵从背后赶到了。刘备匆忙应战,被曹军打得大败。刘备不得不放弃退往江陵的计划,也不再顾及跟随的军民了。他抛弃所有的辎重,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人,改向侧面的汉水撤退。

为了阻挡曹军的追击,张飞率20名骑兵断后。待刘备等人过了长坂桥,张飞立刻命人将桥掀毁。他睁大眼睛,横着长矛,立马河边,对追来的曹军大声喝道:“我是张飞。来吧!我们拚个死活!”曹军早就听说张飞十分勇猛,一时又弄不清情况,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跨前一步。这样,刘备等人才得以脱险。当刘备和部下退到汉津口的时候,正好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他们一起渡过汉水。江夏太守刘琦(刘表长子)也领兵前来接应。

于是,两军合一,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

当阳长坂一仗,刘备损失了大半人马。曹操则顺利地占领了江陵,获得了刘表贮存的大量军用物资,还收降了一大批军队。这下,曹操越发不可一世。在他看来,乘胜追击,捉拿刘备,乃轻而易举,即使沿江东下,消灭孙权,也是指日可待的事。

孙刘结盟

刘备一行到了夏口,东吴使者鲁肃已等候在这里了。

原来,在刘表病死的消息传出以后,鲁肃就对孙权说:

“曹操对南方虎视眈眈,不可掉以轻心。刘备在荆州有一定影响,又同曹操有怨仇,如果他同刘表的部下齐心协力,倒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我们应该联络他们,结成同盟。”鲁肃要求孙权派他用吊丧的名义与刘备接触,试探刘备的态度。鲁肃还说:“此事如不抓紧进行,怕曹操要走在前面了!”

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意见,要他尽快去办这件事。

鲁肃立刻出发,日夜兼行,没想到在半路上听说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正往南撤退。鲁肃改抄近路去迎接刘备,在当阳长坂遇上了他。鲁肃向刘备说明来意,转达了孙权对刘表逝世的悲痛与悼念之情,接着问刘备:

“您现在打算上哪儿去?”

刘备回答说:“我和苍梧(广西梧州)太守吴巨有旧交,想去投奔他。”

鲁肃很坦率地说:“苍梧远在岭南,地方偏僻,对您帮助可能不大。我说您不如联络东吴,孙权这个人聪明,又有才能,待人宽厚和气,对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十分器重,江东的英雄豪杰多归附他。现在他拥有六个郡,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是可以创大业的。您不如派人去与孙将军联系,共同抗曹。”

刘备一听,心里一时拿不定主张。这时,坐在一旁的诸葛亮开口了:

“玄德(刘备字)和孙将军一向没有来往,怎好轻易派人去见他呢?”

鲁肃微微一笑,说道:“我跟令兄子瑜(诸葛瑾,字子瑜)是朋友。这样吧,您到江东去看望令兄,去了后我来安排您与孙将军会面。”

诸葛亮听罢,望着刘备说:“事情已很急了,不妨让我去见见他?”

刘备点点头,说:“那就请您辛苦一趟吧!”

鲁肃见事情进展如此顺利,十分高兴,当即又向刘备献计道:“为了联络东吴,便于接应,您不妨屯兵樊口(在湖北武昌西北)。”

刘备连说:“好!好!”

这时候,曹操正准备由江陵向东进军,眼下还未进入东吴地界。孙权已率领军队驻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注视着局势的发展。诸葛亮和鲁肃辞别刘备来到柴桑,鲁肃就将诸葛亮引见给孙权。孙权见诸葛亮年轻英俊(那时诸葛亮才二十八岁),十分赏识。诸葛亮见孙权仪表堂堂,非等闭之辈,对他也很尊敬。孙权很客气地说:“先生足智多谋,而今大敌当前,前来想必有要事相商?”诸葛亮说:“近年来战乱四起,将军占据江东,刘豫州(刘备做过豫州牧)起兵汝南,跟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已铲除了他的劲敌,逐渐平定了北方,又南下破了荆州,威震天下。不知将军有何对策?”

孙权皱着眉头说:“曹操拥兵百万,倘顺流东下,是战是和,实难定夺。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如果不能抵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归顺朝廷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好像听从曹操,内心里却又想独立,当断不断,恐怕要不了几天,大祸就要临头了。”

诸葛亮的这一番话,正好揭出孙权当时的内心矛盾。孙权沉思了一会,愤激地反问道:“如此说来,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听孙权这样一说,诸葛亮不禁暗自高兴,就抓住他的话锋回答说:“从前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大,尚且能够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乃帝王的后代,当今的英雄,百姓归向他,就像江河的水流归大海一样,他怎会低三下四地去投降曹操呢?”

孙权接过话头说:“对,我也不能低三下四地去把东吴的大片土地和十万人马交给别人!只是,刘豫州本来可以和我一起抗曹,如今他打了败仗,还有多少力量呢?”

诸葛亮听罢,摆摆手说:“不对不对。刘豫州虽然在当阳遭到挫折,可是,被打散的士兵又纷纷归来,加上关羽的水兵,还有一万多人,刘琦的江夏士兵也有一万多人。曹兵从北方赶来,一天一夜跑了三百多里路,这就好比一支箭,到了最后,连一层薄纱也穿不透了。再说,北方人不会水战,坐船也不习惯。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这是迫于形势,并不是真心实意。因此。

只要将军和刘豫州结成同盟,两处的兵马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地抗曹,一定能把曹操打败。曹军一败,必然回到北方去。这样,荆州和东吴都能保全,势力当会逐渐强盛,必将形成三分天下的形势。成功或者失败,完全取决于我们此时的抉择了。”

鲁肃听了,连连点头。诸葛亮说的正是他心里的话。

孙权也连连说好,同意跟刘备联合抗曹,不过他说还得跟大伙儿商议一下,就先让鲁肃陪着诸葛亮去看望他哥哥诸葛瑾。

这兄弟俩相见,暂且搁在一边。但说孙权当即召集臣下开会,商议或者出兵抗曹或是派使者去议和。正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人送了一封信来。孙权将信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近来我正奉命讨伐有罪之人。军队南进,刘琮投降,荆州已得。

现在我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打算与您在吴地一块儿打猎..

孙权把这封咄咄逼人的威吓信递给部将们传阅,大伙儿吓得脸都变了色。

老臣张昭四面一瞧,心里有了底儿,就说:“曹操借着天子的名义,号今天下,征伐四方,我们要是抗拒他,在名义上就是抗拒朝廷,名不正,言也不顺。拿军事的形势来说,我们能抵抗曹操的,只有一条长江。现在曹操得了荆州,刘表一千多只战船全是他的了,我们还有何屏障可依?曹操有了水军,水陆并进,我们如何抵挡得住?敌众我寡,我看还是派使者去迎接他。

免得战祸又起,生灵涂炭。”

张昭这么一说,大伙儿这才松了一口气,于是发言也没有个秩序了,这个说:“是啊,光棍不吃眼前亏,还是不打为好。”那个说:“曹操现在只不过是说说,究竟是不是真的挥师东下,还不得而知,我们也可以观望一段时间,看看形势再说呗。”..

孙权听着听着,低下头去。不一会儿他去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跟过来的意思,就拉着他的手说:“你有什么话要跟我讲吗?”

鲁肃说:“刚才他们的那些意思,都听不得。他们都为自己打算,不能跟这些人商议大事。要说投降的话,我鲁肃可以这样做,将军您可不行啊!”

孙权听了,一愣,问:“为什么?”

鲁肃说:“迎来曹操,我们可以照样做官,顶多官小点罢了。而将军您还能上哪儿去?请将军三思!”

孙权听罢,叹了一口气,说:“他们这个态度,真叫我失望。你的话全合我的心意。可是要开战的话,叫谁统帅军队呢?”

鲁肃说:“这还用说,非公瑾莫属!”

公瑾就是周瑜,庐江舒(今安徽庐江)人。说来,此人跟孙权关系非同一般。他们的父辈交情很深,这两人亦情同手足。孙权任用周瑜和张昭共同掌管军国大事,周瑜乃江东武将的首领。因此,鲁肃一提周瑜,孙权就连连点头。

这时候,周瑜恰好受命出使到鄱阳去了。会议一结束,孙权立即派人去鄱阳(今江西鄱阳县)召周瑜回来。鲁肃则乐滋滋地向旅馆跑去。他要把孙权召回周瑜的事告诉诸葛亮。

诸葛亮听说周瑜要回来挂帅出征,十分高兴,说:“公瑾一回来,我就去见他。”

鲁肃说:“到时候,我陪你去。”几天后,周瑜回来了。他一上岸,就去见孙权,孙权召集臣下,再次商议大计。周瑜对孙权说:

“曹操名义上是汉室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国贼!将军您既有雄才大略,又继承父兄的事业,加上江东兵精粮足,本当号召天下,为汉室除害,怎可迎接汉贼呢?”

孙权听了,故意慢吞吞地说:“谁愿意迎接曹操啊,就怕寡不敌众。”

他把文臣武将扫了一眼,接着又说:“正因如此,才召你回来商量的呀!”

周瑜说:“你说我们寡不敌众,我说曹操外强中干。你看,眼下北方并没平定,还在关西的马超、韩遂,成了曹操的后患。曹操打了南边打东边,战线太长,首尾顾不过来。再说,他舍弃了北方军队善于驰马作战的特长,反而依靠水军来与我们较量,这样弃长用短,也犯了兵家的大忌。眼下正是严冬腊月,马缺草料,士兵从老远的北方跑到多湖沼的南方来,水土不服,必然生病。曹操自身矛盾重重,兵马再多,又有何用?将军若想打败曹操,现在正是时候,我愿率军出征。万死不辞!”

主战的领将们听了周瑜的话,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主和的人却大都低着头,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露出惧怕的神色。这时,只见孙权握紧拳头,在桌子上“砰”地一敲,说:“曹操这老贼早就想篡夺皇位了,就因为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这些人。现在他们都被消灭,就剩下我了。

我跟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开战,不应当投降,正合我意!”

周瑜逼上一句:“如此说来,将军已下决心了!”

孙权站起来,拔出刀,“嚓”地一声,将桌子砍去一只角,向文武百官宣告:“诸位将官,有人再说投降曹操,就和这张桌子一样!”

张昭他们吓得不敢再开口。主战主和的争论就这么结束了。

周瑜和鲁肃走出议事大厅,在院子里站了一会以后,就去将诸葛亮邀来议事。

诸葛亮坐定,周瑜就将东吴的抗曹决定通报于他。诸葛亮说:“孙将军固然下了抗曹决心,可是主战的人少,万一中途变卦可就麻烦了。这样吧,我将曹操的实际情况告诉二位,请转告孙将军。他了解了真实情况,一定能增强信心的。”待他把曹军的情况说出来,周瑜、鲁肃听了,同声地说:“好极了!”

周瑜送别诸葛亮后,连夜进见孙权。他开门见山地说:

“咱们这儿有些人劝将军迎接曹操,是被曹操那封信吓唬住了。什么‘水军八十万’,那完全是虚张声势。诸葛亮已经探听清楚,曹操自己的北方士兵不过十五六万。这十五六万人马连续奔波作战,已经疲惫不堪。至于荆州投降的士兵,至多也不过七八万。这七八万人被迫改编,人人三心二意,能有多大的战斗力呢?咱们跟刘豫州的军队联合起来,我只要有五万精兵,足可打败曹军。”

孙权听了,用手抚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你这么一说,我更加放心了。

张昭这些人,只顾自家妻室,光从个人得失考虑,很使我失望。只有你跟子敬(鲁肃,字子敬)和我同心,这是天意啊!”说罢,他不无担心地说:“话虽如此,但五万精兵一时很难调集。这会儿战船、兵器、粮草等都准备妥当的有三万人马。请你和子敬、程普先带着这三万人马出发,我再集合第二批精兵,作为你的后援。你们万一进展不顺,就向我靠拢,我一定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第二天一早,孙权就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正副司令),鲁肃为赞军校尉(参谋长),统兵三万,逆江而上,共同破曹。

周瑜自从跟诸葛亮叙谈过之后,认为此人谈吐不俗,愿与他共事。他便向孙权推荐,任用此人。孙权就叫诸葛瑾去劝诸葛亮留在东吴。而诸葛亮反倒请他哥哥去投刘备。诸葛瑾知道两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主人,就向孙权报告说:“我兄弟一向归向刘氏,正像我一心伺候将军一样。他不肯留在这儿,正像我不肯跟着他去一样。好在两家已经友好结盟,我们两个各为其主,但打击的是同一个敌人。”

孙权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周瑜,周瑜就请诸葛亮同乘一艘船,率领军队到樊口去会刘备。

但说诸葛亮离开夏口时,曾建议刘备把军队移到樊口,以便于联络,接应江东的援军。刘备驻军樊口后,眼巴巴地等着东吴发兵来,天天派水兵在江面上守候。这天,一听说周瑜的战船到了,快派人去慰劳东吴将士。

周瑜见到刘备的使者,很高兴地说:“我心里真想拜见刘豫州啊!只是部队刚到,不便离开,甚感抱歉!”

使者回去后,刘备又坐了一只轻便小船来会见周瑜。见面后寒暄一番,便说:“将军决定抗击曹军,大计定得太好了!

可不知道将军带来多少人马?”

周瑜伸出三个手指,说:“三万”。

刘备听了,皱了皱眉头,说:“三万怕是少了些。”

周瑜毕竟是大将之才,风趣地笑着说:“兵不在多,而在于指挥得当。

请刘豫州看我破曹吧?”

刘备说了些赞颂的话,就告辞了。诸葛亮也跟着他一起回樊口去了。

周瑜的水军继续前进,战船一直开到了赤壁(在湖北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对岸,就是曹军的营地了。

火烧赤壁

周瑜的战船在赤壁停下来以后,驻扎在长江北岸乌林(今湖北省洪湖县东北)的曹军,依仗船多兵多,不久就渡江出击。谁知两军交锋后,曹军被击败,作战的水军只好灰溜溜地又回到北岸去了。

初战失利,曹操很恼火,忙把荆州的降将蔡瑁、张允叫到主帅船上责问:

“我有这么多的军队,为什么败在周瑜的手里!”

蔡瑁低着头回答说:“荆州的水军好久没有操练了,青州和徐州的将士本来不习惯于水战,所以战斗力都不怎么样。末将愿意加紧训练,并且使北方的士兵也学会水战,请丞相放心。”

曹操说:“你们两个是水军的将领,可一定要抓紧操练,不得有误!”

两个将领唯唯诺诺地退了出来。

接着,蔡瑁、张允在大江中安上水寨。大船停在外围。好像筑起一座水城似的。小船在里面,来往接应。到了晚上,战船上点上灯火,水面被照得通火,岸上的旱寨更是灯火相连,一眼望不到头。可是,北方士兵的训练效果不佳。一碰到刮风,江上起了波浪,就有不少人晕船,呕吐不止,睡不安,吃不下,体力大降。岸上旱寨里的士兵,虽没受晕船之苦,可是情况也很不妙。那年正赶上冬瘟,病倒的不少。这些,急得曹操一面叫人收集草药,一面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有人献计说:

“用铁链把战船一只一只连起来,再在上面铺上木板,搞成‘连环船’。

这样,风浪再大,船也不会摇晃,士兵就不会晕船了。”

众人思之再三,觉得这办法不错,纷纷表示赞同。曹操也就同意先试试再说。一试之下,果然灵验,战般连在一起,甚是平稳,人在上面好像在平地上一般,连战马也可以上船下船,不用人来吆喝了。于是,曹操下令叫军中铁工连夜打造铁链、铁环、大钉,作为战船连合之用。

谋士们当中,也有不赞同这种做法的。程昱考虑了好久,终于对曹操说:

“这样不行,几只大船连在一起。行动不便,万一敌人用火攻,只要一只船起火,跟着就都烧起来,逃都逃不掉,那还了得!”

有人附和道:“此话有理,赶快把战船拆散开吧!”

曹操听了,笑道:“这倒用不着担心。”

谋士许攸着急了,劝道:“火攻不能不防啊!丞相为什么发笑?”

曹操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早就料到这一点了,要不怎么同意搞连环船呐。眼下正是严冬腊月,不刮风也就罢了,一刮起风来,十有八九是西北风。咱们在北岸,他们在南岸,他们要是用火攻,不是自己烧自己吗?”

众人听了,这才放下心来,都钦佩曹操计高一筹。有了连环船,曹操得意极了。那天正是11月15日,风平浪静,曹操在水寨中心的主帅大船上宴请众将,喝酒赏月。一眼望去,沿江灯火辉煌,江面上的倒影,闪闪发光。

看着江上那跳跃的银光,江南那迷蒙的山影,曹操心底涌出万千种喜悦。喜的是那大好江山即将归于己有,只要扫平东吴,统一全国就指日可待了。

曹操举着酒怀,站立船头,不由诗兴大发。他抬头一看,一轮明月,高悬空中,似乎正瞧着他哩。曹操喝得已有六七分醉了。在醉意朦胧中,他放下酒杯,接过身旁士兵手中的长矛,舞弄了一番。这时,不知哪来的乌鸦“哇哇”叫着向南飞去。曹操望着月亮,听着乌鸦的叫声,不无感慨地对左右说:

“我拿着这支长矛,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除袁绍,深入塞北,击退乌桓。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了,如果这次能够打下江南,统一中原,就不算虚度此生了”。说着,当场作了一首歌,哼了起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周),无枝可依。

在场的人听了,都有所感触,谁都不说话,还是曹操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打破了沉寂,他招招手说:“吟诗作赋,情之所至,请谋位别介意。还是进去,再喝几杯吧。”

他们刚进船舱坐下,有个军官进来报告:

“东吴有人送信来!”

曹操召他进来。一见,是个渔夫模样的老人。他呈上书信,原来这信是东吴的大将黄盖派人送来的。信上写着:

我黄盖受孙氏三世厚恩,官位升到将帅,这种待遇可以说是不薄了。然而从天下大势来看,江东如果要用几万兵力,来抗拒您的百万大军,实在是众寡悬殊。江东文武,不论是谁,都不愿意与您的大军交战,只有浅薄、鲁莽的周瑜和鲁肃。硬要以卵击石。我受了点气,倒是小事,今天归顺朝廷,这是大义。打败周瑜的军队不难,等两军交锋时,我愿意利用担任先锋的有利条件,寻找机会,为您效劳。

曹操看着信,眉头皱起又舒展:他知道黄盖为人忠诚,因而对他叛逆的举动不无怀疑;但是,他想到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足以使江东文武百官丧失斗志。因此,他认为孙氏政权内部发生分化,也是有可能的。于是他笑着对送信的老人说:“黄盖如果真心归顺,我一定重用他!”

当即打发使者连夜返回江南,要他转告黄盖约定时日,率军渡江来降。

程昱等谋士并非不存戒心,可曹操已被胜利冲昏头脑,且又在兴头儿上,谁还愿多嘴呢?

这一晚上,真是酒兴诗情,尽欢而散。

然而,浑然不知的曹操正面临着潜伏的危险。江南大堂中黄盖向孙权所献的计策,正在悄然实施着..

这黄盖,相貌刚毅尊严,向以勇敢、爱民著称。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倍受艰辛。可他少有大志,一边砍柴卖草,一边读书习武,终于成长为有勇有谋的将军。早年随孙坚(孙权父)战黄巾,讨董卓,屡立战功;后来跟孙策(孙权兄)下江东,建基业,身居要职。孙权继任以后,对这位老将军倍加尊重,将其封为武锋中郎将。这次作战中,他侦察到了曹操采用连环船的办法防止士兵晕船,便对周瑜说:“目前敌众我寡,不宜打持久战。现在曹军把战船用铁索连起来,我看可以用火攻来烧毁他们的连环船。”

周瑜说:“我正打算这样做,可是要有人去假投降才行呀?”

黄盖说:“这事儿可以交给我去干。”

周瑜又说:“不受苦楚,曹操怎么肯信?”

黄盖说:“从破虏将军(指孙坚)起,我一直被孙家重用到今,莫说吃苦,就是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周瑜感动得热泪盈眶,趴在地上磕着头说:“您若肯行此计,乃江东之万幸也!”

黄盖连忙将周瑜扶起,说:“能为将军和江东父老尽微薄之力,我死而无怨!”

第二天,周瑜召集将领们开会,说:

“曹军的旱营水寨十分坚固,非一日可破,请谋位将军各自预备三个月粮食..”

话未说完,黄盖就站出来阻止:

“备三个月粮,破敌也无望!敌众我寡,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投降!”

周瑜勃然大怒,说:“我奉讨虏将军(指孙权)的命令破曹,筹划已定,你竟敢说出这种话来,扰乱军心,不把你办罪,那还了得!”

黄盖也惹了火儿,骂道:“你接受了讨虏将军的命令,就这么狂妄自大,我黄盖跟着破虏将军(指孙坚),讨逆将军(指孙策)在东南一带打了多少次仗,立了多少次功,你这小子算老几?也敢在老前辈跟前摆什么威风!”

周瑜气得暴跳如雷,吆喝着说:“推出去砍了!”

将士们苦苦央求,请周瑜从宽处罚。周瑜不好过于使性,就吩咐左右将黄盖责打五十军棍。武士们当场把黄盖剥去衣服,拖翻在地,噼噼啪啪地打得黄盖皮破肉绽,鲜血迸流,昏了过去。

给曹操的信上说:“我吃点苦没事”,指的就是被周瑜痛打这件事。

送信的老人在回答曹操的盘问时,也是抓住这句话竭力辩白:“黄老将军因为反对周瑜,挨了一顿毒打。他是真心诚意地归顺丞相,一则为国效劳,二则也为自己报仇雪恨,丞相用不着怀疑。”

曹操为了防备周瑜和黄盖耍“苦肉计”,在送信人走了以后,也派出探子到江南去探听过。可探子回来汇报说,东吴的确内部不和,还有声有色地讲黄盖劝降和周瑜痛打黄盖的经过情形。探子还说,周瑜打黄盖这件事,谁都知道。东吴有不少人都替黄盖打抱不平,可是听说黄盖已经认了错,服了。

这会儿正在养伤。曹操和谋士们听了探子的情况报告,就眼巴巴地等着黄盖来投降了。

黄盖为了“投降”,积极准备着船只:十只大船,船上装满了干柴、芦苇,灌满了膏油,上面盖上油布,船头插着青龙旗。每只大船后边系着轻便小船。

一切布置停当,请周瑜检查。那天正刮着风,江面上波浪翻腾,水花直打到岸上来,船上的旗帜扑噜噜地飘得欢。周瑜看着大小船只,想起了一桩心事,霎时间头晕眼花,差点倒了下去。待随从将他扶回营里,连忙让他睡下。鲁肃慌了手脚,要给他请医诊治。周瑜却说:“用不着请大夫,还是请孔明(诸葛亮,字孔明)先生过来说说话吧。”

好在樊口离赤壁不远,鲁肃很快就找到了诸葛亮。两个人边走边说着周瑜突然得病的情况,诸葛亮问道:“您对此有何看法?”

鲁肃回答说:“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呀!”

诸葛亮笑道:“公瑾的病,我能医好,不必忧虑。”

两人说着,不觉已来到周瑜房里。周瑜待手下的人都退出去后,对诸葛亮说:“不瞒您说,我这头疼病是风给闹出来的。”

诸葛亮笑道:“我知道。给你试着开个方子,怎么样?”

周瑜愣了一下,说:“请先生指教。”

诸葛亮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十六个字:

欲破曹操

宜用火攻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周瑜看罢,脱口而出:“是呀!可怎么办呐?”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虽说天有不测风云,可是风云也得顺从季节。

目前严冬腊月,刮的是西北风。后天是冬至了。到了冬至,气温开始回升,到时候,会来东南风的。”

周瑜给他这么一说,病不治而愈。送走了诸葛亮,立刻叫黄盖抓紧准备。

果然,到了冬至那天,刮起东南风来了。黄盖连忙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上的话不多,但却十分重要:

今晚率领粮船来降,船头牙形青龙旗就是标志。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晚饭一吃,换上黄袍,就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水寨主帅船上。这时,星光闪闪,江面上还望得见船只移动。

瞭望哨从船顶报告说:“江上有一船队顺风而来。”曹操捻着胡子微笑。

一会又报:“大船上插着牙形青龙旗,另一面大旗上,有‘先锋黄盖’五个大字。”

曹操仰面笑着说:“连黄盖都抛弃孙氏投降我,何愁东吴不平呀!”

站在一旁的贾羽,看着楼船上的旗帜朝着西北飘荡,而且风势挺猛,担心地说:“今天起了东南风,我们得防着点呀!”

盯住来船看着的程昱,忽然皱起眉头说道:“丞相你看,要是粮船,应该吃水深,可来船却又轻又快,怕不是粮船呀!”

曹操一听,慌了,连忙下令:“巡逻船快迎上去,命令来船在江心停住,等待检查!”

南来的十只大船离曹军水寨只有二里之遥,黄盖哪里肯听曹军巡逻船的阻止,毅然挥刀下令:“放火!”

顿时,十只大船上烈火熊熊。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十只火船犹如十条火龙,直向曹营水寨窜去。曹操的连环船着火后,立即蔓延开来,火焰冲天,江面上一片火光。被吓得魂不附体的曹军士兵,夺路跳水逃命,踩死、淹死、烧死的不计其数。

十只火船后面小船上的士兵们砍断绳索,待船驶近旱寨施放火箭,旱寨也燃烧了起来。浓烟升腾犹如乌云翻滚,被熏黑的天际简直要坍塌了下来。

江南周瑜的大队战船趁势驶过江来,喊杀声惊天动地,摇河撼山。

黄盖紧盯着曹操的帅船而去。只见一个穿绛红战袍的人向一条小船逃去,他料定那是曹操,就举刀高喊:

“曹操,哪里逃,黄盖来了!”

曹操头也不回地钻进船舱。小船上的士兵拉弓搭箭,“嗖”地射中黄盖肩膀。老将军“呀”地一声,栽进江中。待部下跳入水中将他救起,曹操乘的那条小船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曹操逃了一阵,上了岸。将士们陆续赶来,也只不过几千人了。

残兵败将们跟在曹操后面,由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小道向江陵撤退。

一路上,寒风凛冽,道路泥泞,寸步难行。曹操命令士兵找来树枝杂草铺路。

骑兵可以过去了,但士兵却被战马踏死踩伤不少。周瑜,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一直把曹操赶到南郡(郡城在江陵)。曹操留下亲信大将曹仁镇守江陵,自己引军北还。不久,江陵也被周瑜攻陷。

赤壁之战以后,全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曹操经过这场挫败,势力局限在北部,再也没有力量南下了。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同年废除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

孙权经过这次战争,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接着又以建业(今南京市)为中心,向南扩张地盘,发展成为后来的吴国。刘备在战后乘机南下,攻占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不久又向孙权借得南荆,从此有了一块根据地。公元214年刘备夺得益州,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蜀国。赤壁之战对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扩展阅读:

赤壁之战简介(汉末曹操和孙刘联军的作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的一场,也是中国历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古代战争故事.doc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12348字]编辑推荐:Word文档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古代战争故事:赤壁之战”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古代战争故事:赤壁之战

古代战争故事:赤壁之战

曹操 周瑜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鲁肃 黄盖 曹军 刘表 荆州 将军 东吴 军队 江陵 战船 刘豫州 士兵 江东 大船 水军 使者 小船 刘琮 孙将军 张飞 张昭 丞相 樊口 赤壁之战 的士

2020-05-01 #小故事

从赤壁之战谈起 浅论中国古代疫情对战争的影响

从赤壁之战谈起 浅论中国古代疫情对战争的影响

疫情,瘟疫,战争,曹操,赤壁之战,影响,曹军,疾疫,赤壁,兵力,军队,士兵,死者,虎牢关,资治通鉴,公元,北魏,汉王,孙刘,战争中,直接影响,局面,原因,双方,大军,步伐,疫病,联军,魏军,南下

2018-10-18 #长篇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史伤亡最多的5次战役 赤壁之战无缘 长平之战上榜

中国古代战争史伤亡最多的5次战役 赤壁之战无缘 长平之战上榜

伤亡,刘秀,刘邦,王莽,苻坚,项羽,双方,战役,人数,士兵,唐军,兵力,彭城,赵国,白起,赵军,昆阳之战,战争,优势,叛军,将士,惨败,战斗力,秦国,联军,诸侯,参加人数,彭城之战,战争中,而告终

2007-12-10 #短篇故事

求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急!!!

求中国古代战争故事 急!!!

秦军,曹操,赵军,袁绍,袁军,赵括,官渡之战,建安,赤壁之战,赵国,孙权,曹军,长平之战,中国,公元,主力,战争,战役,秦国,诸侯,胜利,万南,东仓河,今嘉,刘备,周瑜,白起,秦昭襄王,纳其言,袁绍则

2020-09-06 #故事阅读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秦军 赵军 主力 赵括 苻坚 长平 白起 晋军 赵国 部队 军队 朱序 谢石 进攻 俘虏 命令 秦国 赤壁之战 骑兵 东仓河 刘牢之 孙权 石长城 秦昭襄 谢玄 赵孝成王 长平之战 中国 公元 主阵地

2020-04-30 #故事会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秦军,赵军,主力,赵括,苻坚,长平,白起,晋军,赵国,部队,军队,朱序,谢石,进攻,俘虏,命令,秦国,赤壁之战,骑兵,东仓河,刘牢之,孙权,石长城,秦昭襄,谢玄,赵孝成王,长平之战,中国,公元,主阵地

2020-07-18 #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秦军,赵军,主力,赵括,苻坚,长平,白起,晋军,赵国,部队,军队,朱序,谢石,进攻,俘虏,命令,秦国,赤壁之战,骑兵,东仓河,刘牢之,孙权,石长城,秦昭襄,谢玄,赵孝成王,长平之战,中国,公元,主阵地

2020-07-17 #短篇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小故事

秦军,赵军,主力,赵括,苻坚,长平,白起,晋军,赵国,部队,军队,朱序,谢石,进攻,俘虏,命令,秦国,赤壁之战,骑兵,东仓河,刘牢之,孙权,石长城,秦昭襄,谢玄,赵孝成王,长平之战,中国,公元,主阵地

2020-09-23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