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从300万个故事到海量知识百科的华丽转变!

广安文物故事|穿石古墓发掘记

时间:2020-07-26

据我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古墓最上边的顶盖石板已被挖掉,从洞口照进去的亮光可以看到,墓室四壁是用打磨光滑的条石围砌而成的长方

提示:本文共有 19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穿石古墓发掘记

近日,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穿石镇汤梁村一村民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个古墓,经我市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后,初步推断该墓是明早期的中小地主墓地(双室墓或家族墓地)。

据我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古墓最上边的顶盖石板已被挖掉,从洞口照进去的亮光可以看到,墓室四壁是用打磨光滑的条石围砌而成的长方形,宽约1.5米,长约2.5米,深约2米,墓顶条石呈台阶式逐渐向上收缩。墓室四壁石板光滑平整,严丝合缝,在地下经过几百年渗进去的淤泥,水分蒸发后形成了龟裂纹,如同铺在墓底的多边形地砖,那些令人浮想联翩的随葬品和古墓里的一切秘密都被掩埋在黏稠的淤泥之中。文物工作人员从洞口下到墓室底部,依靠电筒观察,墓门由三块竖起的长方形石板封闭,石壁上没有纹饰题刻,后龛砌成几重进深,用于摆放谷仓罐等。根据结构形制,初步推断这是一座明代早期的中小地主墓葬,旁边并排还有一座或多座墓,形成双室墓或家族墓地。

据了解,我国古代葬俗葬制讲究礼仪规范,因此形成了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墓葬特点,成为判断墓葬年代的标准和方法。竖穴土坑墓流行时间最长,自新石器时代至今都在使用,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较好的地主官僚则采用更加坚固豪华的砖室墓、石室墓。南方地区由于石材资源丰富,石室墓较为普遍。四川各地常见的“蛮子洞”就是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先民们的石室崖墓,到了宋、明、清时,仍以石室墓为主,只不过墓葬建筑开始由地下转为地上,随葬品也由陶器变成以瓷器为主,玉器、金银铜器随葬与否则和墓主身份地位和阶层相关。这种能用大块条石建造墓室的家庭,应当是有产或小资家庭,就增加了被盗几率,因此有“十墓九空”的现象,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这些都将被证实。

中国自古有“要想富,挖古墓”的不正之风,近年来又有《盗墓笔记》《鬼吹灯》《寻龙诀》等盗墓题材小说、影视剧受到“热捧”,许多人想象着古墓里的金银财宝,做起了一夜暴富的美梦。但依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是属于国家所有并受法律保护的文物。因此在基本生产生活建设和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出土的文物,都应当由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或回填处理,任何人不得私自盗掘、破坏、哄抢出土物。2019年,广安区东岳乡发生过一起张姓后人盗掘自家清代祖墓的违法犯罪行为,盗墓者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墓葬的发掘是自地表向下一层层进行,根据土质土色也即“五花土”和“生土”的区别找出整个墓葬的墓圹线,就是当初建造墓室时的开挖范围,然后清理墓道、墓门,最后用手铲一点点清理墓室淤泥,找寻其中的秘密,任何随葬品的出土都要拍照、登记信息,将墓葬清理干净后还要绘制各种平剖面图等,后期还要对墓葬和出土物进行研究,撰写发掘报告。考古不同于挖宝,除了出土物外,更重要的是按程序完成一套细致、完备的发掘资料,如果有重要的文物出土,是可遇而不可求。实际上,为了协调建设工期,对这种基建活动中发现的墓葬,一般利用工地上现有机械将墓葬表面填土去除,待挖至墓门处再用人工和手铲清理,以便节省时间和成本。随着墓葬上部浮土清理完成,在露出洞口的墓室右侧又出现了一块方形大石头,大小和旁边洞口挖掉的那块石板差不多,但这块石头作为墓室顶盖石,被雕成了房顶的样子。这样的构造显然是古人“视死如视生”思想观念的体现,如同汉代那些达官显贵们墓葬里随葬的大量歌舞伎乐佣、庖厨佣、侍女佣、陶楼、陶仓等有着相同的寓意,墓主想要把生前享受的荣华富贵都带到地下,将墓室建造成与自己生前的住所一样。墓门前的几块挡门石足有五六百斤重,三四个壮汉也不一定抬得动,盗墓贼从这里下手将困难重重。有的墓葬在墓门边会放置一套由名人名家题写的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墓志铭,对于墓葬年代判断及价值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两个墓门前都没有相关文字记载。从已发掘材料来看,埋藏有墓志铭的墓葬大多是官员,2019年11月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出土的500年前的“网红”鸡蛋的扯渡村明墓就随葬有墓志铭,墓主杨铭为明代河南郑王府纪膳,加封奉议大夫、长史司长史。

光滑的墓室石壁.

在清理右侧墓室时,从淤泥中清理出了大量民国时期的陶瓷片,有瓷碗、陶罐等器形,还有锈断的两段钢丝绳、一板感冒药胶囊,在一块质地细腻洁白的残破瓷碗底部清晰地印着“中国岳阳”,而不是最常见的“大明成化年造”,左侧墓室也仅发现几段朽糟的头骨、下颌骨、臂骨和几颗棺钉,并未出土有价值的随葬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座古墓没有发现被盗掘的痕迹,除了右侧墓室墓门中间石板部分倾倒进入大量积土外,结构保存很完整,但最终没有出土任何随葬品,实在令人生疑。或许在当年墓主下葬不久就被有心者打开墓室盗取了随葬品,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这也正是考古职业和古墓秘密令人神往之处。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广安文物故事|穿石古墓发掘记”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广安文物故事|概说广安蛮子洞

广安文物故事|概说广安蛮子洞

崖墓,蛮子洞,四川,墓葬,南蛮,上开,时期,广安,墓室,少数民族,石洞,洞穴,巴人,战乱,形式,石室,武胜,分布在,天然洞穴,习俗,全国,区域,土著,尸体,崖壁,灶台,老百姓,雷家岩,人们,传统

2012-05-31 #短篇故事

广安文物故事|武尚仁翰墨留香颂广安

广安文物故事|武尚仁翰墨留香颂广安

武尚,岳池,知州,虎溪,广安,华蓥山,任广安,山志,华银,知县,诗稿,雁塔,尚仁,书院,白鹤山,百姓,凤山公园,王羲之,练勇,清咸丰,文物保护单位,一面,体例,历史,岳池县,团练,大字,字长,年间,手迹

2019-05-09 #小故事

广安文物故事|龙光宗与广安中桥

广安文物故事|龙光宗与广安中桥

龙文,广安,中桥,龙光,党组织,安城南,新中国成立,丈夫,组织,龙德,革命,川东,李才,聂士,革命活动,东城小学,两岸,人物,共产党员,分子,华蓥山,地下党,妻子,小学,家庭,百姓,思想,弟弟,烈士,生员

2012-05-22 #故事阅读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石古,少年,石头,老虎,传说,大王,石子,田伯,坎下,来历,嫂子,山顶,竹排,那山,酒瓮石,同伴,凡人,和尚,天空,岩前,岩寺,武艺,野兽,霍山,在田,八个人,那个人,里有个,乘三,向山

2020-07-17 #故事阅读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石古,少年,石头,老虎,传说,大王,石子,田伯,坎下,来历,嫂子,山顶,竹排,那山,酒瓮石,同伴,凡人,和尚,天空,岩前,岩寺,武艺,野兽,霍山,在田,八个人,那个人,里有个,乘三,向山

2020-07-17 #故事会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石古,少年,石头,老虎,传说,大王,石子,田伯,坎下,来历,嫂子,山顶,竹排,那山,酒瓮石,同伴,凡人,和尚,天空,岩前,岩寺,武艺,野兽,霍山,在田,八个人,那个人,里有个,乘三,向山

2020-07-17 #故事大全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石古,少年,石头,老虎,传说,大王,石子,田伯,坎下,来历,嫂子,山顶,竹排,那山,酒瓮石,同伴,凡人,和尚,天空,岩前,岩寺,武艺,野兽,霍山,在田,八个人,那个人,里有个,乘三,向山

2020-07-17 #小故事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梅州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三则—石古大王 田伯公的来历 酒瓮石

坎下,山顶,嫂子,石头,田伯,那山,来历,传说,凡人,和尚,天空,岩前,岩寺,霍山,在田,八个人,那个人,酒瓮石,向山,山下,来考,韩湘子,下跳,座山,朵彩,五华,很久以前,伯公,倒放,八仙

2020-07-17 #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