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道教神仙故事二

时间:2020-07-22

道教民间神仙故事

来源:道教之音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广宗一道人,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常往来中条山中,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 ”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玄宗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 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唐玄宗后来御赐邢州五峰山做为张果老的道场,并为他建“栖霞观”,即今日邢台张果老山,今山上仍存栖霞观和记载此事的唐代古碑,张果老回山后,据说邢州城人还时常能见到他来城里卖韭菜或做其他事,常有如张果老试赵州桥奇仙之事传闻,邢州百姓多有上山求原烧香者,香火旺盛,几年后,不见其踪影,据说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后来每逢邢州大旱,州官必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据说每求必应。

李铁拐还魂

来源:道教之音

话说西周时有个叫真砀山的地方,地处穷乡僻壤,遇到灾荒年景,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只好离乡背井,外出乞讨。因这里出外要饭的人特别多,成了闻名的“乞丐乡”。

“乞丐乡”有一个叫张拐子的人,本是一条壮汉,膀宽腰圆,巨眼如环,手脚粗壮,膂力过人;后因上山打柴,崴破了脚,故人称张拐子。

张拐子最瞧不起外出要饭的人。他总以为,凭着自己的气力,怎么也能够养家糊口,弄个肚里圆,为什么要去当乞丐,吃百家食呢?

不料想,有一年又遇上大旱,一连十个多月未下过一场透雨,土地裂着嘴,像冒了火,禾苗全都干枯死了。这一年颗粒不收。张拐子凭着身强力壮,总算挺过来了,但他的老母亲和老婆、孩子,全都饿死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在万分悲痛过后,为了延续生命,他也只好提上一只要饭篮,带上一个盛水的葫芦,操起那根铁顶门棍,外出乞讨。

别看张拐子蓬头垢面,衣衫篮缕,他的心地却非常善良。那怕他只要到一碗饭,也要分半碗给别的乞丐吃;别的乞丐要得多了,他也劝人家分出一些来给大伙吃。若不答应,举起铁棍便打。他那只葫芦里,又总是装着满满一葫芦水,干渴时,谁都可以拿过他的葫芦,喝上两口解渴。因而乞丐们既害怕他,又尊敬他。他成了真砀山的“乞丐王”。

“乞丐王”心里总是想着别人,自己却越来越瘦。有一次进山去挖野菜,好长时间都没有出山来。乞丐们放心不下,便进山寻找。没想到,他已饿死在山里,直挺挺地躺在一颗大树底下,身旁放着的一只竹篮里,却装满了蘑菇和野菜。乞丐们都伤心地流下了热泪,怎忍心让他暴尸山林?于是决定分散开来去讨钱,准备买一口薄棺木来把他安葬。当乞丐们要足钱,正要去棺材铺买棺木时,却见张拐子柱着铁拐一瘸一拐地迎面走了过来。大伙儿吓了一大跳,以为是白日见鬼,都不敢近前。只见张拐子越走越近,从他们身边走过,也不打招呼,好像互不相识的过路人一般,完全不同于往日的热情豪爽。

众乞丐十分奇怪,连忙朝他喊道:“张拐子大哥!你活过来了?等一等,我们都在这儿呢!”

张拐子好像没有听见,仍继续往前走。

乞丐们追上去拦住了他的去路,兴高采烈地说:“张拐子大哥,你的命可真大啊!俺还以为见不着你了;没想到,你又活过来了。这一下子可好了,咱穷哥们又能在一起了。”

拐子莫名其妙地瞪起圆眼看着他们说道:“我姓李,名叫凝阳,在这真砀山上修道多年,你们为何口口声声叫我张拐子!”

乞丐们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张大哥,你可真会开玩笑!人家李凝阳道长相貌堂堂,体态魁伟,在真砀山上修道多年,谁人不晓?听说他已能导神出游,修成活神仙了;就你这蓬头垢面,破衣烂衫,一瘸一拐的样子,还想张冠李戴,冒充神仙?”说完又是一阵哄笑。有的人一边嘻笑,一边上前去扯他的葫芦要水喝。没想到,“当啷”一声,从葫芦里掉出一块亮铮铮的银子来。去扯葫芦的那个乞丐,惊喜地说道;“哈哈,张大哥这葫芦变成宝物了,里面还藏着银子啦!怪不得不认咱们了,他是想自个儿躲一边去享清福啊!”

拐子说:“我这葫芦真是个宝物呢!”

“哈哈哈!”乞丐们又大笑起来:“你还要欺哄我们!谁不知道,你这葫芦里总是装着凉水。如今你藏了一块银子在里面,就说它是宝物。你说说,这宝物都有什么能耐?”

拐子指着葫芦说道:“此葫芦内藏风火,要风便能刮出风;要火便能吐出火。要金便有金;要银便有银。指东飞东;指西飞西,可做百般用处。”

一乞丐说:“你别把牛皮吹破天!我什么都不要,若真个是宝物,让他给倒出金子银子来,叫咱穷哥们个个有饭吃,也免得当乞丐,四乡去乞讨。”那个乞丐一边说,一边便把葫芦口朝下,使劲地摇晃了起来。

说也奇怪,他这么一摇晃,只听哗啦啦地一阵响,果真倒出了许多金灿灿,明晃晃的金子、银子来,一下子把乞丐们惊呆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太上老君还没西出函谷关时,李凝阳就住在真砀山岩穴间修道,常和宛邱先生在一起修道。他在这里修炼了许多年,终于得道,善导神出游之术。有一天,应太上老君之约要去华山。临走前,嘱咐他的徒弟郎令道:“我要游魂去会太上老君,我的魄留在这里,如果七天后游魂不回来,你就可以把我的魄火化了。”

到了第六天,有人给郎令送信来,说他母亲得了重病,要他急速回家。郎令是个忠厚老实之人,自师父游魂出走之后,日夜守候在师父身旁,唯恐有半点闪失;但他又是有名的孝子,如今闻听母亲得了急病,心中很是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反复思考,觉得师父游魂已经六天,只差一天了,可能回不来了,便把师父的体魄火化,回家去看望母亲了。

到了第七天,李凝阳果然游魂回来,但却找不到自己的魄了。他心急如焚,东游西荡。后来,在树林里见到饿死的张拐子躺在那里,便借其尸还魂。从此,一个体态魁梧,一表人才的李凝阳,便变成了蓬头跛走,巨眼如环的铁拐李。乞丐们不知其中缘故,还以为这个铁拐李,仍是他们的张拐子大哥呢!故而闹出了一场笑话。

李铁拐看自己变成了这么一副模样,也很苦恼。太上老君对他说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汝当在质外寻求,不可着相。他日功行充满,是异相真仙也。”

李铁拐听了这番话,不再烦恼,更加刻苦修炼。终于道成,列入仙班。

(原载《中国道教》1990年第1期)

武当归隐张三丰

来源:道教之音

??武当福地,古来是仙真潜修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便派使者捧着诏书礼品,进武当山来寻找一位神仙,叫作张三丰。但使者在山中守候寻觅了好一阵,却未能见到张三丰之面,只好怏怏回朝复旨。

这张三丰,原名全一,又名君宝,辽东人。传说他生于南宋末。五岁时染上眼病,双目渐渐昏不见物。碧落宫住持张云庵,是位世外高人,一见张君宝便觉得奇异,对他父母说:“这孩子仙风道骨,不是凡器,但双目遭了魔障,必须拜贫道为师。脱去尘翳,使智慧之珠重新清朗,到那时自然送还。”君宝母亲允诺。从此君宝便跟着张云庵,静养了半年,双目渐渐明朗。师父教他读道书,一经过目,便懂得深义。有空暇,又读儒释两家著作,只是随手翻阅,稍了解其大意,便搁过一边。匆匆七年过去,母亲思念君宝,又将他召回家去。

此后他也研读过儒学,有文名。元朝时有几任长官闻他名声,他做官。他仰慕晋代葛洪为人,不想真的做官,只想如葛洪讨个勾漏县令的闲职便于修道一样,任个散职,便利寻仙访道。谁知一年之中父母相继谢世,无法应召。此后他便绝意仕进,一心访道。先在燕、赵、齐、鲁等地名山古刹中漫游,前后几乎三十年,没有什么异遇。于是他西行进入陕西、甘肃一带,见甘肃的宝鸡山泽幽邃清秀,便隐居于此。其中有座三尖山,三峰挺秀,林木苍润,因爱这山势便自号为“三丰居”。

宋元祐元年1086十七岁时,张三丰才进入终南山,遇见火龙真人,传授真诀。于是辞别师父,在江湖间漫游了几年。此后,进入武当山隐居调神九年,才修成大道。因他不修边幅,人又长得高大,须髯如戟;无论寒暑,只穿一领蓑衣,一件旧衲;吃起东西,成斗成升的,一扫而空,但有时又常常几天甚至几月不饮不食,人都称他“张邋遢”。此后又往来宝鸡、武当等地云游。

这一年,他回到宝鸡金台观。一天他静坐炼气,阳神出壳,朋友们见他气息全无,以为已死,便买来棺木将尸身收敛了。到下葬时,忽然听到棺内有声响,忙启开一看,他已活过来了。此后,他仍入武当山,并在四川、湖北一带出没。

张三丰在武当隐居,继承五代时曾在此隐居的陈抟的丹法,精于蛰龙功。同时,又精于武术,创立道门内家拳,现在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是内家拳的流变。内家拳以内气为本,技击中倡导以弱克刚,独具一格,在天下广为流传。至今武当道士仍奉三丰祖师之教修习拳剑。

且说张三丰在元明之际,便被人视为神仙,所以明太祖渴望见他。永乐皇帝朱棣继位,渴慕之心更超过他父亲,曾派给事中胡溁、太监朱祥,捧着皇帝诏书、香币入武当山寻访,找了几年,也没能见到三丰。原来张三丰认为,做皇帝的应当专心治理国家,不应因修炼道术而耽误正事。古来因方士酿成大祸,都是从以仙术进奉入朝开始的,真的登入仙圣境界的,决不可以学习唐叶法善、宋林灵素一辈人。

从朱元璋到朱棣父子,寻了几十年,终究没有见着张三丰。朱棣不得已,派了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率领兵丁三十万,大建武当山宫观,化费以百万计,但是,隐仙始终不出现,人们到底还是摸不清张三丰的去向。

钟离权点石成金

来源:道教之音

钟离权收吕纯阳为徒,已经整整三年。

这一天,师徒二人外出云游,路过一座大山,山势很陡,好像利剑刺向天空。骄阳照射着苍绿的峭壁。钟离权走在前面,步履轻盈,如履平地;吕纯阳跟在后面,一步一挪往上攀登。他肩上负着一个大包裹,足足有几十斤重,压得他呼哧呼哧地喘不过气来,额头上那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外流,接着就卟哒卟哒地甩落在地上。肩上那个大包裹,是他师父钟离权在三年前交与他的,用锦帛包了一层又一层,沉甸甸的,不知包的是何物。可能是什么宝物,师父没对他说,他也不便询问,从师父交给他那天起,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它背上,一直背到如今。几天以前,肩膀就开始有些痛,他没有理会;昨天痛得更厉害了,他偷偷脱下衣服一瞧,原来肩膀已被压肿,磨破了皮,露出鲜红的嫩肉。他没吭声,今天又忍着痛,背上大包裹上山。这时,骄阳似火一般从头顶上直射下来,肩上的包裹更觉沉重,膀子上热辣辣的,像针扎一样的疼痛难忍。他只得不时背过手去,用手掌托起那个沉甸甸的大包裹,以减轻一点肩上的负担。这样一来,脚步自然就放慢了。但他并没有松劲,而是咬紧牙关,促使自己加快脚步,去追师父,不至于把距离拉得太大。

钟离权上到山顶上以后,便回过头来看看,见吕洞宾还在半山腰里,艰难地往上爬。看到他那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心里甚是喜悦,便在一棵大松树下坐下来等他。

过了片刻,吕纯阳终于登上山顶。钟离权笑盈盈地招呼他道:“烈日当空,松下好乘凉,歇息一会儿再走吧!”

吕纯阳正想歇息,便蹲下身来,把肩上的包裹卸下;不料,包裹没有放稳,竟咕噜噜滚下了山坡。吕纯阳心中甚是着急,唯恐损坏了师父的宝物,未等钟离权开口,便急忙奔下坡去捡拾。待到山坡下一看,当包裹用的锦帛,已被山石树茬划破,里面的东西已经暴露出来。吕纯阳一见,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里面包的并不是什么贵重物件,更不是宝物,而是一块大顽石。吕纯阳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许久,百思不得其解:“师父要这么一块顽石有何用呢?”他真想弃石而去;动看了个一清二楚。待他把顽石背上山顶后,便指着包裹道:“现在可以把它打开!”

吕纯阳解开包裹,顽石重新露了出来。

钟离权笑呵呵地说道:“你原来没想到这里面包的是一块顽石吧?”

吕纯阳点了点头,不禁问道:“不知师父要此顽石何用?”

钟离权笑答道:“一是用它磨炼尔之意志,二可将它点化成金。我即点石成金,也不枉你背它三年。”说毕,用手指着那块大石头,说了一声“变!”那顽石立即变成了金光灿灿的一大块黄金。

吕纯阳看得出神,连声赞叹道:“师父竟有如此仙术:妙哉,妙哉!”

钟离权言道:“我将此点石成金之法传授与你如何?”

又一想,师父把它交与自己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来,不管跋山涉水,还是严冬酷暑,这块顽石,从未离开过自己;师父也没说把它弃掉。既然背到了如今,师父又未发话,准有它的用场。这么一想,又重新把它包好,背上了山顶。

钟离权站在山顶,早把吕纯阳的心思和行动看了个一清二楚。待他把顽石背上山顶后,便指着包裹道:“现在可以把它打开!”

吕纯阳解开包裹,顽石重新露了出来。

钟离权笑呵呵地说道:“你原来没想到这里面包的是一块顽石吧?”

吕纯阳点了点头,不禁问道:“不知师父要此顽石何用?”

钟离权笑答道:“一是用它磨炼尔之意志,二可将它点化成金。我即点石成金,也不枉你背它三年。”说毕,用手指着那块大石头,说了一声“变!”那顽石立即变成了金光灿灿的一大块黄金。

吕纯阳看得出神,连声赞叹道:“师父竟有如此仙术,妙哉,妙哉!”

钟离权言道:“我将此点石成金之法传授与你如何?”

吕纯阳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化石为金,可保永无更变否?”

钟离权回答说:“所点之金,与真金不同,真金始终如一;所点之金,五百年后,仍变为石也。”

吕纯阳听他这么一说,便拒绝学习这一法术,他说:“若是如此,则弟子不愿学。”

钟离权不解地问:“为何不学?”

吕纯阳接着说道:“如此法术,兴利于五百年前,遗害于五百年后,岂不误了五百年后之人?故不愿学也。”

钟离权听至此,不禁叹道:“子之道念,我不及也,尔之正果当在我之上!”

从此,师徒相互切磋道义,进入更高境界。

(原载《中国道教》1991年第1期)

曹国舅弃官

来源:道教之音

曹国舅名佾,字公伯,又传名景休,宋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大将曹彬之孙,仁宗曹皇后之弟。他为人善良,不图皇亲国戚之荣华富贵,却爱慕淡泊清虚,待人亲切和平。宫内人上至后妃,下至臣仆,对他都非常敬重。

有一天,曹国舅带了几名随从,简装轻骑,到郊外游春。只见远山近水,春光明媚,景色宜人。堤岸上的垂柳,像条条绿线随风飘荡,树林中的小鸟似穿梭般在飞翔争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溪水潺潺,碧绿澄澈。久居深宫的曹国舅,眼观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呼吸着这春天的芳香气息,心情格外的舒畅,便任马由缰,尽情饱览春光。

忽然,从林荫深处飘来一阵阵悲凄的哭声,打破了他宁静的心绪。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悲切,不由得牵动了他的怜悯之心。他骑着马寻声而去,走不多久,便见不远处山坡上,有一老妇人披头散发,趴在一个新坟头上,痛不欲生地放声大哭。他勒住马,让下官前去问个究竟。

少顷,下官转来禀报道:“老妇人是在哭她死去的儿子。”

曹国舅说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尔等当劝慰她莫要过于悲伤。”

下官道:“她的儿子并非病死,乃是被人打死。”

曹国舅惊讶道:“啊!?竟有这等不法之徒,尔等再去询问老妇,是何歹徒如此猖狂?因何将其子打死?”

下官答道:“已经问过了。她说有一狗官来郊外游逛,见她儿媳有几分姿色,便命人来抢。她儿子气愤不过,上前保护,被歹徒打死,儿媳也跳河自尽了!”

曹国舅一听,义愤填膺。立即命下官道:“快将妇人带来,我要问个明白!”

老妇人来到马前,未等曹国舅下马,便哭诉道:“大老爷,你要为民作主啊!”

曹国舅问:“尔可知打死你儿的狂徒是那一个?”

老妇人悲愤地说:“就是那万恶的曹国舅也!”

众人一听都楞住了。下官喝斥道:“你这老妇人信口胡言!谁不知道国舅老爷心地善良,爱民如子,怎会抢你儿媳,打死你儿?”

老妇人更加愤怒了:“原来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一个贫妇人,还会诬陷好人不成?”

有一下官言道:“马上坐的就是曹国舅大人,我们每日跟随他左右,从未见他作歹。你这不是当面诬陷好人吗?”

老妇人一听,像疯了一般,突地站起来,扑向马前,狂吼道:“原来你就是那个狼心狗肺的曹国舅!原来你就是夺我儿媳,杀害我儿的恶官,我……我……我与你拼了!”

那匹马猛一吃惊,昂起头放开蹄奔驰了起来。老妇人飞奔追了上去,死死地拽住马尾巴。马狂怒地扬起后蹄,只一蹄便把老妇人踢死在地上。下官们慌忙散开,奔上去拦住惊马,救下曹国舅。曹国舅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地对下官说道;“快……快……快去救老妇人!”

下官说:“老妇人她已死去了!”

“啊!!”曹国舅大吃一惊,心情非常沉重,许久说不出半句话来。

下官劝慰道:“国舅老爷,莫要为一个疯婆子伤心!回宫歇息去吧!”

曹国舅悲伤地叹息道:“唉!身为国舅,如此胡作非为,害死一家无辜百姓,罪孽深重,国法难容!”

众人一听,更加糊涂起来,怎么国舅自己也承认是他害死的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曹国舅有个弟弟,一向骄纵不法,凭着他是皇亲国戚,便胡作非为。景休多次劝弟弟改恶从善,均未见效。刚才听了老妇人一席话,曹景休心中早巳明白几分。可惜,尚未容他开口,老妇人就死于马蹄之下了。曹国舅感到痛楚万分,心中甚为愤慨,便策马回宫,决心启奏万岁,捉拿弟弟归案,以正国法。

不料,当他回到宫后,听说早有人将此事启禀万岁,万岁震怒,其弟已民罪潜逃了。

曹国舅因其弟所做之事深以为耻,遂弃官隐迹山岩,精思元理,求仙学道。

有一天遇见钟离权和吕纯阻,二仙问他:“闻子修养,所养何物?”

曹国舅答曰:“养道。”

钟、吕二仙又问:“道何在?”

曹国舅举手指天。

二仙再问:“天何在?”

曹国舅引手指心。

二仙笑道:“心即天,天即道。子识本来面目矣!”遂授以还真秘术,引入仙班。

(原载《中国道教》1989年第4期)

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来源:道教之音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 “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

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

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在八十四岁高龄的原天师府的厨师袁晓初。袁师傅从一九四二年进府,专门为六十二代,六十三代张天师当私人厨师。据袁师傅回忆:解放前,天师府内不管来了什么达官贵人,张天师在每办酒席之前,叫总管家要再三支持厨房、信道之人,千万不能犯“四大荤”。

所谓四大荤指的就是“牛肉、鸟鱼、鸿雁、狗肉。”这就是张天师的四不吃。其原因据说是:

一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二鸟鱼。人们通常说;“鸟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道友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

三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四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张天师的这种“四不吃”,恰与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所宣扬的道德思想是一致的。这可能对研究张天师道教的教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吧!

(原载《中国道教》1989 年第 3 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道教神仙故事

道教神仙故事

神仙,道教,茅山,故事,修仙,宗教,思想,真情,道友,道德,袁志,作者,天地,千古,大道,哲理,帝王,真性情,忠孝,性命,玄想,真善美,真武,神仙故事,道教神仙,道教文化,于洪,高深,子山,宗立

2020-07-21 #故事大全

道教神仙故事

道教神仙故事

神仙,道教,茅山,故事,修仙,宗教,思想,真情,道友,道德,袁志,作者,天地,千古,大道,哲理,帝王,真性情,忠孝,性命,玄想,真善美,真武,神仙故事,道教神仙,道教文化,于洪,高深,子山,宗立

2020-07-21 #故事阅读

道教神仙故事

道教神仙故事

神仙,道教,茅山,故事,修仙,宗教,思想,真情,道友,道德,袁志,作者,天地,千古,大道,哲理,帝王,真性情,忠孝,性命,玄想,真善美,真武,神仙故事,道教神仙,道教文化,于洪,高深,子山,宗立

2020-07-22 #长篇故事

道教神仙故事

道教神仙故事

神仙,道教,茅山,故事,修仙,宗教,思想,真情,道友,道德,袁志,作者,天地,千古,大道,哲理,帝王,真性情,忠孝,性命,玄想,真善美,真武,神仙故事,道教神仙,道教文化,于洪,高深,子山,宗立

2020-09-22 #故事大全

道教之音道教神仙故事评书系列隆重上线

道教之音道教神仙故事评书系列隆重上线

评书,故事,道教神仙,道教,作品,空道,道教文化,上线,新途径,吉林市,传记,形式,圆满成功,民间,月余,题材,传播,网络传播,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每日更新,喜闻乐见,相见恨晚,链接

2020-07-21 #长篇故事

道教之音道教神仙故事评书系列隆重上线

道教之音道教神仙故事评书系列隆重上线

评书,故事,道教神仙,道教,作品,空道,道教文化,上线,新途径,吉林市,传记,形式,圆满成功,民间,月余,题材,传播,网络传播,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每日更新,喜闻乐见,相见恨晚,链接

2020-07-21 #故事阅读

道教神仙排名表盘点 道教里的神仙都有谁

道教神仙排名表盘点 道教里的神仙都有谁

天帝,元始天尊,神仙,玉皇,老君,五老,太清,玉皇大帝,道教,玉清,灵宝天尊,玉冠,道教神仙,人间,级别,阴阳,丹灵,叶光纪,灵皇,灵玄,黑帝,南极长生大帝,道德天尊,又称,承天,区别,三宝,七宝,上帝,中央

2020-07-21 #故事阅读

神仙起源——道教神仙发展史

神仙起源——道教神仙发展史

神仙,成仙,道教,神话,种类,肉体,秦始皇,金仙,万物,信仰,天神,天仙,神话传说,神通,阴曹地府,黄帝,庄子,神与仙,自然崇拜,道教神仙,五岳,体系,先天,侍者,八仙,先民,大自然,定义,山川,形象

2008-05-22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