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观察|电影《夺冠》今起公映 讲述中国女排拼搏故事

时间:2020-07-21

电影夺冠再现了当时的比赛和颁奖场景

提示:本文共有 40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面对塞尔维亚队的强力挑战,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3∶1逆转获胜。电影《夺冠》再现了当时的比赛和颁奖场景。

1981年11月,中国队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实现了世界冠军零的突破。这是当时中国女排队员庆祝比赛获胜时的场景。新华社发(黎启榕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焦翊丹报道在某票务平台,近200万观众为一部电影点击了“想看”按钮,并把该电影推入“想看榜第1名”。观众热评中,“提前看了点映,很燃的一部好片”“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符号,期待电影将如何呈现”等影评不断更新……这部令人期待已久的影片,就是9月25日公映的《夺冠》(原名《中国女排》)。

4年前的8月17日,里约奥运会女排1/4决赛,中国女排对战东道主劲旅巴西队。面对之前胜绩寥寥、客场作战不利等困难,女排姑娘们鏖战5局,最终以大比分3∶2挺进4强。

4年后的8月17日,原定于今年贺岁档上映的讲述中国女排奋斗历程的电影《夺冠》宣布重返银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女排人、中国体育人坚定目标、奋勇前进的初心未曾改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未曾改变。

“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

在《夺冠》复映定档当天,导演陈可辛发了一条朋友圈,提到了女排精神对于自己和团队的指引和鼓舞:“1月19号,首映前,经历了人生最煎熬的1个月,没想到首映后经历了更煎熬的7个月……能熬到今天,就靠中国女排四个字。中国女排是精神,是信仰。谢谢所有的女排姑娘们,你们的故事给了我莫大的能量,去完成这个光荣任务。”

陈可辛曾执导《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影片,担任《十月围城》《七月与安生》等影片的监制。对于有机会能将中国女排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他感到既兴奋又责任重大。要将中国人对女排的热血记忆浓缩进2个小时,确实困难。“可就像中国女排,虽不一定能赢,但就是拼了。要尽量做好每一个细节。”陈可辛说。

中国女排在中国人心中极具分量,如何讲好女排故事、诠释女排精神、展现女排的奋斗历程,成为了电影创作团队必须面对的课题。

为了更好还原老女排的训练场景,拍摄好上世纪80年代的相关戏份,导演组专门搭建了一个实景训练基地,把老女排训练基地翻新工程换下的地板一块块从漳州搬运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陈可辛说。

出演中国人熟知的女排队员、教练员,演员们面对的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为此,主演们拿出了拼搏的劲头,克服拍摄时间短、专业性强等难题,恶补专业知识,拜访、请教老女排队员,观摩女排国家队的训练和比赛,消化海量的书籍和比赛录像,进行扣球、拦网、体能等训练,演员的手腕、胳膊经常被排球砸肿。

饰演郎平指导的演员巩俐起初觉得自己担不了这个重担,面对陈可辛的邀约,她拒绝了三次。最终,巩俐被“明知道自己不会赢,还是要拼尽全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打动,接下了角色。正式拍摄前,她前往女排国家队训练基地,贴身观摩郎平训练球员,细致揣摩郎平的动作、语言、神态,并把细节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首次参与电影拍摄的郎平女儿白浪,也对女排精神和母亲的经历有了更深的感悟。饰演青年郎平的她,对一场戏的印象格外深刻:“当时是拍摄与日本女排对战,场内有乐队在彩排演奏国歌。当时不是正式演出,但我听到国歌,想到一路演下来的过程,体会到老女排前辈们真的太不容易了,就忍不住哭了。”

为了演好角色,白浪1个月减重30斤,从零开始学习表演。“希望这次演出经历能成为和妈妈的一个桥梁,去体会去感受当年妈妈的生活和那一辈人的精神。”白浪说。

朱婷等10位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队员参与电影拍摄,再现当年夺冠的拼搏场面

9月23日,作为今年中国国内举行的最高级别女子排球赛事,2020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在广东省江门市正式拉开战幕。结束了国家队集训的张常宁、丁霞等国手,代表各自的注册地队伍参赛。

而在电影《夺冠》的主演名单中,张常宁、丁霞等女排现役国手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让女排姑娘们本色出演自己,是电影的一大看点。除了已退役的杨方旭和拍摄时正处于孕期的魏秋月,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惠若琪、丁霞等10位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队员参与了电影拍摄,再现了当年夺冠时的拼搏场面。

无论是球场上的竞技表现,还是球场下的文戏表演,女排队员们自然流畅的演出,远超导演陈可辛的预期。在拍摄现场,队员们很自然地就进入了角色,并会根据自己和队友日常相处的表达习惯修改台词,让表演更真实顺畅。

在电影中,丁霞的一句幽默台词“张常宁你干吗呢,快发(球)吧,你打沙排转沙子呢”,就是她临场发挥修改的。对此,陈可辛说:“她们都不是在演戏,(感情)都是真的……每个人都成了编剧。”

电影中,除了现役女排国手们的加盟,其他的排球运动员角色也颇有看点。因为排球运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普通演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专业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因此,早在开拍前1年,剧组就在全国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进行海选,定下了12位饰演上世纪80年代女排队员的演员。据陈可辛透露,演员们每天要接受大量的排球训练,与组建一支专业女子排球队无异。

为重现中国女排传奇的奋斗历程,剧组不仅全国海选角色,还全球“借”人。在几场国际比赛戏中,对手演员都大有来头:1981年的中日女排比赛,有日本名将中道瞳出演;2008年的中美女排对决,有美国球星洛根·汤姆出演;2016年对战巴西女排,有3名巴西队球员出演。可以说,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表演,更像是球场上真实的比赛过招。

“滚上一身土,蹭掉几层皮。苦练技战功,立志攀高峰”

2.24米高的球网一侧,教练员站在高高的木凳上,抛球、重重扣下。另一侧,正在训练的队员双膝缠着被血染红的绷带,奋力向左前方扑倒救球,重重地摔在地上,又马上爬起来,继续去接迎面砸过来的排球……这是《夺冠》中的一幕。

中国女排,是一支敢打敢拼、作风顽强的队伍,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何以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坐标?

在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女排训练基地,从正门进入抄小道走5分钟,一排训练房映入眼帘,这是去年刚刚完成翻修的老女排训练馆。

1976年,由袁伟民带领的女排队伍在漳州组建。仅用28天盖起的一座包含6块“三合土”场地的竹棚,成了女排姑娘们的训练基地。由石灰、土、盐水夯实而成的“三合土”,晴天发硬、雨天发潮,郎平、曹慧英、陈招娣、张蓉芳等老女排队员就是在这里日复一日地训练,用汗水泪水血水诠释着拼搏的意义。

谈起女排姑娘们训练的苦,88岁高龄的基地接待科原科长顾化群老人很动情:被队友们称为“拼命三郎”的中国女排首任队长曹慧英,因为长期加练导致膝盖半月板断裂,10根手指里6根受伤、3根骨折断裂,简单包扎固定后她又开始练习,训练时球难免砸到手指,因而久久未愈;当年16岁的队员曹淑芳,两条腿被摩擦得又肿又痛,医生查验后,竟从她身上取出近百粒沙子。老女排训练时,早上6点多就起来出早操,一天训练十几个小时,没有负重器械,就一个队员骑在另一个队员脖子上做下蹲力量训练,有时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专用浴室,就用井水、用蜡烛照明、借用邻近工厂的浴室洗浴……

“训练很累很难,但是她们从没有叫苦叫累,就是为了把国旗升起来的目标去努力。”顾化群感慨地说。“滚上一身土,蹭掉几层皮。苦练技战功,立志攀高峰”,这句至今仍挂在老女排训练馆墙上的标语,是女排拼搏精神的最好写照。

上世纪80年代,面对物质上的艰苦,女排姑娘们为了国家荣誉,抱定信念、团结一心、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了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佳绩,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国旗、奏国歌,哪怕是第三名,也要去努力、去争取”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背对镜头比出胜利的手势,防护服后背写了朱婷的名字,并画上了漫画肖像。

在谈起这张照片时,朱婷向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她们在一场很重要的比赛中,输给了意大利队,大家都很沮丧。回酒店后,郎平对她们说,“姑娘们,打起精神!我们不能奏国歌了,但我们要把国旗升起来!”

“女排精神就是要升国旗、奏国歌,哪怕是第三名,我们也要去努力、去争取。有时候明知道得不到冠军,也会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的女排精神。”朱婷表示。

据悉,为了备战奥运,今年疫情期间,中国女排国家队按计划进行了集训。朱婷介绍,奥运会的延期,给她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郎平指导常告诉她们,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抗疫的英雄们一样,在不同的战线上共同努力。

“女排队员们状态不错。疫情期间,大家训练时在每个环节上都抠得很细。在强项上更强,同时补短板、补弱项。时间比较充裕,训练起来心也比较静。”朱婷告诉记者。

“女排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这是第一位的。”朱婷说,这么多年,不论是高峰还是低谷,中国女排始终把升国旗、奏国歌当做目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前辈成功了,有的留下了遗憾,但奋斗的过程和拼搏的动力始终没有变过。“还有就是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经历过很多困难,都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咬牙坚持,一步步走过来的。就像郎平指导常说的,队里没有最好的个人,但是可以有最好的集体。”

“过往的比赛经验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是最团结、最顽强、最忘我的时候,接下来的路还会有很多困难,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加油、一起努力。”朱婷说。

女排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国女排的奋斗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在黑暗中抓住点点星火,不放弃一丝希望,奋勇拼搏;或在巅峰后积极调整,不倨傲于前绩,无惧风雨再出发。无论顺境逆境,不论高峰低谷,永远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热情,面对竞技,面对生活。

新时代,女排精神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观察|电影《夺冠》今起公映 讲述中国女排拼搏故事”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中国体育电影从“沙鸥”到“中国女排”中国的女排精神并没有过时

中国体育电影从“沙鸥”到“中国女排”中国的女排精神并没有过时

中国女排,电影,导演,沙鸥,陈可辛,八十年代,女排精神,巩俐,郎平,中国,体育事业,事业,伟业,伤病,勇攀高峰,剧组,原型,合作伙伴,激情,排球,影片,故事,经历,爱人,热血,球队,里约,队长,银幕,青春

2013-11-16 #故事会在线阅读

除了《中国女排》2020年哪些华语电影值得关注

除了《中国女排》2020年哪些华语电影值得关注

悬崖,张艺谋,电影,周乙,栾菊杰,导演,故事梗概,编剧,张嘉译,陈可辛,晴明,巩俐,郭敬明,体育题材,这部电影,电影局,公示,传奇人物,夜曲,怪事,梗概,新作,特务,项目,网友,阴阳师,阴谋,雅集,题材,仪式上

2018-08-01 #故事会在线阅读

太突然!电影《中国女排》急刹车改名 这份声明捍卫了女排精神!

太突然!电影《中国女排》急刹车改名 这份声明捍卫了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电影,争议,声明,女排,精神,原因,名字,影片,陈忠和,这个名字,代表,形象,故事,网友,评论,不应该,一部电影,女排精神,排协,电影公司,天之,莫因,中国排协,中国排球协会,中国,中上,中国妇女报,中指,人民网

2012-05-06 #长篇故事

中国女排获感动中国提名 同名电影再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获感动中国提名 同名电影再现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候选人,电影,世界冠军,女排,顽强拼搏,年中国,巩俐,陈可辛,一直以来,中华民族,一战,中国,体育,为国争光,佳绩,全胜,冠军,国家,原型,历程,女子,影片,排球队,民族之林,网讯,组委会,篇章,见证,风范

2014-02-19 #故事阅读

电影《中国女排》贺岁来袭 探索它背后的故事。

电影《中国女排》贺岁来袭 探索它背后的故事。

中国女排,郎平,电影,白浪,陈忠和,这部电影,比赛,巩俐,排球运动员,中国,是非,过程,角色,上场,常胜军,陈可辛,好的,天才,不费吹灰之力,一角,上线,世界冠军,光辉,代表作,人物,乒乓球,剧中,加持,压力,大运

2007-08-01 #长篇故事

电影《夺冠》上映 中国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

电影《夺冠》上映 中国女排精神就是这么“燃”

中国女排,陈可辛,朱婷,电影,郎平,团队,女排,观众,中国人,影片,白浪,故事,教练,队员,世界,力量,国家,经历,过程,共鸣,中国力量,吴刚,巩俐,张冀,女排精神,个体,人物,信念,影院,大战

2007-02-02 #故事阅读

中国女排给力!真实故事改编成电影 口碑炸裂首日票房夺冠!

中国女排给力!真实故事改编成电影 口碑炸裂首日票房夺冠!

票房,女排,陈可辛,中国女排,作品,口碑,影迷,电影,首映日,预售,奥运会,女排精神,球迷们,相关电影,巩俐,李娜,郎平,加油打气,男足,看电影,世界杯,中国,个人,里约,体育总局,人格魅力,事件,任务,全部都是,公休

2014-10-07 #长篇故事

陈忠和与电影《中国女排》的故事 本就是文体融合的佳话

陈忠和与电影《中国女排》的故事 本就是文体融合的佳话

中国女排,电影,陈忠和,女排,观众,教练,消息,指导,活动,主教练,历史,北京晚报,影片,态度,镜头,主旋律电影,女排精神,重要人物,电影拍摄,丁霞,曾几,朱婷,陈忠,张常,和成,作品,人物,功勋,光影,内心

2017-09-16 #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