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搜故事 > 故事会 > 正文

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

时间:2020-07-22

蓝胡子的故事寓意

提示:本文共有 16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3 分钟。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 姓名:陈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指导教师:王柏华 20080508 摘要 蓝胡子故事广泛流传于西方世界。几百年来,它被说得上名字的作家、说不上名字的 讲述者没完没了地讲着、改编着。今天我们看到它持久的文化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由于语言和研究条件所限,本论文不对蓝胡子故事进行源头和诸多变体的研究,只选 择了五个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所改写的文本进行研究。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新的故事。这些 文本诞生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作家和文本分别是:17世纪法 国作家夏尔 佩罗的《蓝胡子》,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的《菲切尔的怪鸟》,20世纪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 卡特的《血窟》、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的《蓝胡子的蛋》、 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蓝胡子》。 本论文借用后现代以来的互文理论,结合女性主义者等对童话的最新研究,依据比较 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方法,探讨蓝胡子民间故事在几位作家笔下所发生的变化和贯注其中的 主题,串联起这些变异的故事,在时代和文本、文本和文本的互文观照之下,尝试新的解 作家们改写着古老的民间传说,使故事能适应于新的时代,传达新的主题。佩罗的《蓝胡子》的主题,在于呼唤往日道德。《菲切尔的怪鸟》的主题是颂扬“人民”的勇敢智慧 和彻底反抗精神。《血窟》的女性主义主题在各种文本的相互回响和交映中表达出来—— 呼唤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期待反抗父权制的联盟形成,向往新的和平交往的两性关 系。《蓝胡子的蛋》的主题在于提醒两性在文明社会里加强沟通,共同面对问题,改变各 自封闭和存在隔阂的两性关系。巴塞尔姆的《蓝胡子》的主题,可以说是无主题,甚至反 主题的,是对男权社会和女权主义进行了两重颠覆,展现了光怪陆离的当代美国人的后现 代生活。 在变幻的主题之中,蓝胡子故事有着不变的禁忌母题。通过作家对相同母题的不同处理可以看出佩罗、格林兄弟、安吉拉 卡特都有着或弱或强的改变现实、改变旧制度(封 建制度、父权制)的愿望。而阿特伍德的故事中的禁忌是潜伏起来的,无形的禁忌更难破 除,使人陷入不可言说和无法对话的困境。巴塞尔姆故事中的禁忌是着意被消解的。 从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单就蓝胡子故事的流变和主题,进行综合的主题学研究还未 见到。本论文尝试以此案例进行实践,将是一次比较有新意和趣味的探索之旅。在主题学 和互文理论的观照之下,本论文的研究将揭示蓝胡子故事深厚和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获 得新的解读、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关键词:主题学互文性蓝胡子故事禁忌 ABSTRACT Thebluebeard folktalesare spreadedwidely inthewestern world.Notedwritersandfolks retellingthemforhundredsof years.Today wecanalsoseeits continualcultural enchantmentand hearty life-force. Restricted bylanguage andresearch condition,the paper can’t tell headstreamofbluebeardandthefolkvarieties specifically.Fiverepresentative textswritten differentauthorsindifferenttimesandareasarechosentobe studied.They arebluebeardwrited CharlesPerraultinthe seventeenth centuryFitcherBird writed GrimmJacobandGrimmWilhelm innineteenth centurythebloody chamberwrited byAngelaCarterbluebeard’s egg writed MargaretAtwood,bluebeardwrited DonaldBarthelmeintwentithcentury. The matological theory andthe intertextualitical theory aleboth applied inthis study.In addition,feminism theory isusedin analyzing thetexts.The paper discussesthefivetextsand detectstheirtransformationsandthemesthatreflect charactersofdifferent times,social matters andthe writers’intentions.The paper aimsat exploring thevariousthemesofbluebeardandthe unchangedmotif.By analyzing thevariant texts,new discoveriesand understandings gined.,The purpose oldfolktaleistomakeitsuitnewtimeandexpress newtheme. Perrault calledforthe returning oldmoral.The‘GrimmBrotherseulogized bourgeois’ braveness,wisdom andrevolt.Catercalledfor female self-awareness,anticipated uniontorevoltthe patriarchism yearnedfor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maleand female.Atwood remindedmenandwomen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facethesituation togetherandchange relationshipwhichisclosedandisolated.Barthelme overthrew boththe patriarchism andthefeminism.His story hadnotheme.oritisanti.theme. Thesametaboomotifexistsinthevariant textsofbluebeard.ThesefivewritersdeaJwith samemotifdifferently.Byanalysingwe can discover Perrault,theGrimmbrothersand Cater lookforwardtotherefotinoftheir society oldsystem.The tabooinbluebeard奢 egg subconsciousness,thenitbecomesharderto break,thus leading tOdifficultiesin communication betweenmenandwomen.Thetaboo Barthelme’Sstory eliminateddeliberately. In ChinaWe haven’tseen anyintegrated research onthe story’S differentvarietiesand themeswhichisthefocus mypaper.Thematologicaltheoryandthe intertextualitical theory provide anew angle view.Thepaperexposes profoundhistorical andcultural cohtexts, anylse thethemesand considerallthesetextsandthecontexts together SOastoachievesome new understandings discoveries.11 KEY WORDS:Thematology Intertextuality Bluebeard Taboo III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 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 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人人都喜欢听故事。人类过去的历史、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公众的生活、个人的生活……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叙述着。故事,应该是其 中最生动、最有意思、最吸引人的一种了。被公认为世界银幕剧作教学第一大师的罗伯 麦基,在他那本《故事》罩,也说人类对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餍足的。地球上的普通一同,翻阅的报刊、书籍,表演的戏剧,放映的电影、电视、广播,孩子们的睡前故事,网 上的闲聊,酒吧饭店里的吹嘘,田间地头的“把酒话桑麻”、“相见语依依’’……在这当中, 有多少故事在以各种形式传送着。当哲学变得艰涩枯燥,当科学将人生解释得支离破碎, 当宗教成为一种空洞的仪式,当人们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信仰同益消减,故事的艺术,却显 示了不竭的创造力,编织着意义。“作家总是要围绕一种对人生根本价值的认识来构建自 己的故事……在过去的几十年问,作家和社会或多或少地对这些问题达成了共识,可是我 们的时代却变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伦理上越来越玩t廿=不恭、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代—— 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例如,随着家庭的解体和两性对抗的加剧,谁还会认为他能真讵 明自爱情的本质?即使你相信爱情,你又如何才能向一群越来越怀疑的观众去表达?’’1人 们需要故事,人们从故事中获得智慧、获得知识、获得愉悦、获得意义。 本论文撷取故事丛林中的一株——蓝胡子故事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对罗伯 麦基言论的佐证。《蓝胡子》是流传于西方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他杀妻的事情,听上去很恐怖,其实蓝胡子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那么蓝胡子为什么要杀妻?因为妻子违背 了他的禁忌,所以他要惩罚她。故事的背后还藏着什么故事?一个故事衍生出多少新的故 事?我们发现蓝胡子故事不但没有在流传中消失,反而常常在一些变革的时代,重新被利 用起来,重新被讲述起来。 由于语言和研究条件所限,本论文不对蓝胡子故事进行源头和诸多变体的研究,只选 择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改写的文本进行主题学研究。每一个文本都是一个新的故事。 这些文本诞生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这些作家包括:17世纪法 困作家夏尔 佩罗,19世纪德国学者格林兄弟,20世纪英国女作家安吉拉 卡特、加拿 大女作家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美困作家巴塞尔姆。在欧洲,蓝胡子故事最早是以童话的 样式被改写的,夏尔 佩罗『F足第一个把蓝胡子故事山民间口头传说改写为书面文学的作 家。后来,其他一些作家借用童话故事,受时代背景所影响,结合其自身的文学趣味,进 行着新的改写。这样一个小故事,能够在后世不断地被人们想起,不断地改写,一定有着 更深层的值得思考和玩味之处。本文将借用后现代以来的互文理论,结合女性主义者等对 章话的最新研究,依抓: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方法,探讨蓝胡子民问故事在几位作家笔下 所发生的变化和贯注其L{j的差题,串联起这些变异的故事,在时代和文本、文本和文本的 互相规照之下,尝试新的解读,获得新的发现和认识。 主题学理沦和互文理论是否适用于蓝胡子故事文本的分析昵?答案是肯定的。主题学的内涵较为复杂,主题学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也历经争议,在比较文学学者中问,德国、 法国、英国、俄国的学者对此各抒己见,褒贬不一。在中国,主题学的研究也在近一百年 罩历经沉浮。为了便于进行主题学研究,学者们根据主题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主题学的 研究范畴进行了分类,然而迄今为止,尚不存在一个得到公认的具体分类。主题学研究什 么?台湾学者陈鹏翔指出:“主题学探索的足相I司主题(包含套语、意象和母题等)在不 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而一般的主题研 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2然而不同时代、同一个民族国家和语言文化罩的不同作家 对同一主题的处理,似乎不能满足比较文学跨越性的要求。众所周知,比较文学具有跨民 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实质特点。谢天振教授指出:主题学“着重研究同一主题、 题材、情节、人物典型跨国或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 同处理。”3谢天振教授的定义在比较文学界取得了广泛的认同。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蓝胡子故事很适合采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蓝胡子故事其实是 一个题材,它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提供了写作的材料。在这个故事被不同时代的作 家改写的同时,却有着一个不变的母题,即禁忌母题。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千变万化,不计 其数,而母题数量相对是有限的。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笔下, 通过对人物形象、意象、情境进行不同的处理,变幻出不同的主题,据此我们了解到时代 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 在研究篮胡子故事的时候,如果说主题学引导我们去看什么,那么“互文性”理论,则启发我们怎么去看,怎么看出新意。学者们对于“互文性”的论述启发我们不仅观察不 同文本之问的差异,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影响、呼应、颠覆等关系,还要注意它们 各自产生的特殊的时代文化语境,要将故事文本与生产故事的时代和作家联系起来。也就 是将主题学的研究思路反转过来,透过时代特征和作家用意,去理解变幻的主题。“互文” 理论还激励我们大胆地做出自己的互文性阅读,并小心论证生成之意义的可能性,扩大文 本的疆域。蓝胡子故事,作为一个最初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以罗兰 巴特的两种文本来看, 则属于“可写性文本”,几乎不可能找到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在难以计数的口口相 传的读者兼作者那罩,iF以无限多的方式表达和诠释着无限可能的意义。在论文的第一章 中,我们还将对主题学和互文理论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 主题学研究在争议声中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民间文学的研究已经墩得辉煌成果。单 就蓝胡子故事的流变和主题,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还未见到。在“互文”理论的启发下, 本论文尝试以此案例,进行一次主题学研究的实践,将是一次比较有新意和趣味的探索之 2陈鹏翔重编,《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第15页。3乐黛厶等’j:编,《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岛等教育iI:版社,1988年,第184页。 第一章“主题学”与“互文性”相关理论介绍第一节 “主题学”相关理论介绍 首先,有必要对主题学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因为主题学的内涵较为复杂,主题学进入 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也历经争议,在比较文学学者中间,德国、法国、英国、俄国的学者对 此各抒己见,褒贬不一。在中国,主题学的研究,也在近一百年里,历经沉浮。为了便于 进行主题学研究,学者们根据主题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主题学的研究范畴进行了分类, 然而迄今为止,尚不存在一个得到公认的具体分类。 。主题学研究,衍生于19世纪的德国民俗学研究,是德国民间故事研究领域的一种理 论方法。渐渐地,德国学者的研究由探索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演变,扩大到探讨诸如友 谊、时间、别离、自然、世外桃源和宿命观念等课题上,另外,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 问故事,一个故事总有着大体相同而又相互区别的若干说法,研究者为了给众多支离破碎、 流传混乱的民间文学主题追本溯源,必须将不同民族、国另IJ之间的故事采用比较的方法进 行研究。这样,主题学便与比较文学结上了关系。 正如美国学者乌尔利希韦斯坦因所说:“从历史上看,文学研究中被称作主题学的 这一分支,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十分强烈的怀疑乃至否认,以至到了今天,要消除这种根深 蒂固的偏见似乎还很困难。”4 意大利著名的美学家克罗齐就反对主题学研究,他认为这种研究是“旧批评最喜欢的 题材”。5主题研究是涉及归纳、抽象活动的“概念”研究,艺术表现与概念是矛盾的。这 种批评反映的实际上是文学领域对实证主义的反抗。 强调事实与文学关系的影响研究的法圈学派,并没有表示出对主题学的欢迎。巴黎大 学创办文学兼比较文学研究所的巴尔登斯贝格指责德国学者的主题史研究,“对材料比对 艺术更感到好奇,对隐秘的遗迹比对艺术家的创造性更感兴趣。”6只是一种零碎的、残缺 的、非科学的研究。法国学派的学者们反对主题学研究,还因为主题学研究不可能把自己 限制在事实联系的范闻中,研究对象可以并没有绝对的历史事实关联。 提倡研究作品的美学特征和文学性的美困学派,同样批评主题学研究。美国理论家韦 勒克视:}=题学为“历时”研究的外部研究,与“文学性’’不相干,认为主题学是材料史的 研究。对文本的内部研究是新批评派的唯一研究对象,主题研究必然涉及文本以外的内容, 从而超}{;文学研究的范畴,成为非文学的研究。 其实,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既呵以是事实关联的“影响研究”,又可以是具有 文学性的“平行研究”,比较文学主题学受到非议,与比较文学自身发展中经历的变化、 书斯灿著,刘象愚详,《比较爻学.‘j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礼,1987年,第121页5法布“奈尔、比叔轧、卢梭酱,葛雷、#K连夺洋,《什么足比较文学》,北京大学i}{版}l:1989年,第167贞。 6十水晶等编选,《比较文学研究详义集》,I:海洋义if;版祉,1985年,第37负。巴尔登斯贝格薯:《比较义学:名称1j 实质》。 冲突是密切相关的。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大致经历了影响研究、半行研究和跨文化研究三大阶段,每阶段都/i<断拓展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方法,必须既采用批 评的方法,又采用历史的方法,既采用影响研究的方法,又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本论文 将注意综合运用。 主题学在争议中发展,得到了基亚、维斯坦因、哈利 列文、纪廉等当代比较文学大 家的热烈支持,有的学者还写了主题学研究的专著,如比利时的雷蒙 图松的《比较文学 中的主题研究和方法论》,美国的哈利 列文的《主题学与文学批评》,韦斯坦因在专著《比 较文学和文学理论》中,全面论述主题学;弗朗索瓦 约斯特在《比较文学导论》中,也 阐述了主题学的相关知识,德国的伊利莎白 弗兰采尔编辑的文学主题学词典等。中国的 主题学研究,论述到主题学的主要理论著作有台湾陈鹏翔的《主题学研究与中国文学》、 大陆陈悖、刘象愚的《比较文学概论》和乐黛云的《比较文学原理》。当前,主题学作为 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主题学研究什么?尤其是比较文学里的主题学研究什么? 词语意义上的含糊是这一研究领域中经常出现误解的主要根源。“主题学”这一术语, 是被创造出来的。不同的语言里有着与它相关的不同表达:德文Stoffgeschichte(题材史) 和Motivegeschichte(动机史),法文Thematologie(主题学)。德文Stoff通常指作品的题 材或材料,Motive着重指作品的主题或动机,也就是推动作品情节不断向前发展的某种主 导思想,相当于英文的theme和法文的th’eme,英文和法文中这个字来自于希腊和拉丁语 源的thema,指修辞上的命题,或者一篇文章的论点,甚至是讲演者选定的题目。德文强 调对题材作历史的研究,对作品的主题和动机作历史的研究,法文兼有二者之意。英文中 没有相应的词,哈利 列文创造了Thematology,汉译“主题学”。从词源上来看,主题学 研究离不开主要题材、中心思想的探讨。哈利 列文提醒我们:“主题是思想演进的大道, 它引导并促使那些思想进入文学世界。”7‘‘主题和象征一样,是多义的,也就是说,在不 同的场合里,可以赋予它们以不同的意义。这就使得对主题的流变的考察成为对思想史的 探索。”8 主题学研究和主题研究,多一个字少一个字之差别,却不能等量齐观,彳能把主题学 理解为仅仅是研究作品主题的学问。一般的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主题学研究着眼j二一 个面。台湾学者陈鹏翔指出:“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包含套语、意象和f咎题等)在 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而一般的{三题 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9然而不同时代,I川一个民族陶家、语言文化罩的/1‘同作 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似乎不能满足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的要求。众所周知,比较文学具有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实质特点。谢天振教授指出:主题学“着重研究同 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跨国或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卜-所获 7乐黛厶著,《比较文学原理》,湖南文艺}I:版社,1988年,第278灭。 得的不同处理。”10谢天振教授的定义,在比较文学界取得了广泛的认同。主题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比如法国学者梵 第根把主题学研究 分为三大类:局面与传统题材;实有的或空想的文学典型;传浣与传说中人物。罗马尼亚 的比较文学家迪马则分为五类:典型情境;地理题材;传统描写对象,指植物、动物、非 生物等;世界文学中常见的各类人物形象;传说中的人物。中国学者乐黛云认为“主题学 研究主题,同时也研究题材、母题和意象,甚至某些套语的异同、嬗变、相互影响和发展”, 11谢天振把主题学研究分为“母题研究、主题研究、情境研究三个方面”,12刘象愚则分为 题材研究、人物研究、母题研究、主题研究四个方面。13 将学者们的意见综合起来,主题学的研究对象不外乎:主题、母题、题材、意象、情 境、人物(形象)、套语(惯用语)。这些研究对象不是孤立的,在进行主题学研究时,很 难将它们分开独立进行,往往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蓝胡子故事其实是一个题材,它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家提供了写作的材料。在这 个故事被不同时代的作家改写的同时,却有着一个不变的母题,即禁忌母题。文学作品中 的主题千变万化,不计其数,而母题数量相对是有限的。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在不同的 作家笔下,通过对人物形象、意象、情境进行不同的处理,变幻出不同的主题,据此我们 了解到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了解剑时代思想的演进。 第二节“互文性”相关理论介绍 我国汉代已存在“互文”一说,《辞海》中解释为:“互文,修辞学辞格之一。上下 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言简意赅,而西方“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看似简单,却承载着沉重的理论负荷。“互文性”这个术语的首 创者是克罩斯蒂娃,她生造了法文词intertextualite。其时,克里斯蒂娃受到法国20世纪 70年代重要的思想理论流派“原样派”14影响,也受到俄困学者巴赫金的肩发。 克垦斯蒂娃的丈夫、原样派领袖索莱尔斯提出过“文本写作”,认为有史以来世界上 只有一本书,这本书是一部冗长的、唯一的、不问断地、未完成的、无法完成的、无名称 的文本。任何文本都处在多个文本的结合部,既是复读,也是强调、浓缩、移位和深化。 文本与文本之I、日J的相瓦渗透,能够使一连串的作品复活,能够使它们相瓦交叉。索莱尔斯 认为文本的解读是一个增加的过程,解读者对文本添加新的意义,揭示了各种潜在意义的 可能。 10乐黛。:等{三编,《巾两比较丈学教程》,。曲等教育:f;版卡P,1988年,第184页。 三j=:黛厶兽,《比较文学缘矬》,湖南文艺fIj版}},1988年,第95贝。 12川l:。 13陈悖、刘象愚并,《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版社,1988年,第236.254贞。 1960年由索莱尔斯创办《原样》杂忠,“原样”二字源自尼采的一句话:“我嘤世界,我要它像鲧米那样。”一批年轻 的前li派作家、理论家}嘲绕这个杂:占彤成“原样派”这一重要的思想理论流派,提_f|;过许多具有颊役性的理沦。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则已经具备了“互文性”的基本内涵。传统的1;作借助一。种二f弓写的霸权将人完全物化和客体化,作品中的人物是在写作者独白思维的L”It0卜-,被创造出来 的沉默的奴隶和纯粹客体。而巴赫余所提出的“复调”,赋予了写作以活力,作品中的人 物不再沉默。“复调”呈现出作者与“主角”之问开放性的对话关系,也呈现出“主角” 与“主角”之间的对话。“复调”偏重于在共时状态下平行地展丌多种意识,从而形成各 个主人公意识、视野和声音的一种互文关系。“对话”,则是指话语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驳、肯定和否定、保留和发挥、判定和补充、问和答 等言语关系。巴赫金不再讨论文学作品创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怎样的“性格 塑造”,而倾听“主角”的声音,倾听“对话”,这样,“主角”成为一个独立、自由、与 作者一创造者地位平等的感性个体存在,具有主体意识,不再是作者塑造出来的对象化了 的客体。作者、“主角”都可以自由地“表述”,“表述”是巴赫金语言研究的核心问题。“表 述”不是自然体和自然过程,而是历史事件,并且总是包含人的具体“社会评价”,即人 对历史现象、社会环境的主动的情感反应。“社会评价”贯穿于“表述”中,使得“表述” 具有思想意义和现实性,并“决定对象、词、形式的选择,决定它们在具体表述内独特的 组合,也决定内容的选择、形式的选择以及形式和内容之间的联系。’’15巴赫会又输入两个 新概念,一个是“现实”,由它代表“社会环境”、“历史”等语境凶素;另一个是“社会 评价”,由它以“中介”身份串连起语言、意义和现实。 这样,在巴赫会看来,文本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充盈着社会评价的语言相互碰撞、 交流形成的众生喧哗的世界,也是不同社会阶级和利益集团冲突、纷争的舞台,呈现出“文 学的狂欢化”。巴赫金将文本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狂欢”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形式。 巴赫会注意到欧洲中世纪的狂欢节,表达了民众对人生的诙谐体验,对世界的嬉笑理解, 对宗教黑暗统治的嘲讽态度。巴赫金指出:或者过分强调文学的特殊性,把文学同其余文 化割裂丌来,或者越过文化把文学与社会经济因素直接联系起来,都脱离了一个时代完整 的文化语境。文学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分析一个时代文学过程时,不要只注意报 刊的喧闹、文学流派表面的斗争,而要抓住对作家的创作真讵产qi强大而深刻影响的文化 潮流,其中他特别强调要重视底层的民间文化潮流对文学进程的重大影响。各种文化之问 的关系是对话的丌放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相互问都可因话题 的沟通而进入对话关系。人文文本只是在与其他文本(语境)交往中爿‘有,£命。只有在诸 文本的这个交会点上,才会出现闪光,照亮来路和去路,引导文本走向对话。 克掣斯蒂娃认为,一个文学文本相当于一个能指、一个词,它是对某个所指、某个对 象的表达。她从语词之间的反射与交织看到了文学文本之l’日J的反射与交织。“语词(文本) 是众多语词(文本)的交汇,人们至少可以从|J读出另一个语词(文本)来 .\.…任何文本 都是引语的拼凑,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16她还将文本与商品类比,文 15巴赫会若,李辉凡等译,《周边集》,河北教育}|j版{t,1998年,镛272蜒。 16转哆l一千瑾《H文性》,广两帅范人学if:版{t,2005年,第28贝。语…Julia Kristeva,“Word,Dialogue NQvel”,inThe Kristeva ReaderTofil moi ed.,Oxford:Blackweil Publlishers Lid.,1986,P35. 本只有经过传播,被读者消费,才会产,J!价值,具有意义。文本写作是一种,卜产槲序。罗兰 巴特则完全消解了主体文本,宣告了作者之死。文本的源头失去了依引和出处, 也就不再有权威的唯一终极的意义和解释,文本成为多维空间的组合。作家食图表达的内 在东西本身不过是包罗万象的一种字典,所有的字词只能通过其他的字训来解释、况明, 作家的写作处于一种无穷无尽的字词环链中。文学之瀚海中,我们找不剑任何独创性文本, 只存在相互模拟和抄袭的文本。在罗兰 巴特看来,互文性完全是文本自身的运作,而与 主体无关。巴特还提出了两种文本理论,将文本分成“可读性文本”和“可写性文本”。 可读性文本是一种固定的自足的现实文本,在其中能指与所指是预设的、先验的,其关系 是明确的,文本的意义是可以解读的、把握的,读者不是意义的生产者,而是消费者。可 写性文本,消解了各种明确的规则和模式,允许以无限多的方式表达和诠释意义,是一种 可供读者参与重新书写的文本,不是静态文本,而是具有动态变化功能的文本。每一次阅 读不是寻求文本的真理,而是获得一个新的文本,每一次阅读不是抵达文本的本质,而是 扩大文本的疆域。 同样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涛学影响理论,办称“诗学误读理论”, 对互文性理论内涵作了一个新的角度的阐发。过去,人们把作家的创作活动看作是有目的、 有意图的行为,并且认为这个目的和意图会在作品中显露出来,所以“正读”彳+是最为理 想的阅读效果。布鲁姆指出:诗的影响——当涉及两位强大的、真iF的诗人时——总是通 过对前一位的误读而进行的。“误读”是一种强调读者创造性的文学阅读方式。在他之I;{『, 克单斯蒂娃、巴特等人都视互文关系为匿名的引用、静态的吸收。布鲁姆『F好相反,他的 互文意味着卓越的诗人在与其前驱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面对业已写就的高高在上的前 驱诗歌,后来者自我意识中强烈的姗姗来迟感导致不可驱除的焦虑和恐惧,于是后来者做 出努力以偏离前驱者强大的影响。影响与偏离影响的关系取代了传统观念中影响与被影响 的关系,而创新的意义也在偏离影响中获得。任何对于前人的阅读和理解都创造了一个特 定的前人,前人和他的作品就好像是一种等待后人去创造的带有可塑性的、留有空白的“文 互文性理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n两个区别比较明显的走向和阵营。一个方向是解构批评,以法幽学者德里达、美国耶鲁学派的保罗 米锄为代表,趋向于对互文性概念做宽泛而模糊的解释,解构主义者关心的是如何通过“互文性”等手 段去破坏文本的既定结构和认识范式,使所有的文本解读无限地指向边缘。德罩达的文学 观也渗透着互文性理论:“(柏拉图的)文学根本上是对真理的模仿的命题,概括了几千年 来人们关于文学的最基本的观念;就此命题而言,作为模仿形式的义学是文化符号,是文 本,作为被模仿的真理是人的认识和经验的产物,是人为的东西,足义化产品,因而也是 文本;所以文学对真理的模仿即是一种文本对另一种文本的模仿;d-t Jf-L而言,文学的本质 不在外部,就在它自身,即它的“文本性’’;具体而言,既是一个文本对另一个文本的模 仿,而“模仿”同样被另一个文本所川,或被嫁接剑另一个文本的枝条上。”17另一个方向以热奈特、孔帕尼翁、罩法泰尔为代表,则明显脱离了克.咀斯蒂娃最初的意识形态批判意 图,趋向于对互文性概念做精确的晃定,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操作的描述工具。热奈特认为 诗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文本,而是广义文本,广义文本无处不在,存在于文本之上、之下、 周围,文本只有从这里或那罩把自己的经纬与广义文本的网络连接在一起,爿‘能编织起来。 星法泰尔表明互文性是读者对一部作品与其他先前的或后来的作品之问关系的感知,不是 一首诗或叙事作品同读者个人能在此Nlnl忆起的先前读过的文本之I’flJ的自由联想。孔帕尼 翁认为所有的写作都是拼贴加注解,引用加评论。 学者们对于“互文性’’的论述对本论文的研究有很大启发。我们要不仅观察不同文本 之问的差异,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影响、呼应、颠覆等关系,还要注意它们各自产 生的特殊的时代文化语境,要将故事文本与生产故事的时代和作家联系起来。“互文”理 论提醒我们将主题学的研究思路反转过来,透过时代特征和作家用意,去理解变幻的主题。 “互文”理论还激励我们大胆地做出自己的互文性阅读,并小心论证生成之意义的可能性, 扩大文本的疆域。蓝胡子故事是“可写性文本”,允许以无限多的方式表达和诠释意义, 作为一个民问故事,它最初的作者早己不可考证,后世每一个知名作者对它的每一次重新 书写,都是经过阅读而获得的新文本,自然也是一次生产过程。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着影响 与被影响的关系,也存在着影响与偏离影响的关系。当把各个蓝胡子故事的改写文本聚会 在一起,文学的狂欢便开始了。。作者之声、“主角”之声,传达出人对历史现象、社会环 境的主动的情感反应,随着作者之死,读者解读文本时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17德坐达著,赵兴困等译,《文学行动》,中圈科学{lj版{l:,1998年,第92页。 第二章蓝胡子故事的文本分析 提到“蓝胡子”,可能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这个名训指涉什么,熟悉西方文化和卷话 的人,首先会想到夏尔 佩罗的童话。也正因为这则章话的耳熟能详,蓝胡子已经成为杀 妻者的代名词,在英语世界中有其固定的释义,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解释“An evilmanin old European storieswho got married many timesandeachtimekilledhis wife”。英幽人类学家 泰勒(1832--1917)在《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一书中,告诉我们监胡子在历史上 真有其人,就是吉勒斯 雷茨(GillesdeRetz),法兰西元帅。由于他的胡子有黑蓝色 闪光,因而获得了蓝胡子的绰号。他迷信炼金术,听从了一个意大利炼金术士的谎话,以 为他的力量通过沐浴小孩子的血可以复原,为此他引诱了许多孩子到他在卢瓦尔河(Loire) 畔的尚普托塞(Camptoce)城堡里去,将他们杀害。城堡的遗迹现在还能看到。最后,农 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可怕猜想被证实了,“蓝胡子”于1440年在南特(Names)被处火刑。 泰勒认为蓝胡子这个凶恶的杀人犯的故事,承继了布列塔尼人(Bretons)关于杀妻者的古 代传奇故事。传奇性史册把事件追溯到一万年前左右,把那个杀妻者科莫尔(Comor)描 写成篡位者和暴君,他娶了许多妻子,又一个个地杀死,当他杀死绝色的特丽芬(Trifine) 时,遭到了复仇的惩罚。18 关于蓝胡子故事的起源问题,乐黛云教授在《中西比较文学教程》中提到,西方的民 问文学研究者曾指出《蓝胡子》的故事是雅利安人分散居住前虚构的一个非常古老的太阳 的神话。19法国作家法郎士(1844.1924)在他的小说《蓝胡子和他的七个妻子》中,既嘲 笑了这种比较神话学的研究,又否认了蓝胡子与法兰西元帅雷茨为同一人的说法,接下来 他一本正经地声称发现了许多关于蓝胡子的文件,并重新讲述了蓝胡子的故事,为其沉冤 昭雪。可这毕竟是一篇小说罢了。哈佛大学的学者MariaTatar认为“蓝胡子”只是一个集 体幻想的建构物,只存在于民问传说领域。zo 那么,以口头方式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是否反映历史事实尼?还是 只是集体的幻想?泰勒指出了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种认为口头文学的创作者伪造历史,另 一种认为其是最全面而确切的认识历史的文献之一。不管传说与历史真实有多大的关联, 但有一个真实的情况就是,传说经常改变和丧失它的意义,新的歌于和讲故事的人一1涉代 ~世代地用新的形式来传播古代神话,以便使它们适戍丁新的时代。接卜.来的研究,抛丌 找不见创作者姓名的传说,只关注蓝胡子的故事文本在一些有名有姓的学者、作家手下变 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通过分析,使得文本与作家、文本与时代、文本 18英爱德华泰勒酱,连树声译,《人类学——人及)e文化研究》,广两帅范人学}|:版,2004年。 19乐黛五等主编,《中两比较义学教程》,高等教育{j1版礼,1988年,筇176贝。 20 Maria TatarThe Classic FairyTalesW.W.Norton&Companylnc,1999,P138. 第一节夏尔佩罗的《蓝胡子》 蓝胡子故事从口头传说变成书面文学,以文学的样式第一次粉墨登场,这个功劳还要 归属于夏尔 佩罗。“Le Barbe bleue”fBluebeard)lB自《鹅女f5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 同的故事》。夏尔 佩罗(CharlesPerrault,1628.1703),是十七t廿:纪法国诗人、作家,出身 于中小资产阶级,其父是巴黎最高法院的律师,佩罗自己也曾当过律帅和争家建筑总监、 公共纪念碑拉丁碑文起草委员会委员。佩罗留给后世彳<绝的名卢,还是因为他的章话。佩 罗的童话问世后,各种版本如雨后春笋般接连不断。1783年至1785年,法国编纂了一套 包括三十七集的《章话文库》,佩罗童话被置于卷首。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 法国每年都有五至十家出版社重印佩罗童话,一本薄薄的章话集成了“畅销书”。佩罗章 话留下广泛的社会影响,童话中的一些人物和内容,已经成了普通名词或典故,比如众所 周知的“小红帽”、“灰姑娘”。佩罗童话的影响亦超出了法困国界,成为启发世界各国艺 术家创作灵感的源泉,对后世的法国和欧洲儿章文学产生深远影响。格林兄弟也熟知佩罗 的童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著名翻译家倪维中翻译《佩罗章话》21时,在前言中指出, 佩罗章话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首先在于题材来源于民问,经过千百年来人们口头流传, 不断筛选、加工和创新,成为历经uTf自J考验的文学作品,为人民喜闻乐道。而成功的最根 本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歌颂善良与光明,鞭挞邪恶和黑暗。佩 罗童话在幻想的布景之中,反映的是社会现实,使现实矛盾在想象境界中得到解决,现实 主义和浪漫想象的和谐结合,紧扣读者心弦。依据这种认识,倪维中点到了《蓝胡子》的 主题,在于控诉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虐待与压迫。《蓝胡子》故事果真反映人民的愿望吗? 反映社会现实吗?在控诉吗?先来看看故事是怎样讲的。 大概情节如下:蓝胡子是个富有的贵族,娶过几次妻子,从来没人知道那些女人的下 落。蓝胡子想娶邻居一位有名望的女士的女儿为妻。他以出色的交际能力和财富,赢得了 小女儿的芳心。他外出旅行时,将城牮所有的钥匙都交给了新婚妻子,但不许她进入其中 一问密室。出于好奇,妻子还是打丌了密窀的房门,发现罩血竟是被监胡子杀死的f;{f妻的 遗骸。钥匙沾染,卜血迹,无法擦拭干净,蓝胡予回水知道妻子违背了命令,要杀死娄子。 最终两个骑士哥哥赶来,杀夕匕了蓝胡了,妻子获救。27 在后记中佩罗还对读者进行一番道德训减。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内容可以复制到word

蓝胡子故事的主题学研究内容可以复制到word

文本,故事,蓝胡子,研究,主题学,佩罗,作家,主题,比较文学,文学,时代,理论,关系,影响,题材,意义,母题,法国,童话,资产阶级,学者,妻子,本论,夏尔,巴赫,作品,作者,历史,学位论文,人们

2020-07-23 #故事会在线阅读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主题,不变,禁忌,母题,研究,参考来源,主题学,在变

2020-07-23 #故事阅读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主题,不变,禁忌,母题,研究,参考来源,主题学,在变

2020-07-23 #故事大全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主题,不变,禁忌,母题,研究,参考来源,主题学,在变

2020-07-23 #故事会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

蓝胡子,故事,主题,不变,禁忌,母题,研究,参考来源,主题学,在变

2020-08-07 #故事会在线阅读

蓝胡子

蓝胡子

贝斯,蓝胡子,妻子,童话故事,钥匙,发现了,丈夫,假象,儿歌,内容,秘密,外表,小房间,爱好者,权益,本站,结果,责任,研究,不小心,优酷网,侵犯到,地下室里,大黄鸭,有魔力,故事大全,联系我,请立即,在地下室

2020-07-23 #故事大全

蓝胡子

蓝胡子

贝斯,蓝胡子,妻子,童话故事,钥匙,发现了,丈夫,假象,儿歌,内容,秘密,外表,小房间,爱好者,权益,本站,结果,责任,研究,不小心,优酷网,侵犯到,地下室里,大黄鸭,有魔力,故事大全,联系我,请立即,在地下室

2020-07-23 #小故事

《蓝胡子与他的七个妻子》的叙事学角度分析

《蓝胡子与他的七个妻子》的叙事学角度分析

叙述者,视角,故事,层次,人物,蓝胡子,内聚,文本,交流,作者,类型,作品,事件,妻子,分类,行动,中的人物,叙事学,小说,读者,作品中,信息,心理活动,生命,范围,行为,分析,研究,法朗士,胡亚敏

2020-07-22 #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