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故事网,网罗全网精彩故事大全。找好故事就来搜故事网!

自相矛盾的寓意

时间:2020-07-28 11:12:02

相关推荐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样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情绪。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之后讽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释义

基本解释

汉语文字自相矛盾

汉语拼音zìxiāngmáodùn

自相矛盾漫画

来源《韩非子·难一》

英文翻译

成语解释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1.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2.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1]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2]

近义词相互抵触、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使用示例

毛泽东《论持久战》:“英勇战斗于前,又放下土地在后,不是自相矛盾吗?”。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宫危逼,猾寇滔天,臣子当戮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1]

来源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

典故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万物皆莫能陷之也。”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那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那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应:回答。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破!”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样?”,那个人不能回答。众人都嘲笑他。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能够同时存在的。[3]

启示

不要夸过头,免得喧宾夺主。

一个人在同一决定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揭示道理

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

作者简介

韩非

韩非约前280—前233,华夏族,河南西平县人(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之后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这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带给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务必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就应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代替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带给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学习总结(3):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意思自我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附录成语(自相矛盾)的相关知识:

自相矛盾的来源:《魏书·明亮传》:“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读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自相矛盾的书写: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近义词:格格不入

自相矛盾的反义词: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自相矛盾的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自相矛盾的组成:主谓式。

自相矛盾的举例: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英译:antinomy

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之后,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立刻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学习总结(4):

学习总结(5):

看到此处说明本文对你还是有帮助的,关于“自相矛盾的寓意”留言是大家的经验之谈相信也会对你有益,推荐继续阅读下面的相关内容,与本文相关度极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视频,自相矛盾,儿歌,儿童,动画片,刺破,楚国,武器,幼儿故事

2020-07-22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视频,自相矛盾,儿歌,儿童,动画片,刺破,楚国,武器,幼儿故事

2020-07-21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视频,自相矛盾,儿歌,儿童,动画片,刺破,楚国,武器,幼儿故事

2020-07-22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视频,自相矛盾,儿歌,儿童,动画片,刺破,楚国,武器,幼儿故事

2020-08-10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寓意

寓言故事,大全,视频,自相矛盾,儿歌,儿童,动画片,刺破,楚国,武器,幼儿故事

2015-04-14