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化长恨而长生——看洪升如何将一曲长恨悲歌写成大团圆结局的

时间:2020-07-18

大团圆的美国爱情故事片

提示:本文共有 64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为主题的作品有很多,杰出的诗歌有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传奇的代表作品当属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了。而当下国内对《长生殿》的研究著作也非常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发掘其中不同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前人的悉心研究和认真探索,有关《长生殿》的论述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在研究《长生殿》戏曲音乐的表演特色及艺术价值分析方面,李晓的《二十世纪的 长生殿 研究》[1],李玲的《三百年天上人间重相见——上海昆剧团全本 长生殿 学术研讨会记要》等作品,深入的探索了其重要价值;其次在《长生殿》多主题的探讨和争论方面,周明的《情缘总归虚幻——重新认识 长生殿 的主题思想》,唐宗秀的《 长生殿 的主题思想》等表达了他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把握;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长生殿》传承不衰的原因探究方面,邵金金的《三种体裁“李杨故事”差异之文体原因探析》,朱锦华的《 长生殿 演出史研究》等对其传承不衰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杜牧曾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写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虽然其中不乏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唐骄奢生活的鞭挞,但从“一骑红尘”和“妃子笑”的鲜明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极致宠爱。《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妃嗜荔枝,必欲死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一事件,大概因为唐明皇对杨贵妃有真情才能做得出在世人看来很疯狂又很荒唐的举动吧。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叙事性长诗,以历史事件的推进为线索,详尽描写了李杨爱情的始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变故,唐明皇不得已失去了自己心爱的杨贵妃,但他坚持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信念,他担心杨贵妃对他有恨有怨,却还是忍不住想要和其相见,纵使“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也愿意在相爱相恨中缠绵悱恻,相伴“一生”,无论天上人间,有爱的陪伴就是幸福。

由《长恨歌》引出的这一段天宝遗事,洪升从最初《沉香亭》到《长生殿》的定稿,我们听到了一曲关于李杨之恋的爱情故事, 作者因为自身经历的变故,对李杨爱情的感受以及心理上的转变,说是作品不断改进的历程,倒不如说是作者不同时期对于李杨爱情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从而达到“化长恨为长生的境界”。

一、《长生殿》改进历程

《长生殿》取得的巨大成功不是偶然的,它的成功与洪升“三易其稿”的改进历程息息相关。人处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心态,对作品也是一样,会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解读。“三易其稿”,既是洪升个人人生阶段的现实表现,又是不同的人生感悟和认知,其实“三易其稿”,又何尝不是寄托洪升不同时期情怀的三部作品呢?《长生殿》将李杨之恋最终落脚在钿盒情缘,又寄寓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呢?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三易其稿”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主题变奏,又表现着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沉香亭》中借李白寄托情怀

《沉香亭》的创作拉开了李杨之恋的舞台序幕。《沉香亭》的创作源于洪升对李白饱读诗书却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悲惨遭遇的同情和感慨,由此联想自身激发创作灵感,写下《沉香亭》。在暖红室刊本《长生殿·序言》中有说;“洪氏有《沉香亭》之作,系以李白赋《清平调》三章为全剧关键。”由此可知,李白是《沉香亭》的主人公。《沉香亭》是唐朝一处宫室的亭名,在《杨贵妃与唐明皇》中说唐朝开元年间的春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畔观赏美丽的牡丹花,宫中李龟年乐师携弟子欲为皇上和贵妃助兴,但唐玄宗笑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后来李白宿醉奉召入宫,写下三首《清平词》奉上,得到唐玄宗的极大赞赏。洪升欣赏李白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借李白抒发了他愁苦却不甘沉沦的心境,李白的点点滴滴何尝不是他自我的真实写照呢?一次,洪升在经过安徽时,在李白酒楼写下了“一片寒云接素秋,几行疏树覆城头。海风吹上东山月,独倚天边太白楼。”《沉香亭》透过李白的生平经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开元天宝年间的政治现实和社会生活。

《舞霓裳》入李泌辅肃宗中兴

康熙十五年,洪升客居北京(即在《长生殿·例言》中提到的“寻客燕台”),在这段时期他完成了《舞霓裳》的创作。从《长生殿·例言》中我们可以挖掘许多东西,例如洪升在《长生殿·例言》中提到《舞霓裳》较之《沉香亭》所作的改变:“因去李白,入李泌辅肃宗中兴,更名《舞霓裳》”,这里显而易见可以看出此剧的主体人物已发生改变,从李白转为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杨玉环为唐玄宗所跳的舞蹈即为《霓裳羽衣曲》,联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关于杨贵妃舞姿也有“缓歌慢舞凝丝竹”、“惊破《霓裳羽衣曲》”由此可知,贵妃的形象较之以前得到了全新的改变,这与当时洪升游历有关,洪升看到百姓生活艰苦,洪升开始不再深陷于自身不满情绪的泥潭,开始关心社会的大局面,将李杨之恋的故事情节置于活脱脱的历史事件中,他的精神视野和艺术情怀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游历过程中,洪升走遍大江山川,伤古怀今,对于当下社会环境也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和感悟。,更加理解“情”的珍贵与难得,洪升对“情”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具象化,这为《长生殿》中他对李杨之恋的热烈讴歌做了铺垫。

《长生殿》致力专注“钿盒情缘”

透过洪升在《例言》中所说,大体可以了解《长生殿》专注李杨之恋的钿盒情缘。“安史之乱”作为李杨之恋发展的线索性陪衬,删减了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无度、肆意挥霍的政治批判,同时加入了唐人关于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的传说,将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李杨之恋在《长生殿》占了重要成分。第二出《定情》中,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欢歌起舞,月下共饮,钿盒定情,引出了李杨之恋的开端。 而在最后的第五十出《重圆》,李杨二人在月宫相会,与最初的钿盒定情相呼应,在天上做了那令人艳羡的比翼鸟,爱情圆满,肯定了“两心哪论生和死”的坚贞爱情。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鸿都客引会广寒宫,织女星盟证长生殿。” “三易其稿”的背后是洪升对白居易《长恨歌》,对“安史之乱”的理解以及对李杨之恋长期的理解过程。《长生殿》的产生、发展与演出的低潮和鼎盛时期都与康熙时期的政治起伏动荡有关,李杨之恋超越了历史,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樊篱,是真正勇于追求爱情的真实表现。

《长生殿》中一些看似与李杨之恋无关的情节,比如唐玄宗幽会虢国夫人和梅妃,这样的情节设置与其在《序言》中提到的“念情之所钟,帝王家罕见”看似是相背离的,但我们深究其中缘由,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文学创作或多或少会受政治大环境影响,唐玄宗可以阶段性地专宠一个妃子,但又有谁能像杨贵妃一样让唐玄宗饮食无味、魂牵梦萦呢?在唐玄宗看上虢国夫人后,杨贵妃大发脾气,唐玄宗怒气之下将杨玉环逐出宫,可杨贵妃离开之后唐玄宗发觉自己的生活没了滋味,对她思念不已,之后又发出急召杨玉环回宫的旨意,甚至向其“低头道歉”:“原是寡人不是”啊。这里我们看到了现代爱情的雏形,因为爱情是自私的,所以不能接受与别人分享,因为在意所以生气,而唐玄宗也让我们感受到爱人不在身边思念难眠的情况,因为在乎,因为早已将其放在心里,所以不会考虑偶尔的“低头“是否符合皇帝身份,是否丢了皇家颜面,因为一切的举动“情不自禁”。

马嵬兵变,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唐玄宗被逼无奈赐死杨贵妃,杨贵妃为守护唐玄宗而死她是甘心的,但死得冤枉,她内心明白自己本不该死,《埋玉》中杨贵妃在就死之前曾悲愤哭诉:“唉!陈元礼,陈元礼,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罢!罢!”这些唱词大概是杨贵妃自己诉说对唐玄宗的不舍吧。通过描写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李杨的爱情升华到了一个新高度,阴阳相隔,可他们的情分并没有就此结束。天长地久,此恨绵绵。在之后的《情悔》中,杨贵妃说“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唐玄宗内心也是“悔”的,他悔恨自己没能好好保护玉环,他说:“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呵将她轻放”,“我当时若肯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他真的悔断了肠。玉环死后唐玄宗的失魂落魄,他的追悔,他甚至期盼能快点死掉,早日和杨贵妃在天上相见。

之后的《哭像》将唐明皇的悲痛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包含“送像”和“祭像”两部分,面对旧景,引发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无尽悔恨、悲痛和思念。以往两人的美好回忆漾上心头,可现实如此凄清,随着杨贵妃的离去把唐玄宗所有的爱也带走了,悔恨、悲痛、思念,各种情绪交织,仿佛一时间只余下他一个伤心人儿。

最后一出《重圆》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月宫团圆的景象,唐玄宗寻得异人为杨玉环招魂,道士杨通幽作法找到杨贵妃魂魄,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得以再聚首续说前缘。八月十五夜,玉帝出面宣布唐明皇和杨贵妃生生世世结为天上夫妻,最终兑现了《定情》的诺言“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二、《长生殿》和洪升自身经历的关系

理想落空,经历人间疾苦后心态的变化

洪升满腹才学,在京城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却没有做官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机会。面对现实的不公平还有官场的勾心斗角,他想通过文字抒发内心情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康熙十四年前后,洪升开始了《沉香亭》的创作,《沉香亭》在于借李白的遭遇写自己的不幸。

洪升身在他乡,生活困苦。与《沉香亭》的结稿相伴随的是洪升与家庭的疏远,在家乡的境地也更加困窘,面对这种情况,洪升先是选择独去北京,后期又带上家人一起搬到北京,依靠卖一些文章为生,客居他乡,生活艰苦。在《沉香亭》完成后的七年时间,他四海为家,游历四方,看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激发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在游历过程中,他还结识了一批有识之士,因为这些社会经历,他的视野得到了很大拓宽,性格上也更加孤傲和刚直,通过饱尝在艰苦岁月中遭受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他的思想境界也得到极大提升,对于国计民生也更加关注。

洪升在《沉香亭》的基础上,增改删减,最终完成了《舞霓裳》,洪升的好友毛玉斯对于《舞霓裳》的最终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他的诚恳建议,洪升在《沉香亭》的基础上,增改删减,最终完成了《舞霓裳》,并由此开始了正式排练演出。徐麟在《长生殿序》中如此评价洪升:“尝做《舞霓裳》传奇,尽删太真秽事。予爱其深得风人之旨”。由此可知,这与当时洪升游历四方,看遍人间疾苦,对于自身遭遇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洪升开始不再拘泥于自身情感的小世界,开始放眼社会的大局面《舞霓裳》的主旨也拔高了境界。

洪升在经历了生活不易和仕途艰难之后慢慢步入中年,年龄的增长,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洪升渐渐从困苦压抑的心情中走了出来,心态上显得更加平稳和顺,安稳的生活和生活情趣的增加使得洪升在艺术创作中更加明朗,面对现实和人生,他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长生殿》的曲词风格十分精妙,这是洪升多年来的创作经验积累以及艺术文学水平提高的表现,经历一次次生活的磨砺和自我的不断超越,最终《长生殿》得以成功问世。

将自身经历写进作品,并得到友人帮助

在《沉香亭》创作之前,洪升在赴京入仕的道路上遭遇了坎坷,孤傲和目无他人的性格让他在官场上遭遇失败,他虽满腹才华,但不肯屈服权贵,不愿曲意奉迎,最后除了留下一些对当朝者歌功颂德的诗作外,并无其它建树。在失意之际,与好友严曾絷的一次闲谈触发了他创作《沉香亭》的灵感,在《长生殿·例言》中他写道:“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李白的遭遇触动了洪升内心最深处,他对李白经历的排挤和迫害既感同身受,又万分同情。回乡后的洪升在失落与痛苦中挣扎,想起自己的年轻气盛,对比自我当下的困苦处境,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家庭的变故和食不裹腹艰难处境的加剧,让洪升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痛苦生活,愁肠百转。《沉香亭》中的李白便是他自身的写照,寄托了他的远大抱负,也是他惆怅情怀抒发的载体。洪升从李白身上也得到了许多正能量,虽然沮丧,但并未被打倒,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顽强面对,积极进取,生动表现出洪升的乐观放达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

洪升接受好友毛玉斯的建议对《沉香亭》进行修改,减去了李白的主要情节,聚焦于大唐中兴的历史史实,毛玉斯是洪升老师毛先舒的儿子,青年早逝。毛玉斯的妹妹毛安芳是蕉园七子社的成员之一。毛玉斯和洪升都是国子监的学生,有许多共同爱好。这一时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加鲜明和立体,这种转变与洪升自我境界的提高和自我心态的调节有很大关系,立足于社会大层面,站在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李杨之间的爱情,聚焦史实的写作手法也表现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历史史实和人物形象的整体思索,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舞霓裳》的创作为《长生殿》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洪升的好友徐麟、吴舒凫、汪熷、毛奇龄等为《长生殿》作了序文,为正确理解其内容提供了指引。《长生殿》的产生让我们看到了爱得炽烈的一对璧人,洪升在序言中也提到《长生殿》专写钿盒情缘,在主体描写方面,完全专注李杨之恋的描写,去掉了李白与李泌的情节,在情爱描写方面认真学习汤显祖的“情至”观,并大胆创新,加入自身的理解,对李杨之恋进行了热烈讴歌。他与精通音律的好友徐麟对这部剧字斟句酌,去写下优美的文词、和谐的曲律。洪升写作《长生殿》时已人到中年,通过朋友的开导心态也发生很大改变,变得平稳祥和,这样的心态促使他更加客观全面地去对历史和人物进行把握,通过戏曲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良好的创作心态和各种生活经历的感悟,加之艺术经验的积累,艺术水平的提高,都是《长生殿》能够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洪升广泛吸收朋友建议,多次对《长生殿》结构、韵律、曲词进行修改,洪升生前刻完了《长生殿》的上卷,在其去世后,在好友吴舒凫的主持下才完成了全部的内容。

社会大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

洪升在来京后的第二年春天见到了康熙皇帝,但其生性孤傲,不肯对权贵阿谀奉承,最终导致仕途无望,慨然思归。面对最高统治阶级的专制独裁,官僚集团的官官相护、结党营私以及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切身遭遇,洪升发出了“嗟嗟长安内,往来多高轩。俳优厌粱肉,士不饱饔飧。后房曳罗纨,短褐无人存”的感慨。他在第二次从京城回到杭州时心情低落,类似于李白当时离开长安的愤慨心情。洪升在谈及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君王贵族的荒淫无度、无心国家政务的政治现象时引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他在《沉香亭》中描写的李白的遭遇也是从侧面反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表现出作者清醒的政治意识,并把自己的忧国情怀寄托在李白的“清平三绝”中。

清代初期,统治集团为巩固新政权,对于普通民众进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许多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这一时期,政治历史剧取得了迅速发展,借总结历史教训抒发兴旺之感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洪升的《舞霓裳》也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舞霓裳》增加了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沉迷声色、误国误事以及中兴李泌辅佐肃宗重整唐室江山社稷的情节,将李杨之恋造成的严重后果具体呈现出来,反映了重大社会问题,赋予了作品时代意义。洪升生于明清交替之际,游历四方,看到了民族遭受压迫和社会等级区别对待的社会现实,而且清初出现的各种政治历史剧激发了他的民族意识,他的思想意识也由自身投向了更大的社会现实,与之后《长生殿》表达的“乐极哀来,垂戒来世”及“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的政治内容类似,对于社会局势也有了更加冷静细致的思考。

后来由于“非时唱演”《长生殿》。洪升被革除国子监生,但他的耀眼光彩是无法掩盖的。清人梁廷柟曾这样描述《长生殿》的演出盛状:“《长生殿》至今百余年来,歌场舞榭,流播如新。每当酒阑灯灺之时,观者如至玉帝所,听奏《钧天》法曲。”从清朝发展繁盛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直到清末民初,《长生殿》一直被世人称道并被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化长恨而长生——看洪升如何将一曲长恨悲歌写成大团圆结局的”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化长恨而长生——看洪昇如何将一曲长恨悲歌写成大团圆结局的

化长恨而长生——看洪昇如何将一曲长恨悲歌写成大团圆结局的

长生殿,杨贵妃,李白,沉香亭,唐玄宗,唐明皇,舞霓裳,李杨,爱情,经历,创作,作品,政治,杨玉环,生活,贵妃,遭遇,毛玉,方面,情怀,李泌,例言,好友,情缘,心态,情节,时期,精神,社会,长恨歌

2014-02-24 #故事大全

电影《妖猫传》:爱情悲歌是假 长恨歌里的深情是真

电影《妖猫传》:爱情悲歌是假 长恨歌里的深情是真

贵妃,白居易,杨贵妃,白龙,爱情,长恨歌,杨玉环,李隆基,唐玄宗,石棺,大师,大法,尸解,空海,线索,李隆,杨玉,女人,大唐,少年,幻术,时代,气息,毒酒,牺牲品,看法,皇帝,盛唐,真相,身世

2011-12-07 #短篇故事

爱情悲歌是假的 但白居易写在长恨歌里的深情是真的《妖猫传》

爱情悲歌是假的 但白居易写在长恨歌里的深情是真的《妖猫传》

杨贵妃,贵妃,观众,故事,影片,白龙,对杨,大唐盛世,电影,艺术品,白居易,白乐天,陈导,陈凯歌,历史,导演,感情,现实,视界,过程,爱的,剧情,幻术,常人,情感,感觉,极乐,爱情故事,艺术,角色

2008-07-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史洪升的生平和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洪升的生平和作品

作者,爱情,长生殿,杨贵妃,唐明皇,作品,安禄山,发展,思想,悲剧,下卷,创作,故事,戏曲,统治者,生活,表现了,杨国忠,人物,安史之乱,弹词,主题,人们,兴亡,理想,闻铃,徐麟,李杨,杨爱,雷海青

2020-06-08 #经典故事

拂晓悲歌——《红岩》故事的真实结局

拂晓悲歌——《红岩》故事的真实结局

罗广斌,白公馆,渣滓洞,重庆,特务,刘国鋕,革命者,冉益智,徐远举,胡康民,报告,歌乐山,组织,大屠杀,叛徒,同志,烈士,牢房,解放军,盛国玉,郭德贤,敌人,傅伯雍,红岩,屠杀,刘国定,毛人凤,许晓轩,陈然,尸体

2020-09-26 #短篇故事

白龙马悲歌:军马出身 出名后沦为赚钱工具 结局凄惨到令人心碎

白龙马悲歌:军马出身 出名后沦为赚钱工具 结局凄惨到令人心碎

白龙马,杨洁,西游记,导演,剧组,团长,基地,白马,九九八十一难,白龙,眼泪,经典,名马,大树,年间,年龄,悟空,游客,结局,重伤,默默地,就这样,拍摄中,没有人知道,越来越大,留下了,唐三藏,中默,唐僧,庄子

2020-09-18 #长篇故事

项羽垓下之围的悲歌 四面尽起楚歌声 楚霸王悲壮的结局

项羽垓下之围的悲歌 四面尽起楚歌声 楚霸王悲壮的结局

项羽,刘邦,汉军,韩信,楚军,人生,乌江,亭长,千古,终点,楚国,周殷,彭越,楚霸王,人物,士卒,大将,大王,对手,江东,江东父老,骑兵,起兵,乌江自刎,从来没有,对他们,最后一次,流氓式,走向他,四面楚歌

2014-02-04 #小故事

一篇诗 一壶酒 一曲长歌 一剑天涯;李白究竟是什么身份?

一篇诗 一壶酒 一曲长歌 一剑天涯;李白究竟是什么身份?

李白,剑术,诗句,妻子,孙女,武则天,都会,一生,四川,宰相,性格,思想,时期,月亮,诗仙,诗篇,影响,就这样,有人说,放浪不羁,出生于,奇大,富婆,得大,胡文,道李,大家好,静夜思,举头,人格

2014-05-20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