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孩子为什么相信童话?

时间:2020-07-25

为什么相信童话故事

提示:本文共有 26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作为文学的一种,童话同样需要回答那些“永恒的疑问”: 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将怎样生活于其中? 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像神话之类的文学作品,提供的大多是很明确的答案。但童话通常只给予暗示隐喻: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决定是否要认可 故事 对生活和人性的揭示。 简言之,孩子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童话的;所以,每个故事所揭示的东西,每个孩子有不同的理解。 一直到青春期,孩子都是万物有灵论者 孩子和物体、和小动物讲话的时候,总是坚信:对方一定会充满感情地回应,只不过,它们的回应用的是隐蔽的方式。 8岁的孩子会认为太阳是有生命和感情的,石头也是活的,不过保持了一种静默的状态。当石头从山坡上滚下来时,他们认为是石头自己在往下跑。 甚至到了12岁,孩子还会认为水流是有生命的,水的流动是源于水的欲望。对孩子来说,太阳、石头和水流,都和我们一样被精神力量所主宰,有感情、有欲望、有自主的行动。 童话的呈现方法,与儿童对世界的经验感受比较契合,所以儿童相信童话:动物在世界上到处游走,非常自由,于是在童话中,很自然地,它们得以引导主人公、帮助主人公顺利走到遥远的目的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别的会动的东西也都是活的,风不停地动,于是它也在童话中经常扮演重要角色,给主人公帮大忙。 他们需要的不是科学解释,而是安全感 每个孩子都会像那些古往今来的伟大哲学家一样,问这个问题:我是谁? 1岁的孩子照镜子,不知道对面的那个可爱孩子就是“我”。 2~3岁的孩子,会不断观察镜子中的那个小孩,努力搞清楚“他”和“我”的关系。他们不断地做各种鬼脸,突然离开又突然出现,就为了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和“我”一模一样。 3岁是儿童自我身份意识觉醒的关键期,他们非常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世界是怎么建造的?谁创造了人和动物?我们在这里做什么?” 孩子的这些疑问,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越早弄清,他就越能知道世界将会如何对待他: 当身处“逆境”的时候,谁能来保护自己? 除了父母,还有没有别的守护神? 这些守护神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样? 自己做了好多调皮捣蛋的事,是不是还能有好的未来呢? 童话为儿童的这些疑问准备了很多可能的解答,这些解答,都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黑魔法是被迫早熟的补偿 有些父母会用成年人的“科学”眼光来看童话,觉得童话提供的解答都是幻想,不切实际。他们固执地相信,正确的科学的解释可以让孩子更加理解这个世界、更早成熟起来;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和他们一样,也有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事实上正相反,儿童最薄弱的就是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父母的“科学”解释,孩子很难完全理解。 只有当儿童越长越大、获得的经验越来越多、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后,他们对神魔力量的依赖才会越来越少。 儿童的心智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他们需要自己慢慢观察思考,接受现实,走出魔法期。只有自己确信了,他们才能理性接受;只有积累足够的掌控现实的能力,他们才不会逃避现实。 很多实例表明,人为缩短儿童魔法期,早早让他们面对“现实”、按照成年人的认知模式来生活,后果很不好。甚至有很多青少年因此投向了毒品、占星术和神神叨叨的“大师”。 这些“黑魔法”,代替了他们童年被剥夺的五颜六色的魔法,是一种危险的补偿。 童话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经验,几乎可以覆盖人生的每个角落。 生活中所遭遇的每件事、每个问题,也几乎都可以通过与其相对应的童话来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 童话的本质在于“转变”二字 每个 童话故事 ,都在讲述一个转变的过程。 青蛙变王子(出处《青蛙王子》)、睡美人苏醒(出处《睡美人》)、磨坊主女儿当上王后(出处《侏儒妖矮人》),这些都是直观的转变。 还有些不那么直观的,比如汉斯在放下一切后得到的幸福(出处《幸福的汉斯》)、格丽特在对抗巫婆时变勇敢(出处《汉赛尔和格丽特》),则是内在的转变。 前些年,有一个“格林童话成人残酷版”系列在网络上流传甚广。里面对童话故事进行了血淋淋的象征提取,把童话变成了毫无人性的残酷小说。那个系列中对象征的理解,恰恰就是忘了童话中最本质的东西——“转变”。 有些父母抱怨,童话故事里残酷的事情太多:吃人的巫婆、血淋淋的房间、凶狠的大灰狼,这些怎么对孩子讲?孩子会害怕的! 这些父母,其实也是忘记了这个“转变”。 不管多丑恶,最终都会被美好取代 孩子们的内心纯净美好,大家都想保护其幼小心灵不受世界之“恶”的破坏,不愿意对孩子讲述世界丑恶的一面。殊不知,儿童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未知世界的恐惧,这种恐惧,往往来自自身认知能力的不完善——因为无知,所以更加恐惧。 于是孩子听童话的过程,就成了处理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 童话中的坏人形象,几乎象征了世界上所有的丑恶:贪婪、嫉妒、欺骗、怀疑……也就是说,童话将儿童内心弥漫散乱的恐惧具体化了;教给孩子们认识这些丑恶,比起只呈现给他们美好的事物来说,是一种更好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童话的结尾,通常是美好战胜了丑恶。这其实是在向儿童传递一个重要信息:无论一件事物是多么令人恐惧,它最终都会被幸福和美好所取代。 但前提是,故事要完整地一次性呈现 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父母在跟孩子讲童话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将正在讲述的童话半途停止;尤其是只讲述了令人恐惧的过程,没有及时交代美好的“转变”,实属有百害而无一利。 比如,有家长给孩子讲小红帽的故事,讲到大灰狼一口吞掉了外婆,躺在床上装成外婆的样子等着小红帽的到来时,突然说:“好了,该睡觉了,我们明天接着讲。”这样会有怎样的结果? 儿童自己是没有能力处理内心恐惧的。这个孩子将在对大灰狼的恐惧中度过漫长的一夜。 假如你将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完全不给他任何指示,他也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来;与此同时,你把另一个人关进另一间黑屋,但你及时告诉他一小时后就能出来,并且有一顿丰盛大餐等着他……这两个人的感受,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一个完整讲述的童话对儿童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其对善恶的具体认知,更重要的是——童话中所蕴含、所承诺的“转变”,提高了他们战胜恐惧的信念。 作者阿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宝妈的故事屋(或添加微信号baomadegushiwu 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家庭教育,儿童教育,推送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扫一扫,轻松关注哦!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孩子为什么相信童话?”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从小相信童话 和从不相信童话的孩子 长大后的差距一览无余

从小相信童话 和从不相信童话的孩子 长大后的差距一览无余

童话,孩子,小王,相信童话,童话故事,性格,暗黑童话,让孩子,成年人,妈妈,家长,故事,现实,给孩子,书籍,代表,儿子,年龄,女儿,幻想,过程,教育,不相信,非常大,多育儿,童话里,都会,文章,个人,世界

2007-11-30 #故事会

该不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存在?

该不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存在?

童话故事,让孩子,故事,评论,孩子,内容,小孩,技术,飞上,相信童话,非常喜欢,中不,事实,原因,古人,太阳,幼儿园,山海经,愿望,方式,月亮,真相,童话,能力,翅膀,问题,我是一个,中国神话,只是一种,告诉他

2020-09-24 #故事阅读

应不应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

应不应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

孩子,童话,家长,童话故事,想象力,让孩子,世界,中学,创造力,情感,情绪,故事,感情,现实,童话世界,对世界,现实世界,相信童话,给孩子,要帮助,七个小矮人,彼得潘,能学,都会,美丽世界,小时候,丑小鸭,人生观,大树,内心

2014-03-15 #长篇故事

应不应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

应不应该让孩子相信童话故事?

孩子 童话 家长 童话故事 想象力 让孩子 故事 相信童话 世界 中学 创造力 情感 情绪 感情 现实 童话世界 对世界 现实世界 给孩子 要帮助 七个小矮人 彼得潘 能学 美丽世界 都会 互联网 丑小鸭 人生观 内心 十分宝贵

2020-04-30 #故事会在线阅读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儿童,孩子,童话,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主张,东西,故事会,大人,家长,方式,时候,给孩子,格林,理学家,心理学家,听海,好的,资料,个别人,作品,历史使命,小兵,女儿,套书,女孩子,家安,成年人,情节,徒生

2020-06-04 #故事阅读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儿童,孩子,童话,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主张,东西,故事会,大人,家长,方式,时候,给孩子,格林,理学家,心理学家,听海,好的,资料,个别人,作品,历史使命,小兵,女儿,套书,女孩子,家安,成年人,情节,徒生

2020-07-25 #故事会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儿童,孩子,童话,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主张,东西,故事会,大人,家长,方式,时候,给孩子,格林,理学家,心理学家,听海,好的,资料,个别人,作品,历史使命,小兵,女儿,套书,女孩子,家安,成年人,情节,徒生

2020-09-20 #短篇故事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家长孩子相信童话故事的坏处

儿童,孩子,童话,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主张,东西,故事会,大人,家长,方式,时候,给孩子,格林,理学家,心理学家,听海,好的,资料,个别人,作品,历史使命,小兵,女儿,套书,女孩子,家安,成年人,情节,徒生

2020-09-24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